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裏要補充一點,那就是這個博士並不是現在的博士,意為最高級別的學位,而是一種負責賣萌的官。
這個東西在秦朝的時候就有了,朝廷會招攬一些飽學之士,進入到朝廷裏麵當官,也就是所謂的博士,隻不過這個官的俸祿特別低,一般隻有六百石,而且也沒有什麽實權,僅僅能夠給君王出出主意,君王還不一定聽……
當然,博士也有不同,會根據你所會的東西進行劃分,比如說你會尚書,那你就是尚書博士,你會公羊,那就是公羊博士……當然這裏麵還有一個例外,那就是《詩經》博士,這個有三位。
因為詩經當初傳下來的時候,一共分成了四派,分別是齊、魯、毛、韓,這四派都認為自己是正統,因此而爭論不休,其中毛派的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的就失傳了,所以隻剩下三派了。
而當時的《詩經》是並不是儒家的專利,是諸子百家共同認可的經典,鑒於此,皇帝才給每一個詩經流派都弄了一個博士,防止他們因為要搶奪這一個位子,而打出狗腦子來……
ok,那繼續剛才的話題。
叔孫通給劉邦出的注意就是,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禮法製度,借助這個來加強皇帝的威嚴,讓臣子明白上下尊卑。
而且他不是那種光說不練的假把式,他前腳在跟劉邦吹完之後,後腳就找了上百個弟子,日日夜夜的苦讀書籍,之後弄了一些草人排練自己弄出來的禮法,隻不過一個月的時間,就真的弄出來了這麽一套東西出來。
看到這裏的林歎頓時就疑惑了,這叔孫通是從哪裏出來的小鱉孫,怎麽之前沒聽過呢……於是抱著求知的精神,又翻起了書。
隻不過由於史書基本都是按照年代往前推著那麽寫,所以想要找一個人物都幹過什麽事那簡直太難了……林歎隻能一邊懷念著曾經可以使用的,無比方便的搜索引擎,一邊查書,將裏麵有關於叔孫通的零碎資料提取出來。
提取出來後,林歎十分痛苦的開始用大腦,講這些零碎資料給其捋順……這要是有個思維導圖的話,隨便畫畫就能把東西全搞出來了啊,可惜他沒紙也沒筆……
這個叔孫通啊,起初的經曆是在秦朝哪裏當個博士,這點林歎是知道的,因為之前他看的書裏麵有提到過,但是不知道詳細內容。
不知道也就罷了,知道了林歎才愕然的發現,似乎秦朝的覆滅跟這貨多少都有點關係啊……
原來,當初胡亥執政的時候,不是爆發了一次起義嘛?就是陳勝吳廣在大澤鄉發出了一聲震耳欲聾的吼聲——“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胡亥跟長公子扶蘇是不能比的……扶蘇是被當做繼承人來培養的,自然是琴棋書畫,政治軍事樣樣精通,而他就是當吉祥物賣萌的,從小養尊處優什麽也不會,現在一當上皇帝,遇到這種事後頓時就慌了,不知道怎麽辦才好,於是召集了一批人議事,看能不能想出個辦法來。
還記不記得剛才說得了?博士是有像皇帝提出建議的權力的,於是作為博士的叔孫通,也參與到了這次討論裏麵。
隻不過這次討論跟陳明想的不太一樣……在看到這裏的時候,陳明以為這幫貨討論的是要出多少兵砍死對麵,派那個大將為將領呢,沒想到他們壓根就沒談這個。
而是在針對——陳勝吳廣這次起義。應該算作是要造反,推翻秦王朝的統治的那種塌天大禍,還是說隻是定義為盜賊,打幾下就完事了。
為了這件破事,這幫貨爭論不休……這在林歎看來有些不可思議,也覺得有點可笑。
胡亥的出發點就不對勁啊……你說你找一幫書生出來討論軍國大事,他們能懂什麽?讀幾本書還行,遇到了這種事情的時候,還是應該去找武將們開一次會,討論對策啊。
不管當時的秦將怎麽樣,最起碼討論出來的結果肯定是比這個強,畢竟專業對口嘛……
連仲尼都說:“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作為老祖宗的教訓,這幫儒生怎麽就不能聽聽呢?
