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年沒這麽熱鬧,要說世上最冷酷無情,非你楊培風莫屬。人是來了,心意卻沒到。”
門栓響動,一頭亂糟糟的銀色長發映入眼簾。守閣人穿著白袍、光腳,幹淨整潔。日光嵌入臉頰上爬滿的溝壑,更顯出一種毫無血色的蒼白。
行將就木,說的就是此類人。
陸禾半驚半疑道:“就這麽開……”
陸健下跪行禮:“陸氏後生,拜見前輩。”
陸禾有樣學樣,“撲通”一聲跪下,磕頭道:“晚輩陸禾,給前輩請安。”
按照族譜,楊老太爺乃楊培風曾祖,而對方比老太爺至少高出一輩。即便大虞不興叩拜,老人倒也受得。
守閣人喃喃道:“天冷,先進來吧。”
接著,他轉頭望向陸禾,“小丫頭,方才嘟囔什麽?”
陸禾臉色微紅,糯聲糯氣道:“前輩之名流傳已久。原想您這般活神仙,這門就該自己打開,咱們呢,翹首以盼卻看不見人影。如此,才算深藏不露啊!”
守閣人忍俊不禁:“你這丫頭,口齒倒是伶俐。”
陸禾吐了吐舌頭。
黑袍劍客亦躬身抱拳:“見過前輩。”
“陰在陽之內,失傳多年的古法。了不得!師承固然厲害,可小小年齡能有如此道行,難能可貴。”
守閣人連聲讚歎。
事實上自對方初入扶風城,他就多有留意。
與楊培風不一樣的,另一種極端。
黑袍劍客寵辱不驚道:“前輩過譽了。”
眾人走進書樓,立即感受到一陣幹爽暖意,按說此處位於小湖中央,潮濕陰冷才在情理之中。
楊培風見怪不怪。
書樓的神秘,隻是對外人而言。
“陸景來過幾次,但他可沒你能折騰。好幾年,這裏的陳設都沒再變過,死氣沉沉。”
守閣人落寞的嗓音迴蕩在空曠的書樓一層。
他知道一定有那麽一天,年輕人會再次登樓。
陸健討好似地看向黑袍劍客,“你有福了,此地非常人能進。小時候我們再怎麽眼饞都沒用,二哥也說不上話。”
現如今,扶風楊氏就隻剩一人,自然楊培風一言堂。
黑袍劍客懶得搭理他,暗罵廢材。
楊培風環抱雙臂,悠然自得道:“不違祖訓吧?”
“當然不。”守閣人脫口而出,“若將楊氏比作世俗王朝,你能將之振興,死後的廟號,便是中祖。”
振興楊氏?
楊培風微微一愣。
其實這四個字,楊老太爺一次都沒提起過。真的,他記得清清楚楚。
反倒是恩師盧欽、鄭鐵匠、沈掌櫃,以及陸老爺等人,不止一次在他耳邊嘮叨。
守閣人這句,亦是第一次開口。
而且算不得鞭策。
可能在老太爺眼裏,楊氏從未落魄。
楊培風正色道:“我來印證一些東西。”
守閣人眼光老練,自然看得出來,而且其餘三人的目的,大概也猜得到。
“正如當年我對小培風的叮囑,現在複述一次。書讀進去很容易,但走得出來,才算本事。”
“這些本就是前人留給後人的遺產。在楊老太爺之前的歲月,書樓一直對外開放,百無禁忌。可隨著時間推移,其弊端逐漸顯露,尾大不掉。俠以武犯禁,大虞境內各種燒殺劫掠層出不窮,甚至到最後演變為狼煙四起。”
“於是老夫費盡心機,將‘術’的書本深藏,拿一些修‘道’的真經,現於世人。但到後來,又釀成另一樁禍事。許許多多的人,陷入無窮虛妄。”
“我心如死灰,在書樓幾乎就要散功。楊老太爺的出現,讓我有了活下去的希望。他子孫三代殫精竭慮,都在替老夫贖罪。”
