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夫子你不是再開玩笑吧,我區區一個散修,又沒讀過儒家的典籍,怎麽好意思加入儒家呢。”
“算了吧。”
李玄化擺擺手,又是一個饞他身子的人,他不需要別人來饞,隻要白末饞就夠了。
“小友真不想加入我儒家?我觀小友挺好為人師的啊。”
要不是打不過,李玄化非得給他一拳。
你要不要聽聽你在說什麽,好為人師,這是誇人的話嗎?
李玄化緊盯著笑眯眯的荀子,一字一頓,
“荀夫子,我就想和我的道侶雙宿雙飛,對儒家一點興趣也沒有。”
這話說得夠清楚了。
荀子遺憾道:
“看來我儒家是無緣得聞小友的高談闊論了。”
聽聽,高談闊論,你是瞧得起我還是瞧不起我呢。
“這樣。”
荀子又挑起了話頭,
“不若小友挑一個我儒家學生跟著小友一同遊曆,與你那小徒弟做個同窗,也算不辜負我儒家弟子對小友的敬仰之情如何?”
說敬仰純粹是抬舉了,李玄化剛到華夏之地沒幾年,哪能做到人盡皆知的地步。
重要的是那句‘與你那小徒弟做個同窗’,讓李玄化懷疑眼前這老頭看出了什麽。
李玄化試探道:
“我本事還小,帶著一個學生遊曆華夏已經有些力有不逮了,況且我李玄化區區一個散修,怎麽擔當得起儒家高徒的先生呢?”
荀子一指天穹高掛的陽輪,
“豈不聞,三人行必有我師!因此,不為你的小徒兒尋幾個同窗,可就是小友的過錯了”
“更何況,當日薄西山,月烏升起,眾星拱月,才能讓月輪與陽輪爭輝!”
李玄化道:
“荀夫子這是言外有意啊。”
荀子哈哈一笑,
“小友就別藏著掖著了,我這老頭子隻是看出來小友的徒兒不簡單而已。”
停頓了一下道:
“有人主之相。”
“要不是那小兒的先生是小友你,我儒家弟子此刻恐怕以蜂擁而上,將小友的徒兒擁為帝星之人,安上個天命所歸的由頭,然後再揭竿而起,爭上一爭這亂世功德,成則雞犬升天,敗則灰灰了去也無所畏懼。”
事情挑明了,李玄化反倒輕鬆許多。
雖然始皇帝遲早要在世人麵前露麵,但李玄化卻沒想到是在這個時候。
雖然有些猝不及防,但無非是各取所需罷了。
“既然荀夫子這樣說,那我可就挑了啊。”
“我給小友推薦一個人選,韓非如何?”
稍稍驚愕一下,也就想通了,他讓伏念帶趙政去找韓非,伏念轉頭又通報了荀子。
李玄化道:
“那我可得好好檢驗一下他的成色。”
華墨池,伏念將趙政帶到正在修行的韓非身邊。
趙政眼神熱切的道:
“趙政見過韓非師兄!”
韓非緩緩睜眼,一旁的伏念解釋道:
“師弟,趙政師弟乃逍遙仙尊的弟子,特地來向你討教。”
韓非起身,身姿挺拔,麵容冷峻,別有一番風姿。
“見過趙師弟,討教不敢當,但趙師弟若有疑惑,非,定當勉力迴答。”
一路走來,伏念已經發現了趙政的不凡,說話井井有條,進退維穀,不似十歲稚童,不能按常理論。
伏念道:
“師弟你好好聊,師兄有事先走了。”
韓非和趙政一拜,恭送伏念遠去。
“請坐。”
韓非道。
華墨池中有一亭榭,池中植滿青蓮,青蓮一年一開花,開花時滿桑海城具芬芳。
落座。
韓非道:
“不知趙師弟有何遺惑要與我探討?”
十歲的始皇帝笑得像隻偷腥的小貓,
“不知韓非師兄對如今的天下如何看待?”
有李玄化的灌輸,趙政自認為對如今的華夏大地有幾分認識,探討起來絕不會一敗塗地。
相反他甚至覺得或許能將韓非問得啞口無言,這才能扭轉年齡帶來的弱勢,讓韓非不敢輕易小瞧他。
隻有雙方各自信服,才能有交心的可能。
現今趙政因為李玄化的話而對韓信的才能深信不疑,反倒是韓非可能不會正眼瞧他,哪怕他是,逍遙仙尊的弟子。
天才,上天的寵兒,總是有幾分傲氣的。
對趙政提出的問題,韓非隻感到詫異,就仿佛一個小蟲子硬要猜測天有多高一樣,就算你猜出來了又有什麽用?
