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木罕,這是一個蒙哥族名字。
這個名字,唐斬是知道的。
應該說,很多被蒙哥帝國統治過的人,都知道這個名字。
這人,年紀比唐斬略大個三四歲。
說起來,兩人算是同齡人。
不過,唐斬隻是個做了鬥奴的流兒。
而這個貼木罕,卻是皇子。
沒錯,著這《雄鷹錄》的人,就是蒙哥帝國的皇子!
蒙哥帝國統治整個大陸,幅員遼闊人口眾多。
能被大多數人知曉名號,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即便,是皇子也不見得能做到。
但,貼木罕做到了。
隻是,這讓他出門的東西。
不是皇子的身份,也不是他所著作的書籍。
而是,他做的事。
倒不是說,貼木罕做過什麽驚天動地的大事。
相反,他做的,都是些不務正業的事。
身為皇子,貼木罕卻不喜歡呆在阿拉褐的宮城之中。
他,更願意在大陸各地遊曆。
而,遊曆的目的,也不是為了熟悉民生,或是增長見識。
他,就是為了玩。
而且,越是偏僻稀奇的地方,他越願意去。
照理說,一個皇子,在自家統治的領土上遊玩,也並不是什麽不得了的事。
可,這貼木罕,對遊玩卻有一種近乎於癡迷的執著。
蒙哥帝國末代皇帝睦爾台,膝下本有皇子眾多。
但,不知為何,這些皇子在成年前,都相繼夭亡。
人有生死,即便是帝王之家,也會有夭亡之人。
可,眾多皇子都難逃此命運,那便是怪事了。
這,很難不讓人想歪。
但,這些皇子的死法,都不一樣。
並且,均無疑點。
睦爾台,亦隻能歸咎天命。
萬幸還有一子,活到了成年,那便是這貼木罕。
也就是說,他是皇帝之位唯一的繼承人。
對於這個獨苗,睦爾台自然是寄以厚望。
在其成年之後,老皇帝有意將部分政事交予貼木罕打理。
但,這唯一活到成年的皇子,卻將政事置於一旁,醉心遊曆。
一出宮門,就是幾日,甚至幾月不歸。
睦爾台,斥責過!
也,懲罰過!
甚至,將其軟禁過!
卻,始終不能讓這貼木罕靜下心來學那帝王之道。
他,會想盡一切辦法,偷跑出宮城,到大陸各處人跡罕至之地遊玩。
一次,貼木罕出宮近兩年未歸。
老皇帝急得,派出了戍衛軍各處尋找。
可,都沒找到。
這本是皇帝家事,不宜外傳。
但,尋覓未果,睦爾台也顧不得許多。
擬了詔書,快馬加急發於大陸各地,令各地官員與百姓一同尋這皇子。
如此這般,貼木罕的名字,便被世人知曉。
不過,這詔書似乎也並沒起到什麽作用。
幾月過去,依然杳無音信。
就在睦爾台,以為這個獨子,是意外死於某處之時。
從東境傳來了消息。
消息稱,東境海濱漁民,在出海捕魚之時,救起了一個年輕人。
這年輕人,相貌和尋人詔書中描述的很像。
睦爾台,急速遣人去確認。
這被救起的年輕人,正是貼木罕。
找迴了兒子,老皇帝本是欣喜的。
可,欣喜過後,便是震怒。
因為,貼木罕的做法,是在挑釁他的皇威。
於是,睦爾台下令要囚禁這個亂來的皇子,直到他登基為止。
但這貼木罕,卻很不服氣。
他,爭辯說自己是為了尋找彼岸,才四處遊曆。
聲稱,自己是在為帝國,為皇室努力。
彼岸,這是在蒙哥帝國建立之前,便存在的一個傳說。
傳說,在大陸以東的迷霧之海中,有一片仙境。
那裏,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隻要,能登上彼岸,就能成為神仙,法力無邊長生不死。
這種事,隻有三歲孩童才會信。
貼木罕的說法,怎麽看都是為了逃避囚禁而找的借口。
而且,這個借口是如此的拙劣。
睦爾台,自然是不會信的。
這個事傳開之後,那個胡來的皇子,便成了個笑話。
百姓之中,還給貼木罕起了個“傻皇子”的名號。
一個連像樣的借口都造不出之人,確實能擔得起這個“傻”字。
貼木罕,被帶迴阿拉褐宮城之後,便沒有了音訊。
宮城內之事,百姓不知,也不奇怪。
隻是,在人們茶餘飯後的笑談中,會經常提起傻皇子的故事。
久而久之,貼木罕這個名字,就跟不務正業和頭腦呆傻掛上了鉤。
甚至,在蒙哥帝國滅亡之後,還有人把禍起的根源,歸結到了他的身上。
說是,如果不是這傻皇子,讓百姓看不到希望,也不會起叛亂。
不起叛亂,自然不會引來亂世。
這些言論,唐斬是不認同的。
睦爾台,本身就不能算得上一個明君。
在他的統治下,賦稅繁雜,徭役苛重。
加上官員體係的臃冗,貪腐之風的橫行。
百姓,可以說是身處水深火熱。
唐斬還記得,在成為流兒之前。
自己出生的村子,一年的收成隻勉強滿足稅賦和官員的搜刮。
村民根本無法糊口,這也是唐斬和妹妹成為流兒的原因。
民不聊生,自然會起叛亂。
即便,貼木罕是個老實的皇子,也改變不了什麽。
唐斬,舉著火把,又翻看了幾卷竹簡書籍。
發現,這種書籍竹簡的落款,全都是貼木罕。
沒想到,在這離阿拉褐百裏之遙的地洞中,會有這麽多傻皇子的大作。
莫不是,這間地下石室,原本就是貼木罕所建?
