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所當然的,軍功這麽高的三個野戰團李察是不會取締的,這場戰役的勝利擔任正麵戰場主攻的都是三個野戰團,隻要稍微宣傳下,就可以將這場擊敗尉遲英哲的會戰宣傳為三個野戰團的榮耀之戰!
他們付出的巨大傷亡也能撐得起這個稱號。
尉遲英哲主力步兵的成分雖然大部分比地方衛戍部隊強不了多少,但好在都是經過戰場血戰和軍陣訓練的老兵,補充進野戰團後磨合一段時間就能快速形成戰鬥力。
這一次尉遲英哲軍團的傷亡率還沒有超過3成,絕大多數都當了降兵……
當然,逃走的終歸是少數,大部分都做了李察的俘虜。
為了更好的控製這些俘虜,其中有著巨大個人威望的武者軍官全部被拉出來當眾殺雞儆猴處理掉。
最後的先鋒精銳兵團的頑強抵抗行為必須嚴懲,讓李察的敵人知道頑抗的下場。
這些投降的武者軍官的身份剛好夠用。
收編戰場降兵李察為了保證控製力,自然不會大規模任用投降的軍官,這些軍官可不是主動投降,而是被擊敗以後不得不降,李察當然不需要對他們優待!
不然的話,以後在戰場的敵人軍官都以為打敗仗了還能投降被任用,豈不是都要跟李察對抗一輪?
這種風氣李察自然不能掀起!
招納普通的投降小兵可以展現李察的仁慈,畢竟這些小兵無法決定是否打仗,隻能被動的接受命令上戰場當炮灰……
收編降兵反倒可以昭示李察的仁慈,讓今後遇到的敵軍士兵在形勢不利的情況下沒有心理負擔的投降。
這與收編投降軍官是完全兩個概念。
李察會優待沒有抵抗就投降的武官,但對於抵抗後戰敗投降的武官卻十分嚴厲!
抵抗到最後的武者軍官全部處死,之前那些普通軍隊中不是武者的軍官也沒有得到什麽好下場,全部被貶為普通的官奴!
隻要李察不倒台,他們這輩子是永無翻身之日了……
反倒是底層的小兵,隻要願意繼續為李察效力,不光不會被貶為奴隸,反倒能得到野戰團軍功授田的待遇!
李察的做法在西域地區並不是特立獨行,因為西域地區漢人士兵的稀缺,投降的漢人士兵一般都會被收編,除非是那種死忠的頑固分子。
被李察收編的降兵中,大部分都不是尉遲英哲的嫡係,而是原本隸屬於各個大小節度使和敗亡安西都護府都督的士兵。
這些底層的士兵打仗不是因為忠誠,隻是為了混口飯吃,隻要李察給予足夠的待遇,他們就願意拚命!
越是底層的人,思想越是簡單,拉攏起來也更加容易。
反倒是那些軍官,因為都有一定的資產,家眷也在尉遲英哲手裏操控,被收編後往往更容易反叛。
當然,那種一仗未打主動帶兵投降的軍官將領又是另一碼事了,未戰先降放在任何主帥眼裏都是妥妥的叛徒,這種將領軍官投降後的忠誠度反倒是有一定保障,畢竟他們在原主那裏的名譽已經徹底完蛋了……
不過正因如此,一般稍微有點節操的將領都不會未戰先降,除非敵人的勢力無法抵抗才會背叛原主。
降兵中的武官全部被清除後,又被打亂了建製按照以往的方法補充進三個野戰團。
而三個野戰團因為這場大戰,有一大批底層士兵和武官積累到足夠的軍功,從而得到晉升。
如此一來,連武官缺乏的問題都解決了。
一套完善的軍功晉升體製加上不斷的勝利,足以保證李察的勢力不會出現武官將領缺乏的窘境。
這也是古代中農民起義軍能打仗的將領比比皆是,但能治理地方精通行政的文官卻極為匱乏的原因。
即便是草根起義領袖,隻要積累足夠一定的勝仗,也能磨練出一批精兵和有著充分帶兵經驗的將領。
戰場是最好的軍事課堂!