守閣人談及諸多往事,他是真怕了。
而且前車之鑒,遠在天邊近在眼前——楊培風。
在他眼裏,楊培風其實算得上“道術”皆有所成,但一樣沒能逃脫前人窠臼。
幾人聽聞後,若有所思。
楊培風等老人講得差不多,方才用下巴點了點陸禾:“你瞧瞧她什麽路子。”
守閣人思忖片刻後,喃喃細語道:“穩紮穩打,路子走得比你正。這就是有師承的好處,循著前人的背影,至少心安。若將門內本領修得精深,天大地大,哪裏都去得。俗話說,貪多嚼不爛。”
聞言,陸禾小臉微微發紅,臊得慌。
前輩是在點她,連本門的東西都沒吃透,卻在朝三暮四。
誰料緊接著,守閣人又道:“可話又說迴來,技多不壓身嘛。等等,我琢磨琢磨有什麽好玩的。”
楊培風點頭。
他們跟著老人一直走到第三層。
守閣人推開一扇門,厚厚的灰塵撲麵而來,他捂住口鼻,看也不看一眼,熟練地從書架中取出一本書,遞了過去。
“晚輩愧領。”陸禾恭敬彎腰。
這時,楊培風卻搶先將書拿在手中,立即翻閱起來,然後直接丟棄一旁,道:“拳譜不行,換一本。”
守閣人猛地一拍額頭:“怪我怪我,老糊塗了。如此精致的小姑娘,與人拚拳對掌,像什麽話。”
“你怎麽比陸探花還煩。”楊培風沒好氣道。
話也忒多了。
陸健聳了聳肩,表示無辜。
“我來這裏幹正事,你沒事玩泥巴去。跟我上七樓。”
楊培風被灰塵嗆得難受,一刻也不願多待。
臨出門時,他不耐煩道:“將《劍經》、《氣經》撿給她。”
“《劍經》被姓吳的拿走了,就剩當年的殘本。”守閣人認真提醒。
“我那本你怎麽好意思開口的?你枕頭下的寶貝,讓他們各自抄錄一份。我還是那個意思,書樓殘卷殘篇太多,若非幾十年如一日蹲在這裏,很難淘出好東西。你倒是一輩子不出門,但捫心自問,平時看書嗎?”
楊培風已經將書樓摸透,甚至能一口說出真正的好東西在哪。
守閣人被問到痛處,哈哈笑道:“那當然是不看的。”
他每天就吃吃喝喝睡大覺,偶爾打開窗戶吹吹風。至於哪來的吃喝?當然是人陸老爺送的,一日兩餐,好酒好肉,還不曾斷過一次!
無欲則剛。
接著,守閣人道:“也行,反正你帶來的,不是外人。”
“前輩,得罪了。”陸健拱手作揖。
守閣人無所謂擺手道:“無妨。他向來這樣。”
陸氏兄妹隨守閣人去取劍經秘籍,楊培風則領著黑袍劍客登上頂樓。
“迴頭也給你抄錄一份。”楊培風怕對方誤會,先將事講明白,然後指著四周的牆壁,“看看這些。”
黑袍劍客點頭:“行!”
書樓第七層沒有被隔成幾個小房間,顯得十分空曠。而且這裏的一切結構,地板、牆壁、窗戶,材質均為石頭。黑壓壓的,密不透風。
楊培風踮起腳,勉強將兩扇石窗推開,一瞬間的光亮晃得他眼睛發疼。
“中間那個小圓台,傳聞楊氏六祖就坐在上麵飛升。你要不試試?沒準福至心靈,也當了神仙。”
走進這個密閉房間後,楊培風卻出奇的放鬆,說著不好笑的破爛話。
幾百年前的傳聞,真真假假,誰又知道。而且就算真的六祖重生,也沒可能讓一個凡人立地成真。
誰知,黑袍劍客竟真的走了過去,緩緩盤坐,五心朝天,閉目沉思起來。
這一幕,給楊培風看傻了……
過了片刻,黑袍劍客睜開冰冷的眸子,神采奕奕道:“我似乎……摸到一絲成仙的門路。”
楊培風陡然一驚:“真的假的?你吹牛的吧!”
