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奇的遭遇徹底驅散了張頡心中因為周凱消散而引發的複雜情緒,此時他已經被自己腦子裏突如其來的變化吸引了全部注意力。
他瞬間頭皮發麻,心中擔憂,單單是這幾天的投入學習,已經讓他的大腦因為陌生知識的瘋狂輸入而感到不堪重負,此時看樣子是周凱十幾年學習和從業所得知識經驗的瞬間湧入,還不讓他整個腦袋直接爆掉啊?
不過他的擔心事實上是多餘的,這一次性出現在他腦海裏的無數信息並沒有給他帶來任何的壓力,它就好像一本書,一個資料庫,並沒有直接和張頡原本腦子裏的記憶和知識體係混雜在一起。
這甚至讓張頡都有些不太確定,它們到底是不是存儲在自己腦子裏的。
當張頡試圖去“觀看”的時候,它們就被打開,當張頡忽視它們的時候,又好像完全不存在一般。
這種感覺十分奇妙,其中的內容也與他原本腦子裏的知識有明顯的區別。
正常來說,人類的記憶是概念性的,是某些認知的集合,就算是特地去死記硬背下來的一段文字,實際背誦出來的時候也並不是一字一字的“讀取”,反而像是一種下意識的反應脫口而出,而對於許久之前的記憶,更是會越來越模糊,變成記憶的碎片,直至徹底遺忘。
而張頡此時的到的這些知識和經驗則非常的清晰,就好像一副副畫麵,一段段視頻,不管保存的時間是多久之前,此時都可以隨時調用觀看,而且這個調用的過程實際上快到完全不需要反應的時間。
就像在腦子裏附加了一塊寫滿了內容的移動硬盤,並且傳輸的數據接口速度超級快!
張頡用自己容易理解的理科男思維對其進行定義。
這難道是周凱的最後饋贈?但是從來沒有在任何傳說中聽說過幫助鬼魂可以得到這樣的好處啊?不過,這個收獲可真讓人驚喜!
張頡之前正擔心著,等這件事情結束之後,他怎麽解釋自己這幾天裏在眾多同事麵前所表現出來的建築設計水平突然就消失了的事實。
這下子有了這塊“硬盤”的協助,應該能夠應付一些情況了吧,雖然這仍舊不能完美解決所有問題。
因為張頡很清楚知識和能力之間的區別。
愛迪生曾經說過:天才,百分之一是靈感,百分之九十九是汗水。但那百分之一的靈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都要重要。
這個說法在此同樣適用,很多時候代表一個人能力的不是他記憶住了多少的知識,而是對這些知識的深刻理解和聯想、應用的能力。
那些在電視上展示自己記憶能力的記憶大師們,他們在尖端科學上有任何建樹嗎?甚至不見得比別人學業更好,他們也隻不過更擅長記憶罷了。
周凱十幾年裏學到的建築設計知識一定比從業幾十年的那些老前輩更多更深刻嗎?不見得。但是他卻能夠負責這次臨山市難得一見的大項目,憑借的正是他在建築設計上總能靈感不斷,產生各種奇思妙想。
這就是所謂的天賦了。
很難想象,張頡能如此恰巧,也擁有著有建築設計這方麵的天賦從而可以完美的運用這些得自周凱的知識,因此這塊“記憶硬盤”給他帶來的也隻是無數相關知識和示範案例罷了。
也許張頡經過一定時間的熟悉和琢磨,能夠輕易成為芸芸普通設計師中的一份子,無非是由於記憶清晰,基礎比別人更紮實一些而已。
盡管如此,張頡驚訝於當前離奇遭遇的同時,對於此已經極其滿意,畢竟這對他來說完全是個意外的收獲。
但是好像命運認為這樣的驚喜還不夠大,在好奇的進行過幾次嚐試之後,張頡才偶然間發現了這次奇遇的正確打開方式。
實際上,張頡隻要在腦子裏冒出相應的一些想法,或者說發出某些指令,這塊“靈魂硬盤”是可以自動運行的。
比如,當張頡碰巧思考了一下如何利用建築設計的知識改造一下自己的小窩時,還沒等他“主思維”進行知識調用然後進行合理設計,隻是一瞬間,無數種針對性方案就已經從“靈魂硬盤”裏傳輸出來了。
張頡發現,它不隻是存儲著知識,甚至於存儲著周凱生前的思考方式,並且可以根據張頡的要求進行自動處理。就好像擁有著自己的一套運行內核似的。uu看書uknshu.cm
用硬盤來形容它顯然是完全不夠的,張頡覺得也許可以把它視為一塊可以協同運行,也可以獨立運轉的硬件插件,亦或者是一種軟件外掛?
