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經(二)
[病案]張某,一位年輕的女性,20歲,未婚。她於1976年10月28日因間斷性鼻衄六年,近二年來加重的情況而住院。在過去的六年裏,她鼻衄的情況一直存在,但近兩年來,鼻衄的頻率越來越高,大約一個月會出現二三次,而且不容易自行止血。在某些時候,鼻衄出血嚴重到讓她暈倒。此外,她的月經也出現了異常,一個月來月經行兩次,月經前後鼻衄尤為嚴重。
最近半個月,張某的鼻衄出血一直沒有停止過。在她入院時,檢查顯示她的血紅蛋白水平為80克\/l(8克%),血小板為66x10^9\/l(6.6萬\/立方毫米),出血和凝血時間都正常,皮膚上沒有出現任何出血點。
在初入院的兩個月內,張某接受了多種治療,包括涼血清熱、養陰益氣等方法,但效果均不佳。直到1976年12月23日,張某再次就診。這時,她出現了麵色蒼白、頭暈乏力、口幹但飲水不多等症狀。月經也出現異常,每隔半個月才來一次,每次月經期間,鼻衄出血加重,有時流血如線,有時點滴流出,每日如此。此外,她的嘴唇略顯幹燥,舌頭呈現光紅色,舌苔薄白,脈象方麵,左寸脈濕、左關脈尺細而無力,右手脈寸關弦大而滑,右尺脈滑細而數。
[治則]清泄肺胃,抑折虛火,清肝涼血。
[方藥]黃芩炭10克,焦山梔10克,丹皮10克,知母12克,炒黃柏5克,龜版24克,早蓮草24克,生地24克,紫草12克,地榆炭18克,荷葉10克,桑葉10克,另以大黃粉3克,甘草粉3克不放鹽煎蛋吃。服上方1劑後,鼻衄止,續服多劑,十八天後血紅蛋白已達130克\/l(13克%),血小板82x109\/l(8.2萬\/立方毫米)。當月在經行時又鼻衄一次,頃刻即止,爾後一直未再鼻衄,內熱之象漸息,脈轉緩細,舌尖變為淡紅,又服養血育陰藥6劑,於1977年元月24日出院,病愈。
[評析]倒輕一證,多屬肝經鬱火,前人主張用丹梔逍遙散加牛膝治療。此例始投清熱涼血等法無效,乃仔細診察推敲病機,改予分經理邪之法而獲效。方中黃芩、山梔、丹皮、桑葉善於清泄肺胃,涼肝而祛血中伏火,知母、黃柏、龜版抑折腎經虛火,早蓮草、生地、紫草、地榆涼血止血。血液下漏頻頻,清氣陷矣,桑、荷二葉善舉下陷之清氣,又能引伏熱外達,血液上溢洶洶,以大黃之苦寒,折伏火熱下行,並佐以甘草和中舉陷降逆,分經理邪,導熱出路,多方以求,冀其血止。
以上文本描述了治療肝經鬱火的一種方法,即丹梔逍遙散加牛膝。然而,在實踐中,這種方法並不總是有效的。因此,醫生需要仔細診察患者的病情,並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靈活地調整治療方法。這種方法的成功說明了治病必須先識病,更要曲體病情,知常達變,機圓法活,方能排疑解難。
在治療肝經鬱火的過程中,醫生需要根據患者的症狀和體質,靈活地調整藥物配方。例如,對於血液下漏的患者,可以使用桑葉和荷葉來清泄肺胃,涼肝而祛血中伏火;而對於血液上溢的患者,可以使用大黃來折伏火熱下行。此外,醫生還需要注意患者的體質和病情的變化,適時調整藥物的劑量和配比,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總之,治療肝經鬱火需要醫生具備豐富的經驗和靈活的思維,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靈活地調整治療方法和藥物配方。隻有這樣,才能有效地治療肝經鬱火,幫助患者恢複健康。
