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是約好了似得,這幾日裏,到處都是祥瑞不斷。昨兒個早上,灌江口二郎神廟忽然飛出一道清光,斬殺百裏外的一個正在殺戮凡人以作血食的大妖,引得灌江口附近百姓紛紛拜祭。
哥哥如此,妹妹楊嬋也不甘示弱,於是同一天,華山上仙音縹緲,傳說中的三聖公主於雲端賜福施『藥』,附近百姓無不身輕體健,沉屙盡去。偏偏最後還來了句:“天助不如自助,仙神能救拔一時,管不了一世,終究要靠自己才能美滿幸福”雲雲。
知非道人都看得有些糊塗了,這楊家兄妹莫不是腦子有坑?明明是找佛門麻煩,偏偏搞成了吸引信徒。這也罷了,楊嬋最後來那麽一段,是要笑死人麽?
好在石青璿倒是看出了端倪,解釋道:“佛門主要依靠信仰,楊家兄妹這麽一鬧,不僅宣傳了道門理念,而且還迎合了儒家一部分思想,怎麽說也不會虧。反倒是佛門,再宣傳唯有信仰佛陀,虔誠供奉的話,隻怕就沒那麽好使了。”
知非道人道:“給佛門挖坑,我自是看的明白,但怎麽算是迎合了儒家,卻是不懂了。再說,傷敵一千,自損八百,道門怕也是會受影響吧?”
石青璿微笑道:“你又錯了。道門本來就對信仰沒什麽特別需求,再說了,楊家兄妹多半還是惡心佛門居多。這一手起不了你想的那種效果。至於說迎合儒家,別忘了,佛門有一支白蓮教,可是以蠱『惑』信徒造反的。”
知非道人點點頭,雖然還是不怎麽明白,但也沒必要多問。“咱們看戲就好。”這話卻是兩人異口同聲地說道,不由相視一笑,各自莞爾。
道門似乎隻有楊家兄妹漏了個臉,然後就沉寂了下去,誰也不知道道門究竟實在玩什麽名堂。不過,這一手人前顯聖,楊家兄妹自以為先人一步,堵了佛門的路子,實際上卻是不然。這不,第二條,京城的大相國寺出了一口清泉,能讓人百病不侵;杭州靈隱寺飛來一座山峰,佛意盎然;普陀山開了一池金蓮,佛法無邊……比起楊家兄妹的動靜來說,佛門簡直高明到不知哪裏去了。
“瞧著吧,這隻是佛道兩家相互打個招唿,樂子在後麵呢。”
知非道人微笑不語,說實在的,他是有些看不懂佛道兩家在搞什麽名堂,倒是石青璿一句話,讓這點人頗以為然:“那有什麽複雜原因,這樣那樣的盤算,就是閑得慌給鬧得!嗯,佛門可能順便收割一番信仰,也就如此了。”
師兄妹兩個整日裏宅在道觀中看樂子。以他們的修為,憑借水鏡之術,倒也能遍觀各處變化。
樂子好瞧,隻是不大可能一直瞧下去。這不,因為知非道人的原因,道觀所在的小山也是變得鍾靈毓秀。畢竟,人養地,地養人。天仙所在之處,自然也能匯聚天地靈機。這一座普普通通的小山也成了一處福地了。麻煩就是因此而來,這些日子,佛門大肆擴張,顯然,知非道人這處地界也被瞧上了。
那是一個說不清是一青年還是中年,亦或者是老年的和尚,他敲著木魚,誦著經卷,慢悠悠地往道觀所在走來。身後跟著幾個乍一看兇神惡煞,仔細看來卻又一臉慈悲佛意的隨從。
其周身並無天花『亂』墜,地湧金蓮,但那一股子說不出的佛門意蘊,卻在說明著這和尚的不簡單。至少,知非道人是看不出這和尚的深淺。
“福生無量天尊,和尚走錯了地方了。”看不出深淺,卻不意味著知非道人會畏懼害怕,選擇退縮。是以,知非道人直接上前,在距離道觀還有一裏之地便攔住了那和尚。石青璿靜靜站在知非道人背後,一雙清亮的眸子瞬也不瞬地打量著對方。
像是才發覺麵前有人,單掌豎在胸前:“阿彌陀佛,道友有禮了,不知為何攔住貧僧去路?”
