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滅了西涼,西涼不滅,我大周就危矣!”大周皇帝當庭宣布,向西涼宣戰。
朝廷中,眾大臣趕快跪下,跟著叫:“滅西涼,大周萬歲!”
隻有劉宰相有點不解,蒙古大兵已經侵入燕京了,皇帝居然不急,而是急著出兵討伐西涼,這有點不合邏輯呀。
但他不敢提出異議,隻是跟著跪下,跟著高唿萬歲。
現在的皇帝,已經聽不下任何人的意見了。
大西北的地圖,沙盤,水草資料在文華殿內擺得滿滿當當的,兵部,戶部,工部的官員忙得團團轉,調兵遣將,征發民夫,征集錢糧,製造兵器,大戰在即,帝國的戰爭機器已經轟然起動。
一道道絕密的軍令通過八百裏加急發往西北,命令邊軍戒備。
潼關開始戒嚴,關門再次關上,任何軍事物資和民用物資都嚴禁往西運輸。
燕王也領令前往長安接手軍權,一行人浩浩蕩蕩的騎著馬走出京城向西而去,直奔潼關,取道長安。
另一撥由太監帶領的內廠騎兵直撲蘭州,前往處置範東育,一路急行軍,現在也差不多走到蘭州城了。
風起雲湧,大戰在即。
。。。。。。
潼關,黃河從秦嶺下咆哮著,直奔而過,潼關為天下第一雄關,山勢陡峭,江水洶湧,不愧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作為關中的門戶,潼關有著戰略上的重要意義,也是大周帝國重兵把守的地方。
這裏駐紮著數萬朝延禁軍,城牆高大雄偉,甕城鐵閘齊全,東西兩麵都是易守難攻。
此時,元天一行已經騎著馬,站在潼關外麵,秦嶺腳下。
望著滔滔的黃河,望向對岸高大的城牆,“潼關”二字躍入了眼中。
繞道山路的話,不但遠而且崎嶇曲折,容易迷路,不可取。
渡河沒有船隻,更是不靠譜。
唯一能走的路,就是從城中穿過
從城中穿過,朝廷禁軍會答應麽?
但不冒險,又有誰知道能不能穿過呢?
但是看潼關守軍的架勢,似乎已經接到了京城來的命令,大批貨物積壓在潼關以東的官道上,不許往西運送,元天一看,盡是些磚茶,鐵器、硫磺硝石、糧食布匹都西域急缺的物資,看來朝廷的動作挺快的,張士誠這個狗皇帝倒也不是個無能之輩。
而此時,秋雨連綿,那些大車就這樣在路邊停著,雖然有苫布擋雨,也擱不住這不斷地雨水啊,路旁的破爛茅草棚子下,幾張粗笨桌椅擺著,車夫和商人們哀聲歎氣坐著,喝著茶水發著牢騷。
忽然幾個勁裝漢子走了進來,摘下鬥笠,解開蓑衣。露出大紅色的錦衣衛官服,眾人便都不敢說話了,錦衣衛們找了桌子坐下,讓老板倒兩壺熱水,拿出幹糧來自顧自的吃著。
看這幫錦衣衛很低調,客商們才放下心來,繼續談天,不過不敢抱怨了,隻能說說天氣啥的。
這幫錦衣衛正是元天等人假扮的,由於在少林寺繞了一圈,耽誤了一些時間,沒有趕在朝廷八百裏加急之前越過潼關,現在看來很是不妙,潼關城牆上如臨大敵,禁軍們頂盔貫甲在城門口排成兩行,仔細檢查來往的旅人。
形勢不妙啊,元天等人注意到,城門口檢查的非常仔細,尤其注意年輕男子,必定仔細盤纏,若是虎口和右手中指有老繭的,一律拿下,因為這是當過兵的痕跡。
其實農民常年拿鋤頭也會虎口生老繭,但是本著寧可抓錯也不放過的精神,官兵們還是將所有嫌疑人都扣下了。