大量軍功提拔的武官將領誕生,以及大批降兵的充入,使得三個野戰團迅速在人數上恢複了滿編!
甚至三個野戰團的兵力都擴編到了3000人開外!
光是三個野戰團的兵力就突破了萬人大關!
不過其中過半都是填充進來的降兵,戰鬥力比起原來並沒有多少增強……
戰鬥中對鐵甲的損耗率是極高的,因此即便加上戰利品,李察也僅僅維持住了原本第一野戰團全員鐵甲的配備率。
為了盡可能維持第一野戰團主力的戰鬥力,填入的降兵全都是原本尉遲英哲手下最精銳的前鋒精銳鐵甲兵,其他降兵則都填入第二第三野戰團。
因此擴編後的三個野戰團戰力差距跟戰前一樣大。
第二第三野戰團比起地方衛戍部隊也就略微高出一線,u看書wwuukashu 並且因為鐵甲都盡可能配給第一野戰團,披甲率仍是原本的不足一成……
不過因為三個野戰團的兵力基數變大,實際上李察麾下的鐵甲數量還是增加了不少。
隻不過基數變大的前提下,披甲率沒有提升罷了。
尉遲英哲貢獻的大量精銳鐵甲兵,讓戰損很大的第一野戰團勉強維持住了相當於唐朝野戰部隊的戰鬥力平均水準。
隻要進行一段時間的整頓就能拉上戰場。
三個野戰團的擴編和大量新的衛戍野戰團的編製出現,讓李察原本隻有一個野戰軍團的編製變得不再適用。
在三個野戰團整編的同時,李察在建製上將三個野戰團單獨變為第一野戰軍團。
而其他在地方擔任衛戍部隊性質的野戰團則統一編製為守備軍團。
如此一來,守備軍團和第一野戰軍團就會拆分開來,守備軍團和巡捕房不同,隻屬於李察管控的中央內閣,保持了中央對地方的軍事管控力。
與此同時,李察開始籌建專門管理守備軍團和野戰軍團的陸軍部,當然,陸軍部和內閣一樣,是直接對李察負責的。
兵部大臣韓立從內閣中移除,進入陸軍部任職副部長,龍立果這個元老也進入陸軍部擔任副部長,陸軍部部長自然是李察親任!
:。:
他們付出的巨大傷亡也能撐得起這個稱號。
尉遲英哲主力步兵的成分雖然大部分比地方衛戍部隊強不了多少,但好在都是經過戰場血戰和軍陣訓練的老兵,補充進野戰團後磨合一段時間就能快速形成戰鬥力。
這一次尉遲英哲軍團的傷亡率還沒有超過3成,絕大多數都當了降兵……
當然,逃走的終歸是少數,大部分都做了李察的俘虜。
為了更好的控製這些俘虜,其中有著巨大個人威望的武者軍官全部被拉出來當眾殺雞儆猴處理掉。
最後的先鋒精銳兵團的頑強抵抗行為必須嚴懲,讓李察的敵人知道頑抗的下場。
這些投降的武者軍官的身份剛好夠用。
收編戰場降兵李察為了保證控製力,自然不會大規模任用投降的軍官,這些軍官可不是主動投降,而是被擊敗以後不得不降,李察當然不需要對他們優待!
不然的話,以後在戰場的敵人軍官都以為打敗仗了還能投降被任用,豈不是都要跟李察對抗一輪?
這種風氣李察自然不能掀起!
招納普通的投降小兵可以展現李察的仁慈,畢竟這些小兵無法決定是否打仗,隻能被動的接受命令上戰場當炮灰……
收編降兵反倒可以昭示李察的仁慈,讓今後遇到的敵軍士兵在形勢不利的情況下沒有心理負擔的投降。
這與收編投降軍官是完全兩個概念。
李察會優待沒有抵抗就投降的武官,但對於抵抗後戰敗投降的武官卻十分嚴厲!
抵抗到最後的武者軍官全部處死,之前那些普通軍隊中不是武者的軍官也沒有得到什麽好下場,全部被貶為普通的官奴!
隻要李察不倒台,他們這輩子是永無翻身之日了……
反倒是底層的小兵,隻要願意繼續為李察效力,不光不會被貶為奴隸,反倒能得到野戰團軍功授田的待遇!
