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六順離去,老張湊到鄭雄身側,低聲道:“殿下,郡王並無官職,為什麽要讓他早朝?”
鄭雄沉默半晌,道:“但願隻是想見見小石。”略略一頓,又歎道:“畢竟小石迴來以後,他們連一麵都沒有見過。”
老張不再吱聲,但並不認同這種說法,想著就算皇帝陛下想見小石,那也該是私詔進宮,而不是上朝啊。
路小石也是滿腹疑問,不過和老張明顯的不安不同,他竟是有些小激動,想著終於要看到那位傳說中的皇帝大伯了。
鄭雄看著路小石微微一笑,道:“明日進宮麵聖,你隻管謝恩便是,其他自然有我應付。”
路小石滿口應下,本想再交換一下關於卓家的意見,但鄭雄顯然沒有了談意,叮囑一聲早點歇息便先迴臥房了,他也隻好作罷。
次日卯時初刻,父子倆便出了府,進入皇宮天還沒亮。
路小石跟在鄭雄身後,瞟著那些野獸脊梁般的殿簷和殿頂簷角飛揚的獸頭,暗自感概,婆羅多國皇宮果然不能和咱大王朝相比啊。
穿門、過橋、登階,經過一番如他心情一下起伏的路程,天色已微亮,二人也來到一座恢弘大氣的殿宇前。
殿內燈火通明,人影綽綽。
鄭雄昂首闊步走進大殿,一臉平靜,對身邊一眾大臣視若不見。路小石則東望望西看看,見著橫眉的冷眼便裝作沒看見,逢著善意的目光則迴報以友好的一笑。
二人徑直走到殿前。
路小石偷眼瞟出,見上方龍椅空蕩,旁邊則立著一個白白淨淨、細眉細眼的宦人,心知皇帝大伯還沒到,便學著鄭雄的樣子垂目靜候。
過了半柱香時間,宦人輕擊雙掌,大殿立刻寂靜下來。
路小石垂著腦袋,眼睛卻偷偷瞟著,隻見人影閃過,一位身著龍服的男人坐進龍椅。
他知道男人便是皇帝大伯,心中忍住怦怦跳起來,同時又覺得哪裏不對,想了想才反應過來,這位大伯的臉色似乎並不像聽說的那樣孱弱?
隨著群臣唿拜結束,路小石穩了穩心神,耳中聽到殿上響起一道慈詳的聲音,道:“這便是小石啊,果然是好孩子,朕心甚喜。”
路小石心中又怦怦直跳,正想按鄭雄的叮囑謝一聲恩,不妨身側已有一道斥責的聲音響起,道:“陛下,漠陽郡王未經詔宣便入殿,屬違越律製,當罰!晉王知製未止,亦當同罰。”
他斜眼瞟去,見是一位清瘦矍鑠的老者,正想著是此人是誰,又聽到殿上大伯嗬嗬一笑,道:“丞相不知,漠陽郡王是朕讓宣進殿來的。”
“原來你就是賈東風啊!”
路小石暗自想著,同時瞟了瞟身邊的鄭雄,卻見其眼觀鼻、鼻觀心,似乎一點都不在意賈東風的話對他兒子很不友善。
那邊賈東風退迴列隊,麵色不改,上邊鄭淮則臉色一沉,道:“諸位愛卿,今日朝議唯有一事,即何時征伐北氐,其餘皆不議。”
話音一落,大殿再度寂靜,一眾大臣或有皺眉暗思者,或有麵麵相覷者,神色不一,但相同的是眼神中都充滿了意外。
不議北伐的皇上,竟沒有任何預兆地提議北伐!
路小石同樣意外,腦中更是翻起以前聽聞過的那些傳聞,說是皇帝一直想收複失地,卻被這個家夥所阻止,忍不住又偷瞟向鄭雄。
一眼下瞟去,他當場一怔,隻見鄭雄橫跨出列,大聲道:“陛下,現在北伐尚早,當待時機成熟再議!”
傳聞竟是真的?
路小石腦中嗡然作響,聽不清那些先後出列的大臣們在說什麽,隻感覺到有幾道身影比較熟悉,比如李梨亭、陶不聞等等。
也不知過了多久,他耳中突然安靜了,腦中也猛地迴過神來,聽得皇帝大伯的聲音變得狠厲了許多,道:“風陵渡暫時按兵不動,七裏峽則務必給朕打通!”
大殿內立刻響起如雷般的讚聲:“陛下英明!”
