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確實不同!
大國軍工:我為祖國獻核彈 作者:沉默的老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陵中機場的事故大家有所耳聞,但具體細節不清楚,因此他的說法加上旁人的傳話,讓人覺得表演的飛機似乎真有危險。
“別亂講!”
年輕人終於忍不住,大聲反駁:
“你們都不看新聞嗎?一周前的新聞聯播還報道了601所的專題,裏麵有試飛的畫麵,說明那時飛機的問題已經解決了。”
“您是席博臣老師?”
令他驚訝的是,人群中有人認出了他。
“我在《航空知識》雜誌上讀過您的文章和專訪。”
顯然,這是他的一個忠實讀者。席博臣還是一名大學生,但他的攝影技術已經相當了得。
憑借父親的支持——不僅提供了專業的設備,還資助了他的旅行費用——他在各大軍事雜誌上發表作品已經有兩三年的時間了。
許多令人印象深刻的軍事攝影作品都出自他手。
當有人質疑他的能力時,天空中的動靜再次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殲8c戰鬥機迴來了,這一次它帶來了更精彩的表演。
飛機在跑道上方完成了一個幹淨利落的450度翻滾,隨後緊接著是一個緊湊的小半徑旋轉。
地麵上的觀眾被這流暢的動作震撼,爆發出陣陣掌聲和歡唿聲。
殲8c改進後的研發讓它在滾轉速率方麵有了顯著提升,而其穩定性和靈活性也在最近幾個月的大規模改裝中得到了加強。
盡管這些性能對於專業標準來說還有所不足,但對於航展的觀眾而言,這一幕已經足夠讓人驚歎不已。
殲8c比殲6大得多,動作起來氣勢磅礴,遠非後者能比。
席博臣作為一名較為專業的觀察者,在快速按下快門捕捉精彩瞬間的同時,也注意到這次表演的一些技術細節。
“你們看,”
他趁著發動機聲音稍弱時興奮地對周圍的人說:
“這架飛機做這個動作居然沒有掉高度,說明它的動力非常強勁!”
他繼續解釋道:“老款的殲8滾轉速度沒這麽快,而且在盤旋時會明顯掉高度,半圈下來就要調整飛行姿態了。”
隨著席博臣的解說,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可他的觀點,先前那位挑釁的人也不再發聲,悄然消失在人群中。
由於展會缺乏組織經驗,現場並沒有安排講解員,隻有參展商提供的資料和參觀者的自我了解。
但航展吸引的不僅僅是軍事愛好者,還有單位組織來的團體、附近的居民以及像老劉這樣的記者。
對於這些人來說,沒有講解就隻能走馬觀花。
因此,席博臣周圍的聽眾越來越多,形成了一個小圈子。
不過,席博臣此行的主要目的是拍攝,而飛機飛過頭頂時的巨大噪音也讓交流變得幾乎不可能。
當殲8c完成剛才的盤旋後,席博臣再次舉起相機,並調整了鏡頭的焦距。
在膠片相機的時代,拍攝者無法即時查看照片效果,但憑借豐富的經驗,他確信自己已經捕捉到了幾張不錯的全景圖。
現在是時候聚焦一些細節了。
這次,04號原型機飛過來時明顯加速了。
戰鬥機在不到百米的高度上空掠過的情景並不多見,殲8c像猛虎下山一樣直撲會場,給現場觀眾帶來了極大的震撼。
許多人都不自覺地屏住了唿吸。
然而,有經驗的人如席博臣明白,表演飛機不會真的衝進會展中心上方。
這裏人群密集,一旦發生意外,後果不堪設想。
席博臣的手指輕輕放在快門上,似乎是在等待一個答案。
而04號原型機仿佛聽懂了他的疑問,突然拉起機頭,從水平飛行迅速轉變為垂直向上,兩台發動機的轟鳴聲變得更加震耳欲聾。
人們可以看到飛機尾部噴射出的高溫燃氣和那耀眼的馬赫環。
“這是要執行眼鏡蛇機動嗎?”有人猜測道。
這是一項由普加喬夫命名的超機動動作,但對於一架二代機來說,似乎有些不可思議。
“不對,這不是超機動,而是大仰角爬升!而且它還在加速!”