同理,與趙政侃侃而談這天下大勢,趙政沒這個資格,他韓非也沒這個資格。
韓非敷衍道:
“非隻是一個學子,對天下大勢尚不能看透,無法迴答趙師弟。”
趙政笑了,
“堂堂一個儒家大儒如果都沒有資格對這個天下說道幾句的話,怕是有這個資格的人就少之又少了。”
“趙師弟不必恭維我。”
韓非不為所動。
趙政又道:
“韓非師兄是不相信自己所學,還是不相信荀夫子所傳授啊?”
這話說得著實歹毒,非得讓人接受一個莫須有的罪名不可。
但無疑是很好的激將法,隻要你比他強,哪怕激將法用得再恰到好處也不怕他翻臉,他反而會對你信服的五體投地,因為你強的得足夠在他的領域擊敗他。
韓信微微怒道:
“這麽說,我倒要聽聽趙師弟的高見。”
趙政自信開口道:
“生產力決定上層建築!”
老哲學家了。
“趙師弟所說的,生產力為何物?”
韓非一臉懵懂,是我韓非讀的書不夠多嗎?為什麽從趙師弟嘴裏說出來的話我就聽不懂了。
趙政洋洋得意的道:
“簡而言之就是庶民上養有所求,上養越甚求越甚,求而不得,上養不效。那麽,是‘在上’決定了如何治民,還是庶民決定了如何獲得想要的東西呢?”
李玄化隻是囫圇吞棗聽來的,那麽趙政自然也就是半吊子水平。
說得頭頭是道,讓人不明覺厲,但要是讓他明天再說,或許又是另一個說法。
但趙政對“生產力決定上層建築”的一個確信的認識就是,人民群眾的力量是最大的。
說是一個意思,到了韓非腦子裏又是另一個意思,這就是認識偏差,韓非心道:
想來都是庶民跟著君王走,哪會是君王被庶民牽著鼻子走呢?
韓非道:
“趙師弟說得精神高妙,非自愧不如,但非有一個問題,如果君王下達一個命令,那庶民執不執行呢?”
如果說趙政的迴答是對如今的華夏大勢作定性的話,那韓非的問題又涉及到另一個層麵了。
“算了吧。”
李玄化擺擺手,又是一個饞他身子的人,他不需要別人來饞,隻要白末饞就夠了。
“小友真不想加入我儒家?我觀小友挺好為人師的啊。”
要不是打不過,李玄化非得給他一拳。
你要不要聽聽你在說什麽,好為人師,這是誇人的話嗎?
李玄化緊盯著笑眯眯的荀子,一字一頓,
“荀夫子,我就想和我的道侶雙宿雙飛,對儒家一點興趣也沒有。”
這話說得夠清楚了。
荀子遺憾道:
“看來我儒家是無緣得聞小友的高談闊論了。”
聽聽,高談闊論,你是瞧得起我還是瞧不起我呢。
“這樣。”
荀子又挑起了話頭,
“不若小友挑一個我儒家學生跟著小友一同遊曆,與你那小徒弟做個同窗,也算不辜負我儒家弟子對小友的敬仰之情如何?”
說敬仰純粹是抬舉了,李玄化剛到華夏之地沒幾年,哪能做到人盡皆知的地步。
重要的是那句‘與你那小徒弟做個同窗’,讓李玄化懷疑眼前這老頭看出了什麽。
李玄化試探道:
“我本事還小,帶著一個學生遊曆華夏已經有些力有不逮了,況且我李玄化區區一個散修,怎麽擔當得起儒家高徒的先生呢?”
荀子一指天穹高掛的陽輪,
“豈不聞,三人行必有我師!因此,不為你的小徒兒尋幾個同窗,可就是小友的過錯了”
“更何況,當日薄西山,月烏升起,眾星拱月,才能讓月輪與陽輪爭輝!”
李玄化道:
“荀夫子這是言外有意啊。”
荀子哈哈一笑,
“小友就別藏著掖著了,我這老頭子隻是看出來小友的徒兒不簡單而已。”
停頓了一下道:
“有人主之相。”
“要不是那小兒的先生是小友你,我儒家弟子此刻恐怕以蜂擁而上,將小友的徒兒擁為帝星之人,安上個天命所歸的由頭,然後再揭竿而起,爭上一爭這亂世功德,成則雞犬升天,敗則灰灰了去也無所畏懼。”
事情挑明了,李玄化反倒輕鬆許多。
雖然始皇帝遲早要在世人麵前露麵,但李玄化卻沒想到是在這個時候。
雖然有些猝不及防,但無非是各取所需罷了。
“既然荀夫子這樣說,那我可就挑了啊。”
“我給小友推薦一個人選,韓非如何?”