這個險怕是不能冒啊,哪怕穿著錦衣衛的衣服也不行,此前已經在徐州府犯過案子了,如果官府的信息傳遞暢通的話,應該對錦衣衛打扮的人格外注意。
十幾條漢子,還有十四個彪悍的和尚,這目標也太明顯了,成群結隊過潼關指定是不行的,分批化裝過關也不妥,這些漢子都是能打的角色,又不是軍統司裏那些巧舌如簧的細作,這樣走法,非讓人抓住馬腳不可。
正在一籌莫展之際,忽然旁邊有人幹咳一聲道:“我還想趕迴老家十裏堡呢,這下子怕是走不成了。”
聲音很熟悉,還提到了十裏堡,元天不由得用眼睛的餘光掃過去,同時暗暗握住了刀柄,一看,頓時笑了,原來是故人楊樹昌。
楊樹昌還在做著馬幫的生意,不過現在是西涼戶部轉運司的人,專門負責從中原走私貨物,他們和軍統司走的不是一條線,所以偶然碰上也是正常。
好久沒見,楊樹昌看見這個錦衣衛長得像元天,也不敢貿然相認,隻好旁敲側擊,結果一試才知道,果然是元天。
元天站起來笑道:“楊老板,別來無恙啊。”
楊樹昌看了一眼元天,也欣喜道:“大人一向可好?”
兩人嗬嗬笑了幾聲,在一張桌子前坐下,元天問道:“怎麽樣,潼關好不好過?”
楊樹昌歎了口氣,搖搖頭:“不好過,我都在這困了三天了。”
“一點辦法都沒有麽?”元天有點著急。
“是啊,京裏派人來了,盯著官兵們做事,我以前籠絡的那幾個軍官也使不上勁,您也知道,我專門采購硫磺硝石,這玩意可是一等一的違禁品,哪怕塞錢都沒用,絕對不允許過潼關的,我都要愁死了。”
元天道:“貨物不讓過,人呢?”
楊樹昌想了一下道:“應該沒啥大問題,畢竟我是熟麵孔了,和這些守關的大兵不知道喝過多少次酒了,隻要不運違禁品過關,給他們添麻煩,帶幾個人過去應該不算啥。”
元天欣慰道:“那就好,貨物不要就不要了,最重要是把我們這二十幾個人安全送過潼關,你有沒有把握?”
楊樹昌道:“若是隻有一兩個人,肯定沒問題,二十多個人,還都是虎背熊腰的年輕後生,怕是有難度,這樣吧,我先找熟人試試看。”
說罷,帶了一個小廝,拿了銀子走向城門,元天在小棚子下麵遠遠地看著,隻見楊樹昌走過去,找了個小軍官打扮的人,拉著說了幾句話,又塞了些東西過去,那軍官臉上笑意盎然。
果然有門!元天不禁心中一喜,正要起身,就在此時,忽然情況突變,一個身穿紅色官衣的人在城牆上出現,看見了下麵正和軍官交頭接耳的楊樹昌,於是便指著楊樹昌對左右說了些什麽。
不大一會兒,從城牆上下來兩個兵,將楊樹昌和他的隨從一並帶了去,元天看了心中一沉,難道說守軍已經注意到楊樹昌了麽?應該不會啊,戶部轉運司的工作相當低調,生意都是轉了幾道手才到西涼的,就算錦衣衛都摸不清頭緒,何況這些潼關的守軍。
楊樹昌心中也是疑惑萬分,一溜小跑上了城牆,隻見箭樓大門敞開著,正當中擺著一把椅子,上麵坐了個麵白無須的家夥,身穿繡蟒紅袍,還披著黑麵紅底的披風,煞有介事,一副倨傲的樣子,兩旁站著幾個頂盔貫甲的漢子,一看都臉熟的很,是潼關駐軍的總兵副將等人。
楊樹昌誠惶誠恐的跪下磕頭,還渾身發抖,一副沒見過世麵小商人的樣子,當中那個白臉家夥開腔道:“你是做買賣的?叫什麽?”聲音尖細,不男不女,竟然是個宦官。
楊樹昌不敢抬頭,惶恐對答道:“小的楊樹昌,祖祖輩輩都是跑買賣的,離鄉背井賺個辛苦錢。”
“那你販的都是些什麽惡玩意啊?”
