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淩將李自成與劉宗敏審問後都挑斷腳筋,切掉兩隻胳膊,又進行了閹割,這純純是為了報仇,雖然放過了一些人,但主犯王淩是決不會放過的。
隨即讓李二貴押送迴京師,等待他兩人的是千刀萬剮,王淩害怕這兩人在路上直接死掉,讓這兩人一人坐了一輛豪華馬車,以最快速度押送至京師。
雖然兩人都想絕食而死,但是李二貴還是想了很多少法使他兩個每天能吃到肚子裏一點飯食,吊著一條命到了京師。
該對左良玉動手了,左良玉就在武昌城,羅汝才的兒子羅玉龍部已占領了常德府和嶽州府,王淩便命令羅玉龍部由嶽州府向武昌悄悄移動。
賀一龍部駐紮在承天府,王淩命令賀一龍部由西麵向武昌移動。
楊承祖駐在汝寧府,王淩命令其所部由北向南進攻武昌。
王淩命令劉希堯部、賀錦部、藺養成部分別駐在湖廣南部的辰州府、長沙府、衡州府、永州府等地。
王淩命令張名鎮任總司令,馮昆、劉芳亮任副司令率第一軍、第六軍,新組建的十二軍以及原李自成三萬鐵甲軍長途行軍向江西省的南昌挺進。
王淩指示:除了攻打武昌需要作戰外,其餘部隊的任務便是行軍,到指定地點駐紮,不騷擾百姓,不攻打城池,在沒有軍隊主動攻擊時不能動用武力。
到達指定地點,沒有上級命令不得進城。
王淩的策略是,我把軍隊先駐紮在湖廣、江西兩省各府、州、縣,先給當地官吏施加威壓,然後進行官吏任免和土地改革。
大軍一動,左良玉這裏馬上聞到風聲,頓時驚慌失措,留下副將郝效忠率一萬主力和兩萬烏合之眾守衛武昌城外,自己率主力乘船立即撤退到九江。
左良玉立即向崇禎八百裏加急告狀,說王淩反了,竟然自己人打自己人,言詞中極盡委屈之情。
羅玉龍、楊承祖、賀一龍三支大軍到達武昌城下,郝效忠立即率部投降,武昌城不戰而下。
順理成章的吳士講在沈海的“幫助”下從武昌的楚王府內搜到了左良玉謀反證據:龍袍、皇冠、玉璽等物件。
王淩讓人八百裏加急將這些東西連同奏書送往京師。
王淩、坤興公主、羅汝才等人入住楚王府。
皇極殿裏,崇禎收到左良玉的奏書,十分生氣,立即召集核心大臣議事。
周延儒、陳演、張國維、倪元璐和太子朱慈烺等人聚在禦書房緊急商議。
周延儒道:“王淩在擊敗闖賊以後,沒有分給朝廷一分地盤,十分可惡,現在又要進攻左良玉,這明擺著要吃掉湖廣和江西兩省啊!”
陳演道:“周閣老分析的對,王淩狼子野心,我們該如何應對?”
這時,王承恩又從外邊拿來了一份奏書和一包東西。
打開一看,信是王淩寫的,主要說了據線報,左良玉準備在武昌稱帝,臣不得已才出兵平叛雲雲。
崇禎打開包裹,見到龍袍等物件,不由的氣極反笑。
眾人看到這個東西,也是覺得好笑,這不是哄小孩嗎?
這種雕蟲小計,嫁禍於人能騙過崇禎嗎?
當然騙不過崇禎,但崇禎帝卻無法破解,這種明明知道你是個無賴,我卻沒有辦法令崇禎很是鬱悶。
崇禎能對王淩說你這是哄小孩嗎?朕不信。
那王淩會說,你不信我,那我也不裝了,直接反了算了。
那種後果崇禎是承受不了的。
張國維道:“此時武昌府應該失守,陛下應該下旨,嚴厲斥責王淩在沒兵部行文情況下不能擅自用兵,湖廣占了武昌外,其它朝廷控製區域不能再染指,江西省任何一個城都是朝廷地盤,民生軍不能再插手了。”
其他幾個人都沒有好辦法,隻好按張國維提的建議先下聖旨斥責王淩一番,至於效果多大,那隻有天知道。
但是,崇禎有一點是不擔心的,那就是王淩不會造他的反。
如果不是皇後提前布局,將坤興公主嫁給王淩,王淩隻怕早反了,以他的實力,拿下大明也是輕而易舉。
崇禎道:“我相信小淩不會造反,他是一個重情義的人,坤興公主在他身邊,他不會反,隻是,他一味擴大地盤,意欲何為?”