最後討論的勝出者就是咱們的主角,叔孫通,他表示這次所謂的陳勝吳廣起義,從根本上來講,性質就跟盜賊作亂差不多,讓地方派兵鎮壓就完事了,不用搞得那麽麻煩。
他這麽一說,立馬就得到了胡亥的認為,因為胡亥也怕麻煩,麵對這種問題也是一臉懵,在有人給了自己確切方案之後,立馬的就拍板決定這事中央不管,讓地方自己派兵解決完了。
而胡亥做出這個決定的後果大家也是知道的,陳勝吳廣一路那是摧枯拉朽的進攻啊,直接將秦朝的底子給打爛了,雖然最後被鎮壓了,但是它就跟安史之亂一樣,或者比安史之亂更嚴重,直接就把一個龐大的帝國打成了再也站不起來的癱瘓。
這個主意是叔孫通出的啊,這時候出問題了肯定要找他麻煩,於是他就直接跑路了。
之後的叔孫通的命運可以說是十分的波折,連續投了好幾個主子,他仿佛就是有克主的命一樣,投靠誰誰就倒大黴,連西楚霸王都被坑的特別慘。
最後等到投靠劉邦時,劉邦雖然福大命大,但也遇難了,被項羽抓起來一頓猛揍,揍得孩子老婆在跑路的時候,都直接給扔了……等到後來又富貴時才撿迴來。
此時的叔孫通已經比呂布不知道強多少倍了,呂布跟了三個主子,所以叫三姓家奴,而這貨據說跟過的主子都有十個之多了。
雖然劉邦被打的很慘,但是他剛剛從項羽那邊跑過來啊……這再迴去投靠人家要不要都不一定,而且極有可能直接弄死他,於是他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隻能跟著邦哥一起跑路。
但是邦哥還有一個缺點,那就是非常非常的討厭儒生,甚至會把儒生佩戴的帽子摘下來,用來當夜壺用……
雖然叔孫通是來投靠他的,他也對其很不屑,認為儒生沒有什麽卵用,就會亂扯。
在戰爭的時候確實是這樣,一百個儒生可能都不夠十個士兵殺的,但是等到了打完仗,劉邦獲得天下之後就不一樣了。
這時候就出現了咱們之前說的那個問題,因此劉邦十分的頭疼,借此叔孫通給了他一個小建議,並成功的弄出了一套方案。
這套方案毫無疑問的,當然是很有效果,等到大家夥都跪下的時候,才明白過來,坐在上麵的那個人已經不是他們的老兄弟了,也不是所謂的平級了,而是純粹的上下級關係。
不管這些功臣怎麽想的,反正劉邦是很開心,因為自己的權威終於被認可了啊,第一次體驗到當皇帝的快樂,在看到烏壓壓一片跪下的人時,心中也是豪氣萬丈。
於是大大的獎勵了叔孫通,叔孫通借此直接來了一個官位坐火箭,到後來漢惠帝劉盈出場的時候,還被劉盈稱讚為是漢家儒宗。
在漢朝剛建國的時候,一共封了八個諸侯王…看到這裏的陳明嘴角立馬瘋狂的上揚,笑意怎麽忍也忍不住。
當時劉邦自己親口說的——非劉氏而王者,若無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誅之。這邊前腳立下誓言了,後腳自己就封了好幾個異姓王出來,可以說是瘋狂的打自己的臉…
這八個諸侯王的心思其實都差不多,就是認為自己和劉邦是平等關係嘛,沒想到劉邦來了這麽一出,於是其中的藏茶裏麵就造反了,聲勢浩大,但是轉眼就被劉邦給鎮壓了,之後的韓王信被劉邦以所謂的私通匈奴的借口,給流放了…
劉邦也看出來了,這幫老兄弟都不想真正的臣服於自己,都是想要和自己平起平坐,在這種理念不和的情況下,雙方就開始了較量。
但是終究還是劉邦更勝一籌…這是肯定的,畢竟沒有一個開國皇帝是省油的燈。