知非道人哂笑道:“前方乃是貧道道場,不是很歡迎僧人做客。還請諒解則個。”
和尚微微一笑,知非道人隻覺得忽的換了一方天地。觸目所見,唯有佛光浩『蕩』,目光所及,俱是寶樹婆娑。無量佛國中,一尊大佛拈花微笑,形象越來越清晰,身量越來越高大。好在知非道人直覺不對,用力一咬舌頭,這才迴複清明,哪有什麽佛國,眼前就是一個麵目可憎的和尚罷了。
身後冷汗涔涔,知非道人看了一眼石青璿,見伊人依然目光清明,這才暗自鬆了口氣,轉迴頭對那和尚說道:“佛門蠱『惑』人心之術,果真了不起!”
和尚微微一笑:“隻是道友與我佛有緣罷了。”
知非道人緊守心神,卻道:“有緣無緣,貧道自知,和尚此路不通,不如歸去?”
那和尚搖搖頭:“路在腳下,如何不通?”
知非道人皺眉:“貧道道場,不歡迎佛門高僧,和尚非要做惡客麽?”要不是忌憚對方修為高明,知非道人也不會這麽好說話。若是玄仙,他尚且不懼,隻是這和尚的深淺他完全看之不透,多半是金仙之流,以他和石青璿的能為,玄仙尚能對付,金仙的話……還是洗洗睡吧。
和尚微微一笑,並不著惱:“阿彌陀佛,都是出家人,哪裏分什麽佛門道家?道友著相了。”
知非道人冷笑道:“是麽?貧道不懂什麽四大皆空,隻知道,此路不通,和尚,請迴吧。”
任是真正的佛陀,不管自己有沒有道理,這麽幾次三番地被人拒絕,一點麵子都不給,都難免沒什麽好臉『色』。君不見那和尚身後的幾個隨從都已經是按捺不住,兇光畢『露』,蠢蠢欲動。隻是這和尚居然好定力,隻是皺皺眉頭:“既然如此,那貧僧不往前走便是。此地也是一處好所在,貧僧便在此立一間小廟,供奉我佛,與道友做個鄰居,想來道友該不會拒絕了吧?”
知非道人冷笑道:“和尚要建寺廟,哪裏都行,唯獨此處,貧道不允!”
哥哥如此,妹妹楊嬋也不甘示弱,於是同一天,華山上仙音縹緲,傳說中的三聖公主於雲端賜福施『藥』,附近百姓無不身輕體健,沉屙盡去。偏偏最後還來了句:“天助不如自助,仙神能救拔一時,管不了一世,終究要靠自己才能美滿幸福”雲雲。
知非道人都看得有些糊塗了,這楊家兄妹莫不是腦子有坑?明明是找佛門麻煩,偏偏搞成了吸引信徒。這也罷了,楊嬋最後來那麽一段,是要笑死人麽?
好在石青璿倒是看出了端倪,解釋道:“佛門主要依靠信仰,楊家兄妹這麽一鬧,不僅宣傳了道門理念,而且還迎合了儒家一部分思想,怎麽說也不會虧。反倒是佛門,再宣傳唯有信仰佛陀,虔誠供奉的話,隻怕就沒那麽好使了。”
知非道人道:“給佛門挖坑,我自是看的明白,但怎麽算是迎合了儒家,卻是不懂了。再說,傷敵一千,自損八百,道門怕也是會受影響吧?”
