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在京城開封的大臣們聚集在一起商議對策。讚同打的有,讚同投降的也有。讚同逃跑的也有。
讚同打的認為他們這些人畢竟是朝廷命官,這個國家的中流砥柱,肱股之臣。怎麽能投降偽帝呢!必須要打,而且還狠狠的打!隻有這樣才能證明他們是一群舍生忘死的忠臣。
讚同投降的人的理由是認為敵我力量懸殊太大。對方是在邊關久經沙場出生入死刀頭舔血的老兵,自己這邊的軍隊其實都是一些沒有受過什麽正規訓練的平民百姓,根本沒有一戰之力。
讚同逃跑的人比讚同投降的人稍微有點骨氣,但是這個骨氣其實也就多那麽一丟丟。這些人認為不能不放一弓一箭就直接投降,否則太丟麵子了。至少要放那麽一弓一箭,殺一殺敵人的銳氣。(一弓一箭就能殺一殺敵人的銳氣了?真當人家都是酒囊飯袋啊?)然後再棄城逃跑。
眾人商議了半天也沒有商議出來結果,畢竟這個問題不是那個方案好那個方案壞的問題,而是到時候誰擔責的問題。文官之中誰的官最大?眾人齊刷刷的看向丞相夏輝。於是皮球就這樣被踢給了丞相夏輝這個老頭子。是打呢?還是投降呢?還是逃呢?
丞相夏輝整理了一下三種意見,最後從逃跑派的意見裏麵看到了解決思路。那就是先打,然後打不過再投降。投降之後再看哪邊有優勢決定是逃跑還是留下。
高,實在是高!宰相夏輝內心對自己稱讚道。自己可是在這暗流湧動的朝堂之上做了十年丞相的人,靠的是什麽?
資曆?比他還有資曆的不都被老太監整死了。
家族?別逗了。他夏輝生下來就是個平頭百姓,要不是給地主家的兒子當伴讀,他這輩子估計都認不了幾個字,更別說現在位極人臣,成為烈風帝國的丞相了。
學識?文章他不如當初的符雲南,做詩他不如周家的三兄弟。
那他夏輝靠的是什麽?
中庸!所謂中不偏,庸不易。凡事留一線,日後好相見。那可不是毫無原則的和稀泥,一味的做老好人,簡單機械的折中主義。而是對待事物懂得變通,但是又要保持一定的原則性。上至國家大事,下至平民百姓日常生活。都是有一定的原則的。隻要原則性問題不變,那偶爾的和稀泥,做老好人也不是不可以的。
想通之後,丞相夏輝清了清嗓子。告訴大家自己要堅守城池,誓死不退一步,與京師開封共存亡。聽了丞相夏輝的話,雖然還有一部分人內心不讚同,可是文官一哥都發話了。那能怎麽辦?
開口表示反對?
仕途還要不要了?官位還要不要了?
能混到這個地位的人都是人精,一個個瞬間閉嘴表示無條件支持丞相夏輝的做法,堅守城池,誓死不退,與京師開封共存亡。看清下麵的群情激奮,丞相夏輝內心充滿自豪感。於是帶著手下這群文官來到了城牆上。
看著城下的這群叛軍,丞相夏輝整理了整理了官帽,清了清嗓子。對著城下的李清風大聲指責道:“器才盈而自覆,鼎必折而遂傾。魚戲鼎而雖亦可哀,螂拒轍而終為不率。隻要……”
話還沒有說完李清風直接抬手一箭射到丞相夏輝的官帽上,夏輝應聲倒地,文官們嚇得開始向後逃跑。李清風得意的親了親自己的弓箭,然後直接下令攻城!
