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就是芒種。
時光如麥芒上的青色,隻是經曆了十六個日頭的照耀,不經意間卻是由青轉黃。
又到了一年收獲的時節。
離家半月餘的楊有福也長大,甚至連他自己也不知道。
就像此時清風鎮上的那片麥田,原本是綠毯,如今也變成了黃毯。
秸稈上不斷退縮的青綠在無聲的呐喊。
該磨鐮了。
可這時候,清風鎮裏那還有收割的人。看來這一季的麥子也隻能留給那不知名的蟲兒、鳥兒還有獸兒。
這一切,雲安城四周的民眾並不知情,雖然兩地相距不過百十餘裏,可畢竟雲安地勢低又朝南走,此時城外方圓數十裏的麥子早已金黃。
農人忙忙碌碌,磨鐮修車,就等著明日一到,早些動手搶收莊稼,這似乎早已城裏雲安人刻在腦子裏的習慣。
就連城中哪些不識稻麥的文人們,此時也是磨拳擦掌,準備著在開鐮的時刻去露一把臉。
至於城裏的衙門還有兵卒,這幾日也做足了準備。所有人都知道,若是誤了收莊稼,那可是要掉腦袋的大事。
當然,也有例外的,那就是鎮遠軍,因為他們此時有更重要的事情。
這一切並非危言聳聽,早在三十年前那一仗之後,鎮遠將軍就如同釘子一樣釘在了雲安,然後就有了這個規矩。
早些年,還會有人因為碰釘子而送命。到如今,每年兩季助農反而成了雲安城士族們的一種習慣,一種美德,就連袁浩和雲冉也不曾例外。
隻因鎮遠將軍說過,要顆粒歸倉,不給越賊留一顆糧食。
隻要看看雲安城的位置,就知道鎮遠將軍的話絕非妄言。
吳人入越要麽沿瀾滄江逆水而上,要麽穿越六百裏的莽嶺進入雲安。
上一次是因為越王輕敵,等到國都至武隆城之後,新主就再也不敢懈怠一絲。以至於這些年來,鎮遠將軍固雲安,守武隆固然金湯。
若不是朝中主官有人貪生怕死,三十萬鎮遠軍早已一雪前恥。
可惜天不遂人願,但雲將軍卻時時刻刻都不敢懈怠。三十年的時光,從秦國引來良駒,時至今日,麾下早已有了五萬鎮遠鐵騎。
這一切,武隆城中的貴人們全都一清二楚,甚至有小人讒言,鎮遠鐵騎十萬,有謀反之心。
越國新君這些年私地裏也有換將之心,可環顧朝堂,還是鎮遠將軍最為合適。
結果就如同堂上的那副字畫,鎮遠軍威震山河。
……
這一日的黃昏,鎮遠府議事廳和往年一樣,群雄聚首於猛虎圖下,商議收獲大計。
就在今晨,夜鶯迴報,武隆城雲府安好,李青玄身死,白虎營與冷清言生隙。
這本該是千載難逢之良機,誰知卻被一少年所破。
聽說那少年名叫楊有福,正是那日救下雲冉的小子。
鎮遠將軍聽聞此事惱怒不已,卻有無計可施,因為夜鶯的密信裏曾提到,雲老對楊小子交口稱讚,這可就成了難事。
在今年年初,朝中來了詔書,差鎮遠將軍迴朝複命。
其實這十年裏,此類詔書年年都有,雲將軍全都以病推之。
可幾年卻是不同,連降三道,就連武隆雲府也有白虎兵護之。
這事誰能忍?
是以鎮遠將軍大怒,差手下謀士於吳地放出流言。
本以為可解朝中之危,誰知過了不到半月,那白家二公子奉召前來,一為婚約,二為舊情。
雲白兩家均為朝中擎柱,雖無私交,卻有私情。早些年,雲白兩家結下良緣,被在世的雲夫人以義女雲婉之名了了此事。
雲白兩家自是知情,就連吳主也略知以二。是以結親之事,並不足為慮。
可怪就怪在,那白玉鳴明知此事,卻裝作不懂,還拿出吳國君主李煜密函壓之。
雲浩勃然大怒,若不是雲將軍攔著,早就手刃此僚。
雖然早年在京之時,二人私交甚好,可此事關係到妹妹雲冉,就是兄弟也不能免罪。
雲將軍甚喜,自知此乃李煜所為,卻有不得不從。
以至於那些日,他悶悶不樂,常與夫人掛像傾訴。
誰知,此事被雲冉聽到,自是不從,父女二人商議之後,這才定下以戰止戈之計。
可誰知,這一切全因一人而不了了之。
如今,雲冉安全抵京,隻能做那盤上棋子。
雲將軍知道,自己的女兒絕非等閑之輩,較之其兄袁浩,若不是女兒身,那真是雲泥之別。
此次行事,若不能護雲老將軍周全,絕不迴頭。萬不得已之下,差那夜鶯暗中護之。
可武隆之事鞭長莫及,也隻能便宜行事,靜等遠方佳音。
今日恰逢收獲前夜,鎮遠將軍哪能錯過掩人耳目之良機,畢竟提刑司的探子可不是吃素的。
於是乎,紅日才落,議事廳裏早已是人頭攢動,燈火通明。
鎮遠將軍立於猛虎之下,長嘯一聲,靈堂下諸將鴉雀無言。
……
少傾,那名為蔣子正的鎮遠第一謀士侃侃而談,隻是堂下諸將卻少了往昔的嚴肅,多了些無名的怒氣。
……
此時遠在千裏之外的武隆城燈火輝煌,城外一眼望不到邊際的滾滾麥浪迎接著夕陽最後一絲餘暉。
又是一個豐年,城外村鎮裏響起一串串磨鐮聲,還有農人的閑言碎語。
“聽說吳賊又在蹦躂了啊!要我說,鎮遠將軍就該給他們狠狠地來上一刀!”說話的是一位磨鐮的少年。
“嗯,誰說不是呢?可朝中的那位不敢啊!”一位白須老者叼著旱煙袋,吧唧著嘴巴,吐出一團團煙圈。
“唉!一說這事,我就來氣,昨個去城裏買鐮刀,聽人說那李家竟然與吳蠻子勾結,你說氣不氣?”