很快,張頡又想到了一種更為貼切的形容——這更像是一種類似電腦遊戲中的技能。
所謂技能,不就是那種不需要遊戲玩家知道其中的任何原理,隻要輕輕點擊就可以輕鬆使用出來的東西嗎。
有了對此次收獲的這些基本認知之後,張頡心中的狂喜簡直是止也止不住。
雖然經曆了周凱這位新朋友剛剛熟識就要徹底永別的傷感,但是實際迴想一下,他在這幾天裏也就是付出了一些相比起來微不足道的辛苦而已,對比最終的收獲來說,說是一本萬利都是輕的了。
如此輕易就得到了周凱在建築設計方麵的完整能力,至少也代表著張頡在公司裏可以漸漸取代周凱生前的位置,這其中蘊含的實際利益那就不用說了。
用不了多久,我就會升職加薪、當上總經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想想還有點小激動呢……
當然以上純屬思維脫線,總之就是張頡有些被驚喜給砸暈了頭唄。
更妙的地方在於,張頡在在使用周凱能力的同時,還不用像周凱那樣爆肝的辛苦,完全是坐等結果自己冒出來的節奏。
天下間還有比這更爽的嗎?就好像有個業界專家不辭辛勞的全力幫你打工還不要求任何迴報……
張頡很快不滿足於淺藏輒止的試驗,他決定玩一把大的。
他瞬間頭皮發麻,心中擔憂,單單是這幾天的投入學習,已經讓他的大腦因為陌生知識的瘋狂輸入而感到不堪重負,此時看樣子是周凱十幾年學習和從業所得知識經驗的瞬間湧入,還不讓他整個腦袋直接爆掉啊?
不過他的擔心事實上是多餘的,這一次性出現在他腦海裏的無數信息並沒有給他帶來任何的壓力,它就好像一本書,一個資料庫,並沒有直接和張頡原本腦子裏的記憶和知識體係混雜在一起。
這甚至讓張頡都有些不太確定,它們到底是不是存儲在自己腦子裏的。
當張頡試圖去“觀看”的時候,它們就被打開,當張頡忽視它們的時候,又好像完全不存在一般。
這種感覺十分奇妙,其中的內容也與他原本腦子裏的知識有明顯的區別。
正常來說,人類的記憶是概念性的,是某些認知的集合,就算是特地去死記硬背下來的一段文字,實際背誦出來的時候也並不是一字一字的“讀取”,反而像是一種下意識的反應脫口而出,而對於許久之前的記憶,更是會越來越模糊,變成記憶的碎片,直至徹底遺忘。
而張頡此時的到的這些知識和經驗則非常的清晰,就好像一副副畫麵,一段段視頻,不管保存的時間是多久之前,此時都可以隨時調用觀看,而且這個調用的過程實際上快到完全不需要反應的時間。
就像在腦子裏附加了一塊寫滿了內容的移動硬盤,並且傳輸的數據接口速度超級快!
張頡用自己容易理解的理科男思維對其進行定義。
這難道是周凱的最後饋贈?但是從來沒有在任何傳說中聽說過幫助鬼魂可以得到這樣的好處啊?不過,這個收獲可真讓人驚喜!
