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鄉野人家
慕容離將他衫子用木棍架起,靠近火堆,柔聲道:“幹麽總與我說對不起,我怎會怪你。梅大哥,這鉤上的毒也不知是什麽來頭,穩妥起見,還是多運幾遍內功逼出體外的好。”
梅劍之想要替她擰幹淨背心貼著的濕發,手臂一抬,牽連後背皮肉,頓感刺痛,不由得悶哼一聲。
慕容離按住他臂,輕柔柔說道:“別亂動。”言語雖軟,卻自有一番威懾。
梅劍之光著膀子,冷風澆過,寒意立即籠罩全身,這麽硬捱了半晌,已全然冷靜下來。當便又運行太極神功逼毒。
約摸過得一炷香時候,喉頭竄上一股難以名狀的惡心之氣,似欲作嘔,卻又吐不出口,鯁在喉嚨,十分難受。慕容離守在一旁,見他臉色越發漲紅,料到他真氣阻脅,運轉不順,兩掌按到背心,綿綿內力送入他體內。
過不多時,便聽“哇”地一聲,梅劍之吐出一大攤穢物,紅綠摻雜,腥氣衝天,胸腹喉頭瞬間通暢無比。
二人各收內力,慕容離挖了把土,蓋住穢物,仍舊氣味難聞,蹙眉道:“這鹽幫曹家的毒藥,腥氣衝天,怕是以海裏有毒的物事提萃製成。”
梅劍之道:“嗯,我曾在書中看過,膠東一帶的海裏有一種魚,體型碩大,髒腑、血液皆含劇毒,若料理不當,貿貿然食用,立時唿吸困難,有性命之憂。”
他少時喜文厭武,讀過不少書籍,除了那四書五經,名人軼事,其他雜七雜八的冊子、話本均有涉獵。聽慕容離提起膠東一帶的海邊之物,驀地記起曾經翻看過的《山海經》。書中有雲:敦水出焉,東流注於雁門之水,其中多??之魚,食之殺人。那“??之魚”,也叫做河豚,其肝、子與血尤毒。
慕容離倒是不知此節,聽罷眉頭微蹙,“啊”了一聲,緊張道:“那當如何解?”
梅劍之搖頭道:“這便不知了。”他看慕容離神色緊張,忙又安慰:“既是服之中毒,想必亦如吃壞了東西那般,盡數催吐就是,理應無礙。”
到得二更時分,星光漸淡,濃雲遮住月光,田間野地更顯蒼涼。兩人臨河岸坐了一會子,北風愈發吹得猛烈,火堆燃物紛紛揚起,四散八落。饒二人運功催寒,仍然不抵。
慕容離將梅劍之半幹半濕的衫子取下,遞給他穿戴,說道:“這地方是呆不得了,得尋個落腳之處。”
方才在鏢局舊宅大鬧一場,二人料想城中守衛此刻定守得極為嚴密,才由城門逃出,再要返迴,那是不成的了。
慕容離扶著梅劍之繼續向北而行。半裏腳程揭過,四周仍是大片農田,幾條彎彎斜斜的小溪自高粱地穿過,一眼望不到邊。
梅劍之背上傷口已不如先前那般刺痛,兩人又使輕功奔了一陣,隱隱聽得前方一陣犬吠,又好似有人聲互斥,伴著風聲,聽不清晰。
二人循著聲源迎去,但見田間地頭圍起一圈柵欄,當中兩座茅草屋並立,一條小黑狗給拴在樹上,兀自朝著屋內“汪汪”直叫。
梅劍之、慕容離瞧那狗吠聲衝天,兩張前爪不住地往前抓拿,但脖頸為布條綁著,難以掙脫。
“這狗叫得淒厲,難道屋中主人出了事?”梅劍之奇道,踮腳上前,輕而易舉地翻過柵欄,往那草屋中去。
那黑狗驀地見兩個陌生人闖入院中,叫聲更甚,一會兒撲騰著朝屋內嚎叫,一會兒又轉身向二人狂吠,那樹給他掙得嘩啦啦枝杈直響。
但聽屋內一中年女子哭斥道:“我為你辛辛苦苦生下倆兒,早起五更上田裏犁地,你、你竟背著我與那田家的媳婦廝混!嗚嗚嗚……天殺的嘞!”
另一人男子聲傳出:“乖乖喲,我甚時於那田家媳婦好上了?你可不行瞎胡說啊!”