“迴大人,這迴小的販了一些製作炮竹的原料,是幫長安府幾家爆竹作坊采買的,現如今正停在潼關外,大雨連綿的都快澆透了……”
那太監忽然幹咳一聲,嚇得楊樹昌不敢再說,太監怒道:“硫磺硝石乃是禁物。你竟敢公然販運,定然是西涼反賊的探子,來呀,給我拿下!”
一瞬間,楊樹昌魂飛魄散,嚇得差點趴下,怕的就是這個,沒想到今天終於栽了,這個不男不女的家夥實在厲害,竟然一眼就能看出自己的底細。
可是官兵們卻對這個西涼探子並不感冒,隻是上來倆人象征性的將楊樹昌拉了起來,拖到一旁,楊樹昌的隨從也嚇傻了,束手無措,隻聽一個當兵的小聲道:“愣著幹啥,還不趕緊迴去湊錢贖人。”
楊樹昌心頭一鬆,原來是想勒索錢財啊,他趕緊給隨從丟了個眼色,隨從一溜煙的跑了。
迴到城外,一幫人聚到一起商議,覺得隻要是花錢能擺平的事情便算不得大事,於是便湊了五百兩銀子,讓楊樹昌的副手給送去,順便再摸摸情況,打聽一下是不是花錢可以送人過關。
副手去了半天還沒迴來,可是路邊的商隊卻動了,陷在泥水裏好幾天的大車慢慢的挪動,向著潼關城門開去,元天派人去打聽,迴報說是官家出章程了,驗貨過關,若是違禁物資便要扣貨拿人,若不涉嫌違禁,便可過關。
可是官家卻不宣布到底啥是違禁品,反正官字兩個口,他們說什麽都是有理,弄這一套不過是想雁過拔毛而已。
果不其然,所有過關的車輛都被狠狠敲了竹杠,敲竹杠的手法拿捏的極好,不多不少,讓你不得不乖乖拿出這筆錢來。
中原到陝西必須經過潼關隘口,這些生意人都是常年跑這條線的,做買賣講究的就是個信譽,人家定下的貨,就得按時送到,這是專門替人采買貨物的一類商人,諸如楊樹昌這樣的。
還有一類是自己經銷的買賣,不讓過關大不了在中原把貨物賣掉拉倒,可是這年頭長途販運,圖的就是個價差,若是本地處理掉,就等於白跑一趟,還不如忍痛交點過路費呢。
這一招,狠啊,不是頭腦精明視財如命的人絕想不出來。
數天以來,在潼關東門外擠壓的車輛已達數百,一輛輛的通過城門也是個漫長的過程,更何況每家都要被盤查勒索,花費的時間就更長了。
元天等人冷眼觀看著城門口發生的一切,陸續又有一些行商老板被抓了起來,罪名是裏通外國,走私違禁物品,看來這位負責潼關防務的將軍是兩頭都想討好,又想立功,又想撈油水。
一個時辰時候,派去打探消息的人迴來了,道:“打點了一通,五百兩銀子交了上去,不過聽說這迴潼關當家的換人了,不是原來的總兵大人了,而是京城趕來的太監老爺,名叫王魁,楊老板的案子得他點頭才能放人,五百兩銀子不夠,要沒收貨物,再罰一千兩銀子才行。”
眾人大怒,要打上城頭救出楊樹昌,元天眉頭一皺,道:“小不忍則亂大謀,潼關駐守的都是精兵,不能硬來,不就是幾車貨物麽,給他,銀子也給!”
楊樹昌的貨物全部充公了,一千兩銀子也交了上去,可是等了半天,還是沒等來人,前去打點的人匯報說:“大事不好了,剛才我把銀子貨物交上去,他們讓我迴去等信兒,我多了個心眼沒有立刻迴來,而是去大牢附近打聽,正看見楊老板和幾個人被關進囚車,聽說這些欽犯是要押往京城的。”
“這等事情?”元天不禁怒火就噴了出來。
朝廷中,眾大臣趕快跪下,跟著叫:“滅西涼,大周萬歲!”