就在同時,路小石又瞟見了不合時宜的畫麵,卻是鄭雄又出列道:“陛下,想要將七裏峽奪迴來,臣認為必須將鎮離、鎮巽兩營對調方可,否則定會貽誤收複江北的大計。”
話音剛落,賈東風也厲聲道:“陛下,鎮離營已駐七裏峽,鎮巽營則早已熟悉東海沿海情況,實不宜對調。至於晉王所說,那不過是危言聳聽而已,難道鎮離營就比鎮巽營差了那麽許多?”
鄭雄沉聲道:“賈丞相,你不覺得你對軍方事務關心的太多了?”
賈東風冷哼道:“殿下謬矣,賈某身為朝臣,隻要關係王朝的事,都是責無旁貸,並沒有所謂軍務和民務之分。”
鄭雄正欲開口,殿上鄭淮已先聲道:“晉王掌管神鎮營多年,自然對各營情況了如指掌,既然說有調防的必要,那就調防吧。”
路小石瞟著這三個男人,心中更為複雜,奇怪先前皇帝大伯氣勢明明大盛,現在沒來由卻又弱了下去,怪道真是怕這家夥?
那麽傳聞又到底是真是假?
路小石正自恍惚,突然覺得周身一暖,像是一頭紮進了冬日暖陽下麵,本能地抬頭一看,見皇帝大伯正笑吟吟地看著他,道:“小石曾奪稽考頭名,此次觀禮南慶雖然多遇變故,但仍能全身而退、不辱國威,真乃有勇有謀!”
不及路小石反應,鄭淮已收迴目光,道:“此封路小石為遊騎將軍,出任鎮震、鎮離兩營監軍,年內務必將七裏峽給朕奪下來。”
說完又看向路小石,笑吟吟說道:“小石,別讓朕失望啊。”
路小石一臉懵逼,感覺到身邊鄭雄內氣微動,似在提醒,方趕緊跟著鄭雄出列謝恩。
鄭淮微笑起身,身側海富即刻聲宣退朝。
路小石一路懵迴晉王府,鄭雄則早已恢複了平靜,親手煮了茶來,將白玉茶杯遞到兒子手中,道:“恭喜遊騎將軍。”
路小石沒好氣道:“幸災樂禍很有意思?”
鄭雄微笑搖頭,道:“我不是恭喜你有了封爵,是恭喜你長大了,可以做事了。”
路小石更沒好氣道:“那也得看做什麽事,強奪七裏峽叫做事?那叫自尋死路!”
鄭雄收斂笑意,正色道:“小石,這麽多年你一直在外麵,想來也該清楚,農夫的事便是耕田,漁夫的事便是捕魚,我們姓鄭,自然就要做姓鄭的該做的事情。”
路小石沒有反駁說他姓路,但臉色沉得快要滴下水來。
鄭雄看著兒子,心中不由得一軟,柔聲道:“小石,不管什麽事情你盡管放開手腳去做,無論對錯都有我給你擔著。”
路小石臉色漸漸緩和。
鄭雄叮囑道:“此番去七裏峽,你務必要處理好和閔副都督的關係,而方法卻很簡單,那便是一切以王朝為重、以王朝人為重。”
路小石沉默許久,點頭道:“嗯!”又抬頭問道:“你為什麽不同意北伐?現在為什麽又讓我去?”
鄭雄沒有思量,道:“我不同意北伐自然有我的理由,但這個理由卻沒有任何有力證據,我便不能太過堅持。現在我讓你去七裏峽,則反而是因為沒有理由。你需記住,隻要我們姓鄭,就不會有理由。”
路小石仍然沒有反駁說他姓路,呆了半晌,道:“你做了什麽最好心裏有數,小心我娘迴來,你吃不了兜著走。”
鄭雄嘴角上揚,拍拍路小石肩膀,然後親自打開了書房的門,見門外站著老張和秦龍、蘭子君、母勇四人。
蘭子君上前一步,道:“殿下,我們請命追隨郡王!”
鄭雄挑挑眉,目光從蘭子君三人麵上掃過,最後停在老張臉上,道:“你也要去?”
老張低著頭,麵色無比平靜,道:“請殿下準允!”
