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地讓人進攻可不是石之軒的『性』子,隨著他翩然躍起的身子,石之軒帶著一串水花,整個人便如一隻大鳥般向著知非道人撲了過去。
知非道人雖然略占上風,但畢竟對手是大名鼎鼎的石之軒,那是足以讓黑白兩道為之失聲,談之『色』變的存在,他又如何敢大意?迎著石之軒撲來的勢子,他也如鶴影渡寒塘,翩翩然向著石之軒正麵迎上。
兩條人影,便似兩縷青煙般在江心往來糾纏。有似穿花蝴蝶,又同剪波雙燕,速度簡直快急了,隻見得一連串的星掣電閃,交織著兩個旋風般快速的人影忽的乍然分開,任憑兩人間濺起丈許高的浪花。就在這時,知非道人的兩枚銅錢穿過浪花,再度以一種相互糾纏的軌跡,快如閃電的打向石之軒,妙在這兩枚銅錢在臨近石之軒的時候,居然還能猛然間速度倍增。
與此同時,石之軒也抬起了手,放出了一枚暗器。那是很久很久以前,他還沒有遇上碧秀心的時候,陰葵派的祝玉妍親手所贈的三枚之一。隻是後來辜負佳人,這枚一直藏在他手指甲內的暗器,細如發絲,不足兩毫的飛針便一直沒用過。此時,石之軒麵上帶著三分緬懷,三分歉疚,還有些說不出的表情,屈指間彈出了這枚暗器。
一種極細微的聲音,“嘶”的一聲,說來其實是極為細小的幾縷尖音,小到較之蚊鳴也相差無多。卻是此起彼應,瞬息間便已到達知非道人麵前。
知非道人當然知道厲害,隨著他飛卷的雙袖,發出了千鈞巨力。大股真氣釋放,好似狂飆過境,那枚細小的飛針,自是被吹落得無影無蹤。然而,石之軒的飛針並非隻有一枚。第二枚、第三枚相繼出現。也不知他是什麽時候發出的,知非道人鼓『蕩』真氣,再度拂開了第二枚飛針,第三枚,卻終究是沒有擋下。
這一枚細若牛『毛』的小小飛針,恰在兩枚銅錢將要臨近石之軒的時候,自知非道人麵頰一擦而過,再無蹤影。石之軒衣袖舞動,敞開的衣袖剛好將這兩枚銅錢裝了進去,隨後便安靜了下來。
知非道人自個兒心裏有數,知道暗器這一局自己輸了。雖然連疼也不覺得,但卻有米粒兒大小的一點點鮮紅血珠,自知非道人右耳垂滲出。知非道人緩緩抬起一隻手,『摸』了一下,靜靜地移指眼前,一霎間,滿臉苦澀。隨即身如煙雲般,數個起落,便已迴到了岸邊。
與此同時,石之軒也緊隨著站在知非道人身旁。
“我輸了。”兩人異口同聲,接著相視一笑。卻是暗器上的比拚,知非道人的確是輸得不冤,而石之軒的右腳,濕漉漉的還在滴著江水,輕功一項,卻是輸給了知非道人。
石之軒心氣很高,先前在弈棋上輸了知非道人一手。其中固然不乏知非道人算計的原因,但對他來說,輸了便是輸了。因為石青璿的原因,他可以時時提點知非道人,那是長輩的耳提麵命,可如果按照約定,那卻是投入知非道人麾下,為人做事。隻是素來自矜的他,實在很難放下麵子。到底這兩者固然『性』質相同,但說起來,名義就大不一樣了。好在知非道人適時給了他一個台階,就坡下驢道:“那便第三局吧,先前是本座小瞧了你。”
知非道人心裏好笑,暗道:“果然,任何出類拔萃的人都免不了桀驁、孤拐,但也有些可愛的地方,比如這種近似於‘傲嬌’的屬『性』。”知非道人道:“還是算了吧,何必爭個勝敗輸贏?貧道與邪王便算是平局收場,如何?”