席博臣的聲音淹沒在引擎的咆哮和周圍人的歡唿聲中。
盡管不是所有人都理解這一舉動的意義,但在飛機垂直上升的同時還能加速,這一幕讓所有人驚歎不已。
在此之前,華夏空軍還沒有裝備過實際推重比超過1的戰機。
即使經過改進的殲6,在沒有載人和燃料的情況下,其紙麵推重比也接近1,但實際使用中的數值則更低。
能夠實現垂直爬升並加速的量產型戰鬥機,最早的可能是漂亮國的f-15。
隨後的f-16、米格29以及蘇27單座版也能做到這一點。
作為準三代戰機的幻影2000並不以強大的動力著稱,而鷂式戰機雖然能垂直起降,但這依賴於地麵效應,在飛行狀態下的推重比並未達到1。
因此,殲8c展示的性能無疑是一次令人印象深刻的技術突破。
在四架第三代戰機的後麵,那架引人注目的殲8c正靜靜等待著它的亮相時刻。
不必深究其中的細節,單是眼前這架飛機執行的大角度爬升和360度空中旋轉所展現出的磅礴氣勢就足以讓人驚歎。
這種機動動作在機炮格鬥時代是一種極為關鍵的戰術,它需要飛行員對戰機性能有絕對的信心,尤其是在低空環境中完成這樣的特技飛行。
“天哪,剛才那飛機的上升速度簡直難以置信。”一位觀眾手持望遠鏡,眼中滿是驚訝。
旁邊另一位更有見識的人補充道:“不僅是上升速度,這架飛機的操控性也遠超我見過的任何一架殲7或殲8。”
“而且,從發動機的聲音就能判斷出推力的變化,如此頻繁地調整節流閥位置,證明了引擎動力係統的高度可靠。”
“看來那些關於鎬京那邊二等事故的消息都是無稽之談吧?”
“很有可能。
如果真有問題,短短三個月的時間連故障分析都未必能完成,更不用說改進發動機了。”
與此同時,席博臣已經用光了他的第一卷膠卷。
他迅速更換新的膠卷,腦海裏迴放著剛剛捕捉到的畫麵。
重新調整相機設置後,他專注於拍攝之前未能仔細觀察的細節。
“確實不同!”
“別亂講!”
年輕人終於忍不住,大聲反駁:
“你們都不看新聞嗎?一周前的新聞聯播還報道了601所的專題,裏麵有試飛的畫麵,說明那時飛機的問題已經解決了。”
“您是席博臣老師?”
令他驚訝的是,人群中有人認出了他。
“我在《航空知識》雜誌上讀過您的文章和專訪。”
顯然,這是他的一個忠實讀者。席博臣還是一名大學生,但他的攝影技術已經相當了得。
憑借父親的支持——不僅提供了專業的設備,還資助了他的旅行費用——他在各大軍事雜誌上發表作品已經有兩三年的時間了。
許多令人印象深刻的軍事攝影作品都出自他手。
當有人質疑他的能力時,天空中的動靜再次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殲8c戰鬥機迴來了,這一次它帶來了更精彩的表演。
飛機在跑道上方完成了一個幹淨利落的450度翻滾,隨後緊接著是一個緊湊的小半徑旋轉。
地麵上的觀眾被這流暢的動作震撼,爆發出陣陣掌聲和歡唿聲。
殲8c改進後的研發讓它在滾轉速率方麵有了顯著提升,而其穩定性和靈活性也在最近幾個月的大規模改裝中得到了加強。
盡管這些性能對於專業標準來說還有所不足,但對於航展的觀眾而言,這一幕已經足夠讓人驚歎不已。
殲8c比殲6大得多,動作起來氣勢磅礴,遠非後者能比。
席博臣作為一名較為專業的觀察者,在快速按下快門捕捉精彩瞬間的同時,也注意到這次表演的一些技術細節。
“你們看,”
他趁著發動機聲音稍弱時興奮地對周圍的人說:
“這架飛機做這個動作居然沒有掉高度,說明它的動力非常強勁!”
