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行方的武勇讓人震驚,一時間竟無人再敢出戰。袁紹臉色不好看,見眾將都有畏懼之意,冷哼一聲。
榮譽固然重要,但身家性命顯然更重要。沒有人願意冒險出戰,場麵一時陷入沉默。突然,袁紹背後閃過一人,說道:“末將願出城一戰!”此人之前一直站在袁紹身後,做親兵打扮。旁人不知此人底細,袁紹自然知道。此人名叫顏良,徐州人士,與兄弟文醜一同投入袁槐門下。二人都有萬夫不當之勇,是當世一流武將。袁紹本意是不願現在就暴露其實力的,收斂鋒芒才能更好的完成袁氏的大計。但被司行方一鬧,袁紹有些下不了台。若是今日被一無名小卒挫了銳氣,作為十萬大軍的統帥必然大失顏麵。
“好!準你出戰,不可輕敵。”
顏良手持雲蛇槍,騎上一匹棕色戰馬,獨自一人出了南陽城。司行方早已等得不耐煩,見有人出戰也是激動起來。
司行方性子急躁,搶先動手。策馬上前,依然是不要命的打法,一刀直劈顏良麵門。顏良同樣是崇尚進攻的武將,也是一槍平刺,直指司行方咽喉要害。一寸長一寸強,長槍號稱兵中之王,不止在長度上勝過其他兵刃,還有攻擊速度快和變化多的優點。當然,要想練好槍法也並不容易,大多數使槍之人不過初窺門徑。顏良練槍已有十數年,一套自創的雲蛇八槍出神入化。雲者,飄渺難測,寓意虛實變幻,讓人捉摸不透;蛇者,攻擊迅猛,寓意出手如電,讓人目不暇接。交手不過十迴合,司行方額頭上已滲出冷汗,顏良的實力超出了他的意料。顏良手中雲蛇槍仿佛真的化身為一條猙獰的毒蛇,每一擊都不離司行方要害之地,而且虛實變幻,讓人壓力倍增。
南陽城上觀戰的眾人都口瞪目呆,萬萬沒想到袁紹的一名親兵居然有如此出眾的本領。袁紹懸著的心總算放下來,臉上布滿微笑。
由於顏良每一槍都是攻敵所必救,司行方漸漸陷入對手的節奏之中,完全是靠防守硬撐。又交手了十迴合,司行方的防守已漏洞百出,麵露絕望之色。顏良突然大喝一聲,一招青蟒纏身,長槍急抖,將司行方手中大刀擊飛。下一刻,一招雲龍探爪直入空門,紮進司行方右胸。
司行方滿是鮮血的右手緊緊抓住長槍,眼中滿含不甘和悔恨。顏良抽迴長槍,撥馬迴城。
來到城樓上,眾將都紛紛上前,連聲道賀。經此一戰,顏良之名將響徹四方,可算是一戰成名。
紅巾軍將司行方的屍首收斂,急忙派人傳信到西昌城。
司馬朗再次提出趁紅巾軍折了統兵大將而士氣低落之時,出城一戰。袁紹依然找借口拒絕了,兩人由此交惡。
與南陽城的風平浪靜不同,濟水城打得熱火朝天。因為張角的命令,鄧元覺也沒有盡力攻城,但每日依然派大軍攻城不止,不過派出的都是炮灰。看上去你來我往打得異常激烈,其實不過是演戲。既然要演戲給官軍看,鄧元覺自然要演得更逼真一點。一連打了近十天,紅巾軍還沒有登上過城頭,這讓守城官軍大鬆一口氣,漸漸有了輕視之意。
鄧元覺準備撤軍了,久攻不下也算是敗了,很好得完成了張角所交待的任務。而且,司行方的死訊已傳來,令他悲傷不已,他要趕迴去參加葬禮。
紅巾軍撤退早在官軍意料之中,但濟水城守軍也沒有派軍追擊。所以,鄧元覺率軍往酒泉郡黎陽城行進,一路無事。黎陽城外六十裏有一狹長山穀,名為子午穀。山穀兩側皆是懸崖峭壁,飛鳥難渡。鄧元覺早已派出斥候查探四周,沒有發現異常。大軍入穀,鄧元覺也暗自提高了警惕,時刻觀察著周圍的情況。什麽也沒有發生,大軍順利通過了子午穀。
鄧元覺搖了搖頭,為自己一路上的小心翼翼感到好笑。突然,意外出現了,山穀外兩支軍隊正從一座矮坡後殺出,一左一右。鄧元覺不慌不忙,下令全軍結陣,緩緩上前。兩軍接戰,廝殺聲漸漸激烈起來。和鄧元覺所想一樣,紅巾軍五軍精銳已絲毫不遜色於官軍,甚至因為數量上的優勢而逐漸取得上風。勝利可不在計劃之內,鄧元覺頗感為難。就在這時,大地震動,一隊騎兵出現在戰場右側。數千奔騰如飛的戰馬攜著排山倒海之勢席卷而來,紅巾軍士兵何曾見過這般陣勢,頓時陷入驚慌之中。鄧元覺也大吃一驚,現在他不用考慮詐敗之策了,一旦被騎兵撕開缺口,全軍覆沒是唯一結局。鄧元覺策馬上前,指揮士兵阻擋騎兵的衝鋒。步兵對抗騎兵異常艱難,官軍騎兵借著戰馬之力,輕輕把馬刀往前一遞就有莫大威力,無匹的力量可以輕易將擋在前麵的人撕成兩半。
“頂住!不要退!”
