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靈咬著牙說道:“羽,你定要記得此仇,殺他的乃是秦將章邯!”
項羽重重地點了點頭,顯然已經將這個仇恨刻到了骨子裏。
王離看了看兩人,安慰道:“少主,節哀順變,主公定然要你在這個時候撐起楚軍的。”
項靈看了王離一眼,雖說王離在今日的事情上沒有出錯。
但是不知道為什麽,她總覺得王離有些異樣。
“阿姊,王假,今日你們為何沒有攔著叔父?”
項羽不明白,今日為何要讓叔父單挑秦將!
王離微微一歎,說道:“主公是被秦將給激怒了,原本以為那秦將年紀輕輕的並非是主公的對手,誰料竟然如此心狠手辣!”
項羽的眼中流淌出令人心驚的恨意:“此仇我記在心中,今日就給叔父辦葬禮吧。”
這邊在準備辦葬禮,而秦業也已經收到了章邯的消息。
看到章邯信上所言,他已經將項梁給殺了,並且還全身而退。
這讓秦業錯愕不已,他並不懷疑項梁被章邯所殺之事。
但是楚軍堅韌,麵對主帥被殺,他們怎麽可能會無動於衷直接避退?
尤其是,麵對的敵人還是和他們有著國仇家恨的秦軍!
一旁的隨簡自然也是看到了這個消息,很是高興:“章大人當真是厲害啊。”
起初,他們也懷疑陛下為何要讓一個管囚徒的成為廷尉,但如今連項梁都殺了。
他的功績也無人敢懷疑了。
墨顯也鬆了口氣,隨即憤憤說道:“這些人也著實過分了,我墨家向來沒有礙著誰,隻不過是沒有答應他們,他們竟然就想要把我們墨家人全部殺了!”
秦業淡淡地說道:“這就是稚子抱金過市,懷璧有罪。”
當然,若是他的選擇必定不會和項梁一樣,因為他如今已經有了炸藥。
撇開這些想法,秦業說道:“張欣,去準備準備,我們也該走了。”
齊郡這邊的事情差不多解決了,如今暴露了身份就不能繼續待下去了,否則會引來麻煩。
張欣的動作很快,沒過一會兒就把行李給準備好了。
馮劫和陳平則是出來。
秦業看向兩人,說道:“你們還要處理齊郡的事情,迴去吧。”
兩人深深地一拜之後,目送著秦業等人離開。
秦業坐在馬車上,隨便找了一本書看,看著看著忽然想到,要不要也弄一個大秦邸報出來?
而且,他就是皇帝,上麵能刊登什麽,都是他說了算。
正想著,張欣忽然驚唿一聲:“陛下!”
秦業轉頭,便看到他們馬車後麵竟然跟著烏壓壓一片的百姓。
“先停下。”
等馬車停下,秦業走到了這群百姓的麵前,為首的正是昨日和他們一起吃過飯的老者。
“幾位老丈,你們年紀大了,若是有什麽事情,找陳大人說便可。”
為首的老丈搖了搖頭,眼含淚水,拉著秦業的手。
“陛下,我們沒事,隻是知道了你們要離開,所以一起來送送你們。”
百姓們麵露不舍,若非是明白皇帝的身份,他們怕是要拉著皇帝不讓離開了。
秦業有些驚訝於這些百姓的熱情,他暴露身份也不過是一日罷了,就算是那三個老丈,也不過是請他們吃了一頓飯。
“諸君不用如此客氣,都迴去吧。”
百姓們很是倔強,非要目送著皇帝離開。
秦業也隻好坐上馬車,最後迴頭再看了他們一眼,便離開了。
張欣高興地說道:“陛下的恩德,就連這些百姓都感受到了,紛紛上前來感謝。”
秦業輕笑一聲,看向遠處的百姓,臉上的笑意卻是漸漸消弭。
曾幾何時,他也如同這些人一般。
他靠在一邊,前世的一切都恍若大夢一場,令他有些眷戀,卻又有些不實。
張欣原本就是為了討好皇帝,見陛下竟然閉上眼睛開始休憩,他也連忙閉上了嘴巴。
迴去的路還算是太平,在鹹陽的第一場大雪的時候,秦業迴到了皇宮。
登上城牆,看著天空飄來的大雪,秦業麵色複雜。
蒙毅得知皇帝迴來,立馬準備好了奏折上前,誰料竟然看到了皇帝在淋雪,立馬拿了一件披風過來蓋在皇帝的身上。
秦業問道:“朕不在的這段時日,朝堂之上可有什麽事情?”
