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冷兵器戰場上,戰術上的計謀奇襲並不占據主流,奇襲計謀能成功,往往是建立在敵方主帥犯下的錯誤基礎上。
因為古代軍隊往往是一個大將或主帥指揮,單個人的能力再強,也不可避免的會出現一些錯誤,那些曆史名將隻是將犯錯的概率無限壓低罷了。
這就給了奇襲計謀施展的機會。
然而,當戰爭進入近代化,完善的參謀製度的出現,讓戰場上一個人的意誌主宰整個軍隊的現象不再存在,大量的參謀可以模擬出各種各樣的戰爭結果,查缺補漏避免犯下錯誤。
而高層統治者們,隻需要確定大致的戰略方向即可,戰術計劃完全可以交給智囊團一般的參謀們製定,如此一來,在戰術層麵上犯錯的概率被無限壓低。
正所謂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哪怕一群普通的參謀製定出來的作戰計劃,也能頂得上一個頂級的戰術大師之類的名將,眾人的智慧終歸是要高於單個人智慧的。
除非出現那種天縱之才,隻不過,那種人整個曆史上又有幾個?
正因如此,哪怕再自大的統治者也不得不承認參謀製度的優越性,以至於參謀製度在軍事領域上全麵取代曾經的指揮體製,同時也使得戰爭從奇襲計謀以小博大的方式變成了雙方綜合國力的比拚。
在參謀製度下,一個名將的影響力對整個戰局變得越來越小,在地球二戰戰場上,德國名將的數量差不多是盟軍的總和,而且單挑之下德軍將領的專業素養明顯更高一些。
然而,在完善的參謀製度下,再偉大的名將也無法改變國運,最終導致二戰綜合國力更弱的德國轟然倒塌。
冷兵器的將軍們雖然不明白什麽叫做參謀製度,但他們手下多多少少都會有一些輔助性的幕僚,除了少數剛愎自用的統帥外,都不會犯下太過愚蠢的錯誤。
實際上,傾向於使用戰術奇謀的將領往往是弱勢的一方,因為總體實力弱,在正麵戰場上沒有取勝的把握,才要冒險另辟奇徑!
對於一個合格的將領而言,冒險和奇謀往往是不可取的,所以在冷兵器戰場上奇襲戰例非常少,更多的還是正麵戰場的對決。
這其中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再好的戰術計謀,若是沒有足夠強的軍隊實力支撐,也很可能把所有的事情搞砸!
正因如此,一般而言,隻要實力差距不是太大,將帥們往往喜歡選擇光明正大的正麵推進,也就是俗稱的‘打呆仗’,一步一個腳印,牢牢護住後勤路線,穩步壓縮敵人的生存空間。
若是敵人避戰,推進一方就可以漸漸形成大勢,最終以量變達到質變的可能!
就好比兩大軍閥尉遲英哲和龍樂天一般,大勢形成後,大軍所過之處,傳檄而定!
李察自然明白這一點,所以他即便擁有係統本部兵馬,也更加傾向於野戰求勝。
如此一來,就可以給他統治區的民眾和士紳階級一個印象,大明王的勢力比起尉遲英哲並不弱!
這種大勢給李察帶來的直接好處就是,他麾下不是係統士兵的野戰團官兵,作戰士氣和一路攻城掠地的尉遲英哲兵馬一樣高昂!
畢竟尉遲英哲是老牌的一方霸主,四鎮之一的高層,在西域這塊地區威望根深蒂固,如今西域各個小軍閥不是兵敗被殺就是被強行吞並,像是尉遲英哲和龍樂天這種實力不降反增的大軍閥,自然就在西域地區形成了眾望所歸的大勢。
至於吐番王國,雖然實力更強,但因為吐番王國的異族身份受到西域地區漢人士紳階級的排斥和警惕,獲得的民間支持很低。
西域的漢人士紳階級擔心吐番王國的部落頭領對他們的利益根本產生威脅,底層的漢人平民更是被長期培育的漢人高一等的思維所禁錮,從心底裏不願意為一個吐番主子賣命。
異界大唐的漢人並不是指漢人的血統,而是一種漢人文化的傳承,連大唐皇室都有幾分胡人血脈,還不是被大多數漢人尊為共主?
