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人在征途,亦不得閑
大明朝我救定了,康熙來了也不行 作者:胖的很顯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公元1659年,順治16年,8月18日午後!
朱慈炯帶著直屬營和水師的三千餘將士乘坐一百餘艘大型戰船,從南京順流而下,直奔杭州而去。
出征之時,並無文武大臣送行,隻是悄然帶兵登船。一是文臣武將們都事務繁忙,更主要的是為了保密。
畢竟是皇太子禦駕出征,可不能像之前大明那樣,還沒出兵呢,大軍兵將、行軍路線等就搞的天下皆知了。
這等傻事,朱慈炯自然不會去幹?他不僅要避免己方因情報泄露被人偷襲,他更要給韃子搞個不講武德的偷襲。
“馬龍將軍,你給孤王細細說一說,那甘輝甘魔王,是一個怎樣的人?”
艦隊旗艦的三層炮艦上,待馬龍把行軍諸事安排妥當,朱慈炯這才詢問。
“稟太子殿下,甘輝為人簡單直接,不會思慮作戰外的事情,對作戰會直言對錯。哪怕是延平王所言不對,也會直言。”
“延平王因他一心為公性情魯直,且作戰勇猛無敵,是少數水戰、陸戰盡皆精通的悍將,所以信任他。”
“不過,每每涉及登陸作戰,他的作戰意見會和延平王相左,提出的意見也往往被延平王忽略。”
“因此,甘將軍偶有抱怨,為大軍屢失取勝良機而歎息。殿下請恕在下孟浪,末將以為,延平王水戰無敵,但對陸戰並不精通,甚至有所畏懼。”
“因此,在每次登陸作戰時,經常會出現猶豫不決錯失良機的情況。”
馬龍說完,還輕輕搖搖頭,似乎對甘輝的鬱悶感同身受般。
“那麽,他是忠於大明多一些,還是忠於延平王多一些呢?”
朱慈炯刨根問底,繼續追問著。
這個問題有些尖銳,也是很難以判斷迴答,因此馬龍仔細沉思起來。
“迴太子殿下,甘輝將軍最初是不忿於韃子兇殘,因此憤然投軍!他是忠於大明,一心反清的。”
“但他悍不畏死屢立戰功,一步步從小兵積功升至中提督,他也是很感激延平王知遇之恩的。”
馬龍琢磨半晌後,隻能如實描述實情,而沒做主觀判斷。
他確實無法判斷,怕自己錯誤判斷,誤導了太子殿下。
“嗯,孤王知曉了,馬將軍你很不錯,好好做事,大明的複興大業,需要你這樣忠誠幹練的大將盡心竭力。”
“大明複興之路漫長,但必定能夠成功實現,你等功勳之士,也必將在青史上留下美名,望勉之。”
朱慈炯了解到甘輝的情況後,又溫言激勵了馬龍幾句。
馬龍首次接觸到帝國首腦,被一番撫慰激勵,非常激動感恩,暗暗發誓要為大明效死,為太子肝腦塗地。
他和羅蘊章帶著軍隊,自“二張”之一的張名振悲憤逝世後,被延平王強行吞並,而未按張名振遺言托付給張煌言。
此後一些年,馬龍和羅蘊章在鄭家軍中被防範被歧視,從沒有上位者真心關心他們和眾多將士。
這次終於迴歸張煌言麾下後,太子殿下為將士們補發了半年餉銀,全軍歡騰。
聽說很快又有南京之戰的獎金發下,眾軍的餉銀又要提高了,對自己又如此溫言鼓勵,如何不令人感激!
不僅自己如此,羅蘊章等大小將領,還有所有戰士們,都是如此想法。
馬龍知道,甚至連綠營那幫老油子,大部分人也都轉變巨大,要為大明和太子奮勇作戰了。
他一邊想著,一邊恭敬的退了下去,盯著艦隊行軍諸事了。
“張飛,你去把候著的三位傳進來吧,孤王要交代監察部和安全部的事務。”
“諾,殿下稍候片刻!”
張飛簡練迴答一句,快步往艦樓在走去傳召三人了。
“微臣付剛強、殷齊山、胡徽,參見皇太子殿下,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
“砰砰砰,砰砰砰~~~!”
三人很快被張飛傳召進來,立即給朱慈炯行了三叩九拜大禮,還很貼心的山唿了數聲千歲。
可能因為過於激動,腦門都被磕的有些紅腫了,朱慈炯看著都覺得痛。
“嗬嗬,三位愛卿請起,坐下迴話!張飛,你安排人手上茶,你也坐下聽聽”
“你們這招山唿千歲猛磕頭,應當是殷齊山提出來的主意吧!”