蒙毅說道:“除卻天災之時,朝堂倒也是安然無恙。”
秦業點了點頭,不得不說,這個皇權集中的朝代還是很不錯,像是軍權什麽的全部都集中在皇帝自己的手中,所以篡位並沒有那麽容易。
隻不過在人才的選拔上,反倒是有些難度。
秦業說道:“朕知道了,這段時間辛苦你和馮去疾了。”
蒙毅受寵若驚:“這都是臣的分內之事。”
秦業道:“蒙毅,朕還想在做一件事情。”
蒙毅有些好奇,陛下要做什麽事情,竟然需要和他商量?
“不知陛下想要做什麽?”
秦業說道:“秦國三十六郡,每個郡安排一所書院,讓農戶家的孩子進去念書,不要任何費用,你覺得如何?”
蒙毅沉默了半晌,他在思索著該如何對陛下講。
秦業頓時明白了蒙毅的意思:“陛下,臣覺得不妥。”
蒙毅這些時日看了不少奏折,偶爾也會去鹹陽城的百姓那邊看看,所以比之前了解了更多的事情。
“農戶子弟沒有銀錢上學,就算是他們有讀書的銀錢,那定然是全家人省下來的。”
“而他們去念書了,家中便會缺少一個勞動力,等到了農忙的時節,這些孩子肯定又要去幫家裏人的忙。”
“關鍵是這些孩子念了幾年書,也不過是為了生活好一些,能去鋪子裏當個小二,好一些的能去鋪子裏當個算賬的……”
總之,絕大部分的農戶家庭是無法撐起一個孩子從幼時念書,到科舉這段時間的。
蒙毅抬頭,想起了一人,連忙給皇帝舉例。
“就如同陳平一般,陳平在外遊學,家中的事情都是他的兄長和嫂子所做,雖說是一家人,不患寡而患不均,難免會有人心中不平。”
項羽重重地點了點頭,顯然已經將這個仇恨刻到了骨子裏。
王離看了看兩人,安慰道:“少主,節哀順變,主公定然要你在這個時候撐起楚軍的。”
項靈看了王離一眼,雖說王離在今日的事情上沒有出錯。
但是不知道為什麽,她總覺得王離有些異樣。
“阿姊,王假,今日你們為何沒有攔著叔父?”
項羽不明白,今日為何要讓叔父單挑秦將!
王離微微一歎,說道:“主公是被秦將給激怒了,原本以為那秦將年紀輕輕的並非是主公的對手,誰料竟然如此心狠手辣!”
項羽的眼中流淌出令人心驚的恨意:“此仇我記在心中,今日就給叔父辦葬禮吧。”
這邊在準備辦葬禮,而秦業也已經收到了章邯的消息。
看到章邯信上所言,他已經將項梁給殺了,並且還全身而退。
這讓秦業錯愕不已,他並不懷疑項梁被章邯所殺之事。
但是楚軍堅韌,麵對主帥被殺,他們怎麽可能會無動於衷直接避退?
尤其是,麵對的敵人還是和他們有著國仇家恨的秦軍!
一旁的隨簡自然也是看到了這個消息,很是高興:“章大人當真是厲害啊。”
起初,他們也懷疑陛下為何要讓一個管囚徒的成為廷尉,但如今連項梁都殺了。
他的功績也無人敢懷疑了。
墨顯也鬆了口氣,隨即憤憤說道:“這些人也著實過分了,我墨家向來沒有礙著誰,隻不過是沒有答應他們,他們竟然就想要把我們墨家人全部殺了!”
秦業淡淡地說道:“這就是稚子抱金過市,懷璧有罪。”
當然,若是他的選擇必定不會和項梁一樣,因為他如今已經有了炸藥。
撇開這些想法,秦業說道:“張欣,去準備準備,我們也該走了。”
齊郡這邊的事情差不多解決了,如今暴露了身份就不能繼續待下去了,否則會引來麻煩。
張欣的動作很快,沒過一會兒就把行李給準備好了。
馮劫和陳平則是出來。
秦業看向兩人,說道:“你們還要處理齊郡的事情,迴去吧。”
兩人深深地一拜之後,目送著秦業等人離開。
秦業坐在馬車上,隨便找了一本書看,看著看著忽然想到,要不要也弄一個大秦邸報出來?
