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八年前的好時光,再也迴不去了。”王正彪說著,淚水就忍不住流了出來。
八年前,當時在整個大西北,蘭州王家可是個威名顯赫的家族,號稱王氏三雄的王家三兄弟的大名誰人不知,誰人不曉。
王家三雄憑著心狠手辣牢牢的掌控著整個大西北的私鹽生意,不但豢養著上千的打手,還在官府裏安插了很多耳目,勢力龐大資本雄厚,是西北名副其實的鹽梟。
那時候,是王正彪最美好,活得最滋潤的時光,他的日子過得像神仙一般,無憂無慮,因為上麵有大哥們罩著,根本不用他出去打拚,幹活,他每天就是睡到日上三竿,太陽照了屁股,然後才提看籠架鳥,帶著十幾二十個家丁出去遊逛。
那時候,蘭州城基本可以橫著走,看到漂亮可愛的大閏女小媳婦就調戲一番,進了茶館酒樓,人人見了他,都得尊稱他一聲四爺。
如果哄得四爺開心,一高興,就來一句:“那好,就所有人的酒錢都掛在四爺的帳上吧。”
於是,大家就高興的起哄,歡喜不行。
四爺有個喜好,就是喜歡逛窯子。
蘭州大小的窯子,都有他的身影。他不但經常住在青樓,吃在青樓,花錢更是像流水一般,嘩嘩的往外淌,一天連吃喝帶玩娘們帶打賞都能花出百十兩銀子,四爺不但連眼皮也不帶眨一下,還輕飄飄的一句:“記在四爺帳上呀。”
這樣的財神爺,當然是姑娘們的最愛,老鴇們也最喜歡四爺這樣的客人,人傻錢又多,反正他家有的是錢,那也不怕他記帳,就怕他不來。
鹽梟家有錢有勢,四爺住在那裏,就是那裏的福分,就連地痞流氓都排著隊向他巴結呢。
那些日子,是多麽的消遙自在呀,就算知府大人,也未必有他這般消遙自在。
可是,直到有一天,那個普通而平凡的早晨,一切美好的生活就從此結束了。
短短的幾天,二哥在清河鎮被殺,大哥和三哥帶人前去處理,結果也慘死在元天一行的刀下。
更悲催的是,自家老宅也被人一把火燒了。
幸虧有一個家丁反應快,將王正彪從溫柔鄉裏叫醒,可是趕迴家的時候。整個大院已經化為灰燼,然後兩個哥哥血肉模糊的屍體也送了迴來,蘭州王家,一夜之間就崩塌了。
家族生意被人接管,偌大的家業也跟著灰飛煙滅,那些打手,傭人,家丁,丫頭樹倒猢猻散,席卷走剩餘的錢財貨物,一去不返。
王正彪也直接從雲端跌落了凡塵,成了一個人人喊打的落水狗。
作惡多端,血債累累,在各個酒樓娼家欠下的巨債也無力償還,昔日的酒肉朋友,瓜朋狗友也跟著翻臉不認人,追債,每天催債的人把門檻都踩爛了,走投無路的王正彪隻好前往京城,投奔老五。
王家老五是進京趕考的,可是早已斷了音訊,當老四輾轉來到京城的時候,卻怎麽也找到老五了,不知道老五是客死異鄉,還是又去了別的地方。
身上最後一個銅板已經用完,餓了幾天,走投無路的王正彪隻好委身在京城怡紅院做了一名龜奴。
這一切,都因那個叫元天的年輕馬賊。
在大西北,那元天可是個響當當的馬賊,是他帶著人把王家滅了,元天是那裏人,幹什麽的,王正彪心裏清楚得很,深仇大恨,不同戴天,仇人的一切情況,王正彪都牢記在心,現在在陌生的京城,卻想不到有人會問起,這一切的一切,王正彪他又怎麽會忙記呢。
聽了他王家發家史的,現在開始聽關於元天的發家史了,三皇子頓時來了興致,讓人給王正彪搬來了個椅子,又讓人上了杯茶水,現在,終於可以聽著他把元天詳詳細細的發家史了,三皇子目光炯炯,望向王正彪,聽了起來。
而此時的王正彪,也喝了一口茶,清了清喉嚨,望向眾人,就開始講述。
但王正彪根本就不認識元天,而且也沒見過他,此時看見三皇子如此有興趣,於是就將蘭州人道聽途說的講了起來。