最後的結果就是,八個諸侯王,其中有四個都被弄死了,還有兩個,一個貶謫,一個流放,剩下的都隻能老老實實的呆著,不敢造次,也隻能臣服於劉邦的權威。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劉邦在這打來打去的時候,不小心被箭矢射中了,那麽強壯的天子,直接就倒下了,一年多後就死了…
如果他不是中了這道箭,估計還能活很多年。
嗯…那政治方麵大概就這麽多吧…再多一點的內容就是關於官職方麵的了,這個先放一放,往下的話…這三家馬車都弄完了,還有什麽東西嘛…
哦,還有一個。
劉邦雖然可以算的上是一個英明的君主,戰鬥力什麽的都爆表,人也很不錯,雖然異姓王揍得比較狠,但是對於其他的功臣還是不錯的,更是對跟自己打仗的那幫老兄弟給了不少福利待遇。
比如說在漢律上,有一個東西,叫做“比山東複”,意識就是待遇跟山東老兄弟一樣,可以看得出來他們的地位有多高…實際上確實也很高,跟三老差不多。
但是他有一個不算太大問題的問題,那就是沒什麽文化,就是一個大老粗…畢竟之前雖然說是一個亭長,但其實是地痞無賴一流,自然什麽都不懂…
有一個傳說是這麽說的,注意是傳說啊,林歎看書裏麵寫的時候,反複強調這件事,可以看得出來寫書的人也懷疑這件事情的真實性。
是這麽迴事,有一次劉邦和自己的大臣出去,祭祀神靈,之後看到廟裏麵一共有四個神像,分別是青帝、赤帝、白帝、黃帝。
之後劉邦就覺得不對勁了,說這怎麽就四個神像呢…我記得明明是五個神像啊,還有一個黑帝才是。
周圍的大臣頓時就愣住了啊,也沒人敢說皇帝您記錯了,隻能從旁邊迎合著說是。
得到符合的劉邦頓時就一拍腦門,意思那你們不弄得話,就我立個吧,就是黑帝。
據傳說,這黑帝的樣貌都是根據劉邦的相貌弄出來的…
之後就沒什麽太大的內容了…隻不過細微的肯定是有,但是這裏就不用看了吧,畢竟這次隻是要求我粗略的了解…林歎尋思著,之後往下翻,看第二個皇帝,也就是咱們已經提到過好幾次的漢惠帝劉盈。
隻不過這貨的資料更不好找,因為別的皇帝吧,都有專門的記載,之後史家也能根據史料慢慢分析,但是劉盈不一樣,連司馬遷都沒有給他立本紀,如果想要看這孩子的曆史,隻能從高祖本紀還有呂後本紀裏麵找到。
至於漢書裏麵自然是記載了有關於劉盈的本紀,但是隻有幾段而已,並不多。
這孩子比較慘,一直不怎麽被劉邦喜歡,當初劉邦被項羽追著揍,隻能坐著馬車亡命奔跑,跑到半道的時候碰到了自己失散已久的女兒和兒子,那個兒子就是劉盈。
夏侯嬰給他倆放到了馬車上,但是劉邦卻嫌棄他們兩個太重,會影響馬車的速度,所以給他倆從車上扔下去好幾迴,都是夏侯嬰實在看不下去了,之後再將他們兩個抱迴來的。
等到劉邦很老的時候,想要廢黜劉盈,不讓他當太子了,原因是子不類父,就是你這個當兒子的,不像你父親,轉而想要立戚阿懿的孩子劉如意為太子。
但是這事沒弄成,因為叔孫通等人以死相逼要保護劉盈,張良這些大佬也都赤胳膊上陣了,等到後來劉邦實在沒辦法了,才隻能作罷。
後來聽說劉邦因為這事,所以天天去戚阿懿哪裏呆著,戚阿懿一邊唱歌一邊哭,後來劉邦實在是聽不下去了,沒辦法隻能離開了這裏。
等到後來劉邦死後,劉盈就上位了,但是他上位並沒有什麽權利,他的權利直接被呂後全部搶走了,他就是一個傀儡樣的角色。
而呂後因為之前劉邦想要立劉如意為太子這事,所以十分的記恨劉如意,一直想要找一個機會弄死他。
這個東西在秦朝的時候就有了,朝廷會招攬一些飽學之士,進入到朝廷裏麵當官,也就是所謂的博士,隻不過這個官的俸祿特別低,一般隻有六百石,而且也沒有什麽實權,僅僅能夠給君王出出主意,君王還不一定聽……
