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帝國,北方邊境。


    駐紮在邊境的是燕王的新信,李猛達,率領一千人馬守在邊境線上,翻過後麵幾座山,就是直通燕京的官道了,這裏,離燕京不過是三十來裏,此處軍營,可謂是肩負著保護燕京的重任。


    自從二皇子燕王率領一班親信在蒙古國那兒隨便抓了一百多牧民,又殺了三百多牧民後,蒙古軍已經很久沒有到邊境活動了。


    不知道燕王何時迴到燕京呢?李猛達這時有點想跟著燕王迴去的那幫好友了。


    不知道陳正,李旺,何八,鍾成他們是否升了官沒有?


    唉,都怪自己命不好,沒被殿下選中,隻能留在這窮山惡水的地方守著,連個女人也沒見著。


    李猛達看著操場上,士兵們三五成群,正懶洋洋的挨成一堆,在說著話,而那些老邁的戰馬正在營地外的草原邊上自由的吃著草。


    天藍得像洗過了一般,一絲雲彩都沒有,太陽一如既往的溫暖,照在一望無望的蒙古大草原上,青青的野草,微風輕吹,正跟著風起舞。


    李猛達從草地上隨便拉過一匹馬,就跨身上馬,一夾馬背,就向廣闊的大草原馳去。


    以最快的速變飛跑著,一直衝向垂下草地的藍天。


    直至馬兒跑累了,才慢慢的往迴走,走迴軍營,一天的日子就這樣過去了。


    隻有這樣打發日子,才不覺得時光的慢長。


    此時,李猛達正向天的盡頭,草原的深處奔跑。


    一匹俊馬踏著青青的草地,穿過隨風而動的青草,奔跑,再奔跑。


    他身後五個護衛也跟著騎上馬,緊追而來。


    到最後,六個人六匹馬幹脆開始比賽誰跑得快了。


    風在耳邊唿唿作響,駿馬在奔馳,眼前的景色在急速的向後倒退。


    六匹馬,幾乎在一條線上平行。


    不知跑了多久,六匹馬終於不約而同的停了下來。


    李猛達和五個侍衛同時勒住馬,看著麵前一望無際的草原,再往前走,就是蒙古國的國境線了,作為大周帝國的守軍,當然不能擅自闖入敵國的國境,否則引來蒙古兵,那個罪誰也擔當不起。


    六人正要調轉馬,再慢步走迴兵營。


    但卻感覺到腳下的地在微微顫動。


    “這是怎麽迴事呢?”李猛達抬頭看了看蒙古國的國境內,除了草原還是草原。


    一個叫許得誌的侍馬跳了下馬,用耳朵帖著草地仔細的聽著。


    輕微的顫動,再逐步變得強勁起來。


    許得誌猛的從草地上抬起頭,一臉驚慌,叫:“不,不好了,前方有大隊騎兵!”


    一邊叫著,一邊飛身躍上馬,就衝李猛達叫:“李大人,還不快走,蒙古騎兵來了。”


    李猛達一聽,嚇得臉色都變了,從北麵來的騎兵,難道是蒙古國的鐵騎連環馬?


    蒙古鐵騎連環馬非常的犀利,五匹戰馬連在一起,綁著向前的長槍,所到之處,所向披靡。


    而大周帝國的邊軍騎兵的馬遠不如蒙古戰馬,每次騎兵會戰,都是大周騎兵吃大虧。


    而原本邊營上有上萬守軍的,有幾千士兵跟燕王走了,隻剩下不到六千人了。


    而更可怕的是,一點征兆都沒有,蒙古國居然開始出兵了。


    而且來的是蒙古鐵騎。


    大地逐漸開始顫動了起來,眾人懼驚,趕快調轉馬頭,就往迴跑。


    狠命的用鞭子打著馬背,希望能快一點趕迴軍營,以便應對蒙古鐵騎。


    六匹馬以最快的速度往迴跑。


    副總兵楊大力百般無聊的站在軍營的哨塔上,正打了個嗬欠,往外一看。


    隻見總兵李猛達帶著五個士兵往迴跑,跑得比剛才衝出去的時候還快。


    這是幹什麽呢?