當然,這不可避免的增加了一些傳奇的色彩。
於是,就從十裏堡的牧馬少年到縱橫一方的十三俠,再到壟斷一方的馬販子,私鹽販子一一道來。
元天的崛起令人側目,元天的心狠手辣令人膽寒,但他和十裏堡的覆滅也和崛起一樣,快得讓人吃驚。
“嗬,就他一個小小的馬販子,居然敢得罪一省巡撫,史千超,殺了人家的公子,結果溫大人就帶人直接屠鎮,以至後來家破人亡,而他也不知所蹤,打下的家業也煙飛土散。”
說到這裏,王正彪頓時變得興奮了起來,最後感慨道:“那般惡果,真是因果循環,報應啊。”
王正彪的敘事能力不算很強,說話顛三倒四,重言倒語,好在三殿下的接受能力比較強,一邊聽他講,一邊拿著毛筆在紙上寫著畫著,一張以元天為核心的脈絡圖就這樣理了出來。
元天,甘肅蘆陽縣十裏堡人,大概是天佑元年左右生人,刀槍弓馬嫻熟,馬賊出身,年紀輕輕便壟斷了西北的茶馬交易,和當時的茶馬提司範東育過從甚密,曾經在蘆縣快班擔任過捕頭,和劉正基關係匪淺,和專門走西域生意的李家也有密切來往,而且他手下有一幫很能打的好兄弟,天不怕地不怕,巡撫衙門都敢燒,這樣的人若是算不得豪強,那就沒人能算豪強了。
更重要的是,這個人在十八裏堡被毀滅的情況下,竟然能東山再起,重新打下一片天地,這種精神和毅力,著實令人佩服。
三殿下的腦筋轉的很快,立刻聯想到前任陝甘總督溫千超的死,想來和這位也脫不開關係,能動用官府的助力鏟除仇人,此人的智力水平絕非一般。
總而言之,這人絕對是個人才,不可多得的人才。
想知道的已經知道了,三殿下示意可以將王正彪打發走了,王正彪領了十兩銀子,千恩萬謝點頭哈腰的去了,誰也沒有注意到,一個錦衣侍衛悄悄跟了出去。
“諸位以為元天此子如何?”三殿下悠悠的問道。
豪傑們無不嗤之以鼻,元天的經曆雖然聽起來很拽,但是不對他們的路子,他們可是名門正派的武林人士,開香堂收徒弟,傳授武藝,光耀門派才是正路,什麽販私鹽,販馬那都是不上台麵的人才幹的事情,西北武林和中原武林完全不對路子,對於那些土條,豪傑們才看不上眼。
三殿下隻是微微一笑,本來也沒指望這幫粗人能有什麽見識,他輕咳一聲道:“此子自然不能和列位英雄相提並論,但也是個人物,想成就大事,就要團結一切力量,我決定了,要會會這個人。”
……
這天上午,戶部尚書府邸後巷的別院中,迎來了幾個特殊的客人,輕車簡從,相當低調,但是為首一人器宇軒昂,令人側目,元天已經不住在這裏,那人便留下一張名剌和一份禮物離開了。
不多時,元天便收到了名剌和禮物,名剌是一張灑金紅紙,上麵隻寫著三個字,張澤承。
禮物是一個三尺長的楠木匣子,造型古樸,裏麵襯著金絲絨布,一把欣長的古劍靜靜地躺在匣子裏,劍鞘精美,鎏金裝具,透雕唐草圖案,鑲嵌著藍綠琉璃和水晶,抽劍出鞘,雙峰直刃,鍛造精良,劍柄包裹金色鮫魚皮,握在手中感覺充盈妥帖,揮動兩下,輕盈順手,有破空之音。
“好刀!”元天輕輕讚道。
“當家的,這不是劍麽?”小樹根在一旁問道,他小小年紀,也能認識刀槍劍戟斧鉞構叉了。
“這是唐刀,細長直刃,和劍區別不大,此刀保養甚好,價值一定不菲,三皇子沒見麵就送大禮,出手比他大哥闊綽多了。”
元天把玩了一下這把唐刀,順手丟給剛走進來的花無缺,笑道:“瞧瞧稀罕物。”
花無缺一把接住,也讚歎一聲好刀,不過旋即又笑道:“這玩意不適合我,拿著打架怕磕著碰著,還不如兩貫錢買的鐵劍潑辣。”
花無缺也是跟著元天潛入京城的,但是一直沒和元天給的任務,花無缺得其父葉楓真傳,劍法已經出神入化,他骨子裏也帶著父親那種豪放不羈的基因,混江湖再合適不過了。