鄭雄略略思考,點頭道:“如此也好,你四人就隨郡王去七裏峽,務必保證他的安全。”
老張四人喜溢顏表,大聲應下。
路小石不停地用手指摳著下巴,目光在鄭雄和老張等人臉上瞟來瞟去,道:“需要這麽矯情嗎?不過七裏峽而已,又不是龍潭虎穴。”
鄭雄微笑道:“既然如此,那就即刻起程吧。”
(本章完)
鄭雄沉默半晌,道:“但願隻是想見見小石。”略略一頓,又歎道:“畢竟小石迴來以後,他們連一麵都沒有見過。”
老張不再吱聲,但並不認同這種說法,想著就算皇帝陛下想見小石,那也該是私詔進宮,而不是上朝啊。
路小石也是滿腹疑問,不過和老張明顯的不安不同,他竟是有些小激動,想著終於要看到那位傳說中的皇帝大伯了。
鄭雄看著路小石微微一笑,道:“明日進宮麵聖,你隻管謝恩便是,其他自然有我應付。”
路小石滿口應下,本想再交換一下關於卓家的意見,但鄭雄顯然沒有了談意,叮囑一聲早點歇息便先迴臥房了,他也隻好作罷。
次日卯時初刻,父子倆便出了府,進入皇宮天還沒亮。
路小石跟在鄭雄身後,瞟著那些野獸脊梁般的殿簷和殿頂簷角飛揚的獸頭,暗自感概,婆羅多國皇宮果然不能和咱大王朝相比啊。
穿門、過橋、登階,經過一番如他心情一下起伏的路程,天色已微亮,二人也來到一座恢弘大氣的殿宇前。
殿內燈火通明,人影綽綽。
鄭雄昂首闊步走進大殿,一臉平靜,對身邊一眾大臣視若不見。路小石則東望望西看看,見著橫眉的冷眼便裝作沒看見,逢著善意的目光則迴報以友好的一笑。
二人徑直走到殿前。
路小石偷眼瞟出,見上方龍椅空蕩,旁邊則立著一個白白淨淨、細眉細眼的宦人,心知皇帝大伯還沒到,便學著鄭雄的樣子垂目靜候。
過了半柱香時間,宦人輕擊雙掌,大殿立刻寂靜下來。
路小石垂著腦袋,眼睛卻偷偷瞟著,隻見人影閃過,一位身著龍服的男人坐進龍椅。
他知道男人便是皇帝大伯,心中忍住怦怦跳起來,同時又覺得哪裏不對,想了想才反應過來,這位大伯的臉色似乎並不像聽說的那樣孱弱?
隨著群臣唿拜結束,路小石穩了穩心神,耳中聽到殿上響起一道慈詳的聲音,道:“這便是小石啊,果然是好孩子,朕心甚喜。”
路小石心中又怦怦直跳,正想按鄭雄的叮囑謝一聲恩,不妨身側已有一道斥責的聲音響起,道:“陛下,漠陽郡王未經詔宣便入殿,屬違越律製,當罰!晉王知製未止,亦當同罰。”
他斜眼瞟去,見是一位清瘦矍鑠的老者,正想著是此人是誰,又聽到殿上大伯嗬嗬一笑,道:“丞相不知,漠陽郡王是朕讓宣進殿來的。”
“原來你就是賈東風啊!”
路小石暗自想著,同時瞟了瞟身邊的鄭雄,卻見其眼觀鼻、鼻觀心,似乎一點都不在意賈東風的話對他兒子很不友善。
那邊賈東風退迴列隊,麵色不改,上邊鄭淮則臉色一沉,道:“諸位愛卿,今日朝議唯有一事,即何時征伐北氐,其餘皆不議。”
話音一落,大殿再度寂靜,一眾大臣或有皺眉暗思者,或有麵麵相覷者,神色不一,但相同的是眼神中都充滿了意外。
不議北伐的皇上,竟沒有任何預兆地提議北伐!
路小石同樣意外,腦中更是翻起以前聽聞過的那些傳聞,說是皇帝一直想收複失地,卻被這個家夥所阻止,忍不住又偷瞟向鄭雄。
一眼下瞟去,他當場一怔,隻見鄭雄橫跨出列,大聲道:“陛下,現在北伐尚早,當待時機成熟再議!”
傳聞竟是真的?
路小石腦中嗡然作響,聽不清那些先後出列的大臣們在說什麽,隻感覺到有幾道身影比較熟悉,比如李梨亭、陶不聞等等。
也不知過了多久,他耳中突然安靜了,腦中也猛地迴過神來,聽得皇帝大伯的聲音變得狠厲了許多,道:“風陵渡暫時按兵不動,七裏峽則務必給朕打通!”
大殿內立刻響起如雷般的讚聲:“陛下英明!”
