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本王認識你,整整365年了!
大明朝我救定了,康熙來了也不行 作者:胖的很顯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鼇拜縱橫捭闔大殺四方,很快處置好了江南省可能的漢官叛亂,很是體現了一代權臣的能力。
其後,他將江南省軍政諸事,交托於江寧將軍勒克德渾、兩江總督郎廷佐、江寧及水師提督張傑等人。
鼇拜本人則帶著欽差儀仗,繼續匆匆行往浙江、江西而去,檢查軍隊和江防情況,以防被明軍擊敗。
管效忠等5名犯官,則被打入囚車,由鼇拜派出一隊心腹人馬,往北京城押送而去,接受審判。
與此同時,李時茂也一路疾馳返迴到定遠,趕到朱家大宅向朱慈炯稟告了詳細情況。
朱慈炯聽完之後,心中也是歡喜不已,自己的一番陰謀策劃,終於結出了碩果。
他判斷,被李時茂舉報的管效忠等5名官員,都將在劫難逃!
此時,他還不知道,鼇拜已經輕鬆搞定了5人,已經都裝在囚車裏,押往北京審判去嘍。
“雲南來的正藍旗,2200名百戰騎兵,章京兀爾特!同時,還來了綠營兵8000餘人,!”
“不僅鼇拜這超級猛將來了,也帶來3000鑲黃旗旗兵。”
“本王費盡心機,辛辛苦苦的才幹掉了近6000人,結果人家眨眼間又掉入1萬3千多人,實力反而更強了。”
朱慈炯有點頭痛的自語著,自己的騷操作,大大加強了江南省的韃子兵力,還讓他們提前警惕起來。
這個變化,到底是福還是禍呢?朱慈炯無法迴答。
原來的曆史線上,今年4月底鄭成功會在張煌言接應下,一路勢如破竹的攻到南京城下,最後在南京城下慘敗。
但目前這種局勢,他們還能否攻打到南京城?如果攻打不到南京,自己的計劃,可就麵臨天大風險了。
“李愛卿,你的表現非常卓異,本王非常滿意!一番謀劃,讓韃子完全忽視我等,讓我們有了足夠發展空間和時間。”
“其他諸多事項,但凡是本王交代的,愛卿都能很好的完成,足見愛卿的能力和用心。”
“我皇明的複興大業,將來必將更多的仰賴於你,好好努力。”
朱慈炯想著心事,但也不忘好好表彰得力幹將。
“微臣感謝太子殿下賞識,我必披肝瀝膽,為大明複興拚盡全力。”
“能有些許薄功,其實全靠殿下謀劃和指導。”
李時茂感動不已,也誠心的佩服朱慈炯。
同時他心裏非常奇怪,為何太子知道正藍旗軍隊是由章京兀爾特率領,自己都不知道啊,更沒有匯報啊。
如此看來,又是太祖爺洪武大帝,給予太子殿下的特異之處吧。
“李愛卿,本王想起兩件大事須速辦,一是選派得力可信之人,去南京、江寧開兩座酒樓,當做情報搜集處。”
“第二件大事麽,嗯,這個先不急吧,本王在斟酌一二吧。”
“諾,微臣謹遵殿下旨意!唉,隻是人手上,有些麻煩啊!”
李時茂有些頭痛,實在沒有人選了,他也不能親自去辦。
朱慈炯也很無奈,手下可用的人才,確實太少了!
他扳著指頭數了數,也就李時茂、葉玄著、羅倫、楊三水、薑光軍和呂勇能獨擋一麵。
葉玄著、楊三水、薑光軍和呂勇,專職於軍隊訓練和作戰事務,不可能派出去開酒樓啊。
董軍和金俊兩人,剛調動為朱慈炯的親衛,距離獨當一麵還差很遠,而且是當做後備軍官培養。
“唉,羅愛卿一去兩月有餘了,不知何時能夠迴返,不知此行能否帶些人才迴來啊!”
人手奇缺之下,朱慈炯愈發想念羅倫,甚至奢望著他能帶迴可堪一用的人才了。
他這句話,最近嘀咕無數遍了,大家耳朵都聽出繭子了!
其實吧,每個人都很想念羅倫,原因無他,都希望趕緊有人分擔壓力,都太累了。
“稟告太子殿下,好消息啊!葉營長帶了幾人過來,說是羅倫政委迴來了,還帶了3位客人。”
“他們一行5人,現在正在堂外,等候太子殿下的召見!”
親衛隊長董軍,突然進來通報了這個消息。
朱慈炯大喜過望,也不讓董軍出去傳召,而是自己起身,快步迎向了正堂門口。
“羅愛卿啊,本王擔憂掛念你許久,幾乎要望穿秋水了啊!”
“天可憐見,你總算是平安的歸來了,孤心甚慰啊!”
