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從未來迴來的人,他經曆過全麵貿易戰,對此感受尤為深刻。


    “我們十幾億人口,哪怕每人多分一口湯,都能讓對方吃不消。依賴別人的施舍根本無法養活這麽多人。


    因此,我們絕不可能靠依附他人而生存,隻有自己去爭取更好的生活,除此之外沒有別的選擇。”


    “我們必須放棄幻想,準備好迎接挑戰!”


    隨著話題漸漸迴歸到滬飛的大飛機生產線,丁誌恆的話音落下,為旁邊的杜亦熵帶來了些許安慰。


    高層決定要維持滬飛的生產能力,這意味著至少在這方麵不必太過擔憂。


    盡管航空工業曾經曆過艱難時期,但大家還是熬了過來。


    然而,對於了解後續發展的許寧來說,情況並不那麽簡單。他知道某些人擅長表麵服從,背地裏卻可能另有所圖。


    華夏的民航市場龐大,涉及數千架幹線飛機,並且為了安全考慮,航空公司通常不會使用過於老舊的飛機,這就意味著每8-10年就需要更新一次機隊。


    購買外國飛機,無論是波音還是空客,背後都牽扯著龐大的利益網絡。這兩家公司每年在華夏投入的公關費用數額巨大,影響深遠。


    如果華夏能夠自主生產客機,特別是主流的幹線客機,那麽即便這些飛機的研發源自國外,或型號並非最先進,華夏的航空市場也將優先選擇本國製造的產品。


    就像過去幾年采購的md82機型,以及原來的md90采購一樣,國產的飛機終會再國際市場上占領一席之地。


    但這一舉動會大大減少別的公司在華夏飛機市場的競爭機會,而且還會導致某些中間商的利潤大大縮水,這正是他們所不願見到的情況。


    因此,在阻礙華夏航空工業自立方麵,內部阻力可能比外部壓力更大。這些人不會輕易放棄他們的利益,即使政策導向支持國產化。


    丁誌恆接著說:“民航總局認為,如果由於波音收購麥道導致md90項目前景不明朗,我們可以考慮空客近年來推薦的ae100客機方案。”


    聽到這裏,許寧心中冷笑。這與曆史上的情況如出一轍:ae100項目此時還未成型,空客找上滬飛是為了分擔不確定市場前景帶來的風險。


    一旦項目開始盈利,空客很可能會尋找辦法排擠掉合作方。


    在波音和麥道合並案中,華夏和歐洲確實有共同的利益,但在發展自主航空工業的問題上,兩者的目標並不一致。


    曆史上,空客在拋棄滬飛後推出的a318客機最終隻賣出不到一百架就停產了,航空公司也很快將其退役。


    對於客流密集的華夏市場來說,百座級的ae100更像是一個不切實際的選擇,無法滿足主要國內航線的需求。


    此外,考慮到ae100僅60噸的起飛重量,對滬飛生產線而言,並不是最佳利用方式。


    綜上所述,用ae100來接替md90項目幾乎是最糟糕的選擇,甚至不如繼續生產虧損的md90。


    這樣的決定除了有損華夏航空工業的發展之外,很難找到其他的解釋。


    丁誌恆的話還在繼續,但顯然,他已經引起了聽眾的深思。


    許寧剛剛提到,選擇與空客合作,我們似乎處於被動地位。空客當前發展迅速,他們或許認為沒有必要將整架飛機的生產都放在我們國家。


    丁誌恆則表示,他現在能調動的資源僅限於科工委係統內的力量,在這方麵,無法與民航係統的資源相匹敵。


    顯然,丁誌恆需要更充分的理由來解釋為什麽ae100項目對我們來說不是最佳選擇。


    這對他而言是一個棘手的問題,因為通常國防科工委並不涉及民用航空工業的發展路線,特別是那些不直接關聯具體技術的領域。


    這次之所以參與進來,是因為幾個月前航空工業標準的爭議讓科工委有了介入的機會。


    考慮到背景,邀請像許寧和杜亦熵這樣的專家來提供專業意見就顯得尤為重要。


    之前關於如何應對波音麥道合並案的討論隻是額外的議題,而許寧成功地解決了這個附加問題。


    現在,真正的挑戰開始了。


    “在最近的春洲航展上,我注意到了ae100的提案,並與一些空客的技術人員進行了交流。”


    許寧說道,他小心翼翼地選擇了措辭,以避免直接批評采購外國技術可能帶來的不利影響,畢竟在這樣的場合下,過於激烈的言辭可能會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接著,許寧分析道:“首先,空客展示的隻是一個模型,此型號尚未進入詳細研發階段。


    即使工程師們工作效率極高,從研發到量產至少也需要2-3年的時間,所以單從進度來看,ae100無法及時接替隨時可能停止的md90項目。”


    “其次,根據航展提供的數據,ae100大約有100-110個座位,相當於a320的三分之二,但對機場資源的占用卻幾乎相同,這意味著運營成本沒有顯著優勢。


    對於歐洲的一些低流量航線,它可能還有一定需求,但在我們的市場中,它很難成為主流選擇。”


    “最後,正如前麵提到的,空客不會按照我國的標準來製造新飛機。


    如果滬飛選擇ae100,我們將不得不接受一套全新的生產和組裝標準,這對我國航空工業的長遠發展未必有利。”


    丁誌恆聽後頻頻點頭,顯然對這一係列論點感到滿意。


    然而,許寧明白,指出問題還不夠,還需要提出一個更好的解決方案。


    因此,科工委需要準備一個更加可行的替代方案。


    許寧提出了一個引人深思的想法:航技集團可以嚐試接觸圖波列夫的團隊,探討將圖204和圖334這兩款機型引入國內生產。


    借鑒之前引進蘇27技術的成功經驗,這次談判或許能為國產飛機製造業帶來新的機遇。


    與空中客車相比,圖波列夫當前麵臨的困境可能使其在談判桌上更易合作。


    我們已有與蘇霍伊公司打交道的經驗,這有助於推動圖波列夫接受我們的標準對飛機進行定製化改進,並允許我國工程師參與其中。


    就像殲11項目一樣,這些飛機也能獲得一個代表我們自己的新名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國軍工:我為祖國獻核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沉默的老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沉默的老刀並收藏大國軍工:我為祖國獻核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