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波瀾不驚
大國軍工:我為祖國獻核彈 作者:沉默的老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盡管杜亦熵已經參加了國防科工委的會議,但他聲音中的驚訝之情依然明顯。
聽到這則新聞,許寧的第一反應是看向收發室牆上掛著的日曆——1996年12月15日。顯然,他這邊的變化還未波及大洋彼岸,因此日期依舊如故。
波音要並購麥道?
許寧努力讓自己的聲音聽起來驚訝,但其實心裏早有預感。
沒有經過專業表演訓練的他,很難真正偽裝出那種震驚的情緒,加上今晚喝了不少酒,更是難以調節情緒。
“顯然,漂亮國人決定整合國內的民用航空產業,以應對空客的競爭。”他緊接著補充道,試圖解釋這種商業策略背後的邏輯。
杜亦熵注意到了學生的冷靜反應。
“你不覺得這消息很突然嗎?”他問道,似乎對許寧的態度感到一絲疑惑。
“其實不然.”
許寧解釋說:“上個月,麥道在聯合攻擊戰鬥機項目中落敗給波音和洛克希德·馬丁,失去了參與最終驗證機的機會。
那可能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當時我就猜測麥道可能會尋找買家,隻是不確定會是哪家。”
麥道一直依賴於美軍的大額合同維持運營。
失去jsf項目意味著他們被排除在了一個預計價值上千億美元的合同之外,這對公司和股東來說都是沉重的打擊。
更重要的是,政府顯然已經準備放棄這家公司了。
“你的分析很到位。”
杜亦熵迴應道:“這件事的影響非常深遠,相關部門接下來肯定會有不少動作。”
電話那頭傳來杜亦熵揉眼睛的聲音,顯然幾場會議下來他已經疲憊不堪。
“等你在鼎新忙完後,先迴京城一趟,科工委的丁主任想見你。”
“見我?”
許寧有些意外。雖然他見過更高級別的領導,但聽杜亦熵的意思,丁主任似乎是想與他單獨交流。
這不同於正式會議或儀式上的見麵,顯得更加重要和私人。
“是的,自從你提出了那份航空發動機總壓畸變評定指南,並表達了建立獨立自主航空工業體係的願望後,丁主任就有了這個想法。”
杜亦熵沒有直接說當時打電話時有人在旁,但許寧心裏早已明白。
“那時,各方對這件事的看法還不一致,甚至有些人暗中使絆子。我們怕這會影響你,所以決定暫時不提。”
“現在,事情的大方向已經明確,麥道被波音收購又牽涉到國產md90客機的問題,情況複雜,電話裏說不清。因此,丁主任認為應該親自與你談談。”
聽到這裏,許寧深吸一口氣,心中難掩激動。
他一直通過技術手段悄悄改變曆史的進程,但這方法效率不高且難以控製。
而這次不一樣——盡管會麵是非正式的私人交流,但他終於有了直接影響決策的機會。重生半年後,這一刻對他來說意義非凡。
“好的,老師。”
許寧迴答:“今天鼎新完成了殲8c與霹靂11導彈首次靶試,兩發全中,圓滿成功。後續測試無需全程參與,我會盡快趕迴京城。”
第二天下午,在京城國防科工委主任辦公室內,丁誌恆正皺眉審閱幾份會議記錄,顯然心情不佳,整個房間氣氛也變得沉重。
秘書猶豫地站在一旁,手持文件,不知是否該打擾。
作為技術人員出身的幹部,丁誌恆通常脾氣溫和,但在某些關鍵時刻顯得不夠果斷。
能讓今天的他如此生氣,必定是遇到了棘手的問題。
“把文件放在這吧,去休息。”
丁誌恆說道。秘書如釋重負,輕輕放下文件後迅速離開。
待房門關閉,丁誌恆忍不住一拳擊打桌麵,低聲咒罵:“真是群無所作為的廢物!”
