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多發性神經根炎


    [病案]梁某,一名年僅3歲半的女童,於1975年10月8日初次就診。關於她具體的發病時間和原因,目前尚不清楚。病情呈現為漸進發展的過程,從走路跌跤到不能站立,再到上肢無法抬舉,甚至無法坐立,整個過程大約經曆了一個月的時間。


    在某醫院進行的檢查中,發現梁某神誌清楚,但存在兩側軟癱現象,腱反射消失,感覺障礙。腦脊液檢查結果顯示,細胞數正常,但蛋白質含量較高。因此,醫生診斷她患有感染性多發性神經根炎,然而經過兩周的治療後,病情並未得到明顯改善。


    目前梁某的狀況令人擔憂,她無法站立,無法坐下,上肢也無法活動。此外,她的舌苔幹淨,脈搏微弱且有輕微的數脈現象。根據這些症狀,醫生判斷梁某患上了痿症。


    [治則]熄風舒絡,強壯筋骨,佐活血之品。


    [方藥]天麻4.5克,鉤藤6克,防風4.5克,秦艽6克,僵蠶6克,伸筋草9克,川牛膝9克,川續斷6克,金銀花藤9克,生側柏葉9克,南紅花3克,生地9克。服6劑,四肢已能活動,可以坐,但不能站立,上肢不能抬舉,脈緩,舌質正常無垢苔。仍依上方加減,加用桃仁、全蠍、烏梢蛇,地龍等,共治療五十五天,至同年12月2日患兒四肢活動良好,行動如常,達到臨床治愈。


    [評析]祖國醫學在治療痿症方麵有“獨取陽明”一說,這是一種強調運用中醫原理和治療方法來改善病患狀況的觀念。痿症,即四肢無力、肌肉萎縮等症狀,是一種常見疾病,對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很大困擾。痿症的成因主要是機體氣血不足,風邪乘虛而入,客於經絡,阻塞氣血暢達,導致肌膚不仁、筋骨失養、四肢痿廢不用。在這個過程中,“氣血虛”是本,“風邪入”是標。


    痿症的病程可分為急性期和慢性期。在急性期,中醫主張根據“急則治其標”的原則,有邪先祛邪。在治療過程中,以祛風為主,選用防風、秦艽等祛風藥,天麻、鉤藤、僵蠶、全蠍等熄風藥,烏梢蛇、地龍等搜風藥。這些藥物能夠有效地驅散風邪,恢複氣血的正常流通。同時,還需加用桃仁、紅花、側柏葉等活血藥物,取其“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之理,以促進氣血的循環和滋養。


    在慢性期,治療重點應放在“氣血虛”的調理上。可以通過補氣養血、益肝腎、健脾胃、活血化瘀等方法,選用人參、黃芪、當歸、白芍、枸杞、熟地黃、山藥、陳皮、茯苓等藥物,達到氣血充盈、經絡暢通的目的。


    當氣血充足、經絡暢通,筋骨得到滋養,痿症的病狀就會得到明顯改善,甚至痊愈。祖國醫學在治療痿症方麵的“獨取陽明”理論,強調了治病要抓住根本原因,並采取針對性的治療措施。這種治療理念不僅適用於痿症,在治療其他疾病方麵也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通過運用中醫學原理,我們可以更有效地解決各種疾病問題,為人們的健康帶來福祉。


    此外,在痿症的預防和康複階段,中醫學還提倡調整生活習慣、保持良好的心態、合理飲食和鍛煉身體,以增強機體免疫力,預防疾病複發。同時,患者應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配合醫生的治療,才能更快地康複。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每日醫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短耳的兔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短耳的兔子並收藏每日醫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