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節搖顫(骨繇)


    [病案]孫某,女,49 歲。1979 年 10 月 12 日初診。患者於 4 日晚因過於煩勞而突然暈仆,稍息片刻後目眩略定,但四肢不用,感骨節縱緩無力,兩小時後活動自如,次日照常上班。6 日晨 7 時再次暈仆,醒後眩暈,四肢搖顫不能自製,以下肢為重,此後每日早晨 7 時左右必定發作,曆時 1-2 小時逐漸停止。肢節軟緩不能行動,伴有失眠、納差等症狀。經過多項檢查,包括血尿、膽固醇等指標均顯示正常,腦血流圖提示腦血管緊張度升高。西醫診斷為腦供血不足和神經官能症。曾使用過安定、654-2、異丙嗪、氯丙嗪、穀維素以及擴張血管藥物等治療方法,但均未能改善病情。患者舌紅、苔黃膩濁,脈象弦滑。


    [治則]清熱寧膽,降逆滌痰。


    [方藥]柴胡20克、黃芩20克、茯苓20克、半夏10克、桂枝10克、黨參10克、大黃5克、牡蠣50克、龍骨25克、代赭石25克、豬膽汁一枚(蒸,分兩次衝)。服藥一劑之後,肢體搖動的症狀消失;三劑之後,病情已經基本穩定,可以下床自由活動,隻是略微感到有些疲憊,並無其他不適之感。


    [評析]所謂的“骨繇”其實就是骨節縱緩搖動不定的一種病症,這種病症在臨床上極為少見。根據秦伯末先生所著的《內經類證》來看,此病症疑似現代醫學中的“共濟失調症”。在《靈樞·根結》中有這樣的記載:“少陽為樞……樞折則骨繇而不安於地,故骨繇者取之少陽,視有餘不足。骨繇者節緩而不收也。”由此可知,這一病症的發病機製與少陽樞機有關。


    患者由於過度勞累導致體內陽氣暴漲,熱氣侵入膽囊之中,膽囊受熱後少陽之氣開始厥逆,骨氣失去了控製,從而引發了骨節縱緩搖動不安的症狀。針對這種情況,我們選擇了柴胡龍骨牡蠣湯作為治療方劑,並根據病情進行了加減調整。


    在這個方劑中,柴胡和黃芩被選為主要藥物,它們具有清疏少陽膽熱的功效,可以有效地清除體內多餘的熱氣,緩解膽囊的壓力。同時,桂枝與大黃一同使用,擅長下氣降逆,有助於恢複骨氣的正常運行。茯苓和半夏則能夠滌除痰濕,調和胃氣,安定心神,進一步改善身體狀況。


    此外,龍骨和牡蠣可以潛攝上逆外張之陽,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黨參則起到扶正的作用,幫助患者恢複元氣。為了更好地發揮藥效,我們去掉了鉛丹這一成分,而代之以重鎮之義的代赭石。最後,加入豬膽汁可以起到清熱益膽的作用,促進膽囊功能的恢複。


    通過以上的中藥配方和治療方法,我們旨在調和少陽,潛鎮浮陽,祛痰寧心,從而緩解患者的不適症狀,促進身體健康的恢複。當然,具體的用藥劑量和療程還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來確定,建議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


    如此一來,藥效相輔相成,共奏奇效,可解少陽之熱,平內亂之氣,固人體之本,清邪熱之擾,鎮心安神。待少陽熱清,則病症自除,患者得以康複。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每日醫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短耳的兔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短耳的兔子並收藏每日醫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