當然,博士也有不同,會根據你所會的東西進行劃分,比如說你會尚書,那你就是尚書博士,你會公羊,那就是公羊博士……當然這裏麵還有一個例外,那就是《詩經》博士,這個有三位。
因為詩經當初傳下來的時候,一共分成了四派,分別是齊、魯、毛、韓,這四派都認為自己是正統,因此而爭論不休,其中毛派的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的就失傳了,所以隻剩下三派了。
而當時的《詩經》是並不是儒家的專利,是諸子百家共同認可的經典,鑒於此,皇帝才給每一個詩經流派都弄了一個博士,防止他們因為要搶奪這一個位子,而打出狗腦子來……
ok,那繼續剛才的話題。
叔孫通給劉邦出的注意就是,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禮法製度,借助這個來加強皇帝的威嚴,讓臣子明白上下尊卑。
而且他不是那種光說不練的假把式,他前腳在跟劉邦吹完之後,後腳就找了上百個弟子,日日夜夜的苦讀書籍,之後弄了一些草人排練自己弄出來的禮法,隻不過一個月的時間,就真的弄出來了這麽一套東西出來。
看到這裏的林歎頓時就疑惑了,這叔孫通是從哪裏出來的小鱉孫,怎麽之前沒聽過呢……於是抱著求知的精神,又翻起了書。
隻不過由於史書基本都是按照年代往前推著那麽寫,所以想要找一個人物都幹過什麽事那簡直太難了……林歎隻能一邊懷念著曾經可以使用的,無比方便的搜索引擎,一邊查書,將裏麵有關於叔孫通的零碎資料提取出來。
提取出來後,林歎十分痛苦的開始用大腦,講這些零碎資料給其捋順……這要是有個思維導圖的話,隨便畫畫就能把東西全搞出來了啊,可惜他沒紙也沒筆……
這個叔孫通啊,起初的經曆是在秦朝哪裏當個博士,這點林歎是知道的,因為之前他看的書裏麵有提到過,但是不知道詳細內容。
不知道也就罷了,知道了林歎才愕然的發現,似乎秦朝的覆滅跟這貨多少都有點關係啊……
原來,當初胡亥執政的時候,不是爆發了一次起義嘛?就是陳勝吳廣在大澤鄉發出了一聲震耳欲聾的吼聲——“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胡亥跟長公子扶蘇是不能比的……扶蘇是被當做繼承人來培養的,自然是琴棋書畫,政治軍事樣樣精通,而他就是當吉祥物賣萌的,從小養尊處優什麽也不會,現在一當上皇帝,遇到這種事後頓時就慌了,不知道怎麽辦才好,於是召集了一批人議事,看能不能想出個辦法來。
還記不記得剛才說得了?博士是有像皇帝提出建議的權力的,於是作為博士的叔孫通,也參與到了這次討論裏麵。
隻不過這次討論跟陳明想的不太一樣……在看到這裏的時候,陳明以為這幫貨討論的是要出多少兵砍死對麵,派那個大將為將領呢,沒想到他們壓根就沒談這個。
而是在針對——陳勝吳廣這次起義。應該算作是要造反,推翻秦王朝的統治的那種塌天大禍,還是說隻是定義為盜賊,打幾下就完事了。
為了這件破事,這幫貨爭論不休……這在林歎看來有些不可思議,也覺得有點可笑。
胡亥的出發點就不對勁啊……你說你找一幫書生出來討論軍國大事,他們能懂什麽?讀幾本書還行,遇到了這種事情的時候,還是應該去找武將們開一次會,討論對策啊。
不管當時的秦將怎麽樣,最起碼討論出來的結果肯定是比這個強,畢竟專業對口嘛……
連仲尼都說:“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作為老祖宗的教訓,這幫儒生怎麽就不能聽聽呢?