如此隱秘的地方都能被他找到,這傻皇子遊玩的本事,還真是不得了。
傻皇子,能寫些什麽東西出來?
唐斬,不由的好奇。
他,大致的看了看,隨手翻動的竹簡書籍內容。
上麵,大多是記錄著關於不罕山雄鷹的事。
“雄鷹之國,路通四方,水達汪洋。”
“鼠狸成災,國亡於此。”
唐斬,在一卷竹簡之上,無意間翻瞥見了這兩句話。
雄鷹之國?
不罕山雄鷹建立的國家?
蒙哥帝國開國皇帝,的確是允許不罕山雄鷹建國。
可,這開國皇帝,卻又說明了地上之土,盡歸蒙哥帝國。
連土地都沒有,這雄鷹之國如何建立?
路通四方,水達汪洋。
這麽看,雄鷹之國也不是建在天上的。
那,不就違背了蒙哥帝國開國皇帝的意願?
......
這個名字,唐斬是知道的。
應該說,很多被蒙哥帝國統治過的人,都知道這個名字。
這人,年紀比唐斬略大個三四歲。
說起來,兩人算是同齡人。
不過,唐斬隻是個做了鬥奴的流兒。
而這個貼木罕,卻是皇子。
沒錯,著這《雄鷹錄》的人,就是蒙哥帝國的皇子!
蒙哥帝國統治整個大陸,幅員遼闊人口眾多。
能被大多數人知曉名號,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即便,是皇子也不見得能做到。
但,貼木罕做到了。
隻是,這讓他出門的東西。
不是皇子的身份,也不是他所著作的書籍。
而是,他做的事。
倒不是說,貼木罕做過什麽驚天動地的大事。
相反,他做的,都是些不務正業的事。
身為皇子,貼木罕卻不喜歡呆在阿拉褐的宮城之中。
他,更願意在大陸各地遊曆。
而,遊曆的目的,也不是為了熟悉民生,或是增長見識。
他,就是為了玩。
而且,越是偏僻稀奇的地方,他越願意去。
照理說,一個皇子,在自家統治的領土上遊玩,也並不是什麽不得了的事。
可,這貼木罕,對遊玩卻有一種近乎於癡迷的執著。
蒙哥帝國末代皇帝睦爾台,膝下本有皇子眾多。
但,不知為何,這些皇子在成年前,都相繼夭亡。
人有生死,即便是帝王之家,也會有夭亡之人。
可,眾多皇子都難逃此命運,那便是怪事了。
這,很難不讓人想歪。
但,這些皇子的死法,都不一樣。
並且,均無疑點。
睦爾台,亦隻能歸咎天命。
萬幸還有一子,活到了成年,那便是這貼木罕。
也就是說,他是皇帝之位唯一的繼承人。
對於這個獨苗,睦爾台自然是寄以厚望。
在其成年之後,老皇帝有意將部分政事交予貼木罕打理。
但,這唯一活到成年的皇子,卻將政事置於一旁,醉心遊曆。
一出宮門,就是幾日,甚至幾月不歸。
睦爾台,斥責過!
也,懲罰過!
甚至,將其軟禁過!