張國維道:“根據我對他的了解,他意是改變整個大明,使整個大明都推行他民生會的政策,就是他常說的人人有地,人人有學上,人人有飯吃,有衣穿,人人平等,男女平等,女人也能做官。”
其實崇禎何嚐不知王淩的用意,隻是覺得王淩挑戰了他的權威,挑戰了他至高無上的權力,心中特別難受。
太子朱慈烺道:“實行民生會的政策是有益於大明,可以使明國迅速富強,就讓他做吧,他多管一省,國庫便多增加幾百萬兩的收入,父皇!把糟心事都讓妹夫去幹,他反正不會反,父皇坐在家裏數錢不美嗎?”
崇禎怒道:“都讓他管,朕還有什麽權力?你太小,有些事你還不懂。”
朱慈烺心道:你把國家弄的亂七八糟,人民民不聊生,戰端四起,不是王淩,你還能這樣安穩說話?
倪元璐心道:太子的話正是我的心思,不作死不會死,陛下就是太作了,才把好好的大明弄的兵連禍結,民不聊生。要是隻坐皇宮收銀子,國家讓王淩管理,那就好太多了。
不過,他不敢將此話說出來。
崇禎拋下王淩這鬧心的事不說,高興道:“闖賊李自成和手下頭號匪賊劉宗敏明日便到京師,這可是一大幸事,可惜,王淩為了報仇,已經將其閹割,挑斷腳筋,砍斷雙手了。”
周延儒道:“自然是向天下申明他們十惡不赦之罪,然後淩遲處死,告慰死難的將領和百姓。”
崇禎滿意點點頭腦:“就按周閣老說的做,話又說迴來,論打仗,小淩真是戰無不勝。”
張國維道:“臣要猜的不錯,滅了左良玉後,王淩會率部入川,窮追不舍,滅掉獻賊。”
崇禎皇帝一聽,頓時高興道:“此乃大幸,滅了獻賊,流賊再不能興風作浪,然後讓其揮師北上,滅了清國,則天下可靖。”
隨即讓李二貴押送迴京師,等待他兩人的是千刀萬剮,王淩害怕這兩人在路上直接死掉,讓這兩人一人坐了一輛豪華馬車,以最快速度押送至京師。
雖然兩人都想絕食而死,但是李二貴還是想了很多少法使他兩個每天能吃到肚子裏一點飯食,吊著一條命到了京師。
該對左良玉動手了,左良玉就在武昌城,羅汝才的兒子羅玉龍部已占領了常德府和嶽州府,王淩便命令羅玉龍部由嶽州府向武昌悄悄移動。
賀一龍部駐紮在承天府,王淩命令賀一龍部由西麵向武昌移動。
楊承祖駐在汝寧府,王淩命令其所部由北向南進攻武昌。
王淩命令劉希堯部、賀錦部、藺養成部分別駐在湖廣南部的辰州府、長沙府、衡州府、永州府等地。
王淩命令張名鎮任總司令,馮昆、劉芳亮任副司令率第一軍、第六軍,新組建的十二軍以及原李自成三萬鐵甲軍長途行軍向江西省的南昌挺進。
王淩指示:除了攻打武昌需要作戰外,其餘部隊的任務便是行軍,到指定地點駐紮,不騷擾百姓,不攻打城池,在沒有軍隊主動攻擊時不能動用武力。
到達指定地點,沒有上級命令不得進城。
王淩的策略是,我把軍隊先駐紮在湖廣、江西兩省各府、州、縣,先給當地官吏施加威壓,然後進行官吏任免和土地改革。
大軍一動,左良玉這裏馬上聞到風聲,頓時驚慌失措,留下副將郝效忠率一萬主力和兩萬烏合之眾守衛武昌城外,自己率主力乘船立即撤退到九江。
左良玉立即向崇禎八百裏加急告狀,說王淩反了,竟然自己人打自己人,言詞中極盡委屈之情。
羅玉龍、楊承祖、賀一龍三支大軍到達武昌城下,郝效忠立即率部投降,武昌城不戰而下。
順理成章的吳士講在沈海的“幫助”下從武昌的楚王府內搜到了左良玉謀反證據:龍袍、皇冠、玉璽等物件。
王淩讓人八百裏加急將這些東西連同奏書送往京師。
王淩、坤興公主、羅汝才等人入住楚王府。
皇極殿裏,崇禎收到左良玉的奏書,十分生氣,立即召集核心大臣議事。
周延儒、陳演、張國維、倪元璐和太子朱慈烺等人聚在禦書房緊急商議。
周延儒道:“王淩在擊敗闖賊以後,沒有分給朝廷一分地盤,十分可惡,現在又要進攻左良玉,這明擺著要吃掉湖廣和江西兩省啊!”