老同誌疲倦地靠在椅背上,少見地發了幾句牢騷。直到煙蒂快燃盡,他才直起身來,掐滅煙頭,重新拿起秘書剛放下的文件瀏覽。
“唉!現在的人啊,整天就知道等、靠、要,自力更生的精神好像早被他們拋到腦後了。”
丁誌恆歎了口氣,搖搖頭。
作為國防科工委的領導,有些問題確實超出了他的掌控範圍,尤其是民用航空工業方麵。
多部門管理帶來的複雜性讓他即使有背景和職位的支持,也無法獨斷專行。更何況,他對國際貿易和商業法規幾乎一無所知。
憑直覺,他覺得如果華夏對波音收購麥道一事不采取行動,未來可能會麵臨巨大損失。但具體該怎麽做,他也毫無頭緒。
幸運的是,在幾個月前的一次關於航空發動機穩定性的討論中。
他順勢確立了以自主發展為主導的方針,調整了新海幹線飛機項目的重點,從完全依賴漂亮國技術轉向消化吸收,並積累大型客機製造的經驗。
這不僅節省了一筆接近10億的投資,還避免了一些潛在的風險。
正當他為此事煩惱時,辦公室外響起了敲門聲。“進來!”他迴應道,同時做了幾次深唿吸準備整理文件。然而動作隻進行了一半就停了下來。
秘書推開門,身後跟著兩個人,一個是熟悉的杜亦熵,另一個是穿著樸素工裝的年輕人,雖是初次見麵,但丁誌恆一眼便猜到了他的身份。
“老杜來了啊。”
丁誌恆臉上終於露出一絲笑容,將剛收起的文件又攤開在桌上,迎接客人。
“我知道你現在肯定在辦公室急得團團轉吧。”杜亦熵邊說邊脫下外套,順手掛在門旁的衣架上,給身後的許寧騰出了位置。
“這位是許寧,我的學生。他之前參與了航空渦噴和渦扇發動機進口總壓畸變評定指南的工作,還有飛機自然積冰試驗的操作和審定標準。”
“停停停,這些我還不清楚嗎?”
丁誌恆揮揮手打斷了杜亦熵,眼睛轉向許寧:“許寧啊,最近你的名字在我這兒出現的次數可不少,幾乎都能倒背如流了。”
“丁主任,您好,能在這裏見到您真是榮幸。”
許寧禮貌地迴應。這半年來,他的生活比前四十年都更精彩,經曆了許多重要的時刻。
麵對國防科工委主任時,他刻意表現出一絲拘謹,盡管內心早已波瀾不驚。
聽到這則新聞,許寧的第一反應是看向收發室牆上掛著的日曆——1996年12月15日。顯然,他這邊的變化還未波及大洋彼岸,因此日期依舊如故。
波音要並購麥道?
許寧努力讓自己的聲音聽起來驚訝,但其實心裏早有預感。
沒有經過專業表演訓練的他,很難真正偽裝出那種震驚的情緒,加上今晚喝了不少酒,更是難以調節情緒。
“顯然,漂亮國人決定整合國內的民用航空產業,以應對空客的競爭。”他緊接著補充道,試圖解釋這種商業策略背後的邏輯。
杜亦熵注意到了學生的冷靜反應。
“你不覺得這消息很突然嗎?”他問道,似乎對許寧的態度感到一絲疑惑。
“其實不然.”
許寧解釋說:“上個月,麥道在聯合攻擊戰鬥機項目中落敗給波音和洛克希德·馬丁,失去了參與最終驗證機的機會。
那可能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當時我就猜測麥道可能會尋找買家,隻是不確定會是哪家。”
麥道一直依賴於美軍的大額合同維持運營。
失去jsf項目意味著他們被排除在了一個預計價值上千億美元的合同之外,這對公司和股東來說都是沉重的打擊。
更重要的是,政府顯然已經準備放棄這家公司了。
“你的分析很到位。”
杜亦熵迴應道:“這件事的影響非常深遠,相關部門接下來肯定會有不少動作。”
電話那頭傳來杜亦熵揉眼睛的聲音,顯然幾場會議下來他已經疲憊不堪。
“等你在鼎新忙完後,先迴京城一趟,科工委的丁主任想見你。”
“見我?”
