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業想要改變大秦格局的事情已經先給他們做了心理準備,那麽現在該做的都可以做起來了。
先是書籍,秦業也沒有客氣,直接讓少府製作出來了不少的書籍,然後分發到各個村子裏麵去。
隨簡認為皇帝想的有些簡單了,便匆匆過來。
“陛下,臣以為此計不妥?”
秦業還在批閱奏折的手一頓,隨即放下了手中的毛筆。
如今這個毛筆還沒有經過蒙恬的改良,畢竟發生了那麽多事情,哪裏來的心情去改良不需要改良的毛筆。
秦業倒也並不需要,左右寫兩個字雖然不這麽好看,但也不難看了。
聽到隨簡不認同的聲音,秦業問道:“為何?”
隨簡這段時日算是簡在帝心,也不像之前那樣麵對皇帝就戰戰兢兢。
“民間的百姓大多都不是識字的人,就算是這些書免費供他們讀,可他們也並不認字。”
“更何況,如今雖說停戰了,但是他們仍舊需要服役,以及要交賦稅。”
“就算是家中的勞動力不少,能幹的人多,可想要吃飽仍舊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經過隨簡的勸說,秦業這才迴過神來的。
他原本想著能讓這些寒窗苦讀的百姓,可以少一點壓力。
可現在聽著隨簡的話,這的確是個問題。
就算是後世封建王朝沒了之後,也有不少人仍舊是文盲。
並非是他們不想要識字,而是因為家中沒錢。
讀書向來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一來你要拜師,買文房四寶,就算是便宜那也是一筆耗費。二來,讀書便是要長久讀著了,不可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若是如此,那是找借口不幹活。
最關鍵的是,就算是你日日讀,也不一定可以考上什麽官職。
不過對於平民百姓來說,若是識字能去當個算賬的也很不錯,最起碼和地裏刨食的有很大區別,賺的銀子也更多。
說到底,其實就是生產力太差了。
秦業歎了口氣,若是他有金手指的話,搞個紅薯和土豆出來,會更高的改善百姓的收入。
想了想,現如今還是隻能先從工具入手。
“朕記得,父皇在時,應該還有不少的墨家之人吧。”
隨簡一愣,有些跟不上皇帝的思緒。
不過還是點了點頭。
“迴陛下,墨家的人向來是深居簡出,就連先皇也並沒有接觸到什麽。”
秦業皺了皺眉,他其實傾向於讓墨家的人過來製造一些工具的。
甚至於,他可以單開一個部門,讓墨家的人過來主持。
“你傳令下去,多找幾個墨家的人過來,另外還有農家的人……”
隨簡點了點頭,立馬下去辦事了。
若是以往,他會覺得皇帝做的這些事情有些奇怪,但現在,他已經嚐到了工具的好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與此同時,邊境。
蒙恬遇到了一個很奇怪的人,對方衣衫淩亂,看起來像是山野之人。
“此乃軍中重地,趕緊離開!”
門口的士兵看到這人,拿出武器阻攔住了對方。
對方也不在意,笑得頗為無賴:“某聽說蒙上將滅了匈奴,想要看看你們的武器。”
蒙恬心中暗道,這人真不客氣。
若是對方派來打探消息的,那就是愚蠢了。
士兵聽到這話,頓時起了萬分的戒備心。
殲滅匈奴一事他們並沒有宣傳過,知道的都是軍營中的人,現在忽然有人跳出來問這件事情,怎麽看怎麽有嫌疑。
蒙恬走了過去,阻止了士兵想要抓人的想法:“你是墨家的人?”
對方看向蒙恬,拱手說道:“在下墨顯。”
蒙恬點了點頭,走到一邊:“軍營乃是重地,不方便有外人進來。”
他的本意是提醒墨顯,別為了一時之間的好奇之心犯了錯。
就算是他認識墨顯,但是身為主帥,更不可能知法犯法。
但是墨顯的想法顯然不一樣,他思考了一瞬之後,拱手說道:“蒙大將軍,顯仰慕你們甚久,不知道能否以平民之軀加入你們?”