朱慈炯招唿眾人坐下議事,還隨口開了個小玩笑。
“迴太子殿下,此事確實由齊山提出,但微臣和胡徽,是十分讚同的!如有不妥,還請殿下恕罪!”
付剛強果然剛直敢言,勇於承擔責任,不會畏縮退避。
“迴太子殿下,付大哥、殷大哥和我,都很崇敬殿下,因此才如此行禮山唿。我們就在民間,不懂規矩,請您勿怪。”
胡徽看上去憨直真誠,讓人頓生好感和信任。
“稟太子殿下,微臣三人原為小民,驟得殿下簡拔並委以重任,深深感懷天恩。我才按照話本上法子,給殿下行大禮。”
“這都是我出的餿主意,還請殿下責怪我一人就好。”
三人以為朱慈炯怪罪了,趕緊紛紛出言請罪,為其他兩人開脫。
朱慈炯見狀暗暗點頭,再次確認三人心性特點確如張煌言所述,也確實很適合安排的職位。
“好了,孤王並無責怪之意,汝等也不用請罪,更不用為同伴擔憂。”
“昨日孤王與張大人相談,有諸多事務需商定,沒時間與諸位詳談!”
“因此將三位帶在出征路上,將大明監察部和國家安全部的事務,交代一番!”
“諾,吾等明白,請太子殿下示下,微臣必拚死完成使命。”
三人仍然畢恭畢敬,朱慈炯也不為己甚,將來熟悉了就好了。
“付剛強,你負責的大明監察部,是直接向孤王負責的,必須保持絕對的獨立性,保持絕對的公正客觀。“
“監察部要除了明麵上的人手,也要有足夠暗樁,不定期對大明治下各縣進行暗訪調查!”
“調查內容是各級官員能力如何、是否盡職盡責,是否貪汙腐敗,他們治下百姓生活是否富足等”
“這是孤王大概想法,你要繼續思考完善,稍後報上全盤謀劃和所需的人手、經費等,孤王一概應允。”
朱慈炯先交代了監察部的主要職責,對付剛強的一些疑問也細細解答。
與付剛強充分交流後,確認他暫無疑問後,朱慈炯才轉向了殷齊山和胡徽兩人。
大明國家安全部的事項,更是繁雜萬分,而且有幾個事須立即著手開展的,朱慈炯要細細布置的。
到了此時,付剛強自覺的告辭離去,張飛也從艦樓裏離開,親自守在了外邊,確保不會有任何泄密可能。
朱慈炯帶著直屬營和水師的三千餘將士乘坐一百餘艘大型戰船,從南京順流而下,直奔杭州而去。
出征之時,並無文武大臣送行,隻是悄然帶兵登船。一是文臣武將們都事務繁忙,更主要的是為了保密。
畢竟是皇太子禦駕出征,可不能像之前大明那樣,還沒出兵呢,大軍兵將、行軍路線等就搞的天下皆知了。
這等傻事,朱慈炯自然不會去幹?他不僅要避免己方因情報泄露被人偷襲,他更要給韃子搞個不講武德的偷襲。
“馬龍將軍,你給孤王細細說一說,那甘輝甘魔王,是一個怎樣的人?”
艦隊旗艦的三層炮艦上,待馬龍把行軍諸事安排妥當,朱慈炯這才詢問。
“稟太子殿下,甘輝為人簡單直接,不會思慮作戰外的事情,對作戰會直言對錯。哪怕是延平王所言不對,也會直言。”
“延平王因他一心為公性情魯直,且作戰勇猛無敵,是少數水戰、陸戰盡皆精通的悍將,所以信任他。”
“不過,每每涉及登陸作戰,他的作戰意見會和延平王相左,提出的意見也往往被延平王忽略。”
“因此,甘將軍偶有抱怨,為大軍屢失取勝良機而歎息。殿下請恕在下孟浪,末將以為,延平王水戰無敵,但對陸戰並不精通,甚至有所畏懼。”
“因此,在每次登陸作戰時,經常會出現猶豫不決錯失良機的情況。”
馬龍說完,還輕輕搖搖頭,似乎對甘輝的鬱悶感同身受般。
“那麽,他是忠於大明多一些,還是忠於延平王多一些呢?”