一位壯漢子停下手裏磨著的鐮刀,一揮手鐮刀在泥地上剜了一個小坑。
“你說是那個李家嗎?”
老人扶著煙鍋的手一抖,把燃著的煙絲掉在身上,急得他連忙站起身。
“唉,還有誰?就那個跑了的人的兒子,全都是一群怕死的。你說說要是我哥還活著,那還不得氣死。”壯漢子歎息一聲,拿著鐮刀用力在地上割了一下。
“你說我大伯吧!村裏那些個爺爺說,他可是英雄哩!”少年一激動,一下子竄了起來。
“那,那是不是殺了?”
“殺是殺了,卻是別人殺的。該死的一個都沒殺!”壯漢子怒氣未消。
“誰殺的?比白家厲害啊!”老人嘮叨了一句。
“爹爹,你說這人是不是英雄?”少年一臉興奮。
“那是自然!伢子,今後你要是碰上了,可得好好學學。嗯,別說閑話,好好磨你的的刀!”
老人一錘定音,小院子一下子寂靜下來。
……
隻是,這時候的楊有福卻覺得心中一陣悸動,想來是有人在嘮叨自己。
時光如麥芒上的青色,隻是經曆了十六個日頭的照耀,不經意間卻是由青轉黃。
又到了一年收獲的時節。
離家半月餘的楊有福也長大,甚至連他自己也不知道。
就像此時清風鎮上的那片麥田,原本是綠毯,如今也變成了黃毯。
秸稈上不斷退縮的青綠在無聲的呐喊。
該磨鐮了。
可這時候,清風鎮裏那還有收割的人。看來這一季的麥子也隻能留給那不知名的蟲兒、鳥兒還有獸兒。
這一切,雲安城四周的民眾並不知情,雖然兩地相距不過百十餘裏,可畢竟雲安地勢低又朝南走,此時城外方圓數十裏的麥子早已金黃。
農人忙忙碌碌,磨鐮修車,就等著明日一到,早些動手搶收莊稼,這似乎早已城裏雲安人刻在腦子裏的習慣。
就連城中哪些不識稻麥的文人們,此時也是磨拳擦掌,準備著在開鐮的時刻去露一把臉。
至於城裏的衙門還有兵卒,這幾日也做足了準備。所有人都知道,若是誤了收莊稼,那可是要掉腦袋的大事。
當然,也有例外的,那就是鎮遠軍,因為他們此時有更重要的事情。
這一切並非危言聳聽,早在三十年前那一仗之後,鎮遠將軍就如同釘子一樣釘在了雲安,然後就有了這個規矩。
早些年,還會有人因為碰釘子而送命。到如今,每年兩季助農反而成了雲安城士族們的一種習慣,一種美德,就連袁浩和雲冉也不曾例外。
隻因鎮遠將軍說過,要顆粒歸倉,不給越賊留一顆糧食。
隻要看看雲安城的位置,就知道鎮遠將軍的話絕非妄言。
吳人入越要麽沿瀾滄江逆水而上,要麽穿越六百裏的莽嶺進入雲安。
上一次是因為越王輕敵,等到國都至武隆城之後,新主就再也不敢懈怠一絲。以至於這些年來,鎮遠將軍固雲安,守武隆固然金湯。
若不是朝中主官有人貪生怕死,三十萬鎮遠軍早已一雪前恥。
可惜天不遂人願,但雲將軍卻時時刻刻都不敢懈怠。三十年的時光,從秦國引來良駒,時至今日,麾下早已有了五萬鎮遠鐵騎。
這一切,武隆城中的貴人們全都一清二楚,甚至有小人讒言,鎮遠鐵騎十萬,有謀反之心。
越國新君這些年私地裏也有換將之心,可環顧朝堂,還是鎮遠將軍最為合適。
結果就如同堂上的那副字畫,鎮遠軍威震山河。
……
這一日的黃昏,鎮遠府議事廳和往年一樣,群雄聚首於猛虎圖下,商議收獲大計。
就在今晨,夜鶯迴報,武隆城雲府安好,李青玄身死,白虎營與冷清言生隙。
這本該是千載難逢之良機,誰知卻被一少年所破。
聽說那少年名叫楊有福,正是那日救下雲冉的小子。
鎮遠將軍聽聞此事惱怒不已,卻有無計可施,因為夜鶯的密信裏曾提到,雲老對楊小子交口稱讚,這可就成了難事。
在今年年初,朝中來了詔書,差鎮遠將軍迴朝複命。
其實這十年裏,此類詔書年年都有,雲將軍全都以病推之。
可幾年卻是不同,連降三道,就連武隆雲府也有白虎兵護之。
這事誰能忍?
