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整個大唐年間,出了一百五十六位進士,二十七位宰相!
大唐:每天簽到,獎勵太多了 作者:水果抹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三人落座!
柳葉抽了抽鼻子。
發現招待自己的,是自家產的茶,頓時笑了起來。
以前都沒發現,崔仁師這麽會做人!
“崔兄,前幾日柳某俗事纏身,沒顧得上這邊,實在是抱歉得很!”
崔仁師連連擺手。
“柳兄說的哪裏話?”
“在下聽說了,這幾日柳兄可是搞出來好幾樁大產業!”
“若是賺足了銀子,柳兄可要多請幾次客!”
柳葉哈哈大笑,道:“那是自然!”
“不知崔兄有何煩心事?”
“方才在府外,就聽見下人們議論紛紛,說什麽清河崔氏欺人太甚之類的話。”
崔仁師苦笑一聲。
“別提了!”
“旁人看著我博陵崔氏表麵風光,可自己的苦,隻有自己才知道!”
“這個月,清河崔氏侵占了我族足足四萬畝良田!”
“再這麽下去,我博陵崔氏就完了!”
噗——
一直沒說話的李神通,剛要喝口茶,聽見這句話,全都噴了出來!
多少?!
四萬畝!!!
一個月就丟了四萬畝!
他堂堂的王爺,皇帝的堂叔,全部家產加起來,都沒人家一個月丟掉的多...
柳葉當然早就知道了這件事。
這個消息,還是長孫無忌告訴他的。
清河崔氏與博陵崔氏之間,已經掐了上百年。
隻不過,近日來,清河崔氏的攻勢越來越強悍。
崔仁師他們家,已經隱隱有了招架不住的趨勢。
清河郡和博陵郡位於河北道,與後世的區劃,有著很大的區別。
周圍全都是山!
農田加起來,隻有十萬畝出頭而已。
別看十萬畝聽起來挺多的,若是按照後世的麵積算,隻有不到七平方公裏而已。
相對於兩個郡,囊括九個縣治而言,已經少得可憐了...
“正因如此,在下才想尋求柳兄的幫助!”
“柳兄多次幫朝廷度過難關,區區小事,想必不在話下吧?”
崔仁師滿是希望的看著柳葉。
世家大族,可不是那麽好當的!
最重要的,就是土地!
沒有了土地,也就是失去了當地百姓的擁護。
遲早有一天,博陵崔氏會被踢出‘五姓七望’的圈子!
到那時候,說不定就會有破家滅族的風險!
柳葉開門見山的說道:“崔兄可知道相州的情況?靖王的長子道彥,如今便在相州為官!”
崔仁師皺了皺眉。
“相州?”
他當然知道相州的情況!
當地百姓,窮得都快起義了!
“自然是知道的,隻不過,相州貧苦,於我博陵而言...”
當著李神通的麵,崔仁師沒好意思說實話。
事實上,為了防止相州的難民湧入,博陵崔氏在前隋之際,就在交界處設下關卡。
“既然博陵的農田稀少,崔兄為何不向相州發展?”
“那裏人口稀少,地勢平坦,境內的農田,怕是連二十萬畝都打不住!”
崔仁師疑惑的看著柳葉。
實在是想不出,他怎麽會出這麽餿的主意?
朝廷為了打壓世家,早已禁止世家買賣郡望以外的農田。
租?
那就更不合適了!
說白了,博陵崔氏不缺銀子,也不缺糧食。
缺的是,百姓的擁護!
誰會把租來的土地,當成自己的?
就算租個十年八年,博陵郡的百姓,也會對博陵崔氏大失所望!
崔仁師想了想,道:“柳兄,此法實在是...”
他不知道該怎麽說了。
柳葉笑道:“柳某知道崔兄的難處!”
“此法並非是買,也並非是租!”
“而是聯產承包!”
聽到這個新鮮詞,崔仁師和李神通麵麵相覷。
柳葉說的聯產承包,和後世的說法有很大區別。
說白了,博陵缺的是地,相州缺的是錢。
那麽就由相州出地,博陵出錢,產出來的糧食一起分!
成立一家商行,農田統一歸商行所有。
其實,這更像是一種‘大農場’的製度。
說到底,博陵崔氏有商行一半的股份,那麽完全可以把土地,當成是自己家的。
足以贏得民心!