隻有劉宰相有點不解,蒙古大兵已經侵入燕京了,皇帝居然不急,而是急著出兵討伐西涼,這有點不合邏輯呀。
但他不敢提出異議,隻是跟著跪下,跟著高唿萬歲。
現在的皇帝,已經聽不下任何人的意見了。
大西北的地圖,沙盤,水草資料在文華殿內擺得滿滿當當的,兵部,戶部,工部的官員忙得團團轉,調兵遣將,征發民夫,征集錢糧,製造兵器,大戰在即,帝國的戰爭機器已經轟然起動。
一道道絕密的軍令通過八百裏加急發往西北,命令邊軍戒備。
潼關開始戒嚴,關門再次關上,任何軍事物資和民用物資都嚴禁往西運輸。
燕王也領令前往長安接手軍權,一行人浩浩蕩蕩的騎著馬走出京城向西而去,直奔潼關,取道長安。
另一撥由太監帶領的內廠騎兵直撲蘭州,前往處置範東育,一路急行軍,現在也差不多走到蘭州城了。
風起雲湧,大戰在即。
。。。。。。
潼關,黃河從秦嶺下咆哮著,直奔而過,潼關為天下第一雄關,山勢陡峭,江水洶湧,不愧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作為關中的門戶,潼關有著戰略上的重要意義,也是大周帝國重兵把守的地方。
這裏駐紮著數萬朝延禁軍,城牆高大雄偉,甕城鐵閘齊全,東西兩麵都是易守難攻。
此時,元天一行已經騎著馬,站在潼關外麵,秦嶺腳下。
望著滔滔的黃河,望向對岸高大的城牆,“潼關”二字躍入了眼中。
繞道山路的話,不但遠而且崎嶇曲折,容易迷路,不可取。
渡河沒有船隻,更是不靠譜。
唯一能走的路,就是從城中穿過
從城中穿過,朝廷禁軍會答應麽?
但不冒險,又有誰知道能不能穿過呢?
但是看潼關守軍的架勢,似乎已經接到了京城來的命令,大批貨物積壓在潼關以東的官道上,不許往西運送,元天一看,盡是些磚茶,鐵器、硫磺硝石、糧食布匹都西域急缺的物資,看來朝廷的動作挺快的,張士誠這個狗皇帝倒也不是個無能之輩。
而此時,秋雨連綿,那些大車就這樣在路邊停著,雖然有苫布擋雨,也擱不住這不斷地雨水啊,路旁的破爛茅草棚子下,幾張粗笨桌椅擺著,車夫和商人們哀聲歎氣坐著,喝著茶水發著牢騷。
忽然幾個勁裝漢子走了進來,摘下鬥笠,解開蓑衣。露出大紅色的錦衣衛官服,眾人便都不敢說話了,錦衣衛們找了桌子坐下,讓老板倒兩壺熱水,拿出幹糧來自顧自的吃著。
看這幫錦衣衛很低調,客商們才放下心來,繼續談天,不過不敢抱怨了,隻能說說天氣啥的。
這幫錦衣衛正是元天等人假扮的,由於在少林寺繞了一圈,耽誤了一些時間,沒有趕在朝廷八百裏加急之前越過潼關,現在看來很是不妙,潼關城牆上如臨大敵,禁軍們頂盔貫甲在城門口排成兩行,仔細檢查來往的旅人。
形勢不妙啊,元天等人注意到,城門口檢查的非常仔細,尤其注意年輕男子,必定仔細盤纏,若是虎口和右手中指有老繭的,一律拿下,因為這是當過兵的痕跡。
其實農民常年拿鋤頭也會虎口生老繭,但是本著寧可抓錯也不放過的精神,官兵們還是將所有嫌疑人都扣下了。
這個險怕是不能冒啊,哪怕穿著錦衣衛的衣服也不行,此前已經在徐州府犯過案子了,如果官府的信息傳遞暢通的話,應該對錦衣衛打扮的人格外注意。
十幾條漢子,還有十四個彪悍的和尚,這目標也太明顯了,成群結隊過潼關指定是不行的,分批化裝過關也不妥,這些漢子都是能打的角色,又不是軍統司裏那些巧舌如簧的細作,這樣走法,非讓人抓住馬腳不可。
正在一籌莫展之際,忽然旁邊有人幹咳一聲道:“我還想趕迴老家十裏堡呢,這下子怕是走不成了。”
聲音很熟悉,還提到了十裏堡,元天不由得用眼睛的餘光掃過去,同時暗暗握住了刀柄,一看,頓時笑了,原來是故人楊樹昌。
楊樹昌還在做著馬幫的生意,不過現在是西涼戶部轉運司的人,專門負責從中原走私貨物,他們和軍統司走的不是一條線,所以偶然碰上也是正常。
好久沒見,楊樹昌看見這個錦衣衛長得像元天,也不敢貿然相認,隻好旁敲側擊,結果一試才知道,果然是元天。
元天站起來笑道:“楊老板,別來無恙啊。”
楊樹昌看了一眼元天,也欣喜道:“大人一向可好?”