是以鎮遠將軍大怒,差手下謀士於吳地放出流言。
本以為可解朝中之危,誰知過了不到半月,那白家二公子奉召前來,一為婚約,二為舊情。
雲白兩家均為朝中擎柱,雖無私交,卻有私情。早些年,雲白兩家結下良緣,被在世的雲夫人以義女雲婉之名了了此事。
雲白兩家自是知情,就連吳主也略知以二。是以結親之事,並不足為慮。
可怪就怪在,那白玉鳴明知此事,卻裝作不懂,還拿出吳國君主李煜密函壓之。
雲浩勃然大怒,若不是雲將軍攔著,早就手刃此僚。
雖然早年在京之時,二人私交甚好,可此事關係到妹妹雲冉,就是兄弟也不能免罪。
雲將軍甚喜,自知此乃李煜所為,卻有不得不從。
以至於那些日,他悶悶不樂,常與夫人掛像傾訴。
誰知,此事被雲冉聽到,自是不從,父女二人商議之後,這才定下以戰止戈之計。
可誰知,這一切全因一人而不了了之。
如今,雲冉安全抵京,隻能做那盤上棋子。
雲將軍知道,自己的女兒絕非等閑之輩,較之其兄袁浩,若不是女兒身,那真是雲泥之別。
此次行事,若不能護雲老將軍周全,絕不迴頭。萬不得已之下,差那夜鶯暗中護之。
可武隆之事鞭長莫及,也隻能便宜行事,靜等遠方佳音。
今日恰逢收獲前夜,鎮遠將軍哪能錯過掩人耳目之良機,畢竟提刑司的探子可不是吃素的。
於是乎,紅日才落,議事廳裏早已是人頭攢動,燈火通明。
鎮遠將軍立於猛虎之下,長嘯一聲,靈堂下諸將鴉雀無言。
……
少傾,那名為蔣子正的鎮遠第一謀士侃侃而談,隻是堂下諸將卻少了往昔的嚴肅,多了些無名的怒氣。
……
此時遠在千裏之外的武隆城燈火輝煌,城外一眼望不到邊際的滾滾麥浪迎接著夕陽最後一絲餘暉。
又是一個豐年,城外村鎮裏響起一串串磨鐮聲,還有農人的閑言碎語。
“聽說吳賊又在蹦躂了啊!要我說,鎮遠將軍就該給他們狠狠地來上一刀!”說話的是一位磨鐮的少年。
“嗯,誰說不是呢?可朝中的那位不敢啊!”一位白須老者叼著旱煙袋,吧唧著嘴巴,吐出一團團煙圈。
“唉!一說這事,我就來氣,昨個去城裏買鐮刀,聽人說那李家竟然與吳蠻子勾結,你說氣不氣?”
一位壯漢子停下手裏磨著的鐮刀,一揮手鐮刀在泥地上剜了一個小坑。
“你說是那個李家嗎?”
老人扶著煙鍋的手一抖,把燃著的煙絲掉在身上,急得他連忙站起身。
“唉,還有誰?就那個跑了的人的兒子,全都是一群怕死的。你說說要是我哥還活著,那還不得氣死。”壯漢子歎息一聲,拿著鐮刀用力在地上割了一下。
“你說我大伯吧!村裏那些個爺爺說,他可是英雄哩!”少年一激動,一下子竄了起來。
“那,那是不是殺了?”
“殺是殺了,卻是別人殺的。該死的一個都沒殺!”壯漢子怒氣未消。
“誰殺的?比白家厲害啊!”老人嘮叨了一句。
“爹爹,你說這人是不是英雄?”少年一臉興奮。
“那是自然!伢子,今後你要是碰上了,可得好好學學。嗯,別說閑話,好好磨你的的刀!”
老人一錘定音,小院子一下子寂靜下來。
……
隻是,這時候的楊有福卻覺得心中一陣悸動,想來是有人在嘮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