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應性血管炎
[病案]王某,一位34歲的男性患者,自1982年10月2日起,他全身出現紅斑點,病程已長達十一個月。起初,這些紅點就像針尖般大小,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們逐漸變大、變白並脫皮。部分紅點還呈現出紅色或黑色,甚至壞死和潰爛,患者感受到疼痛、瘙癢和刺痛感。
盡管王某的體質原本還算健康,但自從生病以來,他經常出現頭暈、失眠、多夢的症狀。他的食欲減退,容易腹瀉,四肢乏力,精神不振。雖然他並未出現發熱症狀,但仍感到惡寒,全身酸痛,即便喝熱水也無法緩解。王某的病情使他顯得麵色蒼白,表情痛苦。
紅斑點遍布王某的全身,共計11處分布在麵部,兩上肢有80餘處,前胸和腹部有近60處,後背部有30餘處,右下肢有200多處,左下肢有180多處。斑點的大小約為0.7至2厘米,顏色各異,有的發紅,有的發黑,有的已經壞死和潰爛。部分斑點外凸,有些凹陷,有些未潰爛的則呈現皮下黑陷。沒有壞死的斑點逐漸幹涸,部分中心處有小膿泡外凸。
王某的舌頭薄而無苔,呈紅色,像牛肉一樣。他的脈搏微弱。實驗室檢查結果顯示,白細胞計數14x10^9\/l(\/立方毫米),中性粒細胞占75%,淋巴細胞占25%,血沉為4毫米\/小時,肝功能正常,大小便常規正常,x線胸透和心電圖均無異常。
經過天津某醫院的診斷,王某被確診為變應性血管炎。盡管他嚐試過使用多種抗生素、激素、鎮痛劑、脫敏劑及中藥活血通瘀、消風解毒的治療方法,但病情仍未得到緩解,反而愈發嚴重。
[治則]益氣,溫中,固表。
[方藥]黨參10克,當歸12克,桂心3克,炙甘草10克,黃芪60克,白術10克,棗仁12克,銀花30克,連翹20克,荊芥穗10克,防風10克,白芷6克,柴胡15克,川羌活6克,鹿角霜30克,附子20克。服20劑,皮膚已無紅、黑潰爛及灰白幹涸點,病情穩定,未出新斑點;痛、癢、刺感消失,食欲漸佳,精氣恢複。效果明顯,可繼而守之。上方又繼服10劑,僅患處殘存色素沉著,表皮光滑正常,已痊愈上班。1982年3月25日複查,一直未再複發。
[評析]本病在臨床上的發病率相對較低,其主要原因是正氣衰弱,表邪(毒)未能得到及時清除,正氣無法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導致毒素侵入經脈,長時間停滯,從而導致氣血瘀滯,皮膚出現斑塊狀病變且難以愈合。針對這種病症,治療方法應以扶正祛邪為主,綜合運用各種藥物來調和陰陽,驅散邪氣,並補充正氣,從而達到恢複身體健康的目的。
在治療過程中,可選擇重用黃芪來補氣,附子、鹿角霜等溫陽逐寒的藥材,銀花、連翹等清熱解毒的藥物,這些藥物的搭配能夠達到調和陰陽、祛除邪氣的效果,同時還能為身體補充正氣。然而,在使用這些藥物時,需要特別注意藥物的劑量和用法,以避免藥物過量或不適當地使用導致不良反應。
此外,在治療過程中,應密切關注病情的變化,並根據病情的發展適時調整治療方案,以確保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同時,患者還需要關注飲食和生活習慣的調整,保持良好的心態,並加強鍛煉以增強身體免疫力,這對於病情的康複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總之,對於本病這類較為罕見的疾病,采用扶正祛邪的治療方法,結合藥物、飲食、生活習慣和心理調適等方麵的綜合措施,有助於患者身體的逐步康複。
[病案]王某,一位34歲的男性患者,自1982年10月2日起,他全身出現紅斑點,病程已長達十一個月。起初,這些紅點就像針尖般大小,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們逐漸變大、變白並脫皮。部分紅點還呈現出紅色或黑色,甚至壞死和潰爛,患者感受到疼痛、瘙癢和刺痛感。
盡管王某的體質原本還算健康,但自從生病以來,他經常出現頭暈、失眠、多夢的症狀。他的食欲減退,容易腹瀉,四肢乏力,精神不振。雖然他並未出現發熱症狀,但仍感到惡寒,全身酸痛,即便喝熱水也無法緩解。王某的病情使他顯得麵色蒼白,表情痛苦。
紅斑點遍布王某的全身,共計11處分布在麵部,兩上肢有80餘處,前胸和腹部有近60處,後背部有30餘處,右下肢有200多處,左下肢有180多處。斑點的大小約為0.7至2厘米,顏色各異,有的發紅,有的發黑,有的已經壞死和潰爛。部分斑點外凸,有些凹陷,有些未潰爛的則呈現皮下黑陷。沒有壞死的斑點逐漸幹涸,部分中心處有小膿泡外凸。
王某的舌頭薄而無苔,呈紅色,像牛肉一樣。他的脈搏微弱。實驗室檢查結果顯示,白細胞計數14x10^9\/l(\/立方毫米),中性粒細胞占75%,淋巴細胞占25%,血沉為4毫米\/小時,肝功能正常,大小便常規正常,x線胸透和心電圖均無異常。
經過天津某醫院的診斷,王某被確診為變應性血管炎。盡管他嚐試過使用多種抗生素、激素、鎮痛劑、脫敏劑及中藥活血通瘀、消風解毒的治療方法,但病情仍未得到緩解,反而愈發嚴重。
[治則]益氣,溫中,固表。
[方藥]黨參10克,當歸12克,桂心3克,炙甘草10克,黃芪60克,白術10克,棗仁12克,銀花30克,連翹20克,荊芥穗10克,防風10克,白芷6克,柴胡15克,川羌活6克,鹿角霜30克,附子20克。服20劑,皮膚已無紅、黑潰爛及灰白幹涸點,病情穩定,未出新斑點;痛、癢、刺感消失,食欲漸佳,精氣恢複。效果明顯,可繼而守之。上方又繼服10劑,僅患處殘存色素沉著,表皮光滑正常,已痊愈上班。1982年3月25日複查,一直未再複發。
[評析]本病在臨床上的發病率相對較低,其主要原因是正氣衰弱,表邪(毒)未能得到及時清除,正氣無法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導致毒素侵入經脈,長時間停滯,從而導致氣血瘀滯,皮膚出現斑塊狀病變且難以愈合。針對這種病症,治療方法應以扶正祛邪為主,綜合運用各種藥物來調和陰陽,驅散邪氣,並補充正氣,從而達到恢複身體健康的目的。
在治療過程中,可選擇重用黃芪來補氣,附子、鹿角霜等溫陽逐寒的藥材,銀花、連翹等清熱解毒的藥物,這些藥物的搭配能夠達到調和陰陽、祛除邪氣的效果,同時還能為身體補充正氣。然而,在使用這些藥物時,需要特別注意藥物的劑量和用法,以避免藥物過量或不適當地使用導致不良反應。
此外,在治療過程中,應密切關注病情的變化,並根據病情的發展適時調整治療方案,以確保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同時,患者還需要關注飲食和生活習慣的調整,保持良好的心態,並加強鍛煉以增強身體免疫力,這對於病情的康複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總之,對於本病這類較為罕見的疾病,采用扶正祛邪的治療方法,結合藥物、飲食、生活習慣和心理調適等方麵的綜合措施,有助於患者身體的逐步康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