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察並沒有照搬原來的唐朝體製,首先改動最大的是縣尉,李察剝奪了縣尉所有的兵權,也不再設立縣兵這個軍製,而是將官差衙役改製為巡捕房,縣尉其實就是巡捕房的老大。
巡捕房不再負責對外戰鬥,僅僅單純的作為城內治安隊伍。
說白了,縣尉就是治安大隊長……
縣尉需要直接聽命於縣令,巡捕房的巡捕若是收到縣令的手令,是可以無視縣尉命令的。
也就是說,縣令完全淩駕於縣尉之上!
這使得縣城的權利徹底集中起來,最大程度的保證了穩定。
縣丞的職務變動不算太大,主要是剝奪了縣丞插手兵權的職能,現如今縣丞隻是一個單純的‘後勤大總管’,手底下隻有一批文職人員幫襯。
從今往後,李察不會讓地方政府掌握兵權,最多握持有一些巡捕房當作維持治安的人馬。
他會將軍權跟地方政府徹底分離出去,地方政府將全麵為軍方服務!
官府的巡檢等涉及到官兵的職務都被李察撤銷了,並不是讓這些職務的官員失去飯碗,而是將他們編入了軍隊當中。
比如說那位龍立果,就被編入明軍營,除此之外還有一起投降的大樹鎮巡防營官兵,也全部被收入明軍營。
因此,明軍營再次得到了擴編!
除了收編大樹鎮巡防營外,李察還在高象縣的官差衙役中挑出一些見過血的老兵充入明軍營,這些漢人部隊都是可用之兵。
在安西都護府控製的西域地區,普遍存在一個觀念,漢人士兵更能打仗!
經過整編擴充後,李察的明軍營突破了2500大關!
這麽多人原本的編製顯然已經不夠用了,所以李察在百人連隊的建製上增加了營一級的編製,暫編500人為一營,明軍營劃分為前後左右中5個營頭。
至於如何劃分,則是韓立和明軍營軍官的事。
韓立作為明軍營的主將,直轄中軍營,龍立果因為主動投降有功,被授予了前營的主官,後營則是投降的大樹鎮巡防營主官,左右營是原本明軍營的老資曆軍官擔任。
當然,被收編進明軍營的巡防營軍官大部分都保留了原本的職務,隻不過手下的兵丁被拆分開來混編。
這一安排讓高象縣投降的人心中大大鬆了口氣,李察對投降之人大度開明的說法也漸漸流傳開來。
這一形象對李察而言是非常有用的,畢竟沒人喜歡一個嗜殺無度的老大。
宋誌成的行政班子晉升為高象縣行政班子後,大石鎮中原本表現不錯的李老財,也是大石鎮的地頭蛇被任命為大石鎮鎮守。
大石鎮現在已經被掏空了家底,很快府庫裏的唐幣也會被押運到高象縣府庫當中,李察的政治中心轉移,讓大石鎮最後一個優勢也徹底喪失……
現在的大石鎮要人沒人要錢沒錢,整個城鎮人口才區區幾百人,而且大部分都是老弱婦孺!
唯一的優勢就是這裏全部都為漢人,成分單一,比較好管理……
這麽一個殘廢的城鎮,李察自然不會在意,所以幹脆賞賜給之前表現非常積極的李老財。
而最初跟隨自己的錢森,雖然沒什麽才能,也被李察封了個大石鎮的小官當,至少安享晚年沒啥問題。
膽小怕事的郝建仁是高象縣郝家的少爺,所以沒有被李察安排在大石鎮,而是在高象縣給他謀了個巡捕房巡長的職務。
郝建仁本身具備下品皮肉境的實力,當一個巡長綽綽有餘,現在的巡捕房隻剩下了維護治安的責任,權勢連以往的捕快都不如。
更何況巡捕房上麵還有個直接負責管轄的縣尉,巡捕房巡長本身的權利真心不大,也就是個帶頭跑腿的命……
不過,這個工作勝在安全,主要工作範圍都在城內,再加上郝家在高象縣的人脈勢力,郝建仁可謂是混的風生水起。
宋誌成的行政班子填補了高象縣離職的文職人員,原本官府的文職人員除了幾個帶頭投降的典型,被李察作為榜樣留任原職外,其他的官員都降了品級,給宋誌成的行政班子讓位置。
如此一來,宋誌成有一批心腹在手,不至於被原來的官府人員架空,當然,原官府的人員也沒有那個膽子……
李察給了宋誌成極大的縣令權利,還將宋誌成的心腹都塞了進去,這種情況下宋誌成若是還無法掌控高象縣官府,u看書 . 幹脆找塊豆腐撞死得了!