兩人嗬嗬笑了幾聲,在一張桌子前坐下,元天問道:“怎麽樣,潼關好不好過?”
楊樹昌歎了口氣,搖搖頭:“不好過,我都在這困了三天了。”
“一點辦法都沒有麽?”元天有點著急。
“是啊,京裏派人來了,盯著官兵們做事,我以前籠絡的那幾個軍官也使不上勁,您也知道,我專門采購硫磺硝石,這玩意可是一等一的違禁品,哪怕塞錢都沒用,絕對不允許過潼關的,我都要愁死了。”
元天道:“貨物不讓過,人呢?”
楊樹昌想了一下道:“應該沒啥大問題,畢竟我是熟麵孔了,和這些守關的大兵不知道喝過多少次酒了,隻要不運違禁品過關,給他們添麻煩,帶幾個人過去應該不算啥。”
元天欣慰道:“那就好,貨物不要就不要了,最重要是把我們這二十幾個人安全送過潼關,你有沒有把握?”
楊樹昌道:“若是隻有一兩個人,肯定沒問題,二十多個人,還都是虎背熊腰的年輕後生,怕是有難度,這樣吧,我先找熟人試試看。”
說罷,帶了一個小廝,拿了銀子走向城門,元天在小棚子下麵遠遠地看著,隻見楊樹昌走過去,找了個小軍官打扮的人,拉著說了幾句話,又塞了些東西過去,那軍官臉上笑意盎然。
果然有門!元天不禁心中一喜,正要起身,就在此時,忽然情況突變,一個身穿紅色官衣的人在城牆上出現,看見了下麵正和軍官交頭接耳的楊樹昌,於是便指著楊樹昌對左右說了些什麽。
不大一會兒,從城牆上下來兩個兵,將楊樹昌和他的隨從一並帶了去,元天看了心中一沉,難道說守軍已經注意到楊樹昌了麽?應該不會啊,戶部轉運司的工作相當低調,生意都是轉了幾道手才到西涼的,就算錦衣衛都摸不清頭緒,何況這些潼關的守軍。
楊樹昌心中也是疑惑萬分,一溜小跑上了城牆,隻見箭樓大門敞開著,正當中擺著一把椅子,上麵坐了個麵白無須的家夥,身穿繡蟒紅袍,還披著黑麵紅底的披風,煞有介事,一副倨傲的樣子,兩旁站著幾個頂盔貫甲的漢子,一看都臉熟的很,是潼關駐軍的總兵副將等人。
楊樹昌誠惶誠恐的跪下磕頭,還渾身發抖,一副沒見過世麵小商人的樣子,當中那個白臉家夥開腔道:“你是做買賣的?叫什麽?”聲音尖細,不男不女,竟然是個宦官。
楊樹昌不敢抬頭,惶恐對答道:“小的楊樹昌,祖祖輩輩都是跑買賣的,離鄉背井賺個辛苦錢。”
“那你販的都是些什麽惡玩意啊?”
