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積水(解顱四)
[病案]劉某,一名6個月大的男嬰,於1961年9月26日就診。該患兒在一個月前成功治愈化膿性腦膜炎,但近一個月來,他出現持續發熱、頭部逐漸增大等症狀。此外,他顱縫張開,囟門突出,頻繁嘔吐,眼球下轉,視力和聽力喪失,大便幹燥。經過西醫診斷,劉某被確診為腦積水。
在診察過程中,劉某的頭型呈現出較大且呈方形,頭圍達到51厘米,按壓時感覺柔軟。他的眼白較多,眼球活動受到限製。此外,他的舌象表現為舌體紅色(絳),舌苔呈黃色且油膩。在脈象方麵,指紋呈現出青紫色。
[治則]清熱開結,滌痰通絡。
[方藥]黃連3克,清半夏4.5克,瓜蔞仁9克,化橘紅9克,鉤藤6克,天竺黃6克,薑竹茹6克,地龍6克,熊膽汁0.9克(化服)。2劑後,熱退嘔止,大便通暢,小搜增多,繼服25劑,頭顱停止增大,囟門已平,惟顱縫尚未愈合。慮其痰熱雖清,絡閉雖開,但病久肝腎液耗,無以上榮,乃投石斛夜光丸。連服16劑,視清,眼球活動如常,但聽力較差。續予六味地黃丸,每日1丸,連服26丸,解顱已愈,頭圍49厘米,諸症悉平。先後治療七十餘天而愈。
[評析]解顱,源於古代醫學經典《諸病源候論》,又稱囟解和囟開不合,是一種常見於腦積水、佝僂病的症狀。這種病症通常在兒童生長發育過程中出現,正常情況下,嬰兒出生六個月後,囟門會開始骨化,而後囟在2至4個月閉合,前囟在1至1.5歲閉合。如果出現延遲閉合的現象,就可能是解顱。解顱的發生可分為先天性和後天性兩種類型。
曆代醫學專家對解顱進行了許多研究和討論,普遍認為此病難以治愈。然而,在某些情況下,通過合理的中醫療法,仍有可能緩解病情。本案例中的患者在化膿性腦膜炎後,因熱病導致中焦升降失調,痰熱鬱阻胸膈,絡阻氣逆,從而出現腦積水症狀。這種病機的特點是熱實。
根據中醫理論,治療解顱應遵循清熱開結、滌痰通絡的原則。本案例采用小陷胸湯與溫膽湯的化裁方劑進行治療,結合滋水養肝明目和補腎調元的療法,以達到治療目的。通過這種綜合治療手段,患者病情逐漸好轉,最終成功收
中醫治療解顱的過程中,除了藥物治療,還需要關注患者的整體狀況,如飲食、作息、情緒等。調整患者的體質和環境,使之達到陰陽平衡,有助於病情的康複。
總之,雖然解顱這一病症在古代醫學中具有一定的難度,但通過辨證施治、合理用藥,仍有可能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這充分體現了中醫治療疾病的獨特魅力和博大精深。在現代醫學快速發展的同時,我們應該更加重視和傳承中醫的精髓,將中西醫結合,為患者提供更加全麵和有效的治療方案。
[病案]劉某,一名6個月大的男嬰,於1961年9月26日就診。該患兒在一個月前成功治愈化膿性腦膜炎,但近一個月來,他出現持續發熱、頭部逐漸增大等症狀。此外,他顱縫張開,囟門突出,頻繁嘔吐,眼球下轉,視力和聽力喪失,大便幹燥。經過西醫診斷,劉某被確診為腦積水。
在診察過程中,劉某的頭型呈現出較大且呈方形,頭圍達到51厘米,按壓時感覺柔軟。他的眼白較多,眼球活動受到限製。此外,他的舌象表現為舌體紅色(絳),舌苔呈黃色且油膩。在脈象方麵,指紋呈現出青紫色。
[治則]清熱開結,滌痰通絡。
[方藥]黃連3克,清半夏4.5克,瓜蔞仁9克,化橘紅9克,鉤藤6克,天竺黃6克,薑竹茹6克,地龍6克,熊膽汁0.9克(化服)。2劑後,熱退嘔止,大便通暢,小搜增多,繼服25劑,頭顱停止增大,囟門已平,惟顱縫尚未愈合。慮其痰熱雖清,絡閉雖開,但病久肝腎液耗,無以上榮,乃投石斛夜光丸。連服16劑,視清,眼球活動如常,但聽力較差。續予六味地黃丸,每日1丸,連服26丸,解顱已愈,頭圍49厘米,諸症悉平。先後治療七十餘天而愈。
[評析]解顱,源於古代醫學經典《諸病源候論》,又稱囟解和囟開不合,是一種常見於腦積水、佝僂病的症狀。這種病症通常在兒童生長發育過程中出現,正常情況下,嬰兒出生六個月後,囟門會開始骨化,而後囟在2至4個月閉合,前囟在1至1.5歲閉合。如果出現延遲閉合的現象,就可能是解顱。解顱的發生可分為先天性和後天性兩種類型。
曆代醫學專家對解顱進行了許多研究和討論,普遍認為此病難以治愈。然而,在某些情況下,通過合理的中醫療法,仍有可能緩解病情。本案例中的患者在化膿性腦膜炎後,因熱病導致中焦升降失調,痰熱鬱阻胸膈,絡阻氣逆,從而出現腦積水症狀。這種病機的特點是熱實。
根據中醫理論,治療解顱應遵循清熱開結、滌痰通絡的原則。本案例采用小陷胸湯與溫膽湯的化裁方劑進行治療,結合滋水養肝明目和補腎調元的療法,以達到治療目的。通過這種綜合治療手段,患者病情逐漸好轉,最終成功收
中醫治療解顱的過程中,除了藥物治療,還需要關注患者的整體狀況,如飲食、作息、情緒等。調整患者的體質和環境,使之達到陰陽平衡,有助於病情的康複。
總之,雖然解顱這一病症在古代醫學中具有一定的難度,但通過辨證施治、合理用藥,仍有可能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這充分體現了中醫治療疾病的獨特魅力和博大精深。在現代醫學快速發展的同時,我們應該更加重視和傳承中醫的精髓,將中西醫結合,為患者提供更加全麵和有效的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