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上元州改革成果
帶著廢物徒弟統一仙界 作者:萬裏清桂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帝君一看太子又恢複了往日的性格,當即說道:“怎麽又變得如此拘謹了?莫非是遇到難處了?”
太子一聽此話,想起來牧歌的性格。
牧歌的性格可是大大咧咧,完全不受任何拘束,於是他學著牧歌的樣子仰頭笑道:“哪有,看到帝君高興,差點忘記您吃了迴春丹。”
帝君還是覺得這樣的兒子不錯,當即一拍肩膀說道:“嗯,看到你,老爹也放心了,上次你臨走時說的話,爹思考了很久,覺得有道理,所以為了避開女色,就住在你這裏。”
太子一愣,他真不知道牧歌說了什麽。
竟然讓一向愛女色的父親,住在他這裏躲避後宮。
這什麽情況?
總感覺好像換了一個人。
不過太子不敢問,怕露餡,便笑著說道:“沒事,你高興就好,我今晚住偏殿。”
說完太子想去偏殿,結果帝君拉著太子說道:“你好不容易迴來一趟,咱們爺倆敘敘舊。”
說完也不管太子是否願意,拉著太子就進了房間。
還一邊走,一邊說道:“你不知道,這次老爹的你看法改變很大,以前老爹一直很擔心王位傳給誰?給你,又擔心你太懦弱無能。給他們,又怕這些家夥沒能力,如今我放心了。”
太子聽完更加不解。
牧歌到底幹了什麽,能讓一向高高在上的父皇,變得如此親切,還如此欣賞自己呢?
這下太子更緊張了。
他真怕自己什麽都不懂,然後暴露了自己的無知。
同時也開始明白一點,其實牧歌很出色,他確實很廢物。
當下也更想知道,牧歌是怎麽改變老爹的。
帝君拉著太子進屋之後,便拿出了一堆奏折說道:“看看,最近都是喜訊,可把我高興的,我登記這麽多年,從沒想到,自己晚年還能有如此宏圖大誌。”
帝君拿起奏折,一個一個遞給了太子。
太子打開之後,就見第一道奏折是,已將城內也沒有流民,就連盜賊也沒有了,再也看不到饑寒交困之人,就連許多百姓,為了謀生,也加入修建渠道隊伍。
京都治安一片大好,呈現前所未有的盛世,甚至出現了居民夜不閉戶的場景。
太子看完算明白了,城裏的流民和很多百姓,都去修渠了?
可修渠幹嘛?
太子還是不解?
之後拿起帝君的第二道奏折,則露出笑容。
渠道開鑿進度明顯,每日三餐,保證有菜有肉,周圍百姓也加入修渠計劃。
同時周邊土地全部受惠,原本幹旱之地,如今都可以耕種,可解決多年饑荒問題。
太子這才知道,牧歌給父皇什麽建議,這是要大興農業。
他在大學的時候,也曾問過,為何這邊的世界從來不擔心饑荒問題。
當時李東他們就告訴,官家搞了南水北調工程,再加上國家建了很多糧庫,積蓄了大量的糧食,所以根本不用擔心饑荒問題。
顯然牧歌是將另一個世界的思維模式,搬到了這裏。
太子由此也佩服牧歌。
同樣是在那個世界生活,他怎麽就沒想到,用這種辦法解決這個世界的饑荒問題。
當下笑著對帝君說道:“恭喜父皇,再也不用擔心百姓會有挨餓問題了。”
帝君拍著太子肩膀說道:“這都是你的功勞,另外我還減免了商業賦稅,準備大興商貿。”
太子當即抱拳說道:“父皇英明。”
而帝君也笑著說道:“不,這是你的功勞,如果沒有你體察民情,如果沒有你的建議,本君還每日為子嗣問題發愁。”
“還在想,到底哪個更適合皇位,要如此平衡朝野上下的關係。”
“尤其的丞相,如今盡忠盡職,可比以前表現好多了,都是你的功勞。”
可惜太子不知道牧歌是怎麽算計丞相的。
而帝君哈哈笑得說道:“現在滿朝文武,都忙的沒時間休息了,我到反而輕鬆了許多。”
太子聽完,想起在大學課上聽到的一個詞語。
養內必先安外。
難道牧歌就是用這個辦法改變朝野上下的?
