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總的月記到這裏戛然而止,署名柳純正。


    楊舟還是頭一次見人寫日記之類的東西會在後麵署名,可能嶽父已經想好這一篇是給別人看的吧。


    如果說給誰看?


    那無疑就是柳了,藏在房子裏的東西終究都是柳的,畢竟現在的柳是這棟別墅的主人。


    下一篇則是一封規規矩矩的信件,楊舟趁著興奮勁,繼續讀起了信:


    純正:


    道法有常,而人意無常,因此以無常之意念,能守有常之道法,是為得道。


    開頭第一句話就讓楊舟費盡思量,且不說這句話是什麽含義,看著這句話的字跡,楊舟已經起了疑惑。


    這句話是不太標準的行書,字跡和嶽父在上一篇月記中的一模一樣,但這明顯是別人寫給柳總的信件,唯一的可能,就是柳總事後又將信件自己謄寫了一份,專門和月記一同保存。


    楊舟說服了自己,繼續看下去:


    我觀天地萬物,無不存有形與無形二態,而無形有形相互生發,相互泯滅,彼竭我盈,衝虛有數。


    純正吾弟有心修習,應循平平之法,不可求快,不可求勝,不可求深。所謂大成,皆在平平而循中漸得,如春穀迴音,桃花自落。


    此法有三式,循循而進,最終遊刃有餘。


    第一式:身生穀神


    氣貫中庭,使五髒定盤,氣盈而遊,靜心處之,腦海,氣海,心海,三處空空。靜心之後,乃以身生穀神,穀神生而不久,則為氣虛,方再行靜心遊氣。


    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楊舟看完了第一式,短短的幾行字,卻讓他費盡了思考。


    這段話是寫信人教給柳總的運氣法門,楊舟理解其中的意思,應該是讓人體內產生類似丘處機說的“金丹”一類的東西,在這裏叫做穀神。


    穀神產生之後,在體內生存不久就消失,那就是“氣”的不充盈所致,應該重新練氣。穀神若是長久不衰,則可利用它作為自己周身氣血髒器的法門,更加提升自己的能力。


    楊舟不敢相信,現實世界中真的有這種道家修煉的法門,不知道按法修煉,會不會得道成仙?


    放棄了毫無意義的yy,楊舟繼續看下去:


    第二式:


    穀神漸盈,則周身氣血充足,是溝通萬物之始。天清地濁,太古而開,人生其中,上懸下沉。


    大道自天而垂,連結與地。人所能溝通著,故成其本身。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嬌,自遺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


    第二式看的楊舟稀裏糊塗,但也大概能分辨出來,這一式講的是人自身的行為,影響到一件事:與天地萬物溝通。


    不爭不驕,藏鋒掩銳,則能體會到天地之間的道。


    第一式練穀神,第二式溝通天地,楊舟越來越覺得事情變得又去了起來。


    第三式:


    致虛,極;守靜,篤。


    萬物並作,吾以觀複。夫物芸芸,各複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覆命。


    覆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兇。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歿身不殆。


    我觀天地萬物,各有其常,人若得萬物之常,則渺渺間穿梭萬代,忽忽時遊刃千山,都為自然。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此三式循循而致,一生未果者煙雲浩浩,一生有功者唯幾人耳。勸爾靜心,急不可致。


    楊舟緩緩讀完這一段最後一個字,終於明白了這三式說的意思。


    憑借多年閱讀理解的經驗,加上無數武俠小說閱讀的積累,這三式的大成形態,就是最後說的:渺渺間穿梭萬代,忽忽時遊刃千山,都為自然。


    忽忽時遊刃千山,應該就是極其高深的輕功,就像神仙站在雲上穿梭的感覺,楊舟什麽也不會,但正因如此,想象力才極其豐富。


    而上一句的渺渺間穿梭萬代,楊舟小小的思考了一會,便斷定這是一種穿梭時間的法門!


    穿梭時間,這四個字在楊舟心中曾經留下難以磨滅的烙痕,這裏說的玄之又玄,楊舟恐怕很難達到,但想起自己穿越的經曆,忽然有所發現,也許穿梭時間在那時看起來是聖人之術,天地之秘,可對於現在的俠文化來說,不過是一句話的事情。


    想到這裏,楊舟不由得一驚,這封信,分明是古代人寫給嶽父的!


    信件沒有署名,但楊舟也能想到,寫這封信的必然是道家大佬:王重陽?無崖子?逍遙子?王陽明?朱熹?……


    想了許多答案,終究沒有個頭緒。


    翻了翻最後一頁,最後一頁沒有寫滿,隻有短短的幾行字,是嶽父給那人的迴信:


    晚輩柳純正敬上:


    見過道長。


    道長的三式法門融合了精深的內家功夫,於許多方麵對我有很大的幫助。


    氣運於周身,則能生穀神。氣化於外,感念天地,則能溝通萬物。


    不悲不喜,不抗不銳,怎能遊覽萬方,穿梭宇宙。


    署名是弟子柳純正。


    柳純正三個字在楊舟嘴中反複嘟囔著,倒真像是個道士的法號。


    第三篇的迴信,柳總有意將它與前兩篇放在一起,楊舟能看懂其中的用意:嶽父怕柳讀不懂第二篇的含義,因此小小的解釋了一下。


    但又不能解釋的太多,畢竟道家法門這種東西,說的多了反而影響修煉者用心感悟。


    楊舟緩緩合上信紙,心中梳理著三頁內容,看似千字有餘的三頁,實則包含著太過於龐雜的信息。


    站起來舒緩了一下筋骨,楊舟閉著眼睛感受周身有沒有氣,可惜身體裏既沒有穀神,也沒有氣,隻有屁股後麵有氣出來。


    楊舟本慶幸自己得到了穿越時空的法門,但其實這信中的內容,和登天的難度差不多了。


    古往今來有幾人能參透天地萬物的靈根?


    又有幾人能和時間空間溝通?隻怕在公司和老板溝通都是問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武俠之網遊漿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有緣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有緣哉並收藏武俠之網遊漿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