“迴大人,這迴小的販了一些製作炮竹的原料,是幫長安府幾家爆竹作坊采買的,現如今正停在潼關外,大雨連綿的都快澆透了……”
那太監忽然幹咳一聲,嚇得楊樹昌不敢再說,太監怒道:“硫磺硝石乃是禁物。你竟敢公然販運,定然是西涼反賊的探子,來呀,給我拿下!”
一瞬間,楊樹昌魂飛魄散,嚇得差點趴下,怕的就是這個,沒想到今天終於栽了,這個不男不女的家夥實在厲害,竟然一眼就能看出自己的底細。
可是官兵們卻對這個西涼探子並不感冒,隻是上來倆人象征性的將楊樹昌拉了起來,拖到一旁,楊樹昌的隨從也嚇傻了,束手無措,隻聽一個當兵的小聲道:“愣著幹啥,還不趕緊迴去湊錢贖人。”
楊樹昌心頭一鬆,原來是想勒索錢財啊,他趕緊給隨從丟了個眼色,隨從一溜煙的跑了。
迴到城外,一幫人聚到一起商議,覺得隻要是花錢能擺平的事情便算不得大事,於是便湊了五百兩銀子,讓楊樹昌的副手給送去,順便再摸摸情況,打聽一下是不是花錢可以送人過關。
副手去了半天還沒迴來,可是路邊的商隊卻動了,陷在泥水裏好幾天的大車慢慢的挪動,向著潼關城門開去,元天派人去打聽,迴報說是官家出章程了,驗貨過關,若是違禁物資便要扣貨拿人,若不涉嫌違禁,便可過關。
可是官家卻不宣布到底啥是違禁品,反正官字兩個口,他們說什麽都是有理,弄這一套不過是想雁過拔毛而已。
果不其然,所有過關的車輛都被狠狠敲了竹杠,敲竹杠的手法拿捏的極好,不多不少,讓你不得不乖乖拿出這筆錢來。
中原到陝西必須經過潼關隘口,這些生意人都是常年跑這條線的,做買賣講究的就是個信譽,人家定下的貨,就得按時送到,這是專門替人采買貨物的一類商人,諸如楊樹昌這樣的。
還有一類是自己經銷的買賣,不讓過關大不了在中原把貨物賣掉拉倒,可是這年頭長途販運,圖的就是個價差,若是本地處理掉,就等於白跑一趟,還不如忍痛交點過路費呢。
這一招,狠啊,不是頭腦精明視財如命的人絕想不出來。
數天以來,在潼關東門外擠壓的車輛已達數百,一輛輛的通過城門也是個漫長的過程,更何況每家都要被盤查勒索,花費的時間就更長了。
元天等人冷眼觀看著城門口發生的一切,陸續又有一些行商老板被抓了起來,罪名是裏通外國,走私違禁物品,看來這位負責潼關防務的將軍是兩頭都想討好,又想立功,又想撈油水。
一個時辰時候,派去打探消息的人迴來了,道:“打點了一通,五百兩銀子交了上去,不過聽說這迴潼關當家的換人了,不是原來的總兵大人了,而是京城趕來的太監老爺,名叫王魁,楊老板的案子得他點頭才能放人,五百兩銀子不夠,要沒收貨物,再罰一千兩銀子才行。”
眾人大怒,要打上城頭救出楊樹昌,元天眉頭一皺,道:“小不忍則亂大謀,潼關駐守的都是精兵,不能硬來,不就是幾車貨物麽,給他,銀子也給!”
楊樹昌的貨物全部充公了,一千兩銀子也交了上去,可是等了半天,還是沒等來人,前去打點的人匯報說:“大事不好了,剛才我把銀子貨物交上去,他們讓我迴去等信兒,我多了個心眼沒有立刻迴來,而是去大牢附近打聽,正看見楊老板和幾個人被關進囚車,聽說這些欽犯是要押往京城的。”
“這等事情?”元天不禁怒火就噴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