當貳臣古往今來都會被原來的主人恨之入骨,所以高象縣投降的官員們既然選擇了為李察效命,自然不敢有所二心,他們甚至更畏懼安國府打敗李察,那樣的話,無家無室的李察可以拍拍屁股走人,他們這幫人可就要成為泄憤對象了……
正因如此,高象縣的政府班子在非常短的時間內就恢複了運轉,擴編的明軍營加入的都是戰鬥經驗豐富的老兵,戰鬥力也沒有下滑多少。
嗯,這與明軍營原本戰鬥力就不算突出也有關係……
整理好高象縣政府機構後,李察發現安國府的援軍還沒有抵達,幹脆開始進行下一步計劃。
高象縣漢人的青壯不是被收編就是在之前的平叛戰爭中陣亡,剩下的都要維持基本的商業運作和管理,高象縣的士紳階級也不可能去當兵……
這些人因為主動投降,所以並沒有被李察清算,隻是將他們排斥在高象縣官府的權利之外。
李察隻在高象縣設立了巡捕房,總共才二三百人,就算地方士紳階級往裏麵滲透,也威脅不到李察的地位。
李察還要靠這些漢人士紳控製高象縣治下的色目人民戶呢!
李察派出一個營的人馬去接收已經投降的大樹鎮後,拉開了個人麵板。
占領高象縣後,李察因為第一次占領縣城級城池獲取3萬枚氣運幣,賬麵上的氣運幣已經高達3萬5千枚!
正是有了這雄厚的資本,李察才無視安國府可能到來的平叛大軍,安心在高象縣改革政府和軍製。
巡捕房不再負責對外戰鬥,僅僅單純的作為城內治安隊伍。
說白了,縣尉就是治安大隊長……
縣尉需要直接聽命於縣令,巡捕房的巡捕若是收到縣令的手令,是可以無視縣尉命令的。
也就是說,縣令完全淩駕於縣尉之上!
這使得縣城的權利徹底集中起來,最大程度的保證了穩定。
縣丞的職務變動不算太大,主要是剝奪了縣丞插手兵權的職能,現如今縣丞隻是一個單純的‘後勤大總管’,手底下隻有一批文職人員幫襯。
從今往後,李察不會讓地方政府掌握兵權,最多握持有一些巡捕房當作維持治安的人馬。
他會將軍權跟地方政府徹底分離出去,地方政府將全麵為軍方服務!
官府的巡檢等涉及到官兵的職務都被李察撤銷了,並不是讓這些職務的官員失去飯碗,而是將他們編入了軍隊當中。
比如說那位龍立果,就被編入明軍營,除此之外還有一起投降的大樹鎮巡防營官兵,也全部被收入明軍營。
因此,明軍營再次得到了擴編!
除了收編大樹鎮巡防營外,李察還在高象縣的官差衙役中挑出一些見過血的老兵充入明軍營,這些漢人部隊都是可用之兵。
在安西都護府控製的西域地區,普遍存在一個觀念,漢人士兵更能打仗!
經過整編擴充後,李察的明軍營突破了2500大關!