然而,吐番王國不同,他們因為沒有被大唐徹底吞並,民族文化還保留著自主性,跟漢人的民族文化有著本質隔閡,正是這種隔閡導致漢人平民階級的接受程度很低。
當然,這對於征服者不算什麽,若是吐番王國真的足夠強大,殺入西域後清洗一批頑固分子,然後再通過教育等方式推行吐番文化,隻需要兩三代人的時間,整個西域就會脫離漢文化的影響。
當年大唐就是這麽在西域做的……
至於西域地區底層的土著色目人,uu看書 .uuanhu倒是對吐番王國的入侵反應最平淡,他們已經習慣了壓迫和剝削,無論是漢人剝削還是吐蕃人剝削,對色目人來說都沒多大區別……
不過色目人的戰鬥力實在是太渣了,而且扶持色目人很容易引起整個西域地區的漢人士紳權貴階級反彈,所以吐番王國的鬆讚幹布一直沒有改變色目人生活環境的意思。
當然,若是吐番王國真正統治了西域地區,為了打壓掌握大量資源的漢人士紳階級,或許吐番王國就是另一個政策了。
隻是,現在的吐
番王國在西域的政治環境並不好,兩大軍閥公然謀求自立,甚至希望成為附庸國之王的想法路人皆知,以養寇自重的方式放任疏勒軍鎮的大唐正統勢力存在,所以吐番王國別說扶持色目人了,快速消化已經吞並的西域地區,平複征服之地漢人士紳階級的敵對情緒才是重中之重!
鬆讚幹布甚至連阻擋兩個軍閥擴張都做不到,因為他不可能在疏勒軍鎮高舉大唐正統旗幟的時候,在‘盟友’背後捅刀子,那樣做的後果不光會引起尉遲家族和龍家的強烈反抗,還會讓地方漢人士紳階級看清楚吐番王國的本來麵目,人人自危!
一旦發生那種情況,吐番王國在西域可就是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了!
因為古代軍隊往往是一個大將或主帥指揮,單個人的能力再強,也不可避免的會出現一些錯誤,那些曆史名將隻是將犯錯的概率無限壓低罷了。
這就給了奇襲計謀施展的機會。
然而,當戰爭進入近代化,完善的參謀製度的出現,讓戰場上一個人的意誌主宰整個軍隊的現象不再存在,大量的參謀可以模擬出各種各樣的戰爭結果,查缺補漏避免犯下錯誤。
而高層統治者們,隻需要確定大致的戰略方向即可,戰術計劃完全可以交給智囊團一般的參謀們製定,如此一來,在戰術層麵上犯錯的概率被無限壓低。
正所謂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哪怕一群普通的參謀製定出來的作戰計劃,也能頂得上一個頂級的戰術大師之類的名將,眾人的智慧終歸是要高於單個人智慧的。
除非出現那種天縱之才,隻不過,那種人整個曆史上又有幾個?
正因如此,哪怕再自大的統治者也不得不承認參謀製度的優越性,以至於參謀製度在軍事領域上全麵取代曾經的指揮體製,同時也使得戰爭從奇襲計謀以小博大的方式變成了雙方綜合國力的比拚。
在參謀製度下,一個名將的影響力對整個戰局變得越來越小,在地球二戰戰場上,德國名將的數量差不多是盟軍的總和,而且單挑之下德軍將領的專業素養明顯更高一些。
然而,在完善的參謀製度下,再偉大的名將也無法改變國運,最終導致二戰綜合國力更弱的德國轟然倒塌。
冷兵器的將軍們雖然不明白什麽叫做參謀製度,但他們手下多多少少都會有一些輔助性的幕僚,除了少數剛愎自用的統帥外,都不會犯下太過愚蠢的錯誤。
實際上,傾向於使用戰術奇謀的將領往往是弱勢的一方,因為總體實力弱,在正麵戰場上沒有取勝的把握,才要冒險另辟奇徑!