朱慈炯刨根問底,繼續追問著。
這個問題有些尖銳,也是很難以判斷迴答,因此馬龍仔細沉思起來。
“迴太子殿下,甘輝將軍最初是不忿於韃子兇殘,因此憤然投軍!他是忠於大明,一心反清的。”
“但他悍不畏死屢立戰功,一步步從小兵積功升至中提督,他也是很感激延平王知遇之恩的。”
馬龍琢磨半晌後,隻能如實描述實情,而沒做主觀判斷。
他確實無法判斷,怕自己錯誤判斷,誤導了太子殿下。
“嗯,孤王知曉了,馬將軍你很不錯,好好做事,大明的複興大業,需要你這樣忠誠幹練的大將盡心竭力。”
“大明複興之路漫長,但必定能夠成功實現,你等功勳之士,也必將在青史上留下美名,望勉之。”
朱慈炯了解到甘輝的情況後,又溫言激勵了馬龍幾句。
馬龍首次接觸到帝國首腦,被一番撫慰激勵,非常激動感恩,暗暗發誓要為大明效死,為太子肝腦塗地。
他和羅蘊章帶著軍隊,自“二張”之一的張名振悲憤逝世後,被延平王強行吞並,而未按張名振遺言托付給張煌言。
此後一些年,馬龍和羅蘊章在鄭家軍中被防範被歧視,從沒有上位者真心關心他們和眾多將士。
這次終於迴歸張煌言麾下後,太子殿下為將士們補發了半年餉銀,全軍歡騰。
聽說很快又有南京之戰的獎金發下,眾軍的餉銀又要提高了,對自己又如此溫言鼓勵,如何不令人感激!
不僅自己如此,羅蘊章等大小將領,還有所有戰士們,都是如此想法。
馬龍知道,甚至連綠營那幫老油子,大部分人也都轉變巨大,要為大明和太子奮勇作戰了。
他一邊想著,一邊恭敬的退了下去,盯著艦隊行軍諸事了。
“張飛,你去把候著的三位傳進來吧,孤王要交代監察部和安全部的事務。”
“諾,殿下稍候片刻!”
張飛簡練迴答一句,快步往艦樓在走去傳召三人了。
“微臣付剛強、殷齊山、胡徽,參見皇太子殿下,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
“砰砰砰,砰砰砰~~~!”
三人很快被張飛傳召進來,立即給朱慈炯行了三叩九拜大禮,還很貼心的山唿了數聲千歲。
可能因為過於激動,腦門都被磕的有些紅腫了,朱慈炯看著都覺得痛。
“嗬嗬,三位愛卿請起,坐下迴話!張飛,你安排人手上茶,你也坐下聽聽”
“你們這招山唿千歲猛磕頭,應當是殷齊山提出來的主意吧!”
朱慈炯招唿眾人坐下議事,還隨口開了個小玩笑。
“迴太子殿下,此事確實由齊山提出,但微臣和胡徽,是十分讚同的!如有不妥,還請殿下恕罪!”
付剛強果然剛直敢言,勇於承擔責任,不會畏縮退避。
“迴太子殿下,付大哥、殷大哥和我,都很崇敬殿下,因此才如此行禮山唿。我們就在民間,不懂規矩,請您勿怪。”
胡徽看上去憨直真誠,讓人頓生好感和信任。
“稟太子殿下,微臣三人原為小民,驟得殿下簡拔並委以重任,深深感懷天恩。我才按照話本上法子,給殿下行大禮。”
“這都是我出的餿主意,還請殿下責怪我一人就好。”
三人以為朱慈炯怪罪了,趕緊紛紛出言請罪,為其他兩人開脫。
朱慈炯見狀暗暗點頭,再次確認三人心性特點確如張煌言所述,也確實很適合安排的職位。
“好了,孤王並無責怪之意,汝等也不用請罪,更不用為同伴擔憂。”
“昨日孤王與張大人相談,有諸多事務需商定,沒時間與諸位詳談!”
“因此將三位帶在出征路上,將大明監察部和國家安全部的事務,交代一番!”
“諾,吾等明白,請太子殿下示下,微臣必拚死完成使命。”
三人仍然畢恭畢敬,朱慈炯也不為己甚,將來熟悉了就好了。
“付剛強,你負責的大明監察部,是直接向孤王負責的,必須保持絕對的獨立性,保持絕對的公正客觀。“
“監察部要除了明麵上的人手,也要有足夠暗樁,不定期對大明治下各縣進行暗訪調查!”
“調查內容是各級官員能力如何、是否盡職盡責,是否貪汙腐敗,他們治下百姓生活是否富足等”
“這是孤王大概想法,你要繼續思考完善,稍後報上全盤謀劃和所需的人手、經費等,孤王一概應允。”
朱慈炯先交代了監察部的主要職責,對付剛強的一些疑問也細細解答。
與付剛強充分交流後,確認他暫無疑問後,朱慈炯才轉向了殷齊山和胡徽兩人。
大明國家安全部的事項,更是繁雜萬分,而且有幾個事須立即著手開展的,朱慈炯要細細布置的。
到了此時,付剛強自覺的告辭離去,張飛也從艦樓裏離開,親自守在了外邊,確保不會有任何泄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