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球震顫(肝風)
[病案]任某,一位2歲3個月大的男孩,在1961年12月23日就診。他已經患病半年了,曾經在某個醫院接受過眼瞼手術,但術後出現了眼球震顫,波及上下眼臉。在過去兩個月裏,他還經常發燒,牙齒緊咬,全身癱瘓,無法行走,手腳活動無力。西醫診斷他患有骨軟化病,雙眼內斜視,眼瞼及眼球震顫。
當他來診時,他的麵部呈現青紫色浮腫,兩頰尤為嚴重。他的頭骨尚未閉合,大約有兩個橫指寬。他的肌肉鬆弛,無力,頭發幹燥,皮膚和眼瞼幹燥,彈性減退。他還有眼瞼和眼球震顫,雙眼斜視,鼻子堵塞流鼻涕,經常緊咬牙關,手腳心發熱,四肢溫暖,大便幹燥,小便呈黃色且濃重。他的指紋呈現青紫色,已經透過了氣關,彎曲向外側,舌頭呈現紅色,少有舌苔。
[治則]當先平肝清熱,化痰熄風,而後培其本。
[方藥]白芍18克,甘草4.5克,鉤藤9克,天竺黃3克(研、衝服),白芷3克,菊花炭9克,銀柴胡9克,白薇4.6克,胡黃連1.5克。服5劑後,納食甚多,麵青浮腫好轉,眼臉及眼球震顫已止,目能遠視,偶發齘齒,能安靜入睡,身軟乏力、癱軟之症已失大半,唯出氣口臭,咳嗽痰多,大便幹,指紋青紫過氣關,舌紅苔白,此風燥漸平,而痰熱未清。仍宗前方加減,口臭痰多加用蘆薈、杏仁、半夏;以後痰多加海浮石、馬兜鈴等,熱盛加生石膏等。共治三周各症漸已,繼以健脾益氣,滋養肝腎而培其本,以善其後。
[評析]本例患者脈症合參,病因為先天稟賦不足,導致脾腎兩虛,肝風痰熱上擾。在治療過程中,應遵循“急標緩本”的原則,采用平肝清熱、化痰熄風的方法,以仲景大劑芍藥甘草湯滋養營陰、柔肝緩急。
首先,應了解患者的具體病因,以準確判斷患者的體質和病情。先天稟賦不足是本例患者的主要病因,這可能導致患者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出現脾腎兩虛、肝風痰熱上擾等症狀。因此,在治療過程中,應以滋養營陰、柔肝緩急為基本原則,選用合適的草藥進行治療。
接下來,應根據患者的病情,選用清熱化痰熄風的草藥。例如鉤藤、菊花、竺黃等,這些草藥有助於清熱化痰、熄風,從而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
在治療初期,患者肝經虛熱內擾,可適當加入胡連、銀柴胡、白薇等藥材以瀉肝清熱。複診時,需關注患者出現的出氣口臭、痰多等症狀,此時可加入蘆薈清熱涼肝、陳皮、半夏、杏仁化痰降氣等草藥。
治療後期,患者可能出現風熱上衝、出氣口臭、眼球充血、目眵、咳痰多等症狀,此時應進一步加入瓜霜、海浮石、馬兜鈴等清熱化痰藥物,以及蜜蒙花、菊花、蟬蛻等辛涼疏散草藥。生石膏具有清泄陽明的作用,因此在治療過程中能迅速見效。
然而,在治療過程中需要注意避免過早使用黨參、黃芪、當歸、熟地等滋補品,因為這些藥物可能會導致痰熱愈熾,出現變證。同時,誤用黃芩、黃連、山梔、黃柏等苦寒藥物也可能損傷中陽、戕伐脾胃,從而導致痿症。因此,在治療過程中,正確掌握辨證、標本緩急的原則,才能提高診治效果。
總之,治療本例患者時,應遵循“急標緩本”的原則,采用平肝清熱、化痰熄風的方法,選用合適草藥進行治療。同時,注意避免過早使用滋補品和誤用苦寒藥物,以保證治療效果。