說著,墨顯拿出了一把弓箭出來,這把弓箭雖然是用木頭製造的,但是極為精巧。
幾人看了眼,正在琢磨這有什麽好奇的時候,隻見那把弓箭按下一個機關,立馬連發三支箭,並且,這三支箭的箭頭還能開花,從裏麵甩出了好幾個小的碎木塊。
蒙恬眼中發出了光亮,早就聽聞墨家的人善於機關以及機關製造,隻不過一直沒有見到過。
如今一見,果真是名不虛傳啊。
“小兄弟,這個東西……”
墨顯對於自己製造的東西顯然是很滿意的:“這是我自己耗費了兩年時間想出來的,如果用軍中的青銅或者鐵器製造,威力會更加的恐怖。”
“我還是很有用的,可以幫你們改造軍中的東西,現在可以入營了嗎?”
一旁的士兵詢問式地看著蒙恬,不知道究竟要不要放這個奇奇怪怪的人進來。
蒙恬摩挲了下這把奇怪的弓箭,如果當真和墨顯說的不錯,那麽日後的戰爭,大秦肯定能避免更多的傷害。
“你進來吧。”
墨顯高高興興地跟著蒙恬走進去了。
蒙恬內心有些疑惑,便直接問了出來:“當初我遇見過你們墨家的巨子,他說天下大亂,生靈塗炭,墨家實行的乃是兼愛非攻,所以他選擇的是去幫助那些百姓。”
“選擇我們這裏,你和墨家的理念不合。”
更何況,墨顯姓墨,足以證明他的能力是被墨家上層人士所看重的。
墨顯搖了搖頭:“其實我覺得巨子的做法是對的,但是我加入軍營也是為了這個理念,匈奴侵襲了百姓不知道多少年,若是當初就製造出來精良的武器對付匈奴。”
“那麽百姓們也不會受到這麽多的無妄之災,更遑論讓墨家的人去救治百姓了。”
蒙恬倒是高看了眼這個小子,墨家巨子的做法乃是治標,但是這小子卻是在治根。
墨顯繼續說道:“更何況,當初墨家的先祖在宋國的戰爭中就已經表明了自己的立場,阻止戰爭才是最迅速的辦法,若是阻止不了,那就讓它迅速結束!”
先是書籍,秦業也沒有客氣,直接讓少府製作出來了不少的書籍,然後分發到各個村子裏麵去。
隨簡認為皇帝想的有些簡單了,便匆匆過來。
“陛下,臣以為此計不妥?”
秦業還在批閱奏折的手一頓,隨即放下了手中的毛筆。
如今這個毛筆還沒有經過蒙恬的改良,畢竟發生了那麽多事情,哪裏來的心情去改良不需要改良的毛筆。
秦業倒也並不需要,左右寫兩個字雖然不這麽好看,但也不難看了。
聽到隨簡不認同的聲音,秦業問道:“為何?”
隨簡這段時日算是簡在帝心,也不像之前那樣麵對皇帝就戰戰兢兢。
“民間的百姓大多都不是識字的人,就算是這些書免費供他們讀,可他們也並不認字。”
“更何況,如今雖說停戰了,但是他們仍舊需要服役,以及要交賦稅。”
“就算是家中的勞動力不少,能幹的人多,可想要吃飽仍舊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經過隨簡的勸說,秦業這才迴過神來的。
他原本想著能讓這些寒窗苦讀的百姓,可以少一點壓力。
可現在聽著隨簡的話,這的確是個問題。
就算是後世封建王朝沒了之後,也有不少人仍舊是文盲。
並非是他們不想要識字,而是因為家中沒錢。
讀書向來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一來你要拜師,買文房四寶,就算是便宜那也是一筆耗費。二來,讀書便是要長久讀著了,不可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若是如此,那是找借口不幹活。
最關鍵的是,就算是你日日讀,也不一定可以考上什麽官職。
不過對於平民百姓來說,若是識字能去當個算賬的也很不錯,最起碼和地裏刨食的有很大區別,賺的銀子也更多。
說到底,其實就是生產力太差了。
秦業歎了口氣,若是他有金手指的話,搞個紅薯和土豆出來,會更高的改善百姓的收入。
想了想,現如今還是隻能先從工具入手。
“朕記得,父皇在時,應該還有不少的墨家之人吧。”
隨簡一愣,有些跟不上皇帝的思緒。
不過還是點了點頭。
“迴陛下,墨家的人向來是深居簡出,就連先皇也並沒有接觸到什麽。”
秦業皺了皺眉,他其實傾向於讓墨家的人過來製造一些工具的。
甚至於,他可以單開一個部門,讓墨家的人過來主持。
“你傳令下去,多找幾個墨家的人過來,另外還有農家的人……”
隨簡點了點頭,立馬下去辦事了。
若是以往,他會覺得皇帝做的這些事情有些奇怪,但現在,他已經嚐到了工具的好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與此同時,邊境。
蒙恬遇到了一個很奇怪的人,對方衣衫淩亂,看起來像是山野之人。
“此乃軍中重地,趕緊離開!”
