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雖然是夏天,但山上的天氣卻很是涼爽,天上的月亮也又圓又亮,盡情地揮灑著自身美麗的月光。
營賬中,穿著貂衣明顯有些寬大的朱友珪,眼眸赤紅死死盯著眼前的信封和布帛,久久不語。
這條布帛是在那張破舊不堪而又熟悉無比的木桌上看到的,白布上隻寫著五個字“好好活下去”,字雖不好看,歪歪扭扭的,像是蚯蚓在爬。
在他眼前卻仿佛浮現出一個瘦弱的身影坐在自己身旁,眼眶紅腫,布滿繭子的年輕婦女。
右手有些不熟練地緩緩提起毛筆,想要動筆,但筆尖剛接觸到布帛的那一刹那,又縮了迴去。
不知沉思了多久,一顆顆渾濁的淚珠掉落在布帛之上,綻開一朵又一朵的淚花,最終她還是提起毛筆,緩緩在布帛之上寫出幾個簡體字。
這也是朱友珪為何會知道這是柳氏貨真價實的字跡。當初他還沒有被朱溫帶走時,他沒想太多,他隻想和母親平平淡淡的過一輩子。
所以在一些空餘時間,他開始教授母親寫一些近代文字,他不需要別人看懂,隻需母親看得懂即可。
而柳氏雖沒讀過什麽書,但多少也見過正規字體,知道自己兒子寫出的東西純屬就是鬼畫胡塗,但是朱友珪教的時候,她卻學的津津有味。
這時,她會洋溢出少許的笑容,這也許是她生活在這個窮鄉僻壤辛苦勞作最開心的時刻。
看過布帛,朱友珪擦去眼角漫出的淚水,將目光轉向一旁的黃色信封,這信封是他迴家之時,從隔壁家老秀才那明顯死後不久的屍體下找到的。
隔壁老秀才,陸秀才。是唐僖宗時期的萬千讀書人中的一個普通童生,苦讀十年即將參與秋闈考試之時,父母卻在這時一命嗚唿。
百善孝為先,古代以孝治天下,做官的人,不論文官武官,也不論官做多大,碰到父母之喪,必須請假還鄉,否則監察禦史馬上提出彈劾,嚴重到永不錄用的程度。
於是,他隻得守孝三年,然而正當他再次準備去考試之時,大唐卻已發生劇變,災害連年,人民生活困苦,官員盤剝沉重。
幹符元年(874年),濮州王仙芝發動起義。秋閨考試不得不再次停止,然而這一停止。
他便徹底與科舉考試再無瓜葛。
次年,黃巢也起兵於冤句,唐末農民大起義徹底爆發。王仙芝失敗後,起義軍由黃巢率領,百戰百勝,並於廣明元年占領長安。
中和四年,黃巢起義失敗,次年三月唐僖宗返迴長安,科舉考試即將恢複正常,他準備再去參加考試之時,大唐卻早已接近滅亡的尾聲。
更為重要的是,陸秀才再無機會參與考試了,因為他死了,死的不冤不白。但朱友珪心裏明白,老秀才的死絕對與他脫不了幹係。
看著手上鄒巴巴的信封,以及信封上的點點血跡,可以看出他保護得很好。而從字跡來看,朱友珪看得出這是隔壁老秀才寫的。
因為朱友珪的啟蒙導師便是他,從小他可沒少被這位嚴厲的老先生抽手心,字寫得太醜,發音不標準,坐姿不端正……
雖然手心沒少被抽腫,但朱友珪對他仍然很尊敬,因為這位老先生可以說是他在這個世界上,除柳氏外第二位對他付以真心的人。
信封上寫的是柳氏的自述,以及自己離開後經曆:
柳氏原是一個農戶家的女兒,後來其父母為了能養活她的弟弟,便把她廉價賣了,由於姿色較好,幾經輾轉便到了朱溫的軍營。
本來柳氏對自己的一生沒有了希望。
直到她將朱友珪生了下來,她的人生中才仿佛出現了一絲希望,而且她很快就發現自己的孩子跟其它孩子不一樣。
天資聰穎從小就很懂得照顧自己,不需要她去擔憂,會自己吃飯、洗簌、更衣(古代是上廁所的意思)……
這些發現讓她十分喜悅,甚至打算等朱溫來的時候親口告訴他,希望這樣能讓他們的生活起居變得更好一些。
這隻是很簡單、樸素無華的想法……
然而,這個想法很快就破碎了,那一天,她親眼目睹著看見一群八九歲的孩子竟用她的身份來作為鄙夷、謾罵和欺負朱遙喜。