張頡之前正擔心著,等這件事情結束之後,他怎麽解釋自己這幾天裏在眾多同事麵前所表現出來的建築設計水平突然就消失了的事實。
這下子有了這塊“硬盤”的協助,應該能夠應付一些情況了吧,雖然這仍舊不能完美解決所有問題。
因為張頡很清楚知識和能力之間的區別。
愛迪生曾經說過:天才,百分之一是靈感,百分之九十九是汗水。但那百分之一的靈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都要重要。
這個說法在此同樣適用,很多時候代表一個人能力的不是他記憶住了多少的知識,而是對這些知識的深刻理解和聯想、應用的能力。
那些在電視上展示自己記憶能力的記憶大師們,他們在尖端科學上有任何建樹嗎?甚至不見得比別人學業更好,他們也隻不過更擅長記憶罷了。
周凱十幾年裏學到的建築設計知識一定比從業幾十年的那些老前輩更多更深刻嗎?不見得。但是他卻能夠負責這次臨山市難得一見的大項目,憑借的正是他在建築設計上總能靈感不斷,產生各種奇思妙想。
這就是所謂的天賦了。
很難想象,張頡能如此恰巧,也擁有著有建築設計這方麵的天賦從而可以完美的運用這些得自周凱的知識,因此這塊“記憶硬盤”給他帶來的也隻是無數相關知識和示範案例罷了。
也許張頡經過一定時間的熟悉和琢磨,能夠輕易成為芸芸普通設計師中的一份子,無非是由於記憶清晰,基礎比別人更紮實一些而已。
盡管如此,張頡驚訝於當前離奇遭遇的同時,對於此已經極其滿意,畢竟這對他來說完全是個意外的收獲。
但是好像命運認為這樣的驚喜還不夠大,在好奇的進行過幾次嚐試之後,張頡才偶然間發現了這次奇遇的正確打開方式。
實際上,張頡隻要在腦子裏冒出相應的一些想法,或者說發出某些指令,這塊“靈魂硬盤”是可以自動運行的。
比如,當張頡碰巧思考了一下如何利用建築設計的知識改造一下自己的小窩時,還沒等他“主思維”進行知識調用然後進行合理設計,隻是一瞬間,無數種針對性方案就已經從“靈魂硬盤”裏傳輸出來了。
張頡發現,它不隻是存儲著知識,甚至於存儲著周凱生前的思考方式,並且可以根據張頡的要求進行自動處理。就好像擁有著自己的一套運行內核似的。uu看書uknshu.cm
用硬盤來形容它顯然是完全不夠的,張頡覺得也許可以把它視為一塊可以協同運行,也可以獨立運轉的硬件插件,亦或者是一種軟件外掛?
很快,張頡又想到了一種更為貼切的形容——這更像是一種類似電腦遊戲中的技能。
所謂技能,不就是那種不需要遊戲玩家知道其中的任何原理,隻要輕輕點擊就可以輕鬆使用出來的東西嗎。
有了對此次收獲的這些基本認知之後,張頡心中的狂喜簡直是止也止不住。
雖然經曆了周凱這位新朋友剛剛熟識就要徹底永別的傷感,但是實際迴想一下,他在這幾天裏也就是付出了一些相比起來微不足道的辛苦而已,對比最終的收獲來說,說是一本萬利都是輕的了。
如此輕易就得到了周凱在建築設計方麵的完整能力,至少也代表著張頡在公司裏可以漸漸取代周凱生前的位置,這其中蘊含的實際利益那就不用說了。
用不了多久,我就會升職加薪、當上總經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想想還有點小激動呢……
當然以上純屬思維脫線,總之就是張頡有些被驚喜給砸暈了頭唄。
更妙的地方在於,張頡在在使用周凱能力的同時,還不用像周凱那樣爆肝的辛苦,完全是坐等結果自己冒出來的節奏。
天下間還有比這更爽的嗎?就好像有個業界專家不辭辛勞的全力幫你打工還不要求任何迴報……
張頡很快不滿足於淺藏輒止的試驗,他決定玩一把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