最後討論的勝出者就是咱們的主角,叔孫通,他表示這次所謂的陳勝吳廣起義,從根本上來講,性質就跟盜賊作亂差不多,讓地方派兵鎮壓就完事了,不用搞得那麽麻煩。
他這麽一說,立馬就得到了胡亥的認為,因為胡亥也怕麻煩,麵對這種問題也是一臉懵,在有人給了自己確切方案之後,立馬的就拍板決定這事中央不管,讓地方自己派兵解決完了。
而胡亥做出這個決定的後果大家也是知道的,陳勝吳廣一路那是摧枯拉朽的進攻啊,直接將秦朝的底子給打爛了,雖然最後被鎮壓了,但是它就跟安史之亂一樣,或者比安史之亂更嚴重,直接就把一個龐大的帝國打成了再也站不起來的癱瘓。
這個主意是叔孫通出的啊,這時候出問題了肯定要找他麻煩,於是他就直接跑路了。
之後的叔孫通的命運可以說是十分的波折,連續投了好幾個主子,他仿佛就是有克主的命一樣,投靠誰誰就倒大黴,連西楚霸王都被坑的特別慘。
最後等到投靠劉邦時,劉邦雖然福大命大,但也遇難了,被項羽抓起來一頓猛揍,揍得孩子老婆在跑路的時候,都直接給扔了……等到後來又富貴時才撿迴來。
此時的叔孫通已經比呂布不知道強多少倍了,呂布跟了三個主子,所以叫三姓家奴,而這貨據說跟過的主子都有十個之多了。
雖然劉邦被打的很慘,但是他剛剛從項羽那邊跑過來啊……這再迴去投靠人家要不要都不一定,而且極有可能直接弄死他,於是他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隻能跟著邦哥一起跑路。
但是邦哥還有一個缺點,那就是非常非常的討厭儒生,甚至會把儒生佩戴的帽子摘下來,用來當夜壺用……
雖然叔孫通是來投靠他的,他也對其很不屑,認為儒生沒有什麽卵用,就會亂扯。
在戰爭的時候確實是這樣,一百個儒生可能都不夠十個士兵殺的,但是等到了打完仗,劉邦獲得天下之後就不一樣了。
這時候就出現了咱們之前說的那個問題,因此劉邦十分的頭疼,借此叔孫通給了他一個小建議,並成功的弄出了一套方案。
這套方案毫無疑問的,當然是很有效果,等到大家夥都跪下的時候,才明白過來,坐在上麵的那個人已經不是他們的老兄弟了,也不是所謂的平級了,而是純粹的上下級關係。
不管這些功臣怎麽想的,反正劉邦是很開心,因為自己的權威終於被認可了啊,第一次體驗到當皇帝的快樂,在看到烏壓壓一片跪下的人時,心中也是豪氣萬丈。
於是大大的獎勵了叔孫通,叔孫通借此直接來了一個官位坐火箭,到後來漢惠帝劉盈出場的時候,還被劉盈稱讚為是漢家儒宗。
在漢朝剛建國的時候,一共封了八個諸侯王…看到這裏的陳明嘴角立馬瘋狂的上揚,笑意怎麽忍也忍不住。
當時劉邦自己親口說的——非劉氏而王者,若無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誅之。這邊前腳立下誓言了,後腳自己就封了好幾個異姓王出來,可以說是瘋狂的打自己的臉…
這八個諸侯王的心思其實都差不多,就是認為自己和劉邦是平等關係嘛,沒想到劉邦來了這麽一出,於是其中的藏茶裏麵就造反了,聲勢浩大,但是轉眼就被劉邦給鎮壓了,之後的韓王信被劉邦以所謂的私通匈奴的借口,給流放了…
劉邦也看出來了,這幫老兄弟都不想真正的臣服於自己,都是想要和自己平起平坐,在這種理念不和的情況下,雙方就開始了較量。
但是終究還是劉邦更勝一籌…這是肯定的,畢竟沒有一個開國皇帝是省油的燈。