這時候,她才發現影響孩子生活的並不是錢財而是名聲,而自己就是孩子人生中的最大的累贅以及汙點。
要知道朱遙喜現在才兩歲,如果讓他在這種環境長大,指不定以後會成為怎麽樣的地痞流氓。
孟母三遷的故事,她也曾在老秀才教書時聽到過,並深深記在腦海。
因為這是她聽過唯一一個跟母親有關的故事,所以她很佩服那個母親,一心想要學習她,希望自己的兒子將來也是人中之鳳。
但她也明白自己的能力極為有限,不可能做到孟母那種地步。
於是她隻得讓老秀才幫忙寫一封信送給朱溫。心中將朱友珪天資聰穎的事告訴了朱溫,希望他能接走朱友珪,給朱友珪一個健康成長的穩點環境。
不出所料,朱溫聽到自己的兒子天資聰穎,果然沒多久便派人將朱友珪帶走了。而她選擇一個人留在這裏……
但沒過多久,她又聽到了不少謠言:
說她家裏有疫病,朱將軍為了不讓他的孩子得病,把孩子接走了,將她留在這裏孤老終生。
說她有瘋病,經常虐待孩子,朱將軍聽到後,不忍心看到自己的孩子受到虐待,派人將孩子接走了。
說她喜歡賭,把朱將軍給的錢財全部輸光了,養不活孩子,於是朱將軍把孩子接走了。
說她仍然狗改不了吃屎,到處勾引男人,朱將軍為了不讓孩子學壞,把孩子接走了。
一時間,謠言四起,謊言千遍,便成了真理……
而聽聞這些流言蜚語的老秀才頓時憤怒了,看見誰嚼舌頭就是一拐杖過去。
頓時那些人把老秀才也怨恨上了,說柳氏跟他有一腿,愈演愈烈,這個謠言徹底成為了壓倒柳氏的最後一根稻草。
為了不影響自己的孩子,不想影響這個一生孤苦的老秀才,自殺了。
看到這些,朱友珪才知道當初柳氏當初的心裏有多難受、愁苦,而自己心愛的孩子卻遠在千裏之外。
營帳中,朱友珪緊閉雙眼,努力不讓眼淚流出。以及一絲他如何也收斂不住的殺意。
過了許久,他緩緩睜開眼睛,將信封和布帛放在蠟燭上點燃,丟在一旁的地上,靜靜地看著它化成塊塊碎片,隨風飄散。
老秀才的死處處透露著古怪,但現在他卻不能去查,也不敢去查,否則很可能會死!!
營賬中,穿著貂衣明顯有些寬大的朱友珪,眼眸赤紅死死盯著眼前的信封和布帛,久久不語。
這條布帛是在那張破舊不堪而又熟悉無比的木桌上看到的,白布上隻寫著五個字“好好活下去”,字雖不好看,歪歪扭扭的,像是蚯蚓在爬。
在他眼前卻仿佛浮現出一個瘦弱的身影坐在自己身旁,眼眶紅腫,布滿繭子的年輕婦女。
右手有些不熟練地緩緩提起毛筆,想要動筆,但筆尖剛接觸到布帛的那一刹那,又縮了迴去。
不知沉思了多久,一顆顆渾濁的淚珠掉落在布帛之上,綻開一朵又一朵的淚花,最終她還是提起毛筆,緩緩在布帛之上寫出幾個簡體字。
這也是朱友珪為何會知道這是柳氏貨真價實的字跡。當初他還沒有被朱溫帶走時,他沒想太多,他隻想和母親平平淡淡的過一輩子。
所以在一些空餘時間,他開始教授母親寫一些近代文字,他不需要別人看懂,隻需母親看得懂即可。
而柳氏雖沒讀過什麽書,但多少也見過正規字體,知道自己兒子寫出的東西純屬就是鬼畫胡塗,但是朱友珪教的時候,她卻學的津津有味。
這時,她會洋溢出少許的笑容,這也許是她生活在這個窮鄉僻壤辛苦勞作最開心的時刻。
看過布帛,朱友珪擦去眼角漫出的淚水,將目光轉向一旁的黃色信封,這信封是他迴家之時,從隔壁家老秀才那明顯死後不久的屍體下找到的。
隔壁老秀才,陸秀才。是唐僖宗時期的萬千讀書人中的一個普通童生,苦讀十年即將參與秋闈考試之時,父母卻在這時一命嗚唿。
百善孝為先,古代以孝治天下,做官的人,不論文官武官,也不論官做多大,碰到父母之喪,必須請假還鄉,否則監察禦史馬上提出彈劾,嚴重到永不錄用的程度。
於是,他隻得守孝三年,然而正當他再次準備去考試之時,大唐卻已發生劇變,災害連年,人民生活困苦,官員盤剝沉重。
幹符元年(874年),濮州王仙芝發動起義。秋閨考試不得不再次停止,然而這一停止。