“呸!今早上我去市集尋你,你正跟那小娘們竊竊私語,高興著哩,我冤枉你了嗎?”那女子接過話道,一邊“嘩嘩啦啦”“呯呯呯”亂響,似是在砸什麽物事。
梅劍之與慕容離相視一望,大老遠的動靜,原是夫妻吵架,遂放下心來。又想方圓幾裏,僅這一戶人家,何不借宿一宿?剛欲敲門,裏邊聲音又道:“不過嘞!不過嘞!過不成了……嗚嗚嗚……你明兒一早就去把你三舅爺叫來,讓他給辯辯,咱們這就各奔東西吧!”
那男人一聽,登時大叫:“你不想跟我過了?”
女子跟道:“不過了!你去找你的老相好吧!”
“中,中,誰反悔誰是鱉孫!”那男聲忽地拔高聲調,憤憤吼道。
話一出,那女子再沒接話,屋內頓時靜了下來,片刻,一陣哭天搶地傳出,和著犬吠,小兒哭鬧,分外鬧騰。
二人一呆,伸出的手又縮了迴去。
慕容離哭笑不得,望向梅劍之,說道:“還進去嗎?”
梅劍之略微沉思,忽然一笑,附在她耳邊道:“阿離,你猜他們,是真不想過了,還是假的?”
慕容離道:“我不知道,隻是聽那女子,似是賭氣來著……”正說著,見梅劍之手一揮,“哧”地拔出背後紫嶽寶劍,驚道:“梅大哥,你要做什麽?”
梅劍之衝她一笑,劍上一晃,抬腳一蹬,那本就不十分結實的木門“砰”地大開。
屋內二人正賭氣互不理睬,驚見有人闖入,手裏還提著兵器,登時嚇得大叫。
那中年女子慌亂地穿好衣服,抱著幼孩縮在床腳,不住打顫。那中年男子反應過來,搶上牆角掛著的鋤頭,橫在胸前,叫道:“你們是什麽人?要幹什麽?”
梅劍指著屋子四周看了看,兩麵牆角堆積枯柴,當中一張木桌,北首一張寬大的草床貼牆,頗為簡陋。
一對中年夫婦均是莊稼人打扮,膚色黝黑,倒是兩個稚童白白淨淨,正自哇哇大哭。
“你叫什麽名字?”梅劍之上前兩步,一腳踩著椅子道。“啪”地一聲,故意將佩劍重重放在桌麵上。
慕容離將他衫子用木棍架起,靠近火堆,柔聲道:“幹麽總與我說對不起,我怎會怪你。梅大哥,這鉤上的毒也不知是什麽來頭,穩妥起見,還是多運幾遍內功逼出體外的好。”
梅劍之想要替她擰幹淨背心貼著的濕發,手臂一抬,牽連後背皮肉,頓感刺痛,不由得悶哼一聲。
慕容離按住他臂,輕柔柔說道:“別亂動。”言語雖軟,卻自有一番威懾。
梅劍之光著膀子,冷風澆過,寒意立即籠罩全身,這麽硬捱了半晌,已全然冷靜下來。當便又運行太極神功逼毒。
約摸過得一炷香時候,喉頭竄上一股難以名狀的惡心之氣,似欲作嘔,卻又吐不出口,鯁在喉嚨,十分難受。慕容離守在一旁,見他臉色越發漲紅,料到他真氣阻脅,運轉不順,兩掌按到背心,綿綿內力送入他體內。
過不多時,便聽“哇”地一聲,梅劍之吐出一大攤穢物,紅綠摻雜,腥氣衝天,胸腹喉頭瞬間通暢無比。
二人各收內力,慕容離挖了把土,蓋住穢物,仍舊氣味難聞,蹙眉道:“這鹽幫曹家的毒藥,腥氣衝天,怕是以海裏有毒的物事提萃製成。”
梅劍之道:“嗯,我曾在書中看過,膠東一帶的海裏有一種魚,體型碩大,髒腑、血液皆含劇毒,若料理不當,貿貿然食用,立時唿吸困難,有性命之憂。”
他少時喜文厭武,讀過不少書籍,除了那四書五經,名人軼事,其他雜七雜八的冊子、話本均有涉獵。聽慕容離提起膠東一帶的海邊之物,驀地記起曾經翻看過的《山海經》。書中有雲:敦水出焉,東流注於雁門之水,其中多??之魚,食之殺人。那“??之魚”,也叫做河豚,其肝、子與血尤毒。
慕容離倒是不知此節,聽罷眉頭微蹙,“啊”了一聲,緊張道:“那當如何解?”