江湖,是武林豪傑的舞台,道上朋友向來以和六扇門作對為榮,其實並非他們願意如此,自古俠以武犯禁,朝廷官府都是持打壓態度的,江湖人士實際上是一群社會邊緣人,社會地位並不高,任憑你什麽武當崆峒的掌門人,也抵不過一個七品縣令的身份高貴。
花無缺在中原武林混了一段時間,已經小有名氣,由於他來自西北,又是快劍浪子的兒子,所以被江湖朋友送了一個雅號叫邊城浪子。
在道上混,消息來源自然多一些,軍統司打聽不到的事情,花無缺就能打聽到,當今皇帝的第三個兒子,至今尚未封王的三殿下張澤承放浪形骸,喜歡流連於秦淮兩岸花叢之間,又喜歡結交武林豪傑,不惜重金招攬名師,在江湖上已經頗有些名氣,三殿下禮賢下士,以堂堂皇子的身份和這些武林人士結交,頗能邀買些人心。
看來這位三皇子不怎麽受皇上待見,連老四都封了秦王了,他還是光禿禿一個皇子身份,同是皇上的兒子,也有三六九等啊,三皇子就是混的比較差的,沒兵馬,沒大臣支持,問鼎儲君之位他是沒戲了,不過俗話說得好,小雞不尿尿,各有各的道,他招攬武林豪傑,難道真是為了練武強身,鬼才信。
這老三也不是個省油的燈啊。
上迴那件事,就是被老三陰了一把,以至於元天損失了七個人,這筆帳元天記著呢。
“無缺,這是張澤承派人送來的禮物,你說是收還是不收。”元天問道。
“廢話,當然收,不收白不收,現在是他求咱們,我估計你的底細他已經摸清了,你還記得蘭州李家麽,販私鹽的,他們家老四昨天被一個胖頭陀叫走以後,當夜就死在怡紅院後巷了。”
四個皇子中,老三的勢力最為弱小,想上位的唯一辦法就是挑唆三個兄弟自相殘殺,最後他漁翁得利,這倒不失為一個好策略,隻不過弄得太過張揚就不好了。
正談著呢,下人來報,有拜帖送到,元天打開一看,上麵赫然寫著進士及第正四品詹事府少詹事黃龍偉敬拜。
看來,這次東宮也出動了。
八年前,當時在整個大西北,蘭州王家可是個威名顯赫的家族,號稱王氏三雄的王家三兄弟的大名誰人不知,誰人不曉。
王家三雄憑著心狠手辣牢牢的掌控著整個大西北的私鹽生意,不但豢養著上千的打手,還在官府裏安插了很多耳目,勢力龐大資本雄厚,是西北名副其實的鹽梟。
那時候,是王正彪最美好,活得最滋潤的時光,他的日子過得像神仙一般,無憂無慮,因為上麵有大哥們罩著,根本不用他出去打拚,幹活,他每天就是睡到日上三竿,太陽照了屁股,然後才提看籠架鳥,帶著十幾二十個家丁出去遊逛。
那時候,蘭州城基本可以橫著走,看到漂亮可愛的大閏女小媳婦就調戲一番,進了茶館酒樓,人人見了他,都得尊稱他一聲四爺。
如果哄得四爺開心,一高興,就來一句:“那好,就所有人的酒錢都掛在四爺的帳上吧。”
於是,大家就高興的起哄,歡喜不行。
四爺有個喜好,就是喜歡逛窯子。
蘭州大小的窯子,都有他的身影。他不但經常住在青樓,吃在青樓,花錢更是像流水一般,嘩嘩的往外淌,一天連吃喝帶玩娘們帶打賞都能花出百十兩銀子,四爺不但連眼皮也不帶眨一下,還輕飄飄的一句:“記在四爺帳上呀。”
這樣的財神爺,當然是姑娘們的最愛,老鴇們也最喜歡四爺這樣的客人,人傻錢又多,反正他家有的是錢,那也不怕他記帳,就怕他不來。
鹽梟家有錢有勢,四爺住在那裏,就是那裏的福分,就連地痞流氓都排著隊向他巴結呢。
那些日子,是多麽的消遙自在呀,就算知府大人,也未必有他這般消遙自在。
可是,直到有一天,那個普通而平凡的早晨,一切美好的生活就從此結束了。
短短的幾天,二哥在清河鎮被殺,大哥和三哥帶人前去處理,結果也慘死在元天一行的刀下。
更悲催的是,自家老宅也被人一把火燒了。
