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老子何時成了井底之蛙?
大唐:每天簽到,獎勵太多了 作者:水果抹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二哆哆嗦嗦的,從柳家的院子裏走出來。
他想要找一個安靜的地方,來平靜激蕩不已的心情。
一百萬貫!
他的心都在滴血!
想他堂堂一個皇帝,從小就是貴族出身。
坐擁天下不說,也自稱英明神武,擁有一顆冠絕曆代帝王的心!
即便如此,他也難以想象,一百萬貫,究竟是個什麽概念!
別說是他皇族的內帑了,就算是國庫也不曾有這麽恐怖的數字!
而這僅僅是一個本錢罷了!
那麽柳葉想要做的生意,又該有多麽恐怖?
“老子何時成了井底之蛙?”
來到沒人的地方,冷靜了半天,李二覺得自己的臉還是麻的...
他著實有些被柳葉的手筆給嚇到了!
聽起來,一百萬貫,好像並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數字。
若是放在五六十年之後,恐怕就算是一道之長,都擁有調配這筆錢財的能力和資格。
可現在,大唐還沒有到達春秋鼎盛之際。
一百萬貫!
至少是每年國庫收入的三倍!
大唐最富裕的縣,每年的歲入,也不過區區六千貫而已。
即便是前朝,隋煬帝楊廣揮霍無度,修建那條幾乎可以說斷絕了大隋王朝命脈的大運河!
總共也才花了七十萬貫而已!
李二越想不通,腳步也就越快。
不知不覺他離這人群越來越遠,來到了永陽坊一個偏僻的角落。
這裏幾乎沒有什麽建築,除了貫穿半個長安城的東羊河之外,再也看不見別的了。
繼續往前走,就會到達長安城巍峨的城牆。
唯一值得注意的,隻有一座還算素靜的小院子。
永陽坊老百姓的日子並不好過,大部分百姓居住的還是茅草屋。
這座小院子,麵積恐怕連柳家的三成都不到。
不過看得出,小院子的主人,至少是見過世麵的。
有瓦遮雨,便是殷實人家。
小院子的地麵竟然都是由青磚鋪設的!
透過區區兩尺高的圍牆,李二可以看見,一位老者正拎著掃把,背對著他掃灑庭院。
老者身旁還跟著一個年輕後生,手裏端著一個小小的木盆,正不斷地往地上潑水。
這一老一少配合的很好,沒過多久就把院子掃得幹幹淨淨。
這時候,張阿難終於追過來了!
他抹了一把腦門子上的汗,低聲說道:“陛下都已經打聽清楚了!”
李二卻並沒有讓他繼續說話。
眼睛一眨不眨的盯著那座小院子,更準確的說是在觀察那位掃地的老者。
“阿難,你有沒有覺得,那老者有些眼熟?”
張阿難一愣。
仔細一看,笑道:“這不是之前給咱們解圍的那位老者嗎?”
“好像在永陽坊的輩分很高,柳公子都叫他一聲老叔公!”
李二撓了撓下巴。
“上次看到他,就有一種莫名其妙的熟悉感...”
“看到他的背影,又覺得更加熟悉了,似乎朕當年見過他,至少有二十年了!”
他揉了揉眼睛,覺得自己有些多慮了。
二十多年前的事情,誰能記得清清楚楚?
大概是自己想多了。
他幹脆推門走進去,想要向老者討一杯熱茶喝一喝。
在別的地方賣上天價的茶,到了永陽坊,簡直隨處可見。
即便是普通的老百姓,在招待客人的時候,都樂意沏上一壺香甜的茶水。
這就是李二的性格。
在他眼中,整個天下都是他的,何況區區一座小院子?
剛一進門,李二猛的站住腳步!
因為,就在他踏入院子的那一刻,正在掃灑庭院的老者,猛的迴頭看向他!
那眼神,仿佛利刃一般,直戳人心!
這老者,絕對不是普通人!
如此殺氣,不該是一位鄉下老者該有的!
即便是李二,都感覺到一陣心悸!
一瞬間,老者的眼神,從殺氣凜然重新變迴寬厚溫和。
“原來是之前碰見的那位先生!”
“此地乃是老夫的一處別院,雖然偏僻了一些,但勝在安靜!”
