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著,劉遠博打開了那本書,翻到特定一頁,與黃宏章的研發稿並排放在桌上。當黃宏章看到書頁上的內容時,他的臉色驟變,從憤怒轉為驚慌失措。


    同一天稍晚,在蓉城的611研究所裏,59歲的飛機研發師盧文峰剛吃完晚餐迴到辦公室。


    作為殲-7e戰鬥機的主要研發者,他已經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這款改良版戰鬥機備受軍方喜愛,很快還將出口海外賺取外匯。


    盡管對於殲-7e感到滿意,但盧文峰並不滿足於此。隨著殲-7e項目的收尾,他已經開始構思下一步的改進方案。


    身為研究所的一員,他知道十號工程項目正在順利推進。但無論是出於風險管理還是進一步擴大出口的考量,殲-7係列仍有改進的空間。


    盧文峰在改進戰鬥機的研發上遇到了難題。到了90年代末,傳統的晝間戰鬥機顯然已經過時。


    盡管之前曾嚐試開發全天候型號如殲7c\/d,但效果不佳,部隊反應甚至不如之前的殲7e。


    盧文峰意識到,僅僅通過擴大機身來增加雷達探測範圍,同時犧牲飛機的靈活性,並不是一個好辦法。


    於是,他決定探索新的研發方案。他的想法是將雷達置於機頭,而將進氣口移至別處。然而,經過多次試驗後,發現這些改變要麽導致性能下降,要麽改動過大難以實現。


    最近,盧文峰一直在研究一種新穎的下巴進氣研發。盡管看起來簡單,實際上這項技術充滿了挑戰


    機頭雷達罩會影響氣流,進而幹擾進氣效率。大多數研發方案還沒成型就被放棄了。


    唯一相對成功的案例,在特定速度與角度條件下,仍存在嚴重進氣問題,這對wp13f發動機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正當他為這個問題煩惱不已,迴到辦公室準備加班時,意外地發現郵箱裏有一封來自《航空學報》編輯部的信件。


    作為該期刊的一名審稿專家,盧文峰對待這份責任十分認真,總是盡快完成每一份審閱任務。今天也不例外,盡管這意味著他又得暫時擱置自己正在的研究項目。


    “唉……”盧文峰輕歎一口氣,拿著信走進房間,倒了一杯水後便坐迴桌前。


    打開台燈,他緩緩撕開了信封。


    標題映入眼簾:《雙模塊下頜式內轉進氣道與圓錐前體的一體化研發》。乍一看,他以為這是團隊裏哪個研發師提交的報告。


    “挺有意思的……”盧文峰立刻來了興致。因為這正是他近期的研究課題。


    出於習慣,他先翻到末頁查看作者信息,發現是來自京航大學的一個名叫許寧的人,既是第一作者也是通訊作者。這個名字對他來說很陌生。


    盧文峰心想,這篇論文可能隻是平平無奇,甚至有些水分,畢竟京航大學本身就是該期刊的主辦方之一,對自家人的稿件總會有所偏愛。


    盡管如此,作為審稿人,他還是決定以專業態度對待這份工作。說不定還能從中獲得些啟示呢……


    然而,剛讀完摘要的第一段,他就意識到自己的判斷可能過於草率了。


    “這項研發不僅提升了內轉進氣道前緣附麵層的排出效率,還巧妙地解決了前緣附麵層與進氣道內流場之間長期存在的幹擾問題。”


    這句話直擊要害,說出了盧文峰近幾個月來一直試圖克服的技術難點。


    更令人震驚的是,在提到馬赫數m=0.8條件下,總壓恢複係數達到或超過0.942時,盧文峰手中的筆因激動而微微發顫,不慎將一滴墨水濺到了桌上。


    但此時此刻,這點小事早已被他拋諸腦後。


    盧文峰看著手裏的新研發方案,發現它比之前的研發提升了超過10%。他不知道的是,這已經是許寧和杜亦熵特意調整後的結果。


    盡管如此,這個顯著的進步足以激起他的興趣。隨著嘩的一聲,盧文峰翻開了論文的第一頁。引言極其簡短,緊接著就是直截了當的研發理念和技術細節。


    時間悄悄流逝,從十分鍾到半小時,再到整整一小時。當盧文峰終於讀完最後一頁,抬起頭來時,才發現時鍾上的指針正好相遇。


    不知不覺間,他已經沉浸在這份論文裏長達六個小時!


    他的筆記簿上記滿了筆記:一些是暫時不明白的地方,另一些則標注著需進一步計算或實驗驗證的部分,還有一些僅僅是表達他對研發巧妙之處的讚歎。


    例如:“既能有效捕捉主流動能量,又能將靠近壁麵的低能量流導出,真是一舉兩得!”


    整篇論文雖然長達十頁,但每句話都精準有力,毫無冗餘。


    它以解決問題為導向,邏輯清晰,即使對於像盧文峰這樣一位擁有豐富經驗的老專家來說,也不禁為作者的專業態度所折服。


    盧文峰猜測,盡管這位作者可能不是行業內的知名人物,但他肯定有著相當不錯的實踐經驗。


    遺憾的是,由於審稿過程中看不到作者信息,盧文峰無法得知許寧究竟是誰。隻有等到論文正式發表時,讀者才能通過附錄部分了解背後的故事。


    在這個時代,大多數人都熱衷於出國深造,卻很少有人願意迴國發展。如果這位年輕學者真的是從海外學府被京航吸引迴來的,那可真是件稀奇事。


    盧文峰在仔細閱讀完這篇論文後發現,文章中似乎經過了一些保密處理,省略了一些關鍵數據和細節。


    因此,他決定第二天上班後,試著聯係京航,希望能與作者直接溝通,以便獲得更詳盡的信息。畢竟,作為一名飛機研發師,確保手中數據的真實性和完整性至關重要。


    但從論文中的論證來看,他對最終的結果持樂觀態度。


    當晚,為了慶祝許寧三人成功進入研究生麵試環節,他們邀請了幾位要好的組員共進晚餐。地點選在了享有盛名的老字號餐廳——金聚德,這裏以北京烤鴨聞名遐邇。


    盡管這裏的消費水平讓人咋舌,但對老魏和唐紫薇來說,這並不構成問題;而許寧最近也剛剛收到了一筆訂金,因此也能負擔得起這份慷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國軍工:我為祖國獻核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沉默的老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沉默的老刀並收藏大國軍工:我為祖國獻核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