幸虧有一個家丁反應快,將王正彪從溫柔鄉裏叫醒,可是趕迴家的時候。整個大院已經化為灰燼,然後兩個哥哥血肉模糊的屍體也送了迴來,蘭州王家,一夜之間就崩塌了。
家族生意被人接管,偌大的家業也跟著灰飛煙滅,那些打手,傭人,家丁,丫頭樹倒猢猻散,席卷走剩餘的錢財貨物,一去不返。
王正彪也直接從雲端跌落了凡塵,成了一個人人喊打的落水狗。
作惡多端,血債累累,在各個酒樓娼家欠下的巨債也無力償還,昔日的酒肉朋友,瓜朋狗友也跟著翻臉不認人,追債,每天催債的人把門檻都踩爛了,走投無路的王正彪隻好前往京城,投奔老五。
王家老五是進京趕考的,可是早已斷了音訊,當老四輾轉來到京城的時候,卻怎麽也找到老五了,不知道老五是客死異鄉,還是又去了別的地方。
身上最後一個銅板已經用完,餓了幾天,走投無路的王正彪隻好委身在京城怡紅院做了一名龜奴。
這一切,都因那個叫元天的年輕馬賊。
在大西北,那元天可是個響當當的馬賊,是他帶著人把王家滅了,元天是那裏人,幹什麽的,王正彪心裏清楚得很,深仇大恨,不同戴天,仇人的一切情況,王正彪都牢記在心,現在在陌生的京城,卻想不到有人會問起,這一切的一切,王正彪他又怎麽會忙記呢。
聽了他王家發家史的,現在開始聽關於元天的發家史了,三皇子頓時來了興致,讓人給王正彪搬來了個椅子,又讓人上了杯茶水,現在,終於可以聽著他把元天詳詳細細的發家史了,三皇子目光炯炯,望向王正彪,聽了起來。
而此時的王正彪,也喝了一口茶,清了清喉嚨,望向眾人,就開始講述。
但王正彪根本就不認識元天,而且也沒見過他,此時看見三皇子如此有興趣,於是就將蘭州人道聽途說的講了起來。
當然,這不可避免的增加了一些傳奇的色彩。
於是,就從十裏堡的牧馬少年到縱橫一方的十三俠,再到壟斷一方的馬販子,私鹽販子一一道來。
元天的崛起令人側目,元天的心狠手辣令人膽寒,但他和十裏堡的覆滅也和崛起一樣,快得讓人吃驚。
“嗬,就他一個小小的馬販子,居然敢得罪一省巡撫,史千超,殺了人家的公子,結果溫大人就帶人直接屠鎮,以至後來家破人亡,而他也不知所蹤,打下的家業也煙飛土散。”
說到這裏,王正彪頓時變得興奮了起來,最後感慨道:“那般惡果,真是因果循環,報應啊。”
王正彪的敘事能力不算很強,說話顛三倒四,重言倒語,好在三殿下的接受能力比較強,一邊聽他講,一邊拿著毛筆在紙上寫著畫著,一張以元天為核心的脈絡圖就這樣理了出來。
元天,甘肅蘆陽縣十裏堡人,大概是天佑元年左右生人,刀槍弓馬嫻熟,馬賊出身,年紀輕輕便壟斷了西北的茶馬交易,和當時的茶馬提司範東育過從甚密,曾經在蘆縣快班擔任過捕頭,和劉正基關係匪淺,和專門走西域生意的李家也有密切來往,而且他手下有一幫很能打的好兄弟,天不怕地不怕,巡撫衙門都敢燒,這樣的人若是算不得豪強,那就沒人能算豪強了。
更重要的是,這個人在十八裏堡被毀滅的情況下,竟然能東山再起,重新打下一片天地,這種精神和毅力,著實令人佩服。
三殿下的腦筋轉的很快,立刻聯想到前任陝甘總督溫千超的死,想來和這位也脫不開關係,能動用官府的助力鏟除仇人,此人的智力水平絕非一般。
總而言之,這人絕對是個人才,不可多得的人才。
想知道的已經知道了,三殿下示意可以將王正彪打發走了,王正彪領了十兩銀子,千恩萬謝點頭哈腰的去了,誰也沒有注意到,一個錦衣侍衛悄悄跟了出去。
“諸位以為元天此子如何?”三殿下悠悠的問道。
豪傑們無不嗤之以鼻,元天的經曆雖然聽起來很拽,但是不對他們的路子,他們可是名門正派的武林人士,開香堂收徒弟,傳授武藝,光耀門派才是正路,什麽販私鹽,販馬那都是不上台麵的人才幹的事情,西北武林和中原武林完全不對路子,對於那些土條,豪傑們才看不上眼。