他便徹底與科舉考試再無瓜葛。
次年,黃巢也起兵於冤句,唐末農民大起義徹底爆發。王仙芝失敗後,起義軍由黃巢率領,百戰百勝,並於廣明元年占領長安。
中和四年,黃巢起義失敗,次年三月唐僖宗返迴長安,科舉考試即將恢複正常,他準備再去參加考試之時,大唐卻早已接近滅亡的尾聲。
更為重要的是,陸秀才再無機會參與考試了,因為他死了,死的不冤不白。但朱友珪心裏明白,老秀才的死絕對與他脫不了幹係。
看著手上鄒巴巴的信封,以及信封上的點點血跡,可以看出他保護得很好。而從字跡來看,朱友珪看得出這是隔壁老秀才寫的。
因為朱友珪的啟蒙導師便是他,從小他可沒少被這位嚴厲的老先生抽手心,字寫得太醜,發音不標準,坐姿不端正……
雖然手心沒少被抽腫,但朱友珪對他仍然很尊敬,因為這位老先生可以說是他在這個世界上,除柳氏外第二位對他付以真心的人。
信封上寫的是柳氏的自述,以及自己離開後經曆:
柳氏原是一個農戶家的女兒,後來其父母為了能養活她的弟弟,便把她廉價賣了,由於姿色較好,幾經輾轉便到了朱溫的軍營。
本來柳氏對自己的一生沒有了希望。
直到她將朱友珪生了下來,她的人生中才仿佛出現了一絲希望,而且她很快就發現自己的孩子跟其它孩子不一樣。
天資聰穎從小就很懂得照顧自己,不需要她去擔憂,會自己吃飯、洗簌、更衣(古代是上廁所的意思)……
這些發現讓她十分喜悅,甚至打算等朱溫來的時候親口告訴他,希望這樣能讓他們的生活起居變得更好一些。
這隻是很簡單、樸素無華的想法……
然而,這個想法很快就破碎了,那一天,她親眼目睹著看見一群八九歲的孩子竟用她的身份來作為鄙夷、謾罵和欺負朱遙喜。
這時候,她才發現影響孩子生活的並不是錢財而是名聲,而自己就是孩子人生中的最大的累贅以及汙點。
要知道朱遙喜現在才兩歲,如果讓他在這種環境長大,指不定以後會成為怎麽樣的地痞流氓。
孟母三遷的故事,她也曾在老秀才教書時聽到過,並深深記在腦海。
因為這是她聽過唯一一個跟母親有關的故事,所以她很佩服那個母親,一心想要學習她,希望自己的兒子將來也是人中之鳳。
但她也明白自己的能力極為有限,不可能做到孟母那種地步。
於是她隻得讓老秀才幫忙寫一封信送給朱溫。心中將朱友珪天資聰穎的事告訴了朱溫,希望他能接走朱友珪,給朱友珪一個健康成長的穩點環境。
不出所料,朱溫聽到自己的兒子天資聰穎,果然沒多久便派人將朱友珪帶走了。而她選擇一個人留在這裏……
但沒過多久,她又聽到了不少謠言:
說她家裏有疫病,朱將軍為了不讓他的孩子得病,把孩子接走了,將她留在這裏孤老終生。
說她有瘋病,經常虐待孩子,朱將軍聽到後,不忍心看到自己的孩子受到虐待,派人將孩子接走了。
說她喜歡賭,把朱將軍給的錢財全部輸光了,養不活孩子,於是朱將軍把孩子接走了。
說她仍然狗改不了吃屎,到處勾引男人,朱將軍為了不讓孩子學壞,把孩子接走了。
一時間,謠言四起,謊言千遍,便成了真理……
而聽聞這些流言蜚語的老秀才頓時憤怒了,看見誰嚼舌頭就是一拐杖過去。
頓時那些人把老秀才也怨恨上了,說柳氏跟他有一腿,愈演愈烈,這個謠言徹底成為了壓倒柳氏的最後一根稻草。
為了不影響自己的孩子,不想影響這個一生孤苦的老秀才,自殺了。
看到這些,朱友珪才知道當初柳氏當初的心裏有多難受、愁苦,而自己心愛的孩子卻遠在千裏之外。
營帳中,朱友珪緊閉雙眼,努力不讓眼淚流出。以及一絲他如何也收斂不住的殺意。
過了許久,他緩緩睜開眼睛,將信封和布帛放在蠟燭上點燃,丟在一旁的地上,靜靜地看著它化成塊塊碎片,隨風飄散。
老秀才的死處處透露著古怪,但現在他卻不能去查,也不敢去查,否則很可能會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