卻,始終不能讓這貼木罕靜下心來學那帝王之道。
他,會想盡一切辦法,偷跑出宮城,到大陸各處人跡罕至之地遊玩。
一次,貼木罕出宮近兩年未歸。
老皇帝急得,派出了戍衛軍各處尋找。
可,都沒找到。
這本是皇帝家事,不宜外傳。
但,尋覓未果,睦爾台也顧不得許多。
擬了詔書,快馬加急發於大陸各地,令各地官員與百姓一同尋這皇子。
如此這般,貼木罕的名字,便被世人知曉。
不過,這詔書似乎也並沒起到什麽作用。
幾月過去,依然杳無音信。
就在睦爾台,以為這個獨子,是意外死於某處之時。
從東境傳來了消息。
消息稱,東境海濱漁民,在出海捕魚之時,救起了一個年輕人。
這年輕人,相貌和尋人詔書中描述的很像。
睦爾台,急速遣人去確認。
這被救起的年輕人,正是貼木罕。
找迴了兒子,老皇帝本是欣喜的。
可,欣喜過後,便是震怒。
因為,貼木罕的做法,是在挑釁他的皇威。
於是,睦爾台下令要囚禁這個亂來的皇子,直到他登基為止。
但這貼木罕,卻很不服氣。
他,爭辯說自己是為了尋找彼岸,才四處遊曆。
聲稱,自己是在為帝國,為皇室努力。
彼岸,這是在蒙哥帝國建立之前,便存在的一個傳說。
傳說,在大陸以東的迷霧之海中,有一片仙境。
那裏,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隻要,能登上彼岸,就能成為神仙,法力無邊長生不死。
這種事,隻有三歲孩童才會信。
貼木罕的說法,怎麽看都是為了逃避囚禁而找的借口。
而且,這個借口是如此的拙劣。
睦爾台,自然是不會信的。
這個事傳開之後,那個胡來的皇子,便成了個笑話。
百姓之中,還給貼木罕起了個“傻皇子”的名號。
一個連像樣的借口都造不出之人,確實能擔得起這個“傻”字。
貼木罕,被帶迴阿拉褐宮城之後,便沒有了音訊。
宮城內之事,百姓不知,也不奇怪。
隻是,在人們茶餘飯後的笑談中,會經常提起傻皇子的故事。
久而久之,貼木罕這個名字,就跟不務正業和頭腦呆傻掛上了鉤。
甚至,在蒙哥帝國滅亡之後,還有人把禍起的根源,歸結到了他的身上。
說是,如果不是這傻皇子,讓百姓看不到希望,也不會起叛亂。
不起叛亂,自然不會引來亂世。
這些言論,唐斬是不認同的。
睦爾台,本身就不能算得上一個明君。
在他的統治下,賦稅繁雜,徭役苛重。
加上官員體係的臃冗,貪腐之風的橫行。
百姓,可以說是身處水深火熱。
唐斬還記得,在成為流兒之前。
自己出生的村子,一年的收成隻勉強滿足稅賦和官員的搜刮。
村民根本無法糊口,這也是唐斬和妹妹成為流兒的原因。
民不聊生,自然會起叛亂。
即便,貼木罕是個老實的皇子,也改變不了什麽。
唐斬,舉著火把,又翻看了幾卷竹簡書籍。
發現,這種書籍竹簡的落款,全都是貼木罕。
沒想到,在這離阿拉褐百裏之遙的地洞中,會有這麽多傻皇子的大作。
莫不是,這間地下石室,原本就是貼木罕所建?
如此隱秘的地方都能被他找到,這傻皇子遊玩的本事,還真是不得了。
傻皇子,能寫些什麽東西出來?
唐斬,不由的好奇。
他,大致的看了看,隨手翻動的竹簡書籍內容。
上麵,大多是記錄著關於不罕山雄鷹的事。
“雄鷹之國,路通四方,水達汪洋。”
“鼠狸成災,國亡於此。”
唐斬,在一卷竹簡之上,無意間翻瞥見了這兩句話。
雄鷹之國?
不罕山雄鷹建立的國家?
蒙哥帝國開國皇帝,的確是允許不罕山雄鷹建國。
可,這開國皇帝,卻又說明了地上之土,盡歸蒙哥帝國。
連土地都沒有,這雄鷹之國如何建立?
路通四方,水達汪洋。
這麽看,雄鷹之國也不是建在天上的。
那,不就違背了蒙哥帝國開國皇帝的意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