對於一個合格的將領而言,冒險和奇謀往往是不可取的,所以在冷兵器戰場上奇襲戰例非常少,更多的還是正麵戰場的對決。
這其中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再好的戰術計謀,若是沒有足夠強的軍隊實力支撐,也很可能把所有的事情搞砸!
正因如此,一般而言,隻要實力差距不是太大,將帥們往往喜歡選擇光明正大的正麵推進,也就是俗稱的‘打呆仗’,一步一個腳印,牢牢護住後勤路線,穩步壓縮敵人的生存空間。
若是敵人避戰,推進一方就可以漸漸形成大勢,最終以量變達到質變的可能!
就好比兩大軍閥尉遲英哲和龍樂天一般,大勢形成後,大軍所過之處,傳檄而定!
李察自然明白這一點,所以他即便擁有係統本部兵馬,也更加傾向於野戰求勝。
如此一來,就可以給他統治區的民眾和士紳階級一個印象,大明王的勢力比起尉遲英哲並不弱!
這種大勢給李察帶來的直接好處就是,他麾下不是係統士兵的野戰團官兵,作戰士氣和一路攻城掠地的尉遲英哲兵馬一樣高昂!
畢竟尉遲英哲是老牌的一方霸主,四鎮之一的高層,在西域這塊地區威望根深蒂固,如今西域各個小軍閥不是兵敗被殺就是被強行吞並,像是尉遲英哲和龍樂天這種實力不降反增的大軍閥,自然就在西域地區形成了眾望所歸的大勢。
至於吐番王國,雖然實力更強,但因為吐番王國的異族身份受到西域地區漢人士紳階級的排斥和警惕,獲得的民間支持很低。
西域的漢人士紳階級擔心吐番王國的部落頭領對他們的利益根本產生威脅,底層的漢人平民更是被長期培育的漢人高一等的思維所禁錮,從心底裏不願意為一個吐番主子賣命。
異界大唐的漢人並不是指漢人的血統,而是一種漢人文化的傳承,連大唐皇室都有幾分胡人血脈,還不是被大多數漢人尊為共主?
然而,吐番王國不同,他們因為沒有被大唐徹底吞並,民族文化還保留著自主性,跟漢人的民族文化有著本質隔閡,正是這種隔閡導致漢人平民階級的接受程度很低。
當然,這對於征服者不算什麽,若是吐番王國真的足夠強大,殺入西域後清洗一批頑固分子,然後再通過教育等方式推行吐番文化,隻需要兩三代人的時間,整個西域就會脫離漢文化的影響。
當年大唐就是這麽在西域做的……
至於西域地區底層的土著色目人,uu看書 .uuanhu倒是對吐番王國的入侵反應最平淡,他們已經習慣了壓迫和剝削,無論是漢人剝削還是吐蕃人剝削,對色目人來說都沒多大區別……
不過色目人的戰鬥力實在是太渣了,而且扶持色目人很容易引起整個西域地區的漢人士紳權貴階級反彈,所以吐番王國的鬆讚幹布一直沒有改變色目人生活環境的意思。
當然,若是吐番王國真正統治了西域地區,為了打壓掌握大量資源的漢人士紳階級,或許吐番王國就是另一個政策了。
隻是,現在的吐
番王國在西域的政治環境並不好,兩大軍閥公然謀求自立,甚至希望成為附庸國之王的想法路人皆知,以養寇自重的方式放任疏勒軍鎮的大唐正統勢力存在,所以吐番王國別說扶持色目人了,快速消化已經吞並的西域地區,平複征服之地漢人士紳階級的敵對情緒才是重中之重!
鬆讚幹布甚至連阻擋兩個軍閥擴張都做不到,因為他不可能在疏勒軍鎮高舉大唐正統旗幟的時候,在‘盟友’背後捅刀子,那樣做的後果不光會引起尉遲家族和龍家的強烈反抗,還會讓地方漢人士紳階級看清楚吐番王國的本來麵目,人人自危!
一旦發生那種情況,吐番王國在西域可就是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