三殿下隻是微微一笑,本來也沒指望這幫粗人能有什麽見識,他輕咳一聲道:“此子自然不能和列位英雄相提並論,但也是個人物,想成就大事,就要團結一切力量,我決定了,要會會這個人。”
……
這天上午,戶部尚書府邸後巷的別院中,迎來了幾個特殊的客人,輕車簡從,相當低調,但是為首一人器宇軒昂,令人側目,元天已經不住在這裏,那人便留下一張名剌和一份禮物離開了。
不多時,元天便收到了名剌和禮物,名剌是一張灑金紅紙,上麵隻寫著三個字,張澤承。
禮物是一個三尺長的楠木匣子,造型古樸,裏麵襯著金絲絨布,一把欣長的古劍靜靜地躺在匣子裏,劍鞘精美,鎏金裝具,透雕唐草圖案,鑲嵌著藍綠琉璃和水晶,抽劍出鞘,雙峰直刃,鍛造精良,劍柄包裹金色鮫魚皮,握在手中感覺充盈妥帖,揮動兩下,輕盈順手,有破空之音。
“好刀!”元天輕輕讚道。
“當家的,這不是劍麽?”小樹根在一旁問道,他小小年紀,也能認識刀槍劍戟斧鉞構叉了。
“這是唐刀,細長直刃,和劍區別不大,此刀保養甚好,價值一定不菲,三皇子沒見麵就送大禮,出手比他大哥闊綽多了。”
元天把玩了一下這把唐刀,順手丟給剛走進來的花無缺,笑道:“瞧瞧稀罕物。”
花無缺一把接住,也讚歎一聲好刀,不過旋即又笑道:“這玩意不適合我,拿著打架怕磕著碰著,還不如兩貫錢買的鐵劍潑辣。”
花無缺也是跟著元天潛入京城的,但是一直沒和元天給的任務,花無缺得其父葉楓真傳,劍法已經出神入化,他骨子裏也帶著父親那種豪放不羈的基因,混江湖再合適不過了。
江湖,是武林豪傑的舞台,道上朋友向來以和六扇門作對為榮,其實並非他們願意如此,自古俠以武犯禁,朝廷官府都是持打壓態度的,江湖人士實際上是一群社會邊緣人,社會地位並不高,任憑你什麽武當崆峒的掌門人,也抵不過一個七品縣令的身份高貴。
花無缺在中原武林混了一段時間,已經小有名氣,由於他來自西北,又是快劍浪子的兒子,所以被江湖朋友送了一個雅號叫邊城浪子。
在道上混,消息來源自然多一些,軍統司打聽不到的事情,花無缺就能打聽到,當今皇帝的第三個兒子,至今尚未封王的三殿下張澤承放浪形骸,喜歡流連於秦淮兩岸花叢之間,又喜歡結交武林豪傑,不惜重金招攬名師,在江湖上已經頗有些名氣,三殿下禮賢下士,以堂堂皇子的身份和這些武林人士結交,頗能邀買些人心。
看來這位三皇子不怎麽受皇上待見,連老四都封了秦王了,他還是光禿禿一個皇子身份,同是皇上的兒子,也有三六九等啊,三皇子就是混的比較差的,沒兵馬,沒大臣支持,問鼎儲君之位他是沒戲了,不過俗話說得好,小雞不尿尿,各有各的道,他招攬武林豪傑,難道真是為了練武強身,鬼才信。
這老三也不是個省油的燈啊。
上迴那件事,就是被老三陰了一把,以至於元天損失了七個人,這筆帳元天記著呢。
“無缺,這是張澤承派人送來的禮物,你說是收還是不收。”元天問道。
“廢話,當然收,不收白不收,現在是他求咱們,我估計你的底細他已經摸清了,你還記得蘭州李家麽,販私鹽的,他們家老四昨天被一個胖頭陀叫走以後,當夜就死在怡紅院後巷了。”
四個皇子中,老三的勢力最為弱小,想上位的唯一辦法就是挑唆三個兄弟自相殘殺,最後他漁翁得利,這倒不失為一個好策略,隻不過弄得太過張揚就不好了。
正談著呢,下人來報,有拜帖送到,元天打開一看,上麵赫然寫著進士及第正四品詹事府少詹事黃龍偉敬拜。
看來,這次東宮也出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