故而太子對牧歌更加崇拜,完全不知道,牧歌就是誤打誤撞的搞定了此事。
之後帝君便讓太監送來酒,父子二人坐在庭院裏的痛飲起來。
太子還不忘記助興,給父皇唱歌跳舞。
雖然帝君不喜歡唱歌跳舞,但他也發現,這次太子迴來不一樣了。
自己變得成熟了許多,也有自己的想法,便偷偷告訴他,已經將皇位立給了他。
太子聽完楞在當場。
若是以前,他一定高興,但如今他在猶豫。
如果自己真的不迴來了,牧歌願意當這個帝君嗎?
如果牧歌當帝君,會如何?
太子相信,牧歌會是一個好帝君。
而他確實願意留在那個世界,體驗平凡人的生活。
當下他謝過帝君說道:“父皇,此時還莫急著定論,日後的事,兒臣還沒做好決定,請父皇容我在思考幾年。”
皇帝老子就怕太子不答應,連忙說道:“不急,你還有幾十年可以思考的機會,這詔書,乃是為了防止我有不測。”
“你隻管去修仙,朝中大小事務,我自會承擔,但你到底在何處修仙,若本君有事,也好尋你歸朝。”
太子當即將手機奉上,之後開始教帝君怎麽用手機。
父子這一刻過的其樂融融。
就連太子也從沒覺得如此放鬆。
而在太子和牧歌在家度假這幾天,有一個人卻是忙的不成樣子。
這幾天葉楓帶著風鈴兒跑遍了各大商場,也跑遍了街頭各家店鋪,一直在尋找結實而又便宜的衣服。
這小子是一邊尋找可以批發衣服的地方,一邊帶著風鈴兒四處玩。
晚上則迴到雜貨鋪休息。
風鈴兒也對外麵的世界,有了初步的了解。
他發現外麵的世界,要比這個世界更好玩,更大,而且更有趣。
有好很多好吃的。
再看妙妙做到的那些菜,就顯得尋常了許多。
如果不是師尊有吩咐,不讓她說外麵的事,她一定會拉著妙妙姐姐,去外麵的世界看看,品嚐一番外麵世界的東西。
太子一聽此話,想起來牧歌的性格。
牧歌的性格可是大大咧咧,完全不受任何拘束,於是他學著牧歌的樣子仰頭笑道:“哪有,看到帝君高興,差點忘記您吃了迴春丹。”
帝君還是覺得這樣的兒子不錯,當即一拍肩膀說道:“嗯,看到你,老爹也放心了,上次你臨走時說的話,爹思考了很久,覺得有道理,所以為了避開女色,就住在你這裏。”
太子一愣,他真不知道牧歌說了什麽。
竟然讓一向愛女色的父親,住在他這裏躲避後宮。
這什麽情況?
總感覺好像換了一個人。
不過太子不敢問,怕露餡,便笑著說道:“沒事,你高興就好,我今晚住偏殿。”
說完太子想去偏殿,結果帝君拉著太子說道:“你好不容易迴來一趟,咱們爺倆敘敘舊。”
說完也不管太子是否願意,拉著太子就進了房間。
還一邊走,一邊說道:“你不知道,這次老爹的你看法改變很大,以前老爹一直很擔心王位傳給誰?給你,又擔心你太懦弱無能。給他們,又怕這些家夥沒能力,如今我放心了。”
太子聽完更加不解。
牧歌到底幹了什麽,能讓一向高高在上的父皇,變得如此親切,還如此欣賞自己呢?
這下太子更緊張了。
他真怕自己什麽都不懂,然後暴露了自己的無知。
同時也開始明白一點,其實牧歌很出色,他確實很廢物。
當下也更想知道,牧歌是怎麽改變老爹的。
帝君拉著太子進屋之後,便拿出了一堆奏折說道:“看看,最近都是喜訊,可把我高興的,我登記這麽多年,從沒想到,自己晚年還能有如此宏圖大誌。”
帝君拿起奏折,一個一個遞給了太子。
太子打開之後,就見第一道奏折是,已將城內也沒有流民,就連盜賊也沒有了,再也看不到饑寒交困之人,就連許多百姓,為了謀生,也加入修建渠道隊伍。
京都治安一片大好,呈現前所未有的盛世,甚至出現了居民夜不閉戶的場景。
太子看完算明白了,城裏的流民和很多百姓,都去修渠了?