陳演道:“周閣老分析的對,王淩狼子野心,我們該如何應對?”
這時,王承恩又從外邊拿來了一份奏書和一包東西。
打開一看,信是王淩寫的,主要說了據線報,左良玉準備在武昌稱帝,臣不得已才出兵平叛雲雲。
崇禎打開包裹,見到龍袍等物件,不由的氣極反笑。
眾人看到這個東西,也是覺得好笑,這不是哄小孩嗎?
這種雕蟲小計,嫁禍於人能騙過崇禎嗎?
當然騙不過崇禎,但崇禎帝卻無法破解,這種明明知道你是個無賴,我卻沒有辦法令崇禎很是鬱悶。
崇禎能對王淩說你這是哄小孩嗎?朕不信。
那王淩會說,你不信我,那我也不裝了,直接反了算了。
那種後果崇禎是承受不了的。
張國維道:“此時武昌府應該失守,陛下應該下旨,嚴厲斥責王淩在沒兵部行文情況下不能擅自用兵,湖廣占了武昌外,其它朝廷控製區域不能再染指,江西省任何一個城都是朝廷地盤,民生軍不能再插手了。”
其他幾個人都沒有好辦法,隻好按張國維提的建議先下聖旨斥責王淩一番,至於效果多大,那隻有天知道。
但是,崇禎有一點是不擔心的,那就是王淩不會造他的反。
如果不是皇後提前布局,將坤興公主嫁給王淩,王淩隻怕早反了,以他的實力,拿下大明也是輕而易舉。
崇禎道:“我相信小淩不會造反,他是一個重情義的人,坤興公主在他身邊,他不會反,隻是,他一味擴大地盤,意欲何為?”
張國維道:“根據我對他的了解,他意是改變整個大明,使整個大明都推行他民生會的政策,就是他常說的人人有地,人人有學上,人人有飯吃,有衣穿,人人平等,男女平等,女人也能做官。”
其實崇禎何嚐不知王淩的用意,隻是覺得王淩挑戰了他的權威,挑戰了他至高無上的權力,心中特別難受。
太子朱慈烺道:“實行民生會的政策是有益於大明,可以使明國迅速富強,就讓他做吧,他多管一省,國庫便多增加幾百萬兩的收入,父皇!把糟心事都讓妹夫去幹,他反正不會反,父皇坐在家裏數錢不美嗎?”
崇禎怒道:“都讓他管,朕還有什麽權力?你太小,有些事你還不懂。”
朱慈烺心道:你把國家弄的亂七八糟,人民民不聊生,戰端四起,不是王淩,你還能這樣安穩說話?
倪元璐心道:太子的話正是我的心思,不作死不會死,陛下就是太作了,才把好好的大明弄的兵連禍結,民不聊生。要是隻坐皇宮收銀子,國家讓王淩管理,那就好太多了。
不過,他不敢將此話說出來。
崇禎拋下王淩這鬧心的事不說,高興道:“闖賊李自成和手下頭號匪賊劉宗敏明日便到京師,這可是一大幸事,可惜,王淩為了報仇,已經將其閹割,挑斷腳筋,砍斷雙手了。”
周延儒道:“自然是向天下申明他們十惡不赦之罪,然後淩遲處死,告慰死難的將領和百姓。”
崇禎滿意點點頭腦:“就按周閣老說的做,話又說迴來,論打仗,小淩真是戰無不勝。”
張國維道:“臣要猜的不錯,滅了左良玉後,王淩會率部入川,窮追不舍,滅掉獻賊。”
崇禎皇帝一聽,頓時高興道:“此乃大幸,滅了獻賊,流賊再不能興風作浪,然後讓其揮師北上,滅了清國,則天下可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