李察的做法在西域地區並不是特立獨行,因為西域地區漢人士兵的稀缺,投降的漢人士兵一般都會被收編,除非是那種死忠的頑固分子。
被李察收編的降兵中,大部分都不是尉遲英哲的嫡係,而是原本隸屬於各個大小節度使和敗亡安西都護府都督的士兵。
這些底層的士兵打仗不是因為忠誠,隻是為了混口飯吃,隻要李察給予足夠的待遇,他們就願意拚命!
越是底層的人,思想越是簡單,拉攏起來也更加容易。
反倒是那些軍官,因為都有一定的資產,家眷也在尉遲英哲手裏操控,被收編後往往更容易反叛。
當然,那種一仗未打主動帶兵投降的軍官將領又是另一碼事了,未戰先降放在任何主帥眼裏都是妥妥的叛徒,這種將領軍官投降後的忠誠度反倒是有一定保障,畢竟他們在原主那裏的名譽已經徹底完蛋了……
不過正因如此,一般稍微有點節操的將領都不會未戰先降,除非敵人的勢力無法抵抗才會背叛原主。
降兵中的武官全部被清除後,又被打亂了建製按照以往的方法補充進三個野戰團。
而三個野戰團因為這場大戰,有一大批底層士兵和武官積累到足夠的軍功,從而得到晉升。
如此一來,連武官缺乏的問題都解決了。
一套完善的軍功晉升體製加上不斷的勝利,足以保證李察的勢力不會出現武官將領缺乏的窘境。
這也是古代中農民起義軍能打仗的將領比比皆是,但能治理地方精通行政的文官卻極為匱乏的原因。
即便是草根起義領袖,隻要積累足夠一定的勝仗,也能磨練出一批精兵和有著充分帶兵經驗的將領。
戰場是最好的軍事課堂!
大量軍功提拔的武官將領誕生,以及大批降兵的充入,使得三個野戰團迅速在人數上恢複了滿編!
甚至三個野戰團的兵力都擴編到了3000人開外!
光是三個野戰團的兵力就突破了萬人大關!
不過其中過半都是填充進來的降兵,戰鬥力比起原來並沒有多少增強……
戰鬥中對鐵甲的損耗率是極高的,因此即便加上戰利品,李察也僅僅維持住了原本第一野戰團全員鐵甲的配備率。
為了盡可能維持第一野戰團主力的戰鬥力,填入的降兵全都是原本尉遲英哲手下最精銳的前鋒精銳鐵甲兵,其他降兵則都填入第二第三野戰團。
因此擴編後的三個野戰團戰力差距跟戰前一樣大。
第二第三野戰團比起地方衛戍部隊也就略微高出一線,u看書wwuukashu 並且因為鐵甲都盡可能配給第一野戰團,披甲率仍是原本的不足一成……
不過因為三個野戰團的兵力基數變大,實際上李察麾下的鐵甲數量還是增加了不少。
隻不過基數變大的前提下,披甲率沒有提升罷了。
尉遲英哲貢獻的大量精銳鐵甲兵,讓戰損很大的第一野戰團勉強維持住了相當於唐朝野戰部隊的戰鬥力平均水準。
隻要進行一段時間的整頓就能拉上戰場。
三個野戰團的擴編和大量新的衛戍野戰團的編製出現,讓李察原本隻有一個野戰軍團的編製變得不再適用。
在三個野戰團整編的同時,李察在建製上將三個野戰團單獨變為第一野戰軍團。
而其他在地方擔任衛戍部隊性質的野戰團則統一編製為守備軍團。
如此一來,守備軍團和第一野戰軍團就會拆分開來,守備軍團和巡捕房不同,隻屬於李察管控的中央內閣,保持了中央對地方的軍事管控力。
與此同時,李察開始籌建專門管理守備軍團和野戰軍團的陸軍部,當然,陸軍部和內閣一樣,是直接對李察負責的。
兵部大臣韓立從內閣中移除,進入陸軍部任職副部長,龍立果這個元老也進入陸軍部擔任副部長,陸軍部部長自然是李察親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