[病案]張某,一位年輕的女性,20歲,未婚。她於1976年10月28日因間斷性鼻衄六年,近二年來加重的情況而住院。在過去的六年裏,她鼻衄的情況一直存在,但近兩年來,鼻衄的頻率越來越高,大約一個月會出現二三次,而且不容易自行止血。在某些時候,鼻衄出血嚴重到讓她暈倒。此外,她的月經也出現了異常,一個月來月經行兩次,月經前後鼻衄尤為嚴重。
最近半個月,張某的鼻衄出血一直沒有停止過。在她入院時,檢查顯示她的血紅蛋白水平為80克\/l(8克%),血小板為66x10^9\/l(6.6萬\/立方毫米),出血和凝血時間都正常,皮膚上沒有出現任何出血點。
在初入院的兩個月內,張某接受了多種治療,包括涼血清熱、養陰益氣等方法,但效果均不佳。直到1976年12月23日,張某再次就診。這時,她出現了麵色蒼白、頭暈乏力、口幹但飲水不多等症狀。月經也出現異常,每隔半個月才來一次,每次月經期間,鼻衄出血加重,有時流血如線,有時點滴流出,每日如此。此外,她的嘴唇略顯幹燥,舌頭呈現光紅色,舌苔薄白,脈象方麵,左寸脈濕、左關脈尺細而無力,右手脈寸關弦大而滑,右尺脈滑細而數。
[治則]清泄肺胃,抑折虛火,清肝涼血。
[方藥]黃芩炭10克,焦山梔10克,丹皮10克,知母12克,炒黃柏5克,龜版24克,早蓮草24克,生地24克,紫草12克,地榆炭18克,荷葉10克,桑葉10克,另以大黃粉3克,甘草粉3克不放鹽煎蛋吃。服上方1劑後,鼻衄止,續服多劑,十八天後血紅蛋白已達130克\/l(13克%),血小板82x109\/l(8.2萬\/立方毫米)。當月在經行時又鼻衄一次,頃刻即止,爾後一直未再鼻衄,內熱之象漸息,脈轉緩細,舌尖變為淡紅,又服養血育陰藥6劑,於1977年元月24日出院,病愈。
[評析]倒輕一證,多屬肝經鬱火,前人主張用丹梔逍遙散加牛膝治療。此例始投清熱涼血等法無效,乃仔細診察推敲病機,改予分經理邪之法而獲效。方中黃芩、山梔、丹皮、桑葉善於清泄肺胃,涼肝而祛血中伏火,知母、黃柏、龜版抑折腎經虛火,早蓮草、生地、紫草、地榆涼血止血。血液下漏頻頻,清氣陷矣,桑、荷二葉善舉下陷之清氣,又能引伏熱外達,血液上溢洶洶,以大黃之苦寒,折伏火熱下行,並佐以甘草和中舉陷降逆,分經理邪,導熱出路,多方以求,冀其血止。
以上文本描述了治療肝經鬱火的一種方法,即丹梔逍遙散加牛膝。然而,在實踐中,這種方法並不總是有效的。因此,醫生需要仔細診察患者的病情,並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靈活地調整治療方法。這種方法的成功說明了治病必須先識病,更要曲體病情,知常達變,機圓法活,方能排疑解難。
在治療肝經鬱火的過程中,醫生需要根據患者的症狀和體質,靈活地調整藥物配方。例如,對於血液下漏的患者,可以使用桑葉和荷葉來清泄肺胃,涼肝而祛血中伏火;而對於血液上溢的患者,可以使用大黃來折伏火熱下行。此外,醫生還需要注意患者的體質和病情的變化,適時調整藥物的劑量和配比,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總之,治療肝經鬱火需要醫生具備豐富的經驗和靈活的思維,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靈活地調整治療方法和藥物配方。隻有這樣,才能有效地治療肝經鬱火,幫助患者恢複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