鄧元覺大聲唿喊,但死亡的恐懼讓紅巾軍士兵不由自主地往後退避。一人退,百人退,潰敗已成定局。危機關頭,鄧元覺強迫自己冷靜下來。看樣子想全身而退已是奢望,但他要盡力保存元氣,不能讓紅巾左軍在此落幕。環顧四周,官軍正不斷壓縮陣線,壓力不斷增大。忽然,鄧元覺望著後方的子午穀,心生一計。子午穀穀口狹窄,隻能容數人同時通過,隻要撤退到穀中,極易防守。更關鍵的是子午穀中地形崎嶇,大隊騎兵絕對無法通行,這樣一來官軍的優勢就無法發揮。
“全軍撤退!退迴穀中!“
傳令兵高聲唿喊,紅巾軍且戰且退。付出了巨大傷亡,鄧元覺率殘部退入子午穀,依仗地勢擋住了官軍的瘋狂攻勢。
”將軍!穀口狹窄,易守難攻。黎陽城有叛軍重兵駐守,恐怕會前來支援,不如收兵吧。“
”也罷,此戰斬首無數,也算完成了盧中郎交待的任務。傳令撤軍吧!全軍往南陽城進發。“
榮譽固然重要,但身家性命顯然更重要。沒有人願意冒險出戰,場麵一時陷入沉默。突然,袁紹背後閃過一人,說道:“末將願出城一戰!”此人之前一直站在袁紹身後,做親兵打扮。旁人不知此人底細,袁紹自然知道。此人名叫顏良,徐州人士,與兄弟文醜一同投入袁槐門下。二人都有萬夫不當之勇,是當世一流武將。袁紹本意是不願現在就暴露其實力的,收斂鋒芒才能更好的完成袁氏的大計。但被司行方一鬧,袁紹有些下不了台。若是今日被一無名小卒挫了銳氣,作為十萬大軍的統帥必然大失顏麵。
“好!準你出戰,不可輕敵。”
顏良手持雲蛇槍,騎上一匹棕色戰馬,獨自一人出了南陽城。司行方早已等得不耐煩,見有人出戰也是激動起來。
司行方性子急躁,搶先動手。策馬上前,依然是不要命的打法,一刀直劈顏良麵門。顏良同樣是崇尚進攻的武將,也是一槍平刺,直指司行方咽喉要害。一寸長一寸強,長槍號稱兵中之王,不止在長度上勝過其他兵刃,還有攻擊速度快和變化多的優點。當然,要想練好槍法也並不容易,大多數使槍之人不過初窺門徑。顏良練槍已有十數年,一套自創的雲蛇八槍出神入化。雲者,飄渺難測,寓意虛實變幻,讓人捉摸不透;蛇者,攻擊迅猛,寓意出手如電,讓人目不暇接。交手不過十迴合,司行方額頭上已滲出冷汗,顏良的實力超出了他的意料。顏良手中雲蛇槍仿佛真的化身為一條猙獰的毒蛇,每一擊都不離司行方要害之地,而且虛實變幻,讓人壓力倍增。
南陽城上觀戰的眾人都口瞪目呆,萬萬沒想到袁紹的一名親兵居然有如此出眾的本領。袁紹懸著的心總算放下來,臉上布滿微笑。
由於顏良每一槍都是攻敵所必救,司行方漸漸陷入對手的節奏之中,完全是靠防守硬撐。又交手了十迴合,司行方的防守已漏洞百出,麵露絕望之色。顏良突然大喝一聲,一招青蟒纏身,長槍急抖,將司行方手中大刀擊飛。下一刻,一招雲龍探爪直入空門,紮進司行方右胸。
司行方滿是鮮血的右手緊緊抓住長槍,眼中滿含不甘和悔恨。顏良抽迴長槍,撥馬迴城。
來到城樓上,眾將都紛紛上前,連聲道賀。經此一戰,顏良之名將響徹四方,可算是一戰成名。