石之軒道:“休得婆婆媽媽,哪有半途而廢的道理?君子一言,如皂染白,小道士,你既不爭,這一局便由本座來定吧。”
知非道人腹誹道:“貧道素來是這個『性』子。倒是你,貧道見過高手不少,卻從沒見過邪王這般糾結的人,婆婆媽媽,拖泥帶水是你才對吧?聞名天下的邪王居然是這般模樣,怕是要笑掉江湖中人的大牙。”隻是腹誹歸腹誹,知非道人心裏清楚,石之軒今日諸般反常,皆是因為愛女心切。否則的話,豈會這般好相與?隻是想到自己和石青璿清清白白,偏偏這個做了糊塗老爹的石之軒湊上來攪和,當真讓他有些哭笑不得的感覺。
心裏有數,知非道人也有興趣陪他活動活動。他畢竟也是個『性』子跳脫的人,隨著修為越高,也越喜愛率『性』而為。便道:“既是如此,邪王自便,貧道接著便是。”
石之軒道:“爽快,倒也有幾分男子漢氣度。昔年我與青璿她娘琴瑟相合,賭書潑茶,舉案齊眉,那是多麽快意的日子。青璿娘親極擅洞簫,耳濡目染之下,本座這個俗人也對音樂有些心得。不知你可有興趣聽本座吹奏一曲?”
知非道人自然不能示弱。他也曾隨函穀八友的康廣陵請教過琴藝聲樂,多少也受了些熏陶。平日裏若有閑暇,也愛自娛自樂一迴聊作消遣,自詡這是“一琴一劍一盞茶”的煙霞深處道人家,亦是頗為有趣。當下點頭答應。隻是大約是成了習慣,話出口便帶上了挑釁戲謔的味道:“邪王有心獻藝,貧道求之不得,這迴可以大飽耳福了。”
話方出口,知非道人便心道“要遭!”若是換了別人,調侃戲謔幾句,那也不妨事。最多也就添上幾個敵人罷了,以他的能為,在這方世界還沒什麽可畏懼的了。隻是對方是邪王,那有自是不同。所謂“不看僧麵看佛麵”,對方畢竟是石青璿生父,作為好友,如何可以言辭無禮,折辱長輩?禍從口出,往後可得注意嘴上積德。心理轉過千般念頭,現實隻在一瞬。知非道人正要挽迴,其勢已然不及。
果然,石之軒臉『色』一黑,心裏打定主意一會兒定要給這不識好歹的道士一個難堪。他動作甚快,全然沒給知非道人措辭補救的機會。一支翠玉洞簫自石之軒袖口滑落,被他湊到唇邊。便有悠悠簫聲流淌而出。
知非道人雖然略占上風,但畢竟對手是大名鼎鼎的石之軒,那是足以讓黑白兩道為之失聲,談之『色』變的存在,他又如何敢大意?迎著石之軒撲來的勢子,他也如鶴影渡寒塘,翩翩然向著石之軒正麵迎上。
兩條人影,便似兩縷青煙般在江心往來糾纏。有似穿花蝴蝶,又同剪波雙燕,速度簡直快急了,隻見得一連串的星掣電閃,交織著兩個旋風般快速的人影忽的乍然分開,任憑兩人間濺起丈許高的浪花。就在這時,知非道人的兩枚銅錢穿過浪花,再度以一種相互糾纏的軌跡,快如閃電的打向石之軒,妙在這兩枚銅錢在臨近石之軒的時候,居然還能猛然間速度倍增。
與此同時,石之軒也抬起了手,放出了一枚暗器。那是很久很久以前,他還沒有遇上碧秀心的時候,陰葵派的祝玉妍親手所贈的三枚之一。隻是後來辜負佳人,這枚一直藏在他手指甲內的暗器,細如發絲,不足兩毫的飛針便一直沒用過。此時,石之軒麵上帶著三分緬懷,三分歉疚,還有些說不出的表情,屈指間彈出了這枚暗器。
一種極細微的聲音,“嘶”的一聲,說來其實是極為細小的幾縷尖音,小到較之蚊鳴也相差無多。卻是此起彼應,瞬息間便已到達知非道人麵前。
知非道人當然知道厲害,隨著他飛卷的雙袖,發出了千鈞巨力。大股真氣釋放,好似狂飆過境,那枚細小的飛針,自是被吹落得無影無蹤。然而,石之軒的飛針並非隻有一枚。第二枚、第三枚相繼出現。也不知他是什麽時候發出的,知非道人鼓『蕩』真氣,再度拂開了第二枚飛針,第三枚,卻終究是沒有擋下。