    楊大力趕快隨手抓起了身邊的遠望鏡。


    一看,雙眼圓睜,看得目瞪口呆。


    隻見李猛達六人的後麵,是漫天的騎兵。


    騎兵,漫天的騎兵,從地平線上湧現出來。


    悠長的號角,沉悶的鼓點,遮天蔽日的旌旗。


    沒錯,正是蒙古的精銳騎兵連環馬。


    連環馬在前,後麵是騎射手和長刀手,再後麵是攜帶攻城器械的步兵,大軍連綿數裏,緩慢的逼近。


    而兩廂有快速移動的輕騎兵斥候遠遠的來迴奔著。


    李猛達一馬當先,終於衝入了兵營,一邊衝一邊大叫:“快,快集合,蒙古騎兵打過來了。”


    士兵們三五成群的在兵營各處懶散的坐著,站著,躺著,聽到總兵大人狂叫,個個茫然的望向那奔入軍營中的六匹戰馬,還不明白李總兵到底在說什麽呢。


    直到副總兵在哨塔上擊起鼓來,士兵們才站起來,跑向了操場。


    可是,迎麵望向外麵,隻見塵煙滾滾,無數騎兵正向軍營衝來。


    “快,抄家夥,準備迎戰!”李猛達倒是臨危不驚,而是沉著的命令著。


    一隊隊士兵在列隊,集合。


    騎兵也躍上了馬,手握長矛,站在步兵的前麵。


    三千騎兵首先衝了出去,三千步兵緊跟其後。


    而李猛達騎著馬,手提一杆長矛正衝在前頭,率著三千騎兵和三千步兵向蒙古鐵騎衝去。


    在上萬蒙古鐵騎直衝而來的時候,三千騎兵直接就撞了上去。


    後麵的步兵也無所畏懼,緊跟其後。


    隻見刹那間,那可惜的六千大周守軍就被滾滾而來的蒙古鐵騎吞噬。


    直刺而來的尖槍,帶著尖銳的嘯叫聲。


    刺入了戰馬的肚子,刺倒了無所畏懼的士兵,長矛胡亂的刺出,與鐵鏈相撞,響起重重的沉悶聲。


    血,在鐵騎麵前濺起,帶著沉重的撕裂聲。


    一匹匹戰馬被刺倒,一個接一個士兵被蒙古騎兵斬殺。


    人頭在落地,鮮血將青色的草地染紅。


    鐵騎過後,一地血紅。


    李猛達與一個少年蒙古騎兵激戰著,一刀一矛,打得異常激烈。


    但又有幾個蒙古兵舉刀直刺而來。


    刀尖刺入了背心,另一把大刀一劃而過,隻覺下身一涼,整個人從馬背上撲倒,從馬背上掉了下去。


    一隻鐵蹄把他踢飛得老遠。


    李猛達一口熱血噴出,他已經沒法說話,心裏隻能默默的叫:“燕王殿下,我已經盡力了,邊營六千勇士已經盡力了。”


    蒙古大軍從六千守軍的屍體上踏過,兵營也瞬間被撞得粉碎。


    蒙古大軍歡唿著,直撲燕京。


    而此時,京城仍然在進行內閣改組的時候,北方緊急軍報就來了,北元大軍悍然南下,已經打到燕京了,皇帝聞報之後大發雷霆之怒,老二不是說深入漠北,把蒙古人打得落花流水,王庭都讓他掀了麽?現如今又是哪裏來的蒙古大軍?


    把澤坤叫來責問,二皇子知道事情敗露了,但是咬死口說自己確實深入漠北打下王庭,至於是不是中了蒙古人的奸計那就不好說了。


    二皇子把責任一推六二五,反正就這個局麵了,皇太子也當不成了,你愛咋咋地吧,這樣一來,皇帝到沒了脾氣,難道因為這事把兒子宰了不成?