夏輝躺在地上緩了好一會才迴過神來,摸了摸腦袋,原來自己沒死。上天保佑,上天保佑,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自己迴去後一定要給城裏的寺廟和道館捐錢,捐大筆大筆的錢。
“別走!扶老夫起來。”
聽見丞相夏輝的聲音,眾人扭頭看見倒在地上的夏輝沒死,又折返了迴來。將丞相夏輝扶起來。夏輝起來後也顧不上自身的形象了,直接對著城下的李清風大喊道:“殿下,殿下,不要攻城。我們投降了,我們投降了。”
看著城牆上這個曾經在自己麵前耀武揚威讓自己下跪的老頭,李清風輕蔑的笑了。然後示意手下停止攻城。
丞相夏輝慌忙讓城門官打開城門,迎接李清風殿下。
開門的一瞬間,這個老頭子竟然健步如飛的邁著步子第一個衝出城門,雖然跑了兩步摔倒在地上,但是用手撐著身子在地上拖著爬了幾步又站起來開始小跑。跌跌撞撞的摔倒了七八次才來到李清風的馬前,丞相夏輝二話不說直接跪下,一個勁的磕頭,表示自己對清風殿下軍隊的到來早就無限的期盼,對推翻偽帝恢複烈風帝國二百三十九年正統的無限渴望。隻是因為老太監的權勢太大,他無法與之抗衡。所以需要暫避其鋒芒,等待日月幽而複明。好比三國裏麵的徐庶,身在曹營心在漢,無時無刻不在期待著王師天降,誅殺奸賊。
雖然這個老東西之前讓自己很不爽,但是他的態度還算恭敬,而且馬屁拍的也讓自己很爽。於是就表示大人不記小人過,知錯能改善莫大焉。讓老東西起來帶自己入城。
丞相夏輝站起身來,屁顛屁顛的走到李清風的馬前,拉住馬的韁繩,給李清風牽馬。城牆上的文官這才反應過來,果然是人精,老油條。把前一會說抵抗後麵直接投降的不要臉精神發揮的淋漓盡致。
文官們也趕緊衝出城門,開始向著李清風殿下的身邊奔去,中間甚至有人的帽子被風吹掉,鞋子被人踩掉一隻。但是絲毫不影響他們迎接王師澎湃的熱情。甚至有人連萬歲萬歲萬萬歲的口號都喊了出來。
李清風接受完眾人的參拜後非常高興,大手一揮命令手下進城,士兵們騎著馬從這些文官中間走過,文官們依舊保持著跪姿,直到兩萬士兵都進城才起來。
讚同打的認為他們這些人畢竟是朝廷命官,這個國家的中流砥柱,肱股之臣。怎麽能投降偽帝呢!必須要打,而且還狠狠的打!隻有這樣才能證明他們是一群舍生忘死的忠臣。
讚同投降的人的理由是認為敵我力量懸殊太大。對方是在邊關久經沙場出生入死刀頭舔血的老兵,自己這邊的軍隊其實都是一些沒有受過什麽正規訓練的平民百姓,根本沒有一戰之力。
讚同逃跑的人比讚同投降的人稍微有點骨氣,但是這個骨氣其實也就多那麽一丟丟。這些人認為不能不放一弓一箭就直接投降,否則太丟麵子了。至少要放那麽一弓一箭,殺一殺敵人的銳氣。(一弓一箭就能殺一殺敵人的銳氣了?真當人家都是酒囊飯袋啊?)然後再棄城逃跑。
眾人商議了半天也沒有商議出來結果,畢竟這個問題不是那個方案好那個方案壞的問題,而是到時候誰擔責的問題。文官之中誰的官最大?眾人齊刷刷的看向丞相夏輝。於是皮球就這樣被踢給了丞相夏輝這個老頭子。是打呢?還是投降呢?還是逃呢?
丞相夏輝整理了一下三種意見,最後從逃跑派的意見裏麵看到了解決思路。那就是先打,然後打不過再投降。投降之後再看哪邊有優勢決定是逃跑還是留下。
高,實在是高!宰相夏輝內心對自己稱讚道。自己可是在這暗流湧動的朝堂之上做了十年丞相的人,靠的是什麽?
資曆?比他還有資曆的不都被老太監整死了。
家族?別逗了。他夏輝生下來就是個平頭百姓,要不是給地主家的兒子當伴讀,他這輩子估計都認不了幾個字,更別說現在位極人臣,成為烈風帝國的丞相了。
學識?文章他不如當初的符雲南,做詩他不如周家的三兄弟。
那他夏輝靠的是什麽?