“今日到來的客人確實有些多了,老夫向來不喜熱鬧,便跑到這裏來躲一躲!”
“若是先生有意,不如進來飲一杯熱茶?”
李二遲疑了一下,還是走了進去。
他對老叔公好奇的很,總覺得在哪裏見過。
老叔公打發身邊的後生去倒茶,從葫蘆架子上取下一張幹淨的抹布,在旁邊的石頭墩子上輕輕擦了幾下。
而後,邀請李二落座。
李二坐下來,打量著這處十分肅靜的院子。
“不知老先生在永陽坊生活多久了?”
老叔公微微一笑。
“算起來,居住在永陽坊時間最長的,也不過幾十年罷了!”
“前隋之際,這裏還沒有被納入長安城的範圍之內。”
“說起來,老夫和小郎君的雙親,是最早搬到永陽坊的!”
“那時候周圍全是荒地,也就是近幾年,人氣才多了一些...”
李二不是土生土長的長安人,十二歲之前他居住在隴西,而後又搬遷到太原和晉陽。
說起來,在長安城中,除了經常瞎溜達的幾個坊市之外,其他地方他都陌生的很。
他也是頭一次知道位列長安城一百零八坊的永陽坊,並沒有多少年的曆史。
老叔公打趣的說道:“也多虧小郎君,把大婚的地點選在永陽坊!”
“這長安城中,著實有不少大人物,恐怕都沒有聽說過永陽坊!”
“這一迴,我永陽坊可算是露大臉了!”
說著,老叔公哈哈笑了幾聲。
李二看著他,都快要露出後槽牙的笑臉,心裏那種熟悉的感覺,越來越強烈!
“不知,老人家在搬到永陽坊之前,居住在哪裏?”
老叔公的笑容漸漸淡去,取而代之的,是一副意味深長的表情。
“老夫自小就生活在長安城,說起來,年輕的時候在東市那邊討生活,後來為了生計,走南闖北去過不少地方!”
“若是先生有什麽對長安城感興趣的地方,盡管可以問老夫!”
李二微微一笑,問道:“不知老人家,是否曾去過太原?”
劉方絲毫沒有感覺到意外。
“自然是去過的!”
“而且,在太原居住過一段時日!”
他想要找一個安靜的地方,來平靜激蕩不已的心情。
一百萬貫!
他的心都在滴血!
想他堂堂一個皇帝,從小就是貴族出身。
坐擁天下不說,也自稱英明神武,擁有一顆冠絕曆代帝王的心!
即便如此,他也難以想象,一百萬貫,究竟是個什麽概念!
別說是他皇族的內帑了,就算是國庫也不曾有這麽恐怖的數字!
而這僅僅是一個本錢罷了!
那麽柳葉想要做的生意,又該有多麽恐怖?
“老子何時成了井底之蛙?”
來到沒人的地方,冷靜了半天,李二覺得自己的臉還是麻的...
他著實有些被柳葉的手筆給嚇到了!
聽起來,一百萬貫,好像並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數字。
若是放在五六十年之後,恐怕就算是一道之長,都擁有調配這筆錢財的能力和資格。
可現在,大唐還沒有到達春秋鼎盛之際。
一百萬貫!
至少是每年國庫收入的三倍!
大唐最富裕的縣,每年的歲入,也不過區區六千貫而已。
即便是前朝,隋煬帝楊廣揮霍無度,修建那條幾乎可以說斷絕了大隋王朝命脈的大運河!
總共也才花了七十萬貫而已!
李二越想不通,腳步也就越快。
不知不覺他離這人群越來越遠,來到了永陽坊一個偏僻的角落。
這裏幾乎沒有什麽建築,除了貫穿半個長安城的東羊河之外,再也看不見別的了。
繼續往前走,就會到達長安城巍峨的城牆。
唯一值得注意的,隻有一座還算素靜的小院子。
永陽坊老百姓的日子並不好過,大部分百姓居住的還是茅草屋。
這座小院子,麵積恐怕連柳家的三成都不到。
不過看得出,小院子的主人,至少是見過世麵的。
有瓦遮雨,便是殷實人家。
小院子的地麵竟然都是由青磚鋪設的!