“是你先吹牛的。”黑袍劍客白了他一眼。
楊培風老臉一黑,這要是陸禾,不好幾個腦瓜崩給她彈哭,都算他當哥哥的沒脾氣!
“我看明白了,石壁上的劍痕,你刻的。”
黑袍劍客當然沒有真的打坐,他與楊培風僅有數麵之緣。
一般而言,隻有身邊另一人是道侶、師徒,以及血親,才能打坐入定。哪怕同門,也必須慎之又慎。
方才,他隻是在腦海裏冥想這些劍痕。
楊培風咧嘴笑道:“不是刻,而是劍氣。十歲。”
黑袍劍客瞳孔微微一縮,嘖了一聲道:“怎麽說呢,破壞名勝古跡,得下大牢!”
“你別鬧,我很認真的。”楊培風湊了過去,迫切地想聽聽對方評價。
“若你所言不虛,死後百年,楊培風這個名字成為曆史。這些石壁,價值不菲。”
黑袍劍客很認真地,給出自己的看法。
“十歲,氣力還不長,但劍氣卻入石兩寸有餘。你當時出奇地憤怒,幾乎耗光丹田?”
“對!所以,怎麽說?”楊培風追問道。
“我已經說了。”黑袍劍客道。
若幹年之後,僅憑這些,楊培風這三個字,就足夠令人憧憬。
如果劍術不行,甚至隻是能看,都不至於得到如此高的評價。
“多少人終其一生都隻能拾人牙慧,而一個十歲少年,就能有此劍術。天地為爐兮,造化為工!”
“天地生你楊培風,厚此薄彼了。”
“嘿嘿。還好,還好。”
楊培風非常得意。真的。這是他人生中唯有的可取之處。
門栓響動,一頭亂糟糟的銀色長發映入眼簾。守閣人穿著白袍、光腳,幹淨整潔。日光嵌入臉頰上爬滿的溝壑,更顯出一種毫無血色的蒼白。
行將就木,說的就是此類人。
陸禾半驚半疑道:“就這麽開……”
陸健下跪行禮:“陸氏後生,拜見前輩。”
陸禾有樣學樣,“撲通”一聲跪下,磕頭道:“晚輩陸禾,給前輩請安。”
按照族譜,楊老太爺乃楊培風曾祖,而對方比老太爺至少高出一輩。即便大虞不興叩拜,老人倒也受得。
守閣人喃喃道:“天冷,先進來吧。”
接著,他轉頭望向陸禾,“小丫頭,方才嘟囔什麽?”
陸禾臉色微紅,糯聲糯氣道:“前輩之名流傳已久。原想您這般活神仙,這門就該自己打開,咱們呢,翹首以盼卻看不見人影。如此,才算深藏不露啊!”
守閣人忍俊不禁:“你這丫頭,口齒倒是伶俐。”
陸禾吐了吐舌頭。
黑袍劍客亦躬身抱拳:“見過前輩。”
“陰在陽之內,失傳多年的古法。了不得!師承固然厲害,可小小年齡能有如此道行,難能可貴。”
守閣人連聲讚歎。
事實上自對方初入扶風城,他就多有留意。
與楊培風不一樣的,另一種極端。
黑袍劍客寵辱不驚道:“前輩過譽了。”
眾人走進書樓,立即感受到一陣幹爽暖意,按說此處位於小湖中央,潮濕陰冷才在情理之中。
楊培風見怪不怪。
書樓的神秘,隻是對外人而言。
“陸景來過幾次,但他可沒你能折騰。好幾年,這裏的陳設都沒再變過,死氣沉沉。”
守閣人落寞的嗓音迴蕩在空曠的書樓一層。
他知道一定有那麽一天,年輕人會再次登樓。
陸健討好似地看向黑袍劍客,“你有福了,此地非常人能進。小時候我們再怎麽眼饞都沒用,二哥也說不上話。”
現如今,扶風楊氏就隻剩一人,自然楊培風一言堂。
黑袍劍客懶得搭理他,暗罵廢材。
楊培風環抱雙臂,悠然自得道:“不違祖訓吧?”