最後的結果就是,八個諸侯王,其中有四個都被弄死了,還有兩個,一個貶謫,一個流放,剩下的都隻能老老實實的呆著,不敢造次,也隻能臣服於劉邦的權威。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劉邦在這打來打去的時候,不小心被箭矢射中了,那麽強壯的天子,直接就倒下了,一年多後就死了…
如果他不是中了這道箭,估計還能活很多年。
嗯…那政治方麵大概就這麽多吧…再多一點的內容就是關於官職方麵的了,這個先放一放,往下的話…這三家馬車都弄完了,還有什麽東西嘛…
哦,還有一個。
劉邦雖然可以算的上是一個英明的君主,戰鬥力什麽的都爆表,人也很不錯,雖然異姓王揍得比較狠,但是對於其他的功臣還是不錯的,更是對跟自己打仗的那幫老兄弟給了不少福利待遇。
比如說在漢律上,有一個東西,叫做“比山東複”,意識就是待遇跟山東老兄弟一樣,可以看得出來他們的地位有多高…實際上確實也很高,跟三老差不多。
但是他有一個不算太大問題的問題,那就是沒什麽文化,就是一個大老粗…畢竟之前雖然說是一個亭長,但其實是地痞無賴一流,自然什麽都不懂…
有一個傳說是這麽說的,注意是傳說啊,林歎看書裏麵寫的時候,反複強調這件事,可以看得出來寫書的人也懷疑這件事情的真實性。
是這麽迴事,有一次劉邦和自己的大臣出去,祭祀神靈,之後看到廟裏麵一共有四個神像,分別是青帝、赤帝、白帝、黃帝。
之後劉邦就覺得不對勁了,說這怎麽就四個神像呢…我記得明明是五個神像啊,還有一個黑帝才是。
周圍的大臣頓時就愣住了啊,也沒人敢說皇帝您記錯了,隻能從旁邊迎合著說是。
得到符合的劉邦頓時就一拍腦門,意思那你們不弄得話,就我立個吧,就是黑帝。
據傳說,這黑帝的樣貌都是根據劉邦的相貌弄出來的…
之後就沒什麽太大的內容了…隻不過細微的肯定是有,但是這裏就不用看了吧,畢竟這次隻是要求我粗略的了解…林歎尋思著,之後往下翻,看第二個皇帝,也就是咱們已經提到過好幾次的漢惠帝劉盈。
隻不過這貨的資料更不好找,因為別的皇帝吧,都有專門的記載,之後史家也能根據史料慢慢分析,但是劉盈不一樣,連司馬遷都沒有給他立本紀,如果想要看這孩子的曆史,隻能從高祖本紀還有呂後本紀裏麵找到。
至於漢書裏麵自然是記載了有關於劉盈的本紀,但是隻有幾段而已,並不多。
這孩子比較慘,一直不怎麽被劉邦喜歡,當初劉邦被項羽追著揍,隻能坐著馬車亡命奔跑,跑到半道的時候碰到了自己失散已久的女兒和兒子,那個兒子就是劉盈。
夏侯嬰給他倆放到了馬車上,但是劉邦卻嫌棄他們兩個太重,會影響馬車的速度,所以給他倆從車上扔下去好幾迴,都是夏侯嬰實在看不下去了,之後再將他們兩個抱迴來的。
等到劉邦很老的時候,想要廢黜劉盈,不讓他當太子了,原因是子不類父,就是你這個當兒子的,不像你父親,轉而想要立戚阿懿的孩子劉如意為太子。
但是這事沒弄成,因為叔孫通等人以死相逼要保護劉盈,張良這些大佬也都赤胳膊上陣了,等到後來劉邦實在沒辦法了,才隻能作罷。
後來聽說劉邦因為這事,所以天天去戚阿懿哪裏呆著,戚阿懿一邊唱歌一邊哭,後來劉邦實在是聽不下去了,沒辦法隻能離開了這裏。
等到後來劉邦死後,劉盈就上位了,但是他上位並沒有什麽權利,他的權利直接被呂後全部搶走了,他就是一個傀儡樣的角色。
而呂後因為之前劉邦想要立劉如意為太子這事,所以十分的記恨劉如意,一直想要找一個機會弄死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