石青璿微笑道:“你又錯了。道門本來就對信仰沒什麽特別需求,再說了,楊家兄妹多半還是惡心佛門居多。這一手起不了你想的那種效果。至於說迎合儒家,別忘了,佛門有一支白蓮教,可是以蠱『惑』信徒造反的。”
知非道人點點頭,雖然還是不怎麽明白,但也沒必要多問。“咱們看戲就好。”這話卻是兩人異口同聲地說道,不由相視一笑,各自莞爾。
道門似乎隻有楊家兄妹漏了個臉,然後就沉寂了下去,誰也不知道道門究竟實在玩什麽名堂。不過,這一手人前顯聖,楊家兄妹自以為先人一步,堵了佛門的路子,實際上卻是不然。這不,第二條,京城的大相國寺出了一口清泉,能讓人百病不侵;杭州靈隱寺飛來一座山峰,佛意盎然;普陀山開了一池金蓮,佛法無邊……比起楊家兄妹的動靜來說,佛門簡直高明到不知哪裏去了。
“瞧著吧,這隻是佛道兩家相互打個招唿,樂子在後麵呢。”
知非道人微笑不語,說實在的,他是有些看不懂佛道兩家在搞什麽名堂,倒是石青璿一句話,讓這點人頗以為然:“那有什麽複雜原因,這樣那樣的盤算,就是閑得慌給鬧得!嗯,佛門可能順便收割一番信仰,也就如此了。”
師兄妹兩個整日裏宅在道觀中看樂子。以他們的修為,憑借水鏡之術,倒也能遍觀各處變化。
樂子好瞧,隻是不大可能一直瞧下去。這不,因為知非道人的原因,道觀所在的小山也是變得鍾靈毓秀。畢竟,人養地,地養人。天仙所在之處,自然也能匯聚天地靈機。這一座普普通通的小山也成了一處福地了。麻煩就是因此而來,這些日子,佛門大肆擴張,顯然,知非道人這處地界也被瞧上了。
那是一個說不清是一青年還是中年,亦或者是老年的和尚,他敲著木魚,誦著經卷,慢悠悠地往道觀所在走來。身後跟著幾個乍一看兇神惡煞,仔細看來卻又一臉慈悲佛意的隨從。
其周身並無天花『亂』墜,地湧金蓮,但那一股子說不出的佛門意蘊,卻在說明著這和尚的不簡單。至少,知非道人是看不出這和尚的深淺。
“福生無量天尊,和尚走錯了地方了。”看不出深淺,卻不意味著知非道人會畏懼害怕,選擇退縮。是以,知非道人直接上前,在距離道觀還有一裏之地便攔住了那和尚。石青璿靜靜站在知非道人背後,一雙清亮的眸子瞬也不瞬地打量著對方。
像是才發覺麵前有人,單掌豎在胸前:“阿彌陀佛,道友有禮了,不知為何攔住貧僧去路?”
知非道人哂笑道:“前方乃是貧道道場,不是很歡迎僧人做客。還請諒解則個。”
和尚微微一笑,知非道人隻覺得忽的換了一方天地。觸目所見,唯有佛光浩『蕩』,目光所及,俱是寶樹婆娑。無量佛國中,一尊大佛拈花微笑,形象越來越清晰,身量越來越高大。好在知非道人直覺不對,用力一咬舌頭,這才迴複清明,哪有什麽佛國,眼前就是一個麵目可憎的和尚罷了。
身後冷汗涔涔,知非道人看了一眼石青璿,見伊人依然目光清明,這才暗自鬆了口氣,轉迴頭對那和尚說道:“佛門蠱『惑』人心之術,果真了不起!”
和尚微微一笑:“隻是道友與我佛有緣罷了。”
知非道人緊守心神,卻道:“有緣無緣,貧道自知,和尚此路不通,不如歸去?”
那和尚搖搖頭:“路在腳下,如何不通?”
知非道人皺眉:“貧道道場,不歡迎佛門高僧,和尚非要做惡客麽?”要不是忌憚對方修為高明,知非道人也不會這麽好說話。若是玄仙,他尚且不懼,隻是這和尚的深淺他完全看之不透,多半是金仙之流,以他和石青璿的能為,玄仙尚能對付,金仙的話……還是洗洗睡吧。
和尚微微一笑,並不著惱:“阿彌陀佛,都是出家人,哪裏分什麽佛門道家?道友著相了。”
知非道人冷笑道:“是麽?貧道不懂什麽四大皆空,隻知道,此路不通,和尚,請迴吧。”
任是真正的佛陀,不管自己有沒有道理,這麽幾次三番地被人拒絕,一點麵子都不給,都難免沒什麽好臉『色』。君不見那和尚身後的幾個隨從都已經是按捺不住,兇光畢『露』,蠢蠢欲動。隻是這和尚居然好定力,隻是皺皺眉頭:“既然如此,那貧僧不往前走便是。此地也是一處好所在,貧僧便在此立一間小廟,供奉我佛,與道友做個鄰居,想來道友該不會拒絕了吧?”
知非道人冷笑道:“和尚要建寺廟,哪裏都行,唯獨此處,貧道不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