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發性脊柱骨折合並下肢麻痹
[病案]劉某,一位36歲的女性,於1962年4月10日入院。四天前,她在距離地麵約1丈的高空不慎跌落,臀部著地,當場昏倒,失去了知覺。入院時,劉某的腰部疼痛劇烈,腹部脹滿,下肢麻木感嚴重,會陰和肛門部出現不適,排便困難,已有四天沒有解大便,且小便次數較少,食欲不振。
經過詳細檢查,醫生發現劉某的腸鳴音減弱,伴有輕度尿瀦留。同時,腰椎2-3棘突出現輕度後凸,壓痛明顯。在胸椎6-7和骶椎處也有明顯的壓痛感。此外,劉某的臍部水平以下痛覺和溫覺出現遲鈍現象,右下肢從大腿至足趾區域的感覺喪失,左下肢的知覺和運動能力均明顯減弱,但足趾的活動尚可,但無法自主抬起。
為了進一步了解病情,醫生為劉某進行了x線攝片複查。結果顯示,劉某的第7胸椎和腰椎2-3出現壓縮性骨折,椎體壓縮程度超過一半,骶椎處也發現了骨折線。根據這些臨床表現和影像學檢查結果,醫生最終診斷劉某患有多發性脊柱骨折合並下肢麻痹。
[治則]活血散瘀,通絡止痛。
[方藥]綜合治療,1.正骨手法,采用“拔伸捺正”法。捺正後仰臥木板床,外貼傷膏藥(胸、腰、骶椎各1張),並在其腰墊以棉墊,使脊柱保持伸展位。2.內服散瘀定痛,承氣導滯。搜剔通絡之品。以脊背續骨湯合桃核承氣湯加減:當歸尾9克,生赤芍9克,地鱉蟲9克,桃仁9克,炒丹參4.5克,炙甲片4.5克,乳香4.5克,沒藥4.5克,地龍12克,紅花3克,生甘草3克,生大黃6克,延胡索6克。另服,通傷丸(參三七150克,六軸子150克,乳香150克,沒藥150克,紅花150克,兒茶150克,當歸40克,血竭60克,自然銅60克。共研細末,水泛為丸),每晚服3克。藥後三天,諸症未見好轉,大便秘結。原方生大黃加至15克,加元明粉12克(2次衝服),腹部熱敷,並用50%甘油10毫升灌腸;3.針刺天樞、足三裏、臀中、陽淩泉等穴,間日1次。一周後,腰痛好轉,大便間日而行,小便不暢,下肢麻木未除。治以散瘀定痛、搜剔通絡:當歸尾9克,生赤芍9克,桃仁9克,香附9克,地鱉蟲9克,生甘草3克,紅花3克,乳香4.5克,沒藥4.5克,柴胡4.5克,穿山甲4.5克,炒丹參6克。另服:通傷丸、二龍丸(天龍,地龍各等分,共研細末,水泛為丸),每日各服2克。針刺足三裏、關陽、腎俞、臀中、陽陵泉等穴,每隔二日針1次。二十天後,腰痛減輕,麻木好轉,小便淋漓。會診認為,傷後絡脈痹阻,中虛氣餒,膀胱氣化失宣。以塞因塞用,補中益氣湯加減:生黃芪12克,黨參9克,赤芍9克,桃仁泥9克,地鱉蟲9克,當歸尾9克,酯炒柴胡4.5克,乳香4.5克,沒藥4.5克,桔梗3克,升麻3克,生甘草3克,紅花3克。其他處理同上。四十天後上述諸症大有好轉。停服湯藥,內服二龍丸、萬傷丸(參三七90克,丹參240克,川斷240克,桑寄生240克,杜仲240克,香附240克,延胡索240克,木瓜240克,秦艽240克,狗脊240克,骨碎補240克,乳香150克,沒藥150克,米仁150克,補骨脂150克,桃仁150克,紅花12克,懷牛膝12克,木香12克,地鱉蟲15克,自然銅45克,川芎60克,當歸300克,蕪活90克,朱砂9克。共研細末,水泛為丸),每日早晚各服3克。針刺取穴同上。三個月後,局部疼痛輕微,左下肢知覺恢複正常,右下肢感覺仍遲鈍,但能自行轉側活動。服藥及治法同上,並囑腰背肌鍛煉及局部按摩。四個月後已能下床活動,腰部無明顯壓痛。內服健步虎潛丸、二龍丸,繼續腰背肌鍛煉。一年後隨訪,諸症消失,已能做一些家務工作。