朱慈炯剛出正堂外,抬眼就看見風塵仆仆的羅倫,人消瘦了一些,但精神卻異常的亢奮。
他上前一把拉起羅倫的手,就往正堂裏麵走去!當然也沒失禮,客氣的對三名客人寒暄了一句:
“三位貴客遠來辛苦,快隨本王一起進屋,再慢慢詳談啊!”
“董軍,你和金俊安排下飯菜酒水,今晚我給羅愛卿,還有三位貴客,接風洗塵。”
出乎他的預料,羅倫並沒有隨著他進屋,反而是拉住了他!
“太子殿下,請恕微臣孟浪!但是,請容微臣先向您介紹這位客人,定然會讓殿下驚喜。”
羅倫的話語,立時讓朱慈炯明白,來人恐怕非同一般。
他停住腳步,打量三位客人,目光立時聚焦在領頭的中年人身上。
這人應該40餘歲,長相有著典型江南水鄉的柔美,更有一種濃濃的儒雅之氣。
但最讓朱慈炯注目的,則是他眼眸中那股明亮,顯示著他有著百折不撓的堅定。
更準確的說,他眼眸中其實有一團火,一團想要徹底焚毀滿地腥膻,徹底複興大明的希望之火。
朱慈炯突然心中一動,一股驚天動地的驚喜,難以遏製的從心底湧了出來,但又不敢確認。
“羅、羅愛卿,你先別說話,大家都別說話!”
朱慈炯的語調中,帶了一絲哭意。
他深吸一口氣,細細打量著中年人,終於確定了對方是誰!
朱慈炯在後世典籍裏,在西湖旁的紀念他的祠堂裏,都見過他的畫像,記憶非常深刻。
終於,朱慈炯的情緒,難以遏製的爆發出來;滿眼的熱淚,再也難以忍住滾滾而下,心髒也似乎被人猛地攥了一下。
心痛,痛的很厲害,幾乎讓朱慈炯難以唿吸!
“絕命詩:我今適五九,複逢九月七。大廈已不支,成仁萬事畢。”
“挺身赴難,舍己為國,雖困猶鬥,九死未悔者。”
“自丙戌至甲辰,蓋十九年矣,煌言死而明亡。”
“張愛卿,本王不僅知道你,還認識你!而且,本王已經認識你,整整365年了!”
“今時今日,愛卿活生生的站在本王麵前,你知道本王是何其激動?又是何其的悲傷嗎?”
朱慈炯泣不成聲,但仍然大聲說著,虎目中熱淚滾滾,不顧眾人驚駭的目光,狠狠地抱住了張煌言!
“你是我們華夏的脊梁、更是我們漢民族的英雄、終局卻是一曲悲歌成為西湖三傑之一!現在,本王來了,你不準死!”
其後,他將江南省軍政諸事,交托於江寧將軍勒克德渾、兩江總督郎廷佐、江寧及水師提督張傑等人。
鼇拜本人則帶著欽差儀仗,繼續匆匆行往浙江、江西而去,檢查軍隊和江防情況,以防被明軍擊敗。
管效忠等5名犯官,則被打入囚車,由鼇拜派出一隊心腹人馬,往北京城押送而去,接受審判。
與此同時,李時茂也一路疾馳返迴到定遠,趕到朱家大宅向朱慈炯稟告了詳細情況。
朱慈炯聽完之後,心中也是歡喜不已,自己的一番陰謀策劃,終於結出了碩果。
他判斷,被李時茂舉報的管效忠等5名官員,都將在劫難逃!
此時,他還不知道,鼇拜已經輕鬆搞定了5人,已經都裝在囚車裏,押往北京審判去嘍。
“雲南來的正藍旗,2200名百戰騎兵,章京兀爾特!同時,還來了綠營兵8000餘人,!”
“不僅鼇拜這超級猛將來了,也帶來3000鑲黃旗旗兵。”
“本王費盡心機,辛辛苦苦的才幹掉了近6000人,結果人家眨眼間又掉入1萬3千多人,實力反而更強了。”
朱慈炯有點頭痛的自語著,自己的騷操作,大大加強了江南省的韃子兵力,還讓他們提前警惕起來。
這個變化,到底是福還是禍呢?朱慈炯無法迴答。
原來的曆史線上,今年4月底鄭成功會在張煌言接應下,一路勢如破竹的攻到南京城下,最後在南京城下慘敗。
但目前這種局勢,他們還能否攻打到南京城?如果攻打不到南京,自己的計劃,可就麵臨天大風險了。
“李愛卿,你的表現非常卓異,本王非常滿意!一番謀劃,讓韃子完全忽視我等,讓我們有了足夠發展空間和時間。”
“其他諸多事項,但凡是本王交代的,愛卿都能很好的完成,足見愛卿的能力和用心。”
“我皇明的複興大業,將來必將更多的仰賴於你,好好努力。”
朱慈炯想著心事,但也不忘好好表彰得力幹將。
“微臣感謝太子殿下賞識,我必披肝瀝膽,為大明複興拚盡全力。”
“能有些許薄功,其實全靠殿下謀劃和指導。”
李時茂感動不已,也誠心的佩服朱慈炯。
同時他心裏非常奇怪,為何太子知道正藍旗軍隊是由章京兀爾特率領,自己都不知道啊,更沒有匯報啊。
如此看來,又是太祖爺洪武大帝,給予太子殿下的特異之處吧。
“李愛卿,本王想起兩件大事須速辦,一是選派得力可信之人,去南京、江寧開兩座酒樓,當做情報搜集處。”
“第二件大事麽,嗯,這個先不急吧,本王在斟酌一二吧。”
“諾,微臣謹遵殿下旨意!唉,隻是人手上,有些麻煩啊!”