“當然不。”守閣人脫口而出,“若將楊氏比作世俗王朝,你能將之振興,死後的廟號,便是中祖。”
振興楊氏?
楊培風微微一愣。
其實這四個字,楊老太爺一次都沒提起過。真的,他記得清清楚楚。
反倒是恩師盧欽、鄭鐵匠、沈掌櫃,以及陸老爺等人,不止一次在他耳邊嘮叨。
守閣人這句,亦是第一次開口。
而且算不得鞭策。
可能在老太爺眼裏,楊氏從未落魄。
楊培風正色道:“我來印證一些東西。”
守閣人眼光老練,自然看得出來,而且其餘三人的目的,大概也猜得到。
“正如當年我對小培風的叮囑,現在複述一次。書讀進去很容易,但走得出來,才算本事。”
“這些本就是前人留給後人的遺產。在楊老太爺之前的歲月,書樓一直對外開放,百無禁忌。可隨著時間推移,其弊端逐漸顯露,尾大不掉。俠以武犯禁,大虞境內各種燒殺劫掠層出不窮,甚至到最後演變為狼煙四起。”
“於是老夫費盡心機,將‘術’的書本深藏,拿一些修‘道’的真經,現於世人。但到後來,又釀成另一樁禍事。許許多多的人,陷入無窮虛妄。”
“我心如死灰,在書樓幾乎就要散功。楊老太爺的出現,讓我有了活下去的希望。他子孫三代殫精竭慮,都在替老夫贖罪。”
守閣人談及諸多往事,他是真怕了。
而且前車之鑒,遠在天邊近在眼前——楊培風。
在他眼裏,楊培風其實算得上“道術”皆有所成,但一樣沒能逃脫前人窠臼。
幾人聽聞後,若有所思。
楊培風等老人講得差不多,方才用下巴點了點陸禾:“你瞧瞧她什麽路子。”
守閣人思忖片刻後,喃喃細語道:“穩紮穩打,路子走得比你正。這就是有師承的好處,循著前人的背影,至少心安。若將門內本領修得精深,天大地大,哪裏都去得。俗話說,貪多嚼不爛。”
聞言,陸禾小臉微微發紅,臊得慌。
前輩是在點她,連本門的東西都沒吃透,卻在朝三暮四。
誰料緊接著,守閣人又道:“可話又說迴來,技多不壓身嘛。等等,我琢磨琢磨有什麽好玩的。”
楊培風點頭。
他們跟著老人一直走到第三層。
守閣人推開一扇門,厚厚的灰塵撲麵而來,他捂住口鼻,看也不看一眼,熟練地從書架中取出一本書,遞了過去。
“晚輩愧領。”陸禾恭敬彎腰。
這時,楊培風卻搶先將書拿在手中,立即翻閱起來,然後直接丟棄一旁,道:“拳譜不行,換一本。”
守閣人猛地一拍額頭:“怪我怪我,老糊塗了。如此精致的小姑娘,與人拚拳對掌,像什麽話。”
“你怎麽比陸探花還煩。”楊培風沒好氣道。
話也忒多了。
陸健聳了聳肩,表示無辜。
“我來這裏幹正事,你沒事玩泥巴去。跟我上七樓。”
楊培風被灰塵嗆得難受,一刻也不願多待。
臨出門時,他不耐煩道:“將《劍經》、《氣經》撿給她。”
“《劍經》被姓吳的拿走了,就剩當年的殘本。”守閣人認真提醒。
“我那本你怎麽好意思開口的?你枕頭下的寶貝,讓他們各自抄錄一份。我還是那個意思,書樓殘卷殘篇太多,若非幾十年如一日蹲在這裏,很難淘出好東西。你倒是一輩子不出門,但捫心自問,平時看書嗎?”