[病案]任某,一位2歲3個月大的男孩,在1961年12月23日就診。他已經患病半年了,曾經在某個醫院接受過眼瞼手術,但術後出現了眼球震顫,波及上下眼臉。在過去兩個月裏,他還經常發燒,牙齒緊咬,全身癱瘓,無法行走,手腳活動無力。西醫診斷他患有骨軟化病,雙眼內斜視,眼瞼及眼球震顫。
當他來診時,他的麵部呈現青紫色浮腫,兩頰尤為嚴重。他的頭骨尚未閉合,大約有兩個橫指寬。他的肌肉鬆弛,無力,頭發幹燥,皮膚和眼瞼幹燥,彈性減退。他還有眼瞼和眼球震顫,雙眼斜視,鼻子堵塞流鼻涕,經常緊咬牙關,手腳心發熱,四肢溫暖,大便幹燥,小便呈黃色且濃重。他的指紋呈現青紫色,已經透過了氣關,彎曲向外側,舌頭呈現紅色,少有舌苔。
[治則]當先平肝清熱,化痰熄風,而後培其本。
[方藥]白芍18克,甘草4.5克,鉤藤9克,天竺黃3克(研、衝服),白芷3克,菊花炭9克,銀柴胡9克,白薇4.6克,胡黃連1.5克。服5劑後,納食甚多,麵青浮腫好轉,眼臉及眼球震顫已止,目能遠視,偶發齘齒,能安靜入睡,身軟乏力、癱軟之症已失大半,唯出氣口臭,咳嗽痰多,大便幹,指紋青紫過氣關,舌紅苔白,此風燥漸平,而痰熱未清。仍宗前方加減,口臭痰多加用蘆薈、杏仁、半夏;以後痰多加海浮石、馬兜鈴等,熱盛加生石膏等。共治三周各症漸已,繼以健脾益氣,滋養肝腎而培其本,以善其後。
[評析]本例患者脈症合參,病因為先天稟賦不足,導致脾腎兩虛,肝風痰熱上擾。在治療過程中,應遵循“急標緩本”的原則,采用平肝清熱、化痰熄風的方法,以仲景大劑芍藥甘草湯滋養營陰、柔肝緩急。
首先,應了解患者的具體病因,以準確判斷患者的體質和病情。先天稟賦不足是本例患者的主要病因,這可能導致患者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出現脾腎兩虛、肝風痰熱上擾等症狀。因此,在治療過程中,應以滋養營陰、柔肝緩急為基本原則,選用合適的草藥進行治療。
接下來,應根據患者的病情,選用清熱化痰熄風的草藥。例如鉤藤、菊花、竺黃等,這些草藥有助於清熱化痰、熄風,從而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
在治療初期,患者肝經虛熱內擾,可適當加入胡連、銀柴胡、白薇等藥材以瀉肝清熱。複診時,需關注患者出現的出氣口臭、痰多等症狀,此時可加入蘆薈清熱涼肝、陳皮、半夏、杏仁化痰降氣等草藥。
治療後期,患者可能出現風熱上衝、出氣口臭、眼球充血、目眵、咳痰多等症狀,此時應進一步加入瓜霜、海浮石、馬兜鈴等清熱化痰藥物,以及蜜蒙花、菊花、蟬蛻等辛涼疏散草藥。生石膏具有清泄陽明的作用,因此在治療過程中能迅速見效。
然而,在治療過程中需要注意避免過早使用黨參、黃芪、當歸、熟地等滋補品,因為這些藥物可能會導致痰熱愈熾,出現變證。同時,誤用黃芩、黃連、山梔、黃柏等苦寒藥物也可能損傷中陽、戕伐脾胃,從而導致痿症。因此,在治療過程中,正確掌握辨證、標本緩急的原則,才能提高診治效果。
總之,治療本例患者時,應遵循“急標緩本”的原則,采用平肝清熱、化痰熄風的方法,選用合適草藥進行治療。同時,注意避免過早使用滋補品和誤用苦寒藥物,以保證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