而相州,也能拿到一大筆錢!
此外,就算當地的百姓少,沒人種田,每年也能拿到一部分糧食。
對於相州百姓而言,農田完全就是可有可無的東西。
這麽多年了,每個百姓手裏起碼有十二三畝農田,也沒見他們富裕...
若是有人肯買,他們早就把農田賣掉了!
至於商行...自然是柳字頭的!
聽了柳葉的解釋,崔仁師當即拍案叫絕!
“柳兄之急智,天下罕見,崔某甘拜下風!”
至於李神通,眼中滿是迷茫,顯得是沒聽懂...
柳葉一眼就看出來了。
“商行成立之後,相州定無饑荒,更無難民!”
李神通一聽,頓時激動起來!
這就是他想要的結果!
“崔某這就召集族中耆老!”
“一個時辰內,必定給柳兄,給靖王殿下一個答複!”
崔仁師也顧不得柳葉他們是不是客人了,站起來,撒腿就往外跑!
他的態度,讓柳葉頗為滿意。
這才像幹大事的人。
沒有機會就製造機會,有了機會,說什麽也要趕緊抓住!
怪不得五姓七望,別的家都被武則天玩死了。
隻有博陵崔氏,安然的流傳下去。
即便到了世家沒落的時候,博陵崔氏,還能以每十年出一位宰相的速度,繼續輝煌著...
這也是柳葉,敢跟崔仁師打交道的主要原因。
換了五姓七望之中別的大家族,碰到這種難題,柳葉說不準還會狠狠地宰他們一刀!
當然,這也是因為博陵崔氏,足夠厚道。
別的家族靠壟斷土地,壟斷資源起家。
唯獨博陵崔氏,靠讀書...
幾乎沒有欺壓百姓的事件發生!
恰恰相反,對博陵當地的百姓,維護到了極致!
舉孝廉的時候,人家以老帶小,輩輩出高官。
到了科舉製盛行,別的家族玩命走關係的時候,人家把長處發揮到極致!
整個大唐年間,出了一百五十六位進士,足足二十七位宰相!
其他家族加起來,都攆不上人家的零頭...
柳葉抽了抽鼻子。
發現招待自己的,是自家產的茶,頓時笑了起來。
以前都沒發現,崔仁師這麽會做人!
“崔兄,前幾日柳某俗事纏身,沒顧得上這邊,實在是抱歉得很!”
崔仁師連連擺手。
“柳兄說的哪裏話?”
“在下聽說了,這幾日柳兄可是搞出來好幾樁大產業!”
“若是賺足了銀子,柳兄可要多請幾次客!”
柳葉哈哈大笑,道:“那是自然!”
“不知崔兄有何煩心事?”
“方才在府外,就聽見下人們議論紛紛,說什麽清河崔氏欺人太甚之類的話。”
崔仁師苦笑一聲。
“別提了!”
“旁人看著我博陵崔氏表麵風光,可自己的苦,隻有自己才知道!”
“這個月,清河崔氏侵占了我族足足四萬畝良田!”
“再這麽下去,我博陵崔氏就完了!”
噗——
一直沒說話的李神通,剛要喝口茶,聽見這句話,全都噴了出來!
多少?!
四萬畝!!!
一個月就丟了四萬畝!
他堂堂的王爺,皇帝的堂叔,全部家產加起來,都沒人家一個月丟掉的多...
柳葉當然早就知道了這件事。
這個消息,還是長孫無忌告訴他的。
清河崔氏與博陵崔氏之間,已經掐了上百年。
隻不過,近日來,清河崔氏的攻勢越來越強悍。
崔仁師他們家,已經隱隱有了招架不住的趨勢。
清河郡和博陵郡位於河北道,與後世的區劃,有著很大的區別。
周圍全都是山!
農田加起來,隻有十萬畝出頭而已。
別看十萬畝聽起來挺多的,若是按照後世的麵積算,隻有不到七平方公裏而已。
相對於兩個郡,囊括九個縣治而言,已經少得可憐了...
“正因如此,在下才想尋求柳兄的幫助!”
“柳兄多次幫朝廷度過難關,區區小事,想必不在話下吧?”