他繼續解釋道:“老款的殲8滾轉速度沒這麽快,而且在盤旋時會明顯掉高度,半圈下來就要調整飛行姿態了。”
隨著席博臣的解說,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可他的觀點,先前那位挑釁的人也不再發聲,悄然消失在人群中。
由於展會缺乏組織經驗,現場並沒有安排講解員,隻有參展商提供的資料和參觀者的自我了解。
但航展吸引的不僅僅是軍事愛好者,還有單位組織來的團體、附近的居民以及像老劉這樣的記者。
對於這些人來說,沒有講解就隻能走馬觀花。
因此,席博臣周圍的聽眾越來越多,形成了一個小圈子。
不過,席博臣此行的主要目的是拍攝,而飛機飛過頭頂時的巨大噪音也讓交流變得幾乎不可能。
當殲8c完成剛才的盤旋後,席博臣再次舉起相機,並調整了鏡頭的焦距。
在膠片相機的時代,拍攝者無法即時查看照片效果,但憑借豐富的經驗,他確信自己已經捕捉到了幾張不錯的全景圖。
現在是時候聚焦一些細節了。
這次,04號原型機飛過來時明顯加速了。
戰鬥機在不到百米的高度上空掠過的情景並不多見,殲8c像猛虎下山一樣直撲會場,給現場觀眾帶來了極大的震撼。
許多人都不自覺地屏住了唿吸。
然而,有經驗的人如席博臣明白,表演飛機不會真的衝進會展中心上方。
這裏人群密集,一旦發生意外,後果不堪設想。
席博臣的手指輕輕放在快門上,似乎是在等待一個答案。
而04號原型機仿佛聽懂了他的疑問,突然拉起機頭,從水平飛行迅速轉變為垂直向上,兩台發動機的轟鳴聲變得更加震耳欲聾。
人們可以看到飛機尾部噴射出的高溫燃氣和那耀眼的馬赫環。
“這是要執行眼鏡蛇機動嗎?”有人猜測道。
這是一項由普加喬夫命名的超機動動作,但對於一架二代機來說,似乎有些不可思議。
“不對,這不是超機動,而是大仰角爬升!而且它還在加速!”
席博臣的聲音淹沒在引擎的咆哮和周圍人的歡唿聲中。
盡管不是所有人都理解這一舉動的意義,但在飛機垂直上升的同時還能加速,這一幕讓所有人驚歎不已。
在此之前,華夏空軍還沒有裝備過實際推重比超過1的戰機。
即使經過改進的殲6,在沒有載人和燃料的情況下,其紙麵推重比也接近1,但實際使用中的數值則更低。
能夠實現垂直爬升並加速的量產型戰鬥機,最早的可能是漂亮國的f-15。
隨後的f-16、米格29以及蘇27單座版也能做到這一點。
作為準三代戰機的幻影2000並不以強大的動力著稱,而鷂式戰機雖然能垂直起降,但這依賴於地麵效應,在飛行狀態下的推重比並未達到1。
因此,殲8c展示的性能無疑是一次令人印象深刻的技術突破。
在四架第三代戰機的後麵,那架引人注目的殲8c正靜靜等待著它的亮相時刻。
不必深究其中的細節,單是眼前這架飛機執行的大角度爬升和360度空中旋轉所展現出的磅礴氣勢就足以讓人驚歎。
這種機動動作在機炮格鬥時代是一種極為關鍵的戰術,它需要飛行員對戰機性能有絕對的信心,尤其是在低空環境中完成這樣的特技飛行。
“天哪,剛才那飛機的上升速度簡直難以置信。”一位觀眾手持望遠鏡,眼中滿是驚訝。
旁邊另一位更有見識的人補充道:“不僅是上升速度,這架飛機的操控性也遠超我見過的任何一架殲7或殲8。”
“而且,從發動機的聲音就能判斷出推力的變化,如此頻繁地調整節流閥位置,證明了引擎動力係統的高度可靠。”
“看來那些關於鎬京那邊二等事故的消息都是無稽之談吧?”
“很有可能。
如果真有問題,短短三個月的時間連故障分析都未必能完成,更不用說改進發動機了。”
與此同時,席博臣已經用光了他的第一卷膠卷。
他迅速更換新的膠卷,腦海裏迴放著剛剛捕捉到的畫麵。
重新調整相機設置後,他專注於拍攝之前未能仔細觀察的細節。
“確實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