[評析]本病在治療過程中,基本上分為三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其獨特的治療方法和目標。
第一階段的治療重點是在治療骨折的同時,處理合並症。在這個階段,醫生會運用散瘀定痛、理氣活血、承氣導滯、搜剔通絡等方法,以幫助患者減輕疼痛,消除瘀血,並促進氣血流通。此外,還可能采用局部熱敷和針刺等手段,以加速患處的康複。這一階段的目標是緩解疼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為後續治療創造良好條件。
第二階段的治療以壯筋續骨、舒筋活血為主,結合局部按摩。在這個階段,醫生會通過各種手法刺激患者的經絡穴位,以達到舒筋活絡、強健骨骼的效果。局部按摩可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緩解肌肉緊張,有助於骨折的愈合。這一階段的目標是促進骨折愈合,增強肌肉力量,提高關節活動度。
第三階段的治療以功能鍛煉腰背肌為主,配合養血柔筋、強壯筋骨之品而收功。在患者骨折愈合後,醫生會指導患者進行腰背肌功能鍛煉,以恢複其正常的運動功能。同時,通過服用養血柔筋、強壯筋骨的中藥或保健品,以增強患者體質,預防骨折再次發生。這一階段的目標是恢複患者的運動功能,提高生活質量,預防複發。
總之,本病治療過程分為三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其獨特的治療方法和目標。通過這三個階段的綜合治療,患者可以逐漸恢複正常的運動功能,提高生活質量。
[病案]劉某,一位36歲的女性,於1962年4月10日入院。四天前,她在距離地麵約1丈的高空不慎跌落,臀部著地,當場昏倒,失去了知覺。入院時,劉某的腰部疼痛劇烈,腹部脹滿,下肢麻木感嚴重,會陰和肛門部出現不適,排便困難,已有四天沒有解大便,且小便次數較少,食欲不振。
經過詳細檢查,醫生發現劉某的腸鳴音減弱,伴有輕度尿瀦留。同時,腰椎2-3棘突出現輕度後凸,壓痛明顯。在胸椎6-7和骶椎處也有明顯的壓痛感。此外,劉某的臍部水平以下痛覺和溫覺出現遲鈍現象,右下肢從大腿至足趾區域的感覺喪失,左下肢的知覺和運動能力均明顯減弱,但足趾的活動尚可,但無法自主抬起。
為了進一步了解病情,醫生為劉某進行了x線攝片複查。結果顯示,劉某的第7胸椎和腰椎2-3出現壓縮性骨折,椎體壓縮程度超過一半,骶椎處也發現了骨折線。根據這些臨床表現和影像學檢查結果,醫生最終診斷劉某患有多發性脊柱骨折合並下肢麻痹。
[治則]活血散瘀,通絡止痛。
[方藥]綜合治療,1.正骨手法,采用“拔伸捺正”法。捺正後仰臥木板床,外貼傷膏藥(胸、腰、骶椎各1張),並在其腰墊以棉墊,使脊柱保持伸展位。2.內服散瘀定痛,承氣導滯。搜剔通絡之品。以脊背續骨湯合桃核承氣湯加減:當歸尾9克,生赤芍9克,地鱉蟲9克,桃仁9克,炒丹參4.5克,炙甲片4.5克,乳香4.5克,沒藥4.5克,地龍12克,紅花3克,生甘草3克,生大黃6克,延胡索6克。另服,通傷丸(參三七150克,六軸子150克,乳香150克,沒藥150克,紅花150克,兒茶150克,當歸40克,血竭60克,自然銅60克。共研細末,水泛為丸),每晚服3克。藥後三天,諸症未見好轉,大便秘結。原方生大黃加至15克,加元明粉12克(2次衝服),腹部熱敷,並用50%甘油10毫升灌腸;3.