李時茂有些頭痛,實在沒有人選了,他也不能親自去辦。
朱慈炯也很無奈,手下可用的人才,確實太少了!
他扳著指頭數了數,也就李時茂、葉玄著、羅倫、楊三水、薑光軍和呂勇能獨擋一麵。
葉玄著、楊三水、薑光軍和呂勇,專職於軍隊訓練和作戰事務,不可能派出去開酒樓啊。
董軍和金俊兩人,剛調動為朱慈炯的親衛,距離獨當一麵還差很遠,而且是當做後備軍官培養。
“唉,羅愛卿一去兩月有餘了,不知何時能夠迴返,不知此行能否帶些人才迴來啊!”
人手奇缺之下,朱慈炯愈發想念羅倫,甚至奢望著他能帶迴可堪一用的人才了。
他這句話,最近嘀咕無數遍了,大家耳朵都聽出繭子了!
其實吧,每個人都很想念羅倫,原因無他,都希望趕緊有人分擔壓力,都太累了。
“稟告太子殿下,好消息啊!葉營長帶了幾人過來,說是羅倫政委迴來了,還帶了3位客人。”
“他們一行5人,現在正在堂外,等候太子殿下的召見!”
親衛隊長董軍,突然進來通報了這個消息。
朱慈炯大喜過望,也不讓董軍出去傳召,而是自己起身,快步迎向了正堂門口。
“羅愛卿啊,本王擔憂掛念你許久,幾乎要望穿秋水了啊!”
“天可憐見,你總算是平安的歸來了,孤心甚慰啊!”
朱慈炯剛出正堂外,抬眼就看見風塵仆仆的羅倫,人消瘦了一些,但精神卻異常的亢奮。
他上前一把拉起羅倫的手,就往正堂裏麵走去!當然也沒失禮,客氣的對三名客人寒暄了一句:
“三位貴客遠來辛苦,快隨本王一起進屋,再慢慢詳談啊!”
“董軍,你和金俊安排下飯菜酒水,今晚我給羅愛卿,還有三位貴客,接風洗塵。”
出乎他的預料,羅倫並沒有隨著他進屋,反而是拉住了他!
“太子殿下,請恕微臣孟浪!但是,請容微臣先向您介紹這位客人,定然會讓殿下驚喜。”
羅倫的話語,立時讓朱慈炯明白,來人恐怕非同一般。
他停住腳步,打量三位客人,目光立時聚焦在領頭的中年人身上。
這人應該40餘歲,長相有著典型江南水鄉的柔美,更有一種濃濃的儒雅之氣。
但最讓朱慈炯注目的,則是他眼眸中那股明亮,顯示著他有著百折不撓的堅定。
更準確的說,他眼眸中其實有一團火,一團想要徹底焚毀滿地腥膻,徹底複興大明的希望之火。
朱慈炯突然心中一動,一股驚天動地的驚喜,難以遏製的從心底湧了出來,但又不敢確認。
“羅、羅愛卿,你先別說話,大家都別說話!”
朱慈炯的語調中,帶了一絲哭意。
他深吸一口氣,細細打量著中年人,終於確定了對方是誰!
朱慈炯在後世典籍裏,在西湖旁的紀念他的祠堂裏,都見過他的畫像,記憶非常深刻。
終於,朱慈炯的情緒,難以遏製的爆發出來;滿眼的熱淚,再也難以忍住滾滾而下,心髒也似乎被人猛地攥了一下。
心痛,痛的很厲害,幾乎讓朱慈炯難以唿吸!
“絕命詩:我今適五九,複逢九月七。大廈已不支,成仁萬事畢。”
“挺身赴難,舍己為國,雖困猶鬥,九死未悔者。”
“自丙戌至甲辰,蓋十九年矣,煌言死而明亡。”
“張愛卿,本王不僅知道你,還認識你!而且,本王已經認識你,整整365年了!”
“今時今日,愛卿活生生的站在本王麵前,你知道本王是何其激動?又是何其的悲傷嗎?”
朱慈炯泣不成聲,但仍然大聲說著,虎目中熱淚滾滾,不顧眾人驚駭的目光,狠狠地抱住了張煌言!
“你是我們華夏的脊梁、更是我們漢民族的英雄、終局卻是一曲悲歌成為西湖三傑之一!現在,本王來了,你不準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