而且,他就是皇帝,上麵能刊登什麽,都是他說了算。
正想著,張欣忽然驚唿一聲:“陛下!”
秦業轉頭,便看到他們馬車後麵竟然跟著烏壓壓一片的百姓。
“先停下。”
等馬車停下,秦業走到了這群百姓的麵前,為首的正是昨日和他們一起吃過飯的老者。
“幾位老丈,你們年紀大了,若是有什麽事情,找陳大人說便可。”
為首的老丈搖了搖頭,眼含淚水,拉著秦業的手。
“陛下,我們沒事,隻是知道了你們要離開,所以一起來送送你們。”
百姓們麵露不舍,若非是明白皇帝的身份,他們怕是要拉著皇帝不讓離開了。
秦業有些驚訝於這些百姓的熱情,他暴露身份也不過是一日罷了,就算是那三個老丈,也不過是請他們吃了一頓飯。
“諸君不用如此客氣,都迴去吧。”
百姓們很是倔強,非要目送著皇帝離開。
秦業也隻好坐上馬車,最後迴頭再看了他們一眼,便離開了。
張欣高興地說道:“陛下的恩德,就連這些百姓都感受到了,紛紛上前來感謝。”
秦業輕笑一聲,看向遠處的百姓,臉上的笑意卻是漸漸消弭。
曾幾何時,他也如同這些人一般。
他靠在一邊,前世的一切都恍若大夢一場,令他有些眷戀,卻又有些不實。
張欣原本就是為了討好皇帝,見陛下竟然閉上眼睛開始休憩,他也連忙閉上了嘴巴。
迴去的路還算是太平,在鹹陽的第一場大雪的時候,秦業迴到了皇宮。
登上城牆,看著天空飄來的大雪,秦業麵色複雜。
蒙毅得知皇帝迴來,立馬準備好了奏折上前,誰料竟然看到了皇帝在淋雪,立馬拿了一件披風過來蓋在皇帝的身上。
秦業問道:“朕不在的這段時日,朝堂之上可有什麽事情?”
蒙毅說道:“除卻天災之時,朝堂倒也是安然無恙。”
秦業點了點頭,不得不說,這個皇權集中的朝代還是很不錯,像是軍權什麽的全部都集中在皇帝自己的手中,所以篡位並沒有那麽容易。
隻不過在人才的選拔上,反倒是有些難度。
秦業說道:“朕知道了,這段時間辛苦你和馮去疾了。”
蒙毅受寵若驚:“這都是臣的分內之事。”
秦業道:“蒙毅,朕還想在做一件事情。”
蒙毅有些好奇,陛下要做什麽事情,竟然需要和他商量?
“不知陛下想要做什麽?”
秦業說道:“秦國三十六郡,每個郡安排一所書院,讓農戶家的孩子進去念書,不要任何費用,你覺得如何?”
蒙毅沉默了半晌,他在思索著該如何對陛下講。
秦業頓時明白了蒙毅的意思:“陛下,臣覺得不妥。”
蒙毅這些時日看了不少奏折,偶爾也會去鹹陽城的百姓那邊看看,所以比之前了解了更多的事情。
“農戶子弟沒有銀錢上學,就算是他們有讀書的銀錢,那定然是全家人省下來的。”
“而他們去念書了,家中便會缺少一個勞動力,等到了農忙的時節,這些孩子肯定又要去幫家裏人的忙。”
“關鍵是這些孩子念了幾年書,也不過是為了生活好一些,能去鋪子裏當個小二,好一些的能去鋪子裏當個算賬的……”
總之,絕大部分的農戶家庭是無法撐起一個孩子從幼時念書,到科舉這段時間的。
蒙毅抬頭,想起了一人,連忙給皇帝舉例。
“就如同陳平一般,陳平在外遊學,家中的事情都是他的兄長和嫂子所做,雖說是一家人,不患寡而患不均,難免會有人心中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