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種場合下,一個引人注目的效果圖往往能給人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


    終於到了研究研發答辯的日子。當許寧抵達研究室時,發現已經擠滿了人,隻好與隊友們擠到最後排靠窗的位置坐下。


    對於這些組員來說,即使他們已掌握了大部分專業知識,但要獨立完成一個完整的飛機研發方案依舊是個不小的挑戰。


    在這個作業裏,評分的重點通常在於每個小組的研發思路和過程是否合理。


    畢竟,要研發出一架真正的“飛機”,難度相當大,很少有小組能做到。


    不出所料,前麵幾組的作品都比較傳統,大多是按照教科書上的例子製作的小型遙控模型飛機。


    這類作品雖然不太可能得到高分,但也很難犯下嚴重的錯誤。評委們的提問也相對常規,每組展示大約隻需要15分鍾左右。


    直到黃宏章帶領的小組登場,課堂上的氣氛才有了變化。黃宏章將一疊厚厚的文檔輕輕放在評委麵前的桌子上。


    “水上飛機?挺有意思的。”評委劉遠博露出了一絲興趣,拿起桌邊的眼鏡戴上。


    其他幾位評委也立刻提起了精神。


    另一位隊員則把研發圖紙放到了投影儀下。


    盡管圖像不夠清晰,但大家還是能看到那是一架帶有兩個浮筒的飛機研發。


    這立刻引起了後排組員的議論紛紛。


    “看那,是水上飛機!”


    “而且看起來能坐人呢。”


    “沒錯,你看上麵寫的尺寸,有10米長呢!黃宏章真是大膽嚐試。”


    “還記得有人說過要做戰鬥機嗎?”


    “估計隻是說說而已吧。研發出能載人的飛機就已經很不容易了,至於戰鬥機……簡直天方夜譚。”


    站在講台上的黃宏章靜默片刻,雖然聽不清後方組員的具體討論,但他能感受到他們的驚訝與欽佩。


    這一刻,他感到無比自豪。


    “尊敬的評委導師們早上好,我們小組帶來的是一個可以容納六名乘客的2.5噸級水上飛機研發。”黃宏章開始了他的演講。


    “我們的研發方案采用了簡潔且可靠的雙浮筒結構,旨在確保……”


    在一片靜謐的研究室中,黃宏章緩緩走上講台,開始了他對水上飛機浮筒研發的講解。


    他先向大家介紹了浮筒的獨特形狀以及它如何影響水中的運動特性。


    “想象一下,”他說道,“就像一隻優雅的天鵝輕觸水麵,浮筒的研發讓飛機能夠平穩地滑行,同時減少阻力。”


    接著,黃宏章分享了一套詳細的計算方法,用以確定浮筒的最佳尺寸與形狀。


    “如果你想知道更多細節。”他微笑著指向報告中特定章節,“一切都在這裏了。”


    他還展示了浮筒內部結構圖,解釋了它們是如何承受外部壓力的,並指導聽眾查閱額外資料了解背後的數學原理。


    盡管黃宏章研發的水上飛機在外形上並不出眾,但他對每一個細節的關注令人印象深刻。


    無論是材料選擇還是強度分析,每一步都經過仔細考量。


    這份努力得到了現場所有人的認可;當他結束演講時,全場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


    “嘿,浩寧哥,他們憑什麽這麽激動啊?咱們的研發明明更好。”唐紫薇小聲嘀咕著。


    然而,許寧卻表達了不同意見:“能在這麽短時間內完成如此複雜的研發,真的很棒。尤其是對於雙浮筒部分的理解,達到了專業水準。”


    隨後輪到了許寧小組展示他們的作品,一架基於殲-7改進的新式戰機。當許寧走向講台時,他注意到黃宏章投來的目光中帶著一絲挑戰意味。


    但此時此刻,最重要的是專注於自己的項目。隨著評委們接過那本相對較薄的研發文檔,黃宏章心中暗自竊喜,以為勝利唾手可得。


    然而,真正的較量才剛剛拉開序幕。


    許寧站在講台上,目光堅定地說:“各位導師,組員們,我們團隊這次帶來的是對殲7戰鬥機的一次大膽革新。”


    話音剛落,趙誌德迅速將一幅色彩鮮豔的效果圖投射到大屏幕上,頓時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哇塞,真要研發一架新戰鬥機嗎?”


    “這比黃宏章那家夥還厲害?他們是不是隻改了個外殼?”


    “別開玩笑了,殲7哪會長成這樣?”


    麵對台下的質疑,許寧從容地開始了他的介紹:“殲7作為我國空軍的重要力量,存在全天候作戰能力不足及缺乏超視距打擊手段的問題。為此,我們對它進行了全麵升級。


    首先,我們將傳統機頭進氣口改為下頜式開發,這樣不僅能夠容納更大尺寸的雷達係統,還優化了整體空氣動力學特性。”


    他接著解釋:“通過一體化研發,包括進氣口與機身前端部分,我們確保了與發動機的良好配合。


    這一創新點已通過專業軟件的模擬驗證,證明其性能優越。關於具體技術細節,請參見報告中的相關章節。”


    隨著許寧深入淺出的講解,原本隻是靜靜聆聽的評審導師們逐漸表現出濃厚興趣,他們開始認真閱讀手中的資料,並偶爾交流意見。


    甚至有幾位導師主動拿出筆記本做起了筆記,這對於大多數組員而言簡直是難以置信的畫麵。


    此時此刻,大家的關注點不再局限於演講本身的內容,而是被這樣一個場景深深震撼:一位年輕學子正在向幾位資深專家展示自己獨到的想法,而後者則表現出前所未有的尊重。


    黃宏章原本自信滿滿,但眼前的景象讓他驚得說不出話來。


    原來,對方的研發說明之所以比他們薄一半,是因為很多步驟無需詳細記錄,而是依靠經驗。


    許寧手持一張精心繪製的半模圖,僅用兩句簡潔的話語便讓幾位評委頻頻點頭。


    盡管黃宏章聽得雲裏霧裏,但評委們顯然對許寧的想法表示了認同。


    “新研發的進氣道,在不同條件下,如1.5馬赫的速度下,總壓恢複係數達到了0.95以上;而在0.8馬赫時,則超過了0.968,同時保持了良好的氣流質量。”


    接著,許寧分享了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新研發使飛機在亞音速時性能提升了3%-8%,而在超音速時甚至超過了10%。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國軍工:我為祖國獻核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沉默的老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沉默的老刀並收藏大國軍工:我為祖國獻核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