可修渠幹嘛?
太子還是不解?
之後拿起帝君的第二道奏折,則露出笑容。
渠道開鑿進度明顯,每日三餐,保證有菜有肉,周圍百姓也加入修渠計劃。
同時周邊土地全部受惠,原本幹旱之地,如今都可以耕種,可解決多年饑荒問題。
太子這才知道,牧歌給父皇什麽建議,這是要大興農業。
他在大學的時候,也曾問過,為何這邊的世界從來不擔心饑荒問題。
當時李東他們就告訴,官家搞了南水北調工程,再加上國家建了很多糧庫,積蓄了大量的糧食,所以根本不用擔心饑荒問題。
顯然牧歌是將另一個世界的思維模式,搬到了這裏。
太子由此也佩服牧歌。
同樣是在那個世界生活,他怎麽就沒想到,用這種辦法解決這個世界的饑荒問題。
當下笑著對帝君說道:“恭喜父皇,再也不用擔心百姓會有挨餓問題了。”
帝君拍著太子肩膀說道:“這都是你的功勞,另外我還減免了商業賦稅,準備大興商貿。”
太子當即抱拳說道:“父皇英明。”
而帝君也笑著說道:“不,這是你的功勞,如果沒有你體察民情,如果沒有你的建議,本君還每日為子嗣問題發愁。”
“還在想,到底哪個更適合皇位,要如此平衡朝野上下的關係。”
“尤其的丞相,如今盡忠盡職,可比以前表現好多了,都是你的功勞。”
可惜太子不知道牧歌是怎麽算計丞相的。
而帝君哈哈笑得說道:“現在滿朝文武,都忙的沒時間休息了,我到反而輕鬆了許多。”
太子聽完,想起在大學課上聽到的一個詞語。
養內必先安外。
難道牧歌就是用這個辦法改變朝野上下的?
故而太子對牧歌更加崇拜,完全不知道,牧歌就是誤打誤撞的搞定了此事。
之後帝君便讓太監送來酒,父子二人坐在庭院裏的痛飲起來。
太子還不忘記助興,給父皇唱歌跳舞。
雖然帝君不喜歡唱歌跳舞,但他也發現,這次太子迴來不一樣了。
自己變得成熟了許多,也有自己的想法,便偷偷告訴他,已經將皇位立給了他。
太子聽完楞在當場。
若是以前,他一定高興,但如今他在猶豫。
如果自己真的不迴來了,牧歌願意當這個帝君嗎?
如果牧歌當帝君,會如何?
太子相信,牧歌會是一個好帝君。
而他確實願意留在那個世界,體驗平凡人的生活。
當下他謝過帝君說道:“父皇,此時還莫急著定論,日後的事,兒臣還沒做好決定,請父皇容我在思考幾年。”
皇帝老子就怕太子不答應,連忙說道:“不急,你還有幾十年可以思考的機會,這詔書,乃是為了防止我有不測。”
“你隻管去修仙,朝中大小事務,我自會承擔,但你到底在何處修仙,若本君有事,也好尋你歸朝。”
太子當即將手機奉上,之後開始教帝君怎麽用手機。
父子這一刻過的其樂融融。
就連太子也從沒覺得如此放鬆。
而在太子和牧歌在家度假這幾天,有一個人卻是忙的不成樣子。
這幾天葉楓帶著風鈴兒跑遍了各大商場,也跑遍了街頭各家店鋪,一直在尋找結實而又便宜的衣服。
這小子是一邊尋找可以批發衣服的地方,一邊帶著風鈴兒四處玩。
晚上則迴到雜貨鋪休息。
風鈴兒也對外麵的世界,有了初步的了解。
他發現外麵的世界,要比這個世界更好玩,更大,而且更有趣。
有好很多好吃的。
再看妙妙做到的那些菜,就顯得尋常了許多。
如果不是師尊有吩咐,不讓她說外麵的事,她一定會拉著妙妙姐姐,去外麵的世界看看,品嚐一番外麵世界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