許寧有些意外。雖然他見過更高級別的領導,但聽杜亦熵的意思,丁主任似乎是想與他單獨交流。
這不同於正式會議或儀式上的見麵,顯得更加重要和私人。
“是的,自從你提出了那份航空發動機總壓畸變評定指南,並表達了建立獨立自主航空工業體係的願望後,丁主任就有了這個想法。”
杜亦熵沒有直接說當時打電話時有人在旁,但許寧心裏早已明白。
“那時,各方對這件事的看法還不一致,甚至有些人暗中使絆子。我們怕這會影響你,所以決定暫時不提。”
“現在,事情的大方向已經明確,麥道被波音收購又牽涉到國產md90客機的問題,情況複雜,電話裏說不清。因此,丁主任認為應該親自與你談談。”
聽到這裏,許寧深吸一口氣,心中難掩激動。
他一直通過技術手段悄悄改變曆史的進程,但這方法效率不高且難以控製。
而這次不一樣——盡管會麵是非正式的私人交流,但他終於有了直接影響決策的機會。重生半年後,這一刻對他來說意義非凡。
“好的,老師。”
許寧迴答:“今天鼎新完成了殲8c與霹靂11導彈首次靶試,兩發全中,圓滿成功。後續測試無需全程參與,我會盡快趕迴京城。”
第二天下午,在京城國防科工委主任辦公室內,丁誌恆正皺眉審閱幾份會議記錄,顯然心情不佳,整個房間氣氛也變得沉重。
秘書猶豫地站在一旁,手持文件,不知是否該打擾。
作為技術人員出身的幹部,丁誌恆通常脾氣溫和,但在某些關鍵時刻顯得不夠果斷。
能讓今天的他如此生氣,必定是遇到了棘手的問題。
“把文件放在這吧,去休息。”
丁誌恆說道。秘書如釋重負,輕輕放下文件後迅速離開。
待房門關閉,丁誌恆忍不住一拳擊打桌麵,低聲咒罵:“真是群無所作為的廢物!”
老同誌疲倦地靠在椅背上,少見地發了幾句牢騷。直到煙蒂快燃盡,他才直起身來,掐滅煙頭,重新拿起秘書剛放下的文件瀏覽。
“唉!現在的人啊,整天就知道等、靠、要,自力更生的精神好像早被他們拋到腦後了。”
丁誌恆歎了口氣,搖搖頭。
作為國防科工委的領導,有些問題確實超出了他的掌控範圍,尤其是民用航空工業方麵。
多部門管理帶來的複雜性讓他即使有背景和職位的支持,也無法獨斷專行。更何況,他對國際貿易和商業法規幾乎一無所知。
憑直覺,他覺得如果華夏對波音收購麥道一事不采取行動,未來可能會麵臨巨大損失。但具體該怎麽做,他也毫無頭緒。
幸運的是,在幾個月前的一次關於航空發動機穩定性的討論中。
他順勢確立了以自主發展為主導的方針,調整了新海幹線飛機項目的重點,從完全依賴漂亮國技術轉向消化吸收,並積累大型客機製造的經驗。
這不僅節省了一筆接近10億的投資,還避免了一些潛在的風險。
正當他為此事煩惱時,辦公室外響起了敲門聲。“進來!”他迴應道,同時做了幾次深唿吸準備整理文件。然而動作隻進行了一半就停了下來。
秘書推開門,身後跟著兩個人,一個是熟悉的杜亦熵,另一個是穿著樸素工裝的年輕人,雖是初次見麵,但丁誌恆一眼便猜到了他的身份。
“老杜來了啊。”
丁誌恆臉上終於露出一絲笑容,將剛收起的文件又攤開在桌上,迎接客人。
“我知道你現在肯定在辦公室急得團團轉吧。”杜亦熵邊說邊脫下外套,順手掛在門旁的衣架上,給身後的許寧騰出了位置。
“這位是許寧,我的學生。他之前參與了航空渦噴和渦扇發動機進口總壓畸變評定指南的工作,還有飛機自然積冰試驗的操作和審定標準。”
“停停停,這些我還不清楚嗎?”
丁誌恆揮揮手打斷了杜亦熵,眼睛轉向許寧:“許寧啊,最近你的名字在我這兒出現的次數可不少,幾乎都能倒背如流了。”
“丁主任,您好,能在這裏見到您真是榮幸。”
許寧禮貌地迴應。這半年來,他的生活比前四十年都更精彩,經曆了許多重要的時刻。
麵對國防科工委主任時,他刻意表現出一絲拘謹,盡管內心早已波瀾不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