透過區區兩尺高的圍牆,李二可以看見,一位老者正拎著掃把,背對著他掃灑庭院。
老者身旁還跟著一個年輕後生,手裏端著一個小小的木盆,正不斷地往地上潑水。
這一老一少配合的很好,沒過多久就把院子掃得幹幹淨淨。
這時候,張阿難終於追過來了!
他抹了一把腦門子上的汗,低聲說道:“陛下都已經打聽清楚了!”
李二卻並沒有讓他繼續說話。
眼睛一眨不眨的盯著那座小院子,更準確的說是在觀察那位掃地的老者。
“阿難,你有沒有覺得,那老者有些眼熟?”
張阿難一愣。
仔細一看,笑道:“這不是之前給咱們解圍的那位老者嗎?”
“好像在永陽坊的輩分很高,柳公子都叫他一聲老叔公!”
李二撓了撓下巴。
“上次看到他,就有一種莫名其妙的熟悉感...”
“看到他的背影,又覺得更加熟悉了,似乎朕當年見過他,至少有二十年了!”
他揉了揉眼睛,覺得自己有些多慮了。
二十多年前的事情,誰能記得清清楚楚?
大概是自己想多了。
他幹脆推門走進去,想要向老者討一杯熱茶喝一喝。
在別的地方賣上天價的茶,到了永陽坊,簡直隨處可見。
即便是普通的老百姓,在招待客人的時候,都樂意沏上一壺香甜的茶水。
這就是李二的性格。
在他眼中,整個天下都是他的,何況區區一座小院子?
剛一進門,李二猛的站住腳步!
因為,就在他踏入院子的那一刻,正在掃灑庭院的老者,猛的迴頭看向他!
那眼神,仿佛利刃一般,直戳人心!
這老者,絕對不是普通人!
如此殺氣,不該是一位鄉下老者該有的!
即便是李二,都感覺到一陣心悸!
一瞬間,老者的眼神,從殺氣凜然重新變迴寬厚溫和。
“原來是之前碰見的那位先生!”
“此地乃是老夫的一處別院,雖然偏僻了一些,但勝在安靜!”
“今日到來的客人確實有些多了,老夫向來不喜熱鬧,便跑到這裏來躲一躲!”
“若是先生有意,不如進來飲一杯熱茶?”
李二遲疑了一下,還是走了進去。
他對老叔公好奇的很,總覺得在哪裏見過。
老叔公打發身邊的後生去倒茶,從葫蘆架子上取下一張幹淨的抹布,在旁邊的石頭墩子上輕輕擦了幾下。
而後,邀請李二落座。
李二坐下來,打量著這處十分肅靜的院子。
“不知老先生在永陽坊生活多久了?”
老叔公微微一笑。
“算起來,居住在永陽坊時間最長的,也不過幾十年罷了!”
“前隋之際,這裏還沒有被納入長安城的範圍之內。”
“說起來,老夫和小郎君的雙親,是最早搬到永陽坊的!”
“那時候周圍全是荒地,也就是近幾年,人氣才多了一些...”
李二不是土生土長的長安人,十二歲之前他居住在隴西,而後又搬遷到太原和晉陽。
說起來,在長安城中,除了經常瞎溜達的幾個坊市之外,其他地方他都陌生的很。
他也是頭一次知道位列長安城一百零八坊的永陽坊,並沒有多少年的曆史。
老叔公打趣的說道:“也多虧小郎君,把大婚的地點選在永陽坊!”
“這長安城中,著實有不少大人物,恐怕都沒有聽說過永陽坊!”
“這一迴,我永陽坊可算是露大臉了!”
說著,老叔公哈哈笑了幾聲。
李二看著他,都快要露出後槽牙的笑臉,心裏那種熟悉的感覺,越來越強烈!
“不知,老人家在搬到永陽坊之前,居住在哪裏?”
老叔公的笑容漸漸淡去,取而代之的,是一副意味深長的表情。
“老夫自小就生活在長安城,說起來,年輕的時候在東市那邊討生活,後來為了生計,走南闖北去過不少地方!”
“若是先生有什麽對長安城感興趣的地方,盡管可以問老夫!”
李二微微一笑,問道:“不知老人家,是否曾去過太原?”
劉方絲毫沒有感覺到意外。
“自然是去過的!”
“而且,在太原居住過一段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