楊培風已經將書樓摸透,甚至能一口說出真正的好東西在哪。
守閣人被問到痛處,哈哈笑道:“那當然是不看的。”
他每天就吃吃喝喝睡大覺,偶爾打開窗戶吹吹風。至於哪來的吃喝?當然是人陸老爺送的,一日兩餐,好酒好肉,還不曾斷過一次!
無欲則剛。
接著,守閣人道:“也行,反正你帶來的,不是外人。”
“前輩,得罪了。”陸健拱手作揖。
守閣人無所謂擺手道:“無妨。他向來這樣。”
陸氏兄妹隨守閣人去取劍經秘籍,楊培風則領著黑袍劍客登上頂樓。
“迴頭也給你抄錄一份。”楊培風怕對方誤會,先將事講明白,然後指著四周的牆壁,“看看這些。”
黑袍劍客點頭:“行!”
書樓第七層沒有被隔成幾個小房間,顯得十分空曠。而且這裏的一切結構,地板、牆壁、窗戶,材質均為石頭。黑壓壓的,密不透風。
楊培風踮起腳,勉強將兩扇石窗推開,一瞬間的光亮晃得他眼睛發疼。
“中間那個小圓台,傳聞楊氏六祖就坐在上麵飛升。你要不試試?沒準福至心靈,也當了神仙。”
走進這個密閉房間後,楊培風卻出奇的放鬆,說著不好笑的破爛話。
幾百年前的傳聞,真真假假,誰又知道。而且就算真的六祖重生,也沒可能讓一個凡人立地成真。
誰知,黑袍劍客竟真的走了過去,緩緩盤坐,五心朝天,閉目沉思起來。
這一幕,給楊培風看傻了……
過了片刻,黑袍劍客睜開冰冷的眸子,神采奕奕道:“我似乎……摸到一絲成仙的門路。”
楊培風陡然一驚:“真的假的?你吹牛的吧!”
“是你先吹牛的。”黑袍劍客白了他一眼。
楊培風老臉一黑,這要是陸禾,不好幾個腦瓜崩給她彈哭,都算他當哥哥的沒脾氣!
“我看明白了,石壁上的劍痕,你刻的。”
黑袍劍客當然沒有真的打坐,他與楊培風僅有數麵之緣。
一般而言,隻有身邊另一人是道侶、師徒,以及血親,才能打坐入定。哪怕同門,也必須慎之又慎。
方才,他隻是在腦海裏冥想這些劍痕。
楊培風咧嘴笑道:“不是刻,而是劍氣。十歲。”
黑袍劍客瞳孔微微一縮,嘖了一聲道:“怎麽說呢,破壞名勝古跡,得下大牢!”
“你別鬧,我很認真的。”楊培風湊了過去,迫切地想聽聽對方評價。
“若你所言不虛,死後百年,楊培風這個名字成為曆史。這些石壁,價值不菲。”
黑袍劍客很認真地,給出自己的看法。
“十歲,氣力還不長,但劍氣卻入石兩寸有餘。你當時出奇地憤怒,幾乎耗光丹田?”
“對!所以,怎麽說?”楊培風追問道。
“我已經說了。”黑袍劍客道。
若幹年之後,僅憑這些,楊培風這三個字,就足夠令人憧憬。
如果劍術不行,甚至隻是能看,都不至於得到如此高的評價。
“多少人終其一生都隻能拾人牙慧,而一個十歲少年,就能有此劍術。天地為爐兮,造化為工!”
“天地生你楊培風,厚此薄彼了。”
“嘿嘿。還好,還好。”
楊培風非常得意。真的。這是他人生中唯有的可取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