中庸!所謂中不偏,庸不易。凡事留一線,日後好相見。那可不是毫無原則的和稀泥,一味的做老好人,簡單機械的折中主義。而是對待事物懂得變通,但是又要保持一定的原則性。上至國家大事,下至平民百姓日常生活。都是有一定的原則的。隻要原則性問題不變,那偶爾的和稀泥,做老好人也不是不可以的。
想通之後,丞相夏輝清了清嗓子。告訴大家自己要堅守城池,誓死不退一步,與京師開封共存亡。聽了丞相夏輝的話,雖然還有一部分人內心不讚同,可是文官一哥都發話了。那能怎麽辦?
開口表示反對?
仕途還要不要了?官位還要不要了?
能混到這個地位的人都是人精,一個個瞬間閉嘴表示無條件支持丞相夏輝的做法,堅守城池,誓死不退,與京師開封共存亡。看清下麵的群情激奮,丞相夏輝內心充滿自豪感。於是帶著手下這群文官來到了城牆上。
看著城下的這群叛軍,丞相夏輝整理了整理了官帽,清了清嗓子。對著城下的李清風大聲指責道:“器才盈而自覆,鼎必折而遂傾。魚戲鼎而雖亦可哀,螂拒轍而終為不率。隻要……”
話還沒有說完李清風直接抬手一箭射到丞相夏輝的官帽上,夏輝應聲倒地,文官們嚇得開始向後逃跑。李清風得意的親了親自己的弓箭,然後直接下令攻城!
夏輝躺在地上緩了好一會才迴過神來,摸了摸腦袋,原來自己沒死。上天保佑,上天保佑,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自己迴去後一定要給城裏的寺廟和道館捐錢,捐大筆大筆的錢。
“別走!扶老夫起來。”
聽見丞相夏輝的聲音,眾人扭頭看見倒在地上的夏輝沒死,又折返了迴來。將丞相夏輝扶起來。夏輝起來後也顧不上自身的形象了,直接對著城下的李清風大喊道:“殿下,殿下,不要攻城。我們投降了,我們投降了。”
看著城牆上這個曾經在自己麵前耀武揚威讓自己下跪的老頭,李清風輕蔑的笑了。然後示意手下停止攻城。
丞相夏輝慌忙讓城門官打開城門,迎接李清風殿下。
開門的一瞬間,這個老頭子竟然健步如飛的邁著步子第一個衝出城門,雖然跑了兩步摔倒在地上,但是用手撐著身子在地上拖著爬了幾步又站起來開始小跑。跌跌撞撞的摔倒了七八次才來到李清風的馬前,丞相夏輝二話不說直接跪下,一個勁的磕頭,表示自己對清風殿下軍隊的到來早就無限的期盼,對推翻偽帝恢複烈風帝國二百三十九年正統的無限渴望。隻是因為老太監的權勢太大,他無法與之抗衡。所以需要暫避其鋒芒,等待日月幽而複明。好比三國裏麵的徐庶,身在曹營心在漢,無時無刻不在期待著王師天降,誅殺奸賊。
雖然這個老東西之前讓自己很不爽,但是他的態度還算恭敬,而且馬屁拍的也讓自己很爽。於是就表示大人不記小人過,知錯能改善莫大焉。讓老東西起來帶自己入城。
丞相夏輝站起身來,屁顛屁顛的走到李清風的馬前,拉住馬的韁繩,給李清風牽馬。城牆上的文官這才反應過來,果然是人精,老油條。把前一會說抵抗後麵直接投降的不要臉精神發揮的淋漓盡致。
文官們也趕緊衝出城門,開始向著李清風殿下的身邊奔去,中間甚至有人的帽子被風吹掉,鞋子被人踩掉一隻。但是絲毫不影響他們迎接王師澎湃的熱情。甚至有人連萬歲萬歲萬萬歲的口號都喊了出來。
李清風接受完眾人的參拜後非常高興,大手一揮命令手下進城,士兵們騎著馬從這些文官中間走過,文官們依舊保持著跪姿,直到兩萬士兵都進城才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