這一枚細若牛『毛』的小小飛針,恰在兩枚銅錢將要臨近石之軒的時候,自知非道人麵頰一擦而過,再無蹤影。石之軒衣袖舞動,敞開的衣袖剛好將這兩枚銅錢裝了進去,隨後便安靜了下來。
知非道人自個兒心裏有數,知道暗器這一局自己輸了。雖然連疼也不覺得,但卻有米粒兒大小的一點點鮮紅血珠,自知非道人右耳垂滲出。知非道人緩緩抬起一隻手,『摸』了一下,靜靜地移指眼前,一霎間,滿臉苦澀。隨即身如煙雲般,數個起落,便已迴到了岸邊。
與此同時,石之軒也緊隨著站在知非道人身旁。
“我輸了。”兩人異口同聲,接著相視一笑。卻是暗器上的比拚,知非道人的確是輸得不冤,而石之軒的右腳,濕漉漉的還在滴著江水,輕功一項,卻是輸給了知非道人。
石之軒心氣很高,先前在弈棋上輸了知非道人一手。其中固然不乏知非道人算計的原因,但對他來說,輸了便是輸了。因為石青璿的原因,他可以時時提點知非道人,那是長輩的耳提麵命,可如果按照約定,那卻是投入知非道人麾下,為人做事。隻是素來自矜的他,實在很難放下麵子。到底這兩者固然『性』質相同,但說起來,名義就大不一樣了。好在知非道人適時給了他一個台階,就坡下驢道:“那便第三局吧,先前是本座小瞧了你。”
知非道人心裏好笑,暗道:“果然,任何出類拔萃的人都免不了桀驁、孤拐,但也有些可愛的地方,比如這種近似於‘傲嬌’的屬『性』。”知非道人道:“還是算了吧,何必爭個勝敗輸贏?貧道與邪王便算是平局收場,如何?”
石之軒道:“休得婆婆媽媽,哪有半途而廢的道理?君子一言,如皂染白,小道士,你既不爭,這一局便由本座來定吧。”
知非道人腹誹道:“貧道素來是這個『性』子。倒是你,貧道見過高手不少,卻從沒見過邪王這般糾結的人,婆婆媽媽,拖泥帶水是你才對吧?聞名天下的邪王居然是這般模樣,怕是要笑掉江湖中人的大牙。”隻是腹誹歸腹誹,知非道人心裏清楚,石之軒今日諸般反常,皆是因為愛女心切。否則的話,豈會這般好相與?隻是想到自己和石青璿清清白白,偏偏這個做了糊塗老爹的石之軒湊上來攪和,當真讓他有些哭笑不得的感覺。
心裏有數,知非道人也有興趣陪他活動活動。他畢竟也是個『性』子跳脫的人,隨著修為越高,也越喜愛率『性』而為。便道:“既是如此,邪王自便,貧道接著便是。”
石之軒道:“爽快,倒也有幾分男子漢氣度。昔年我與青璿她娘琴瑟相合,賭書潑茶,舉案齊眉,那是多麽快意的日子。青璿娘親極擅洞簫,耳濡目染之下,本座這個俗人也對音樂有些心得。不知你可有興趣聽本座吹奏一曲?”
知非道人自然不能示弱。他也曾隨函穀八友的康廣陵請教過琴藝聲樂,多少也受了些熏陶。平日裏若有閑暇,也愛自娛自樂一迴聊作消遣,自詡這是“一琴一劍一盞茶”的煙霞深處道人家,亦是頗為有趣。當下點頭答應。隻是大約是成了習慣,話出口便帶上了挑釁戲謔的味道:“邪王有心獻藝,貧道求之不得,這迴可以大飽耳福了。”
話方出口,知非道人便心道“要遭!”若是換了別人,調侃戲謔幾句,那也不妨事。最多也就添上幾個敵人罷了,以他的能為,在這方世界還沒什麽可畏懼的了。隻是對方是邪王,那有自是不同。所謂“不看僧麵看佛麵”,對方畢竟是石青璿生父,作為好友,如何可以言辭無禮,折辱長輩?禍從口出,往後可得注意嘴上積德。心理轉過千般念頭,現實隻在一瞬。知非道人正要挽迴,其勢已然不及。
果然,石之軒臉『色』一黑,心裏打定主意一會兒定要給這不識好歹的道士一個難堪。他動作甚快,全然沒給知非道人措辭補救的機會。一支翠玉洞簫自石之軒袖口滑落,被他湊到唇邊。便有悠悠簫聲流淌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