    虎毒還不食子呢,何況皇帝經常以仁君自詡,這些天老二和老四的一切行動都在監視之中,兩個小子都還算老實,皇帝有心給他們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可是又擔心放虎歸山,知子莫若父,老張家的子孫哪個也不是省油的燈。


    放在京城又怕磨了他倆的銳氣,畢竟皇帝不希望自己的江山交在一個窩囊廢手裏。


    恰在此時,又是一封奏折解了皇帝的苦惱。


    這封奏折是內閣輔政大學士劉正基轉交上來的,寫折子的人叫楊世傑,是今年的新科狀元,外放天長做了幾個月的縣令,政績斐然,被吏部調迴來當了部員,大概是不願意當個默默無聞的京官吧,竟然通過自己的門師將一封奏折直接送到天子眼前。


    奏折內容很短,但是字字珠璣,他建言皇帝將燕王和秦王的封地對調,這樣一來,一切問題迎刃而解。


    藩王必須麵對別人留下的攤子,如何處理各種複雜的關係,重新建立起自己的勢力,需要更多的智慧,更多的精力,既耗費了他們的精神,又磨練了他們的意誌,可謂良策!


    皇帝龍顏大悅,將戶部主事楊峰擢升為內閣協辦大學士。


    一時間,內閣多了兩位年輕有為的大學士,還都是狀元出身,並且都尚未成家,被稱為內閣雙壁,這在京城官宦人家中引起了頗大的一場風潮,誰要能收了他倆中的一個當女婿,那這輩子還愁啥。


    皇帝雷厲風行,將兩個兒子派出京城,老二澤坤前去長安,協辦西征事宜,老四澤平去燕京,抵擋北元入侵。


    在二子出京之前,皇帝又做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他重新立了個太子,正是默默無聞的老三,安國郡王張澤承。


    當老三聽說自己被立為太子的時候,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麽激動,盼星星盼月亮,終於盼來了這個儲君的位子,他卻高興不起來了,臉色倒有些慘白,老三是個聰明人,他知道自己和大哥一樣,隻不過是老二和老四的磨刀石罷了。


    燕王和秦王聽說之後,也是一臉的恬淡,父皇這些招數,他倆也認清楚了,無非就是不斷地心理打擊,所謂的磨練而已。


    愛咋咋地吧。


    ……


    老三入住東宮,蕭妃娘娘母憑子貴,也牛氣了一把,廣發帖子邀請親戚和朝廷大員的內眷進宮玩耍,可是響應者了了,淑妃娘娘的前車之鑒還在那裏擺著呢,滿以為自己兒子會成為儲君,也是這樣誌得意滿,廣邀賓朋入宮,還沒兩天呢就發生了宮變,淑妃娘娘被太子挾持,差點香消玉損,現在神智還有些不清呢。


    太子東宮冷冷清清,空氣中彷佛還彌漫著淡淡的血腥氣,身穿明黃四爪蟒袍的三殿下呆呆的站著,依稀間看到了大哥滿身是血的身影,依舊在向自己悲鳴:“生生世世不願生在帝王家……”


    新太子一個激靈,眼前的幻想消失了,一個老宦官站在門口,謙恭的說:“殿下,車馬預備好了。”


    老三忽然想起,今天是送老二和老四離京的日子,父皇讓他代表前去送別,時間差不多該到了。


    整理袍服管帶,出了東宮上了車駕,這還是大哥留下的四輪馬車,坐墊上似乎還有他的味道,馬蹄得得,車輪滾滾,承太的思緒卻總也平靜不下來。


    來到城外水西門碼頭,百官已經等候在那裏了,老二和老四站在碼頭邊,一臉的蕭瑟,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雖是初秋,卻一派蒼涼景象。


    兩位皇子的車駕隨從,遠不如進京時候那般奢華浩蕩,誰都知道,那些鮮衣怒馬的隨從已經化作紫金山下的一堆枯骨了。


    兄弟三人相對無言,唯有望著滾滾長江,唏噓萬千,大周朝將要向何處去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霸武刀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蟲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蟲土並收藏霸武刀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