門口的士兵看到這人,拿出武器阻攔住了對方。
對方也不在意,笑得頗為無賴:“某聽說蒙上將滅了匈奴,想要看看你們的武器。”
蒙恬心中暗道,這人真不客氣。
若是對方派來打探消息的,那就是愚蠢了。
士兵聽到這話,頓時起了萬分的戒備心。
殲滅匈奴一事他們並沒有宣傳過,知道的都是軍營中的人,現在忽然有人跳出來問這件事情,怎麽看怎麽有嫌疑。
蒙恬走了過去,阻止了士兵想要抓人的想法:“你是墨家的人?”
對方看向蒙恬,拱手說道:“在下墨顯。”
蒙恬點了點頭,走到一邊:“軍營乃是重地,不方便有外人進來。”
他的本意是提醒墨顯,別為了一時之間的好奇之心犯了錯。
就算是他認識墨顯,但是身為主帥,更不可能知法犯法。
但是墨顯的想法顯然不一樣,他思考了一瞬之後,拱手說道:“蒙大將軍,顯仰慕你們甚久,不知道能否以平民之軀加入你們?”
說著,墨顯拿出了一把弓箭出來,這把弓箭雖然是用木頭製造的,但是極為精巧。
幾人看了眼,正在琢磨這有什麽好奇的時候,隻見那把弓箭按下一個機關,立馬連發三支箭,並且,這三支箭的箭頭還能開花,從裏麵甩出了好幾個小的碎木塊。
蒙恬眼中發出了光亮,早就聽聞墨家的人善於機關以及機關製造,隻不過一直沒有見到過。
如今一見,果真是名不虛傳啊。
“小兄弟,這個東西……”
墨顯對於自己製造的東西顯然是很滿意的:“這是我自己耗費了兩年時間想出來的,如果用軍中的青銅或者鐵器製造,威力會更加的恐怖。”
“我還是很有用的,可以幫你們改造軍中的東西,現在可以入營了嗎?”
一旁的士兵詢問式地看著蒙恬,不知道究竟要不要放這個奇奇怪怪的人進來。
蒙恬摩挲了下這把奇怪的弓箭,如果當真和墨顯說的不錯,那麽日後的戰爭,大秦肯定能避免更多的傷害。
“你進來吧。”
墨顯高高興興地跟著蒙恬走進去了。
蒙恬內心有些疑惑,便直接問了出來:“當初我遇見過你們墨家的巨子,他說天下大亂,生靈塗炭,墨家實行的乃是兼愛非攻,所以他選擇的是去幫助那些百姓。”
“選擇我們這裏,你和墨家的理念不合。”
更何況,墨顯姓墨,足以證明他的能力是被墨家上層人士所看重的。
墨顯搖了搖頭:“其實我覺得巨子的做法是對的,但是我加入軍營也是為了這個理念,匈奴侵襲了百姓不知道多少年,若是當初就製造出來精良的武器對付匈奴。”
“那麽百姓們也不會受到這麽多的無妄之災,更遑論讓墨家的人去救治百姓了。”
蒙恬倒是高看了眼這個小子,墨家巨子的做法乃是治標,但是這小子卻是在治根。
墨顯繼續說道:“更何況,當初墨家的先祖在宋國的戰爭中就已經表明了自己的立場,阻止戰爭才是最迅速的辦法,若是阻止不了,那就讓它迅速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