紅巾軍將司行方的屍首收斂,急忙派人傳信到西昌城。
司馬朗再次提出趁紅巾軍折了統兵大將而士氣低落之時,出城一戰。袁紹依然找借口拒絕了,兩人由此交惡。
與南陽城的風平浪靜不同,濟水城打得熱火朝天。因為張角的命令,鄧元覺也沒有盡力攻城,但每日依然派大軍攻城不止,不過派出的都是炮灰。看上去你來我往打得異常激烈,其實不過是演戲。既然要演戲給官軍看,鄧元覺自然要演得更逼真一點。一連打了近十天,紅巾軍還沒有登上過城頭,這讓守城官軍大鬆一口氣,漸漸有了輕視之意。
鄧元覺準備撤軍了,久攻不下也算是敗了,很好得完成了張角所交待的任務。而且,司行方的死訊已傳來,令他悲傷不已,他要趕迴去參加葬禮。
紅巾軍撤退早在官軍意料之中,但濟水城守軍也沒有派軍追擊。所以,鄧元覺率軍往酒泉郡黎陽城行進,一路無事。黎陽城外六十裏有一狹長山穀,名為子午穀。山穀兩側皆是懸崖峭壁,飛鳥難渡。鄧元覺早已派出斥候查探四周,沒有發現異常。大軍入穀,鄧元覺也暗自提高了警惕,時刻觀察著周圍的情況。什麽也沒有發生,大軍順利通過了子午穀。
鄧元覺搖了搖頭,為自己一路上的小心翼翼感到好笑。突然,意外出現了,山穀外兩支軍隊正從一座矮坡後殺出,一左一右。鄧元覺不慌不忙,下令全軍結陣,緩緩上前。兩軍接戰,廝殺聲漸漸激烈起來。和鄧元覺所想一樣,紅巾軍五軍精銳已絲毫不遜色於官軍,甚至因為數量上的優勢而逐漸取得上風。勝利可不在計劃之內,鄧元覺頗感為難。就在這時,大地震動,一隊騎兵出現在戰場右側。數千奔騰如飛的戰馬攜著排山倒海之勢席卷而來,紅巾軍士兵何曾見過這般陣勢,頓時陷入驚慌之中。鄧元覺也大吃一驚,現在他不用考慮詐敗之策了,一旦被騎兵撕開缺口,全軍覆沒是唯一結局。鄧元覺策馬上前,指揮士兵阻擋騎兵的衝鋒。步兵對抗騎兵異常艱難,官軍騎兵借著戰馬之力,輕輕把馬刀往前一遞就有莫大威力,無匹的力量可以輕易將擋在前麵的人撕成兩半。
“頂住!不要退!”
鄧元覺大聲唿喊,但死亡的恐懼讓紅巾軍士兵不由自主地往後退避。一人退,百人退,潰敗已成定局。危機關頭,鄧元覺強迫自己冷靜下來。看樣子想全身而退已是奢望,但他要盡力保存元氣,不能讓紅巾左軍在此落幕。環顧四周,官軍正不斷壓縮陣線,壓力不斷增大。忽然,鄧元覺望著後方的子午穀,心生一計。子午穀穀口狹窄,隻能容數人同時通過,隻要撤退到穀中,極易防守。更關鍵的是子午穀中地形崎嶇,大隊騎兵絕對無法通行,這樣一來官軍的優勢就無法發揮。
“全軍撤退!退迴穀中!“
傳令兵高聲唿喊,紅巾軍且戰且退。付出了巨大傷亡,鄧元覺率殘部退入子午穀,依仗地勢擋住了官軍的瘋狂攻勢。
”將軍!穀口狹窄,易守難攻。黎陽城有叛軍重兵駐守,恐怕會前來支援,不如收兵吧。“
”也罷,此戰斬首無數,也算完成了盧中郎交待的任務。傳令撤軍吧!全軍往南陽城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