崔仁師滿是希望的看著柳葉。
世家大族,可不是那麽好當的!
最重要的,就是土地!
沒有了土地,也就是失去了當地百姓的擁護。
遲早有一天,博陵崔氏會被踢出‘五姓七望’的圈子!
到那時候,說不定就會有破家滅族的風險!
柳葉開門見山的說道:“崔兄可知道相州的情況?靖王的長子道彥,如今便在相州為官!”
崔仁師皺了皺眉。
“相州?”
他當然知道相州的情況!
當地百姓,窮得都快起義了!
“自然是知道的,隻不過,相州貧苦,於我博陵而言...”
當著李神通的麵,崔仁師沒好意思說實話。
事實上,為了防止相州的難民湧入,博陵崔氏在前隋之際,就在交界處設下關卡。
“既然博陵的農田稀少,崔兄為何不向相州發展?”
“那裏人口稀少,地勢平坦,境內的農田,怕是連二十萬畝都打不住!”
崔仁師疑惑的看著柳葉。
實在是想不出,他怎麽會出這麽餿的主意?
朝廷為了打壓世家,早已禁止世家買賣郡望以外的農田。
租?
那就更不合適了!
說白了,博陵崔氏不缺銀子,也不缺糧食。
缺的是,百姓的擁護!
誰會把租來的土地,當成自己的?
就算租個十年八年,博陵郡的百姓,也會對博陵崔氏大失所望!
崔仁師想了想,道:“柳兄,此法實在是...”
他不知道該怎麽說了。
柳葉笑道:“柳某知道崔兄的難處!”
“此法並非是買,也並非是租!”
“而是聯產承包!”
聽到這個新鮮詞,崔仁師和李神通麵麵相覷。
柳葉說的聯產承包,和後世的說法有很大區別。
說白了,博陵缺的是地,相州缺的是錢。
那麽就由相州出地,博陵出錢,產出來的糧食一起分!
成立一家商行,農田統一歸商行所有。
其實,這更像是一種‘大農場’的製度。
說到底,博陵崔氏有商行一半的股份,那麽完全可以把土地,當成是自己家的。
足以贏得民心!
而相州,也能拿到一大筆錢!
此外,就算當地的百姓少,沒人種田,每年也能拿到一部分糧食。
對於相州百姓而言,農田完全就是可有可無的東西。
這麽多年了,每個百姓手裏起碼有十二三畝農田,也沒見他們富裕...
若是有人肯買,他們早就把農田賣掉了!
至於商行...自然是柳字頭的!
聽了柳葉的解釋,崔仁師當即拍案叫絕!
“柳兄之急智,天下罕見,崔某甘拜下風!”
至於李神通,眼中滿是迷茫,顯得是沒聽懂...
柳葉一眼就看出來了。
“商行成立之後,相州定無饑荒,更無難民!”
李神通一聽,頓時激動起來!
這就是他想要的結果!
“崔某這就召集族中耆老!”
“一個時辰內,必定給柳兄,給靖王殿下一個答複!”
崔仁師也顧不得柳葉他們是不是客人了,站起來,撒腿就往外跑!
他的態度,讓柳葉頗為滿意。
這才像幹大事的人。
沒有機會就製造機會,有了機會,說什麽也要趕緊抓住!
怪不得五姓七望,別的家都被武則天玩死了。
隻有博陵崔氏,安然的流傳下去。
即便到了世家沒落的時候,博陵崔氏,還能以每十年出一位宰相的速度,繼續輝煌著...
這也是柳葉,敢跟崔仁師打交道的主要原因。
換了五姓七望之中別的大家族,碰到這種難題,柳葉說不準還會狠狠地宰他們一刀!
當然,這也是因為博陵崔氏,足夠厚道。
別的家族靠壟斷土地,壟斷資源起家。
唯獨博陵崔氏,靠讀書...
幾乎沒有欺壓百姓的事件發生!
恰恰相反,對博陵當地的百姓,維護到了極致!
舉孝廉的時候,人家以老帶小,輩輩出高官。
到了科舉製盛行,別的家族玩命走關係的時候,人家把長處發揮到極致!
整個大唐年間,出了一百五十六位進士,足足二十七位宰相!
其他家族加起來,都攆不上人家的零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