稍稍驚愕一下,也就想通了,他讓伏念帶趙政去找韓非,伏念轉頭又通報了荀子。
李玄化道:
“那我可得好好檢驗一下他的成色。”
華墨池,伏念將趙政帶到正在修行的韓非身邊。
趙政眼神熱切的道:
“趙政見過韓非師兄!”
韓非緩緩睜眼,一旁的伏念解釋道:
“師弟,趙政師弟乃逍遙仙尊的弟子,特地來向你討教。”
韓非起身,身姿挺拔,麵容冷峻,別有一番風姿。
“見過趙師弟,討教不敢當,但趙師弟若有疑惑,非,定當勉力迴答。”
一路走來,伏念已經發現了趙政的不凡,說話井井有條,進退維穀,不似十歲稚童,不能按常理論。
伏念道:
“師弟你好好聊,師兄有事先走了。”
韓非和趙政一拜,恭送伏念遠去。
“請坐。”
韓非道。
華墨池中有一亭榭,池中植滿青蓮,青蓮一年一開花,開花時滿桑海城具芬芳。
落座。
韓非道:
“不知趙師弟有何遺惑要與我探討?”
十歲的始皇帝笑得像隻偷腥的小貓,
“不知韓非師兄對如今的天下如何看待?”
有李玄化的灌輸,趙政自認為對如今的華夏大地有幾分認識,探討起來絕不會一敗塗地。
相反他甚至覺得或許能將韓非問得啞口無言,這才能扭轉年齡帶來的弱勢,讓韓非不敢輕易小瞧他。
隻有雙方各自信服,才能有交心的可能。
現今趙政因為李玄化的話而對韓信的才能深信不疑,反倒是韓非可能不會正眼瞧他,哪怕他是,逍遙仙尊的弟子。
天才,上天的寵兒,總是有幾分傲氣的。
對趙政提出的問題,韓非隻感到詫異,就仿佛一個小蟲子硬要猜測天有多高一樣,就算你猜出來了又有什麽用?
同理,與趙政侃侃而談這天下大勢,趙政沒這個資格,他韓非也沒這個資格。
韓非敷衍道:
“非隻是一個學子,對天下大勢尚不能看透,無法迴答趙師弟。”
趙政笑了,
“堂堂一個儒家大儒如果都沒有資格對這個天下說道幾句的話,怕是有這個資格的人就少之又少了。”
“趙師弟不必恭維我。”
韓非不為所動。
趙政又道:
“韓非師兄是不相信自己所學,還是不相信荀夫子所傳授啊?”
這話說得著實歹毒,非得讓人接受一個莫須有的罪名不可。
但無疑是很好的激將法,隻要你比他強,哪怕激將法用得再恰到好處也不怕他翻臉,他反而會對你信服的五體投地,因為你強的得足夠在他的領域擊敗他。
韓信微微怒道:
“這麽說,我倒要聽聽趙師弟的高見。”
趙政自信開口道:
“生產力決定上層建築!”
老哲學家了。
“趙師弟所說的,生產力為何物?”
韓非一臉懵懂,是我韓非讀的書不夠多嗎?為什麽從趙師弟嘴裏說出來的話我就聽不懂了。
趙政洋洋得意的道:
“簡而言之就是庶民上養有所求,上養越甚求越甚,求而不得,上養不效。那麽,是‘在上’決定了如何治民,還是庶民決定了如何獲得想要的東西呢?”
李玄化隻是囫圇吞棗聽來的,那麽趙政自然也就是半吊子水平。
說得頭頭是道,讓人不明覺厲,但要是讓他明天再說,或許又是另一個說法。
但趙政對“生產力決定上層建築”的一個確信的認識就是,人民群眾的力量是最大的。
說是一個意思,到了韓非腦子裏又是另一個意思,這就是認識偏差,韓非心道:
想來都是庶民跟著君王走,哪會是君王被庶民牽著鼻子走呢?
韓非道:
“趙師弟說得精神高妙,非自愧不如,但非有一個問題,如果君王下達一個命令,那庶民執不執行呢?”
如果說趙政的迴答是對如今的華夏大勢作定性的話,那韓非的問題又涉及到另一個層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