這麽多人原本的編製顯然已經不夠用了,所以李察在百人連隊的建製上增加了營一級的編製,暫編500人為一營,明軍營劃分為前後左右中5個營頭。
至於如何劃分,則是韓立和明軍營軍官的事。
韓立作為明軍營的主將,直轄中軍營,龍立果因為主動投降有功,被授予了前營的主官,後營則是投降的大樹鎮巡防營主官,左右營是原本明軍營的老資曆軍官擔任。
當然,被收編進明軍營的巡防營軍官大部分都保留了原本的職務,隻不過手下的兵丁被拆分開來混編。
這一安排讓高象縣投降的人心中大大鬆了口氣,李察對投降之人大度開明的說法也漸漸流傳開來。
這一形象對李察而言是非常有用的,畢竟沒人喜歡一個嗜殺無度的老大。
宋誌成的行政班子晉升為高象縣行政班子後,大石鎮中原本表現不錯的李老財,也是大石鎮的地頭蛇被任命為大石鎮鎮守。
大石鎮現在已經被掏空了家底,很快府庫裏的唐幣也會被押運到高象縣府庫當中,李察的政治中心轉移,讓大石鎮最後一個優勢也徹底喪失……
現在的大石鎮要人沒人要錢沒錢,整個城鎮人口才區區幾百人,而且大部分都是老弱婦孺!
唯一的優勢就是這裏全部都為漢人,成分單一,比較好管理……
這麽一個殘廢的城鎮,李察自然不會在意,所以幹脆賞賜給之前表現非常積極的李老財。
而最初跟隨自己的錢森,雖然沒什麽才能,也被李察封了個大石鎮的小官當,至少安享晚年沒啥問題。
膽小怕事的郝建仁是高象縣郝家的少爺,所以沒有被李察安排在大石鎮,而是在高象縣給他謀了個巡捕房巡長的職務。
郝建仁本身具備下品皮肉境的實力,當一個巡長綽綽有餘,現在的巡捕房隻剩下了維護治安的責任,權勢連以往的捕快都不如。
更何況巡捕房上麵還有個直接負責管轄的縣尉,巡捕房巡長本身的權利真心不大,也就是個帶頭跑腿的命……
不過,這個工作勝在安全,主要工作範圍都在城內,再加上郝家在高象縣的人脈勢力,郝建仁可謂是混的風生水起。
宋誌成的行政班子填補了高象縣離職的文職人員,原本官府的文職人員除了幾個帶頭投降的典型,被李察作為榜樣留任原職外,其他的官員都降了品級,給宋誌成的行政班子讓位置。
如此一來,宋誌成有一批心腹在手,不至於被原來的官府人員架空,當然,原官府的人員也沒有那個膽子……
李察給了宋誌成極大的縣令權利,還將宋誌成的心腹都塞了進去,這種情況下宋誌成若是還無法掌控高象縣官府,u看書 . 幹脆找塊豆腐撞死得了!
當貳臣古往今來都會被原來的主人恨之入骨,所以高象縣投降的官員們既然選擇了為李察效命,自然不敢有所二心,他們甚至更畏懼安國府打敗李察,那樣的話,無家無室的李察可以拍拍屁股走人,他們這幫人可就要成為泄憤對象了……
正因如此,高象縣的政府班子在非常短的時間內就恢複了運轉,擴編的明軍營加入的都是戰鬥經驗豐富的老兵,戰鬥力也沒有下滑多少。
嗯,這與明軍營原本戰鬥力就不算突出也有關係……
整理好高象縣政府機構後,李察發現安國府的援軍還沒有抵達,幹脆開始進行下一步計劃。
高象縣漢人的青壯不是被收編就是在之前的平叛戰爭中陣亡,剩下的都要維持基本的商業運作和管理,高象縣的士紳階級也不可能去當兵……
這些人因為主動投降,所以並沒有被李察清算,隻是將他們排斥在高象縣官府的權利之外。
李察隻在高象縣設立了巡捕房,總共才二三百人,就算地方士紳階級往裏麵滲透,也威脅不到李察的地位。
李察還要靠這些漢人士紳控製高象縣治下的色目人民戶呢!
李察派出一個營的人馬去接收已經投降的大樹鎮後,拉開了個人麵板。
占領高象縣後,李察因為第一次占領縣城級城池獲取3萬枚氣運幣,賬麵上的氣運幣已經高達3萬5千枚!
正是有了這雄厚的資本,李察才無視安國府可能到來的平叛大軍,安心在高象縣改革政府和軍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