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質盲


    [病案]謝某,男,2歲半。1978年4月27日就診。病兒於十八天前因高燒抽搐持續四天,經中西醫配合治療後,燒退,但出現陣發性麵部潮紅。這種情況一般會在哭笑煩啼時發生,每天約發三四次。此外,病兒平時癡呆不語,不能行步持物,始發現失明。


    眼科檢查發現,病兒的雙眼外觀無異常,眼底正常。但是,他的舌質紅,指紋紫。根據這些症狀,醫生診斷為皮質盲。


    [治則]育陰潛陽,清心開竅。


    [方藥]棗皮12克,黃精15克,五味子5克,麥冬15克,白芍15克,黃連6克,龍膽草12克,粉丹皮12克,遠誌5克,菖蒲1.5克,朱茯神12克,生龍骨24克,生牡蠣24克,珍珠母30克。患兒共服此方22劑,於6月22日再次來院複診時,已複明,神態與生活均恢複正常。


    [評析]夫目與五髒六腑十二經脈關係密切,與心、肝、腎三髒,尤為突出。蓋心主血脈,諸脈皆屬於目。目者,心之使也,目承氣血供養而能視。又肝開竅於目,肝受血而目能視。肝虛則目昏暗無所見。腎主藏精,目者,五髒六腑之精也,腎之陰精耗損,則目昏暗亦無所見。在髒象學說上,心肝腎三髒,腎為肝母,心為肝子,三者互為資生,互為製約。而髒者藏也,藏而不泄,納受各種精微物質以濡養全身。


    小兒皮質肓,乃係高熱後,火邪劫爍乙癸真陰,腎精不足,不能上濟,則君火燔熾,心神受擾無其所主。乙癸同源,腎之陰精既耗,致水不涵木,肝失滋濡,必陽亢風動;目因失肝腎陰精之所養,是則雖輪廓無變,而神態可異,即視而不見為盲。現代醫學大腦中樞的生理功能與病理現象,亦與心肝腎三髒有密切的內在關係。


    如《內經》有雲:“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這說明精神意識思維方麵的作用,為心所主。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肝藏魂,神之靈曰魂”。故情誌之調節,視、聽、觸等作用方麵與肝有關。“腎為作強之官”,藏精,主骨,生髓,腦為髓海,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目無所見。由此可見大腦中樞功能之健全與衰減,與腎的作用也是相關聯的。


    故用平肝明目,滋腎育陰,清心開竅之品而獲痊愈。中醫理論強調五髒六腑、經絡與目之間的密切聯係,通過調整髒腑功能、調節氣血,來達到治療目疾的目的。中醫認為,肝髒與目關係密切,肝髒的疏泄功能正常,氣血通暢,有助於眼睛健康。而腎髒在中醫裏是主藏精、主水的髒腑,腎陰充盈則能滋養眼睛,保持眼睛健康。心則主血脈、主神明,心神安泰有助於眼睛的功能發揮。


    現代醫學也逐漸認識到大腦中樞生理功能與病理現象與心肝腎三髒的內在關係。因此,在治療眼疾時,結合中醫和現代醫學的優勢,運用平肝明目、滋腎育陰、清心開竅等藥物,可以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使患者恢複視力,重獲光明。


    例如,對於青光眼、白內障等眼疾,中醫可以通過調理髒腑功能、調節氣血來達到治療目的。現代醫學則可以通過手術、藥物治療等方式,改善眼部組織結構和功能,緩解症狀。二者結合,可以更好地針對病因,提高治療效果,降低複發風險。


    此外,中醫在治療眼疾時,還注重整體調理,針對患者的體質、生活習慣等方麵進行綜合治療。例如,對於長時間使用電腦、手機等電子產品所導致的視力下降、幹眼症等問題,中醫可以通過調理髒腑、調節氣血、改善生活習慣等手段,幫助患者恢複視力,預防眼部疾病。


    總之,在治療眼疾時,中醫和現代醫學的結合具有重要的意義。通過運用平肝明目、滋腎育陰、清心開竅等藥物,結合現代醫學手術、藥物治療等手段,可以更好地針對病因,提高治療效果,使患者恢複視力,重獲光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每日醫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短耳的兔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短耳的兔子並收藏每日醫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