針刺天樞、足三裏、臀中、陽淩泉等穴,間日1次。一周後,腰痛好轉,大便間日而行,小便不暢,下肢麻木未除。治以散瘀定痛、搜剔通絡:當歸尾9克,生赤芍9克,桃仁9克,香附9克,地鱉蟲9克,生甘草3克,紅花3克,乳香4.5克,沒藥4.5克,柴胡4.5克,穿山甲4.5克,炒丹參6克。另服:通傷丸、二龍丸(天龍,地龍各等分,共研細末,水泛為丸),每日各服2克。針刺足三裏、關陽、腎俞、臀中、陽陵泉等穴,每隔二日針1次。二十天後,腰痛減輕,麻木好轉,小便淋漓。會診認為,傷後絡脈痹阻,中虛氣餒,膀胱氣化失宣。以塞因塞用,補中益氣湯加減:生黃芪12克,黨參9克,赤芍9克,桃仁泥9克,地鱉蟲9克,當歸尾9克,酯炒柴胡4.5克,乳香4.5克,沒藥4.5克,桔梗3克,升麻3克,生甘草3克,紅花3克。其他處理同上。四十天後上述諸症大有好轉。停服湯藥,內服二龍丸、萬傷丸(參三七90克,丹參240克,川斷240克,桑寄生240克,杜仲240克,香附240克,延胡索240克,木瓜240克,秦艽240克,狗脊240克,骨碎補240克,乳香150克,沒藥150克,米仁150克,補骨脂150克,桃仁150克,紅花12克,懷牛膝12克,木香12克,地鱉蟲15克,自然銅45克,川芎60克,當歸300克,蕪活90克,朱砂9克。共研細末,水泛為丸),每日早晚各服3克。針刺取穴同上。三個月後,局部疼痛輕微,左下肢知覺恢複正常,右下肢感覺仍遲鈍,但能自行轉側活動。服藥及治法同上,並囑腰背肌鍛煉及局部按摩。四個月後已能下床活動,腰部無明顯壓痛。內服健步虎潛丸、二龍丸,繼續腰背肌鍛煉。一年後隨訪,諸症消失,已能做一些家務工作。
[評析]本病在治療過程中,基本上分為三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其獨特的治療方法和目標。
第一階段的治療重點是在治療骨折的同時,處理合並症。在這個階段,醫生會運用散瘀定痛、理氣活血、承氣導滯、搜剔通絡等方法,以幫助患者減輕疼痛,消除瘀血,並促進氣血流通。此外,還可能采用局部熱敷和針刺等手段,以加速患處的康複。這一階段的目標是緩解疼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為後續治療創造良好條件。
第二階段的治療以壯筋續骨、舒筋活血為主,結合局部按摩。在這個階段,醫生會通過各種手法刺激患者的經絡穴位,以達到舒筋活絡、強健骨骼的效果。局部按摩可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緩解肌肉緊張,有助於骨折的愈合。這一階段的目標是促進骨折愈合,增強肌肉力量,提高關節活動度。
第三階段的治療以功能鍛煉腰背肌為主,配合養血柔筋、強壯筋骨之品而收功。在患者骨折愈合後,醫生會指導患者進行腰背肌功能鍛煉,以恢複其正常的運動功能。同時,通過服用養血柔筋、強壯筋骨的中藥或保健品,以增強患者體質,預防骨折再次發生。這一階段的目標是恢複患者的運動功能,提高生活質量,預防複發。
總之,本病治療過程分為三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其獨特的治療方法和目標。通過這三個階段的綜合治療,患者可以逐漸恢複正常的運動功能,提高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