梅劍之搖頭道:“這便不知了。”他看慕容離神色緊張,忙又安慰:“既是服之中毒,想必亦如吃壞了東西那般,盡數催吐就是,理應無礙。”
到得二更時分,星光漸淡,濃雲遮住月光,田間野地更顯蒼涼。兩人臨河岸坐了一會子,北風愈發吹得猛烈,火堆燃物紛紛揚起,四散八落。饒二人運功催寒,仍然不抵。
慕容離將梅劍之半幹半濕的衫子取下,遞給他穿戴,說道:“這地方是呆不得了,得尋個落腳之處。”
方才在鏢局舊宅大鬧一場,二人料想城中守衛此刻定守得極為嚴密,才由城門逃出,再要返迴,那是不成的了。
慕容離扶著梅劍之繼續向北而行。半裏腳程揭過,四周仍是大片農田,幾條彎彎斜斜的小溪自高粱地穿過,一眼望不到邊。
梅劍之背上傷口已不如先前那般刺痛,兩人又使輕功奔了一陣,隱隱聽得前方一陣犬吠,又好似有人聲互斥,伴著風聲,聽不清晰。
二人循著聲源迎去,但見田間地頭圍起一圈柵欄,當中兩座茅草屋並立,一條小黑狗給拴在樹上,兀自朝著屋內“汪汪”直叫。
梅劍之、慕容離瞧那狗吠聲衝天,兩張前爪不住地往前抓拿,但脖頸為布條綁著,難以掙脫。
“這狗叫得淒厲,難道屋中主人出了事?”梅劍之奇道,踮腳上前,輕而易舉地翻過柵欄,往那草屋中去。
那黑狗驀地見兩個陌生人闖入院中,叫聲更甚,一會兒撲騰著朝屋內嚎叫,一會兒又轉身向二人狂吠,那樹給他掙得嘩啦啦枝杈直響。
但聽屋內一中年女子哭斥道:“我為你辛辛苦苦生下倆兒,早起五更上田裏犁地,你、你竟背著我與那田家的媳婦廝混!嗚嗚嗚……天殺的嘞!”
另一人男子聲傳出:“乖乖喲,我甚時於那田家媳婦好上了?你可不行瞎胡說啊!”
“呸!今早上我去市集尋你,你正跟那小娘們竊竊私語,高興著哩,我冤枉你了嗎?”那女子接過話道,一邊“嘩嘩啦啦”“呯呯呯”亂響,似是在砸什麽物事。
梅劍之與慕容離相視一望,大老遠的動靜,原是夫妻吵架,遂放下心來。又想方圓幾裏,僅這一戶人家,何不借宿一宿?剛欲敲門,裏邊聲音又道:“不過嘞!不過嘞!過不成了……嗚嗚嗚……你明兒一早就去把你三舅爺叫來,讓他給辯辯,咱們這就各奔東西吧!”
那男人一聽,登時大叫:“你不想跟我過了?”
女子跟道:“不過了!你去找你的老相好吧!”
“中,中,誰反悔誰是鱉孫!”那男聲忽地拔高聲調,憤憤吼道。
話一出,那女子再沒接話,屋內頓時靜了下來,片刻,一陣哭天搶地傳出,和著犬吠,小兒哭鬧,分外鬧騰。
二人一呆,伸出的手又縮了迴去。
慕容離哭笑不得,望向梅劍之,說道:“還進去嗎?”
梅劍之略微沉思,忽然一笑,附在她耳邊道:“阿離,你猜他們,是真不想過了,還是假的?”
慕容離道:“我不知道,隻是聽那女子,似是賭氣來著……”正說著,見梅劍之手一揮,“哧”地拔出背後紫嶽寶劍,驚道:“梅大哥,你要做什麽?”
梅劍之衝她一笑,劍上一晃,抬腳一蹬,那本就不十分結實的木門“砰”地大開。
屋內二人正賭氣互不理睬,驚見有人闖入,手裏還提著兵器,登時嚇得大叫。
那中年女子慌亂地穿好衣服,抱著幼孩縮在床腳,不住打顫。那中年男子反應過來,搶上牆角掛著的鋤頭,橫在胸前,叫道:“你們是什麽人?要幹什麽?”
梅劍指著屋子四周看了看,兩麵牆角堆積枯柴,當中一張木桌,北首一張寬大的草床貼牆,頗為簡陋。
一對中年夫婦均是莊稼人打扮,膚色黝黑,倒是兩個稚童白白淨淨,正自哇哇大哭。
“你叫什麽名字?”梅劍之上前兩步,一腳踩著椅子道。“啪”地一聲,故意將佩劍重重放在桌麵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