許寧見時機成熟,便直入主題:“我想利用渦扇9項目來驗證一些新的生產技術。”


    “驗證技術?”張興華皺了下眉,顯然有些不解。


    “現有的秦嶺和昆侖發動機無法滿足第三代戰鬥機的需求。因此,研發更強大的渦扇發動機迫在眉睫。”


    許寧站起身,邊踱步邊解釋,不僅是給張興華聽,也是為了鍾市強明白:


    “我們在這個領域確實還有很多不足,目前的設計工作已經相當困難,更不用說後續的製造環節了。”


    “如果我們等到渦扇10設計完成再著手解決製造問題,周期會過長,而且這期間的時間就被白白浪費了。


    所以我計劃讓設計與製造兩個過程並行,甚至幾乎是同步進行。


    也就是說,在優化渦扇9設計方案的同時,我們將嚐試引入可能用到的新技術,並通過渦扇9的實際生產和改進來檢驗和完善這些技術。”


    “我的想法是,渦扇9的設計大體上還是會基於斯貝mk202,但隨著我們製造工藝的進步,它將逐漸采用無餘量精鑄機匣、單晶渦輪葉片等先進組件。


    這樣一來,渦扇9的性能也會隨之提升。”


    聽到這裏,張興華和鍾市強都明白了許寧的策略:


    以渦扇9為跳板,提前布局,為渦扇10的研發提速。


    雖然這意味著渦扇9的定型進度可能會稍有延遲,但如果一切順利,渦扇10的設計完成後可以迅速進入小批量生產階段,大大縮短整個項目的開發周期。


    “渦扇9作為渦扇10的技術試驗田……”


    張興華的手指輕敲桌麵,若有所思:“430廠為410廠提供支持,雖然聽起來不太理想,但這對我們來說並不是壞事。”


    “即使因設計修改而延遲了生產定型,也比閉門造車要快得多。”張興華像是在說服自己,又像是在勸說其他人。


    “我同意!”張興華最終點頭應允。


    “那我們就著手討論具體的技術細節吧。”許寧重新坐迴座位。


    經曆過未來的他知道,技術研發需要雙方共同努力。


    雖然“買現成的比自己造容易,租用又比購買更劃算”的想法確實有其局限性。


    但反過來想,投資者投入了資金,決策者承擔了壓力,如果研發團隊不能及時提供正麵反饋,人們對自主研發的信心動搖也在情理之中。


    因此,無論是對於430廠,還是對想要參與973項目的許寧來說,都需要盡快展示一些快速見效的成果。


    這或許顯得有些急於求成,但項目推進往往就是這樣。


    這種策略體現了“貿工技”模式的合理性:


    首先通過商業活動積累資本確保生存,隨後開發新技術和新產品,以開拓新的盈利點。


    不過,有些人可能會在積累財富的過程中忽略了後續的技術和工業發展。


    但許寧顯然不是這樣的人。


    他說:“磨粒流加工隻是我們精工計劃的一部分,而磨削加工一直是我們的弱項。


    我希望這項技術能解決你們眼前的緊急問題,至少可以拿出一些初步成果來,確保渦扇9項目的安全。”


    接著,他對張主任說:“請詳細說明一下國產化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我們可以分析哪些可以在短期內得到解決,並集中力量攻克這些難題,以此給上級部門和航空部隊注入信心。”


    至於那些無法立即解決的問題,他建議列出清單,因為同樣的挑戰可能也會出現在未來的渦扇10項目中。


    “我們將按照難度逐步解決這些問題,作為精工計劃的重點研發方向。”


    除了深孔和細管類零件外,加工方麵還有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張興華的表情稍微放鬆了一些,開始列舉具體問題。


    比如發動機高壓渦輪軸承的浮動環式封嚴裝置,在使用中由於溫度上升導致滑油結焦,密封效果迅速下降,需頻繁清理但仍隻能達到預期壽命的一半左右。


    此外,還有斯貝mk202風扇高壓轉子葉片根部的鎖片,因粗糙度不達標,可能導致共振損壞發動機,影響飛行安全。


    張興華從資料中翻出一個環狀零件圖樣,解釋道:“就是這個部件。”


    他還提到,他們仿製時遇到了很多困難,尤其是材料選擇和加工工藝,即使麵對成品也難以做到完全複製。


    英列國人隻提供了技術和設備,不像過去蘇連專家那樣手把手指導,所以許多細節需要自行摸索。


    這些問題是430廠長期麵臨的挑戰,反映了仿製過程中,尤其是在缺乏完整技術資料的情況下,所遇到的獨特困境。


    這不僅是技術水平的問題,即便是在材料科學更為先進的國家,單憑成品也難以實現完美的複製。


    加工方法同樣如此,很多時候需要通過實踐積累經驗。


    許寧低頭審視著桌麵上攤開的圖紙,迅速在心裏梳理出工作的優先級:


    “關於浮動環、轉子鎖片和軸承滾珠的問題,這些與管路和深孔加工類似,我們新研發的磨粒流加工技術完全可以應對。


    不過,這需要調整磨料配方和plc控製程序。但您不必擔心,我們可以派技術人員到410廠學習。”


    張興華聽到這裏鬆了一口氣。


    許寧提到可以立即解決的問題,正是最為棘手的部分——幾十架殲轟7急需易損件更換,而這些飛機是海軍航空兵的核心力量。


    如果大量飛機因此停飛,那將是一個巨大的危機。


    這也是為何再次購買二手斯貝mk202發動機的提議被高層考慮的原因之一。


    現在能解決這批飛機的維修需求,對430廠來說就像是一場及時雨。


    然而,張興華很快又皺起了眉頭:“常工,使用新工藝處理這些部件的話,軟性磨料的消耗會不會很大?”


    他想起之前看到的技術文件中提到,磨料的壽命隻有0.5到8小時不等。


    白天在車間裏觀看加工過程時,確實見到有廢棄的磨料不斷從夾具中排出,410廠還專門安排了工人來補充。


    “的確如此。”


    許寧坦誠道:“具體使用壽命取決於工件材料,但為了保證效果,確實需要頻繁更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國軍工:我為祖國獻核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沉默的老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沉默的老刀並收藏大國軍工:我為祖國獻核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