就在同時,路小石又瞟見了不合時宜的畫麵,卻是鄭雄又出列道:“陛下,想要將七裏峽奪迴來,臣認為必須將鎮離、鎮巽兩營對調方可,否則定會貽誤收複江北的大計。”
話音剛落,賈東風也厲聲道:“陛下,鎮離營已駐七裏峽,鎮巽營則早已熟悉東海沿海情況,實不宜對調。至於晉王所說,那不過是危言聳聽而已,難道鎮離營就比鎮巽營差了那麽許多?”
鄭雄沉聲道:“賈丞相,你不覺得你對軍方事務關心的太多了?”
賈東風冷哼道:“殿下謬矣,賈某身為朝臣,隻要關係王朝的事,都是責無旁貸,並沒有所謂軍務和民務之分。”
鄭雄正欲開口,殿上鄭淮已先聲道:“晉王掌管神鎮營多年,自然對各營情況了如指掌,既然說有調防的必要,那就調防吧。”
路小石瞟著這三個男人,心中更為複雜,奇怪先前皇帝大伯氣勢明明大盛,現在沒來由卻又弱了下去,怪道真是怕這家夥?
那麽傳聞又到底是真是假?
路小石正自恍惚,突然覺得周身一暖,像是一頭紮進了冬日暖陽下麵,本能地抬頭一看,見皇帝大伯正笑吟吟地看著他,道:“小石曾奪稽考頭名,此次觀禮南慶雖然多遇變故,但仍能全身而退、不辱國威,真乃有勇有謀!”
不及路小石反應,鄭淮已收迴目光,道:“此封路小石為遊騎將軍,出任鎮震、鎮離兩營監軍,年內務必將七裏峽給朕奪下來。”
說完又看向路小石,笑吟吟說道:“小石,別讓朕失望啊。”
路小石一臉懵逼,感覺到身邊鄭雄內氣微動,似在提醒,方趕緊跟著鄭雄出列謝恩。
鄭淮微笑起身,身側海富即刻聲宣退朝。
路小石一路懵迴晉王府,鄭雄則早已恢複了平靜,親手煮了茶來,將白玉茶杯遞到兒子手中,道:“恭喜遊騎將軍。”
路小石沒好氣道:“幸災樂禍很有意思?”
鄭雄微笑搖頭,道:“我不是恭喜你有了封爵,是恭喜你長大了,可以做事了。”
路小石更沒好氣道:“那也得看做什麽事,強奪七裏峽叫做事?那叫自尋死路!”
鄭雄收斂笑意,正色道:“小石,這麽多年你一直在外麵,想來也該清楚,農夫的事便是耕田,漁夫的事便是捕魚,我們姓鄭,自然就要做姓鄭的該做的事情。”
路小石沒有反駁說他姓路,但臉色沉得快要滴下水來。
鄭雄看著兒子,心中不由得一軟,柔聲道:“小石,不管什麽事情你盡管放開手腳去做,無論對錯都有我給你擔著。”
路小石臉色漸漸緩和。
鄭雄叮囑道:“此番去七裏峽,你務必要處理好和閔副都督的關係,而方法卻很簡單,那便是一切以王朝為重、以王朝人為重。”
路小石沉默許久,點頭道:“嗯!”又抬頭問道:“你為什麽不同意北伐?現在為什麽又讓我去?”
鄭雄沒有思量,道:“我不同意北伐自然有我的理由,但這個理由卻沒有任何有力證據,我便不能太過堅持。現在我讓你去七裏峽,則反而是因為沒有理由。你需記住,隻要我們姓鄭,就不會有理由。”
路小石仍然沒有反駁說他姓路,呆了半晌,道:“你做了什麽最好心裏有數,小心我娘迴來,你吃不了兜著走。”
鄭雄嘴角上揚,拍拍路小石肩膀,然後親自打開了書房的門,見門外站著老張和秦龍、蘭子君、母勇四人。
蘭子君上前一步,道:“殿下,我們請命追隨郡王!”
鄭雄挑挑眉,目光從蘭子君三人麵上掃過,最後停在老張臉上,道:“你也要去?”
老張低著頭,麵色無比平靜,道:“請殿下準允!”
鄭雄略略思考,點頭道:“如此也好,你四人就隨郡王去七裏峽,務必保證他的安全。”
老張四人喜溢顏表,大聲應下。
路小石不停地用手指摳著下巴,目光在鄭雄和老張等人臉上瞟來瞟去,道:“需要這麽矯情嗎?不過七裏峽而已,又不是龍潭虎穴。”
鄭雄微笑道:“既然如此,那就即刻起程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