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士講通過情報人員將羅汝才這裏的情況向王淩做了匯報。


    所以王淩對羅汝才在汝陽的情況一清二楚。


    王淩之所以兵臨汝陽是為了促成羅汝才歸順朝廷,當然了,也是歸順民生會。


    王淩率領二個軍一個獨立師五萬餘人,行軍五天後到達汝寧府城汝陽。


    羅汝才、賀一龍、楊承祖、吉珪等都駐紮在汝陽,而王龍(羅汝才外甥)與羅玉龍(羅汝才的長子)二人守著荊門老營。


    汝陽城外,羅汝才率領賀一龍、楊承祖、吉珪等將領,當然吳士講也挨著羅汝才站著,羅汝才見王淩隊伍過來,立即下馬不帶武器步行前往迎接王淩。


    羅汝才見王淩年輕英俊的相貌,不由讚道:“都說自古英雄出少年,現在一看大將軍才知古人誠不欺我,大將軍乃少年英才啊!”


    王淩緊緊握住羅汝才的手道:“羅將軍也是老當益壯,英雄氣概啊!”


    王淩與其他將領也一一握手,待到吳士講時,動情的說:“吳伯伯,辛苦你了。”


    吳士講道:“為了羅將軍,我錯過了賢侄的大婚。”


    羅汝才豪爽道:“今晚我擺宴席,就當祝賀大將軍大婚了。”


    眾人轟然應道:“好”


    酒宴間,王淩道:“羅將軍,我將對您的軍隊進行改編,改編成民生軍的第七軍和第八軍,第七軍由您任軍長,下轄四個作戰師,一個宣教師,一個獨立侍衛團。共計二萬八千人。第八軍由賀一龍任軍長,配屬與第七軍一樣。剩餘部隊全部改編為民生軍民軍,也是兩個軍。”


    羅汝才共計十多萬部隊,兩個作戰軍,兩個民軍正好改編完。


    羅汝才哈哈笑道:“我羅汝才既然選擇歸順朝廷,就不想再涉兵事,大將軍在民生會給老夫找一閑置幹好了。”


    王淩道:“等此戰結束,羅將軍願意解甲歸田,則民生會裏適合您的職位多的是,第七軍便交給羅玉龍了。”


    羅汝才道:“謹遵大將軍安排。”


    王淩道:“我也是提前給您吹一下風,在此戰結束之前,你還統率你的軍隊和我們一起滅掉李自成。”


    羅汝才道:“沒問題,”


    賀一龍道:“終於可以報仇雪恨了。”


    其實羅汝才的部隊兵士恨透了李自成,一聽說要打李自成了,個個歡欣鼓舞。


    李自成還不知道羅汝才已投降,其大軍和孫傳庭大軍處於對峙狀態。


    李自成和其部下在地圖前研究軍情,謀士宋獻策道:“官軍勢大,我們不能硬拚,我認為派一支隊伍繞到汝州後麵,強攻白沙鎮,占領白沙,白沙是敵運糧的咽喉要道,敵軍運糧困難,日久必亂,到那個時間,我們乘亂進攻,必勝。”


    李自成深以為然,對劉宗敏道:“劉將軍!你率部今晚從禹州出發,攻占白沙,先斷敵糧道。”


    劉宗敏是李自成的先鋒軍,是一員猛將,領命而去。


    曆史上便是李自成派劉宗敏攻占白沙後,孫傳庭軍糧食運不到,自亂陣腳,被李自成大敗,今天果然李自成還是想斷孫傳庭的糧道。


    但這次軍情和曆史大不一樣,孫傳庭沒有大舉進攻,禹州、郟縣、寶豐、唐縣等都還在農民軍手裏。孫傳庭大軍收縮在汝州洛陽一線,白沙處於汝州洛陽之間,也有重兵守衛,守將是開封之戰的名將陳永福。


    劉宗敏率大軍剛出汝州,孫傳庭便知道了,此時的孫傳庭兵精糧足,一直隱忍不發,就是在等待最佳戰機。


    曆史上的孫傳庭也是一手好牌被自己打的稀巴爛,最後身死國滅的。


    曆史上孫傳庭主要失誤在主動進攻上,孫子曰: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遠而示之近,近而示之遠,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


    孫子說的多好,他老人家算是把用兵之法看透了,可惜啊,曆史上的孫傳庭把《孫子兵法》看到狗肚子裏了。


    曆史上孫傳庭一不該出關,兵部左侍郎吳牲要他守住潼關即可,多好的建議,孫傳庭就是不聽。


    二不該占領洛陽、汝州後一路打下去,引兵深入敵境,致使補給困難。


    所以說,孫傳庭之敗,敗在其隻是一莽夫,並不知如何用兵上。


    也可以說,明亡於孫傳庭之手。


    現在,王淩穿越至此,一切都改變了,孫傳庭沒有再犯曆史上的錯誤,所以對李自成的主動進攻,便表現的從容鎮定,遊刃有餘。


    侍劉宗敏出了禹州,便命高傑率大軍尾隨其後,並派卜從善率部攻入禹州,禹州遂被孫傳庭所得。


    李自成從哨騎得知明軍占領禹州,便感到不妙,覺得劉宗敏會吃虧,為了唿應劉宗敏部,立即率大軍從襄城、寶豐、郟縣向汝州發動進攻。


    孫傳庭厲兵秣馬兩年,等的便是這一日,待李自成大軍一動,孫傳庭進攻的命令便下達了。


    這是火星撞地球的一場大戰。


    雙方都是精銳。


    雙方都做了長期準備,士氣高昂。


    雙方都兵精糧足。


    雙方實力相當。


    李自成依賴的是他們練就的強大的三堵牆戰陣。


    孫傳庭依賴的是他的炮車陣。


    李自成和孫傳庭的共同點是都有十足的自信能將對方置於死地。


    他們的不同點是李自成靈活詭詐,孫傳庭呆板冒進。


    但在硬碰硬上,兩人沒有什麽不同。


    狹路相逢勇者勝!


    什麽是三堵牆?三堵牆是三層重甲騎兵,李自成後來攻城掠地,所向披靡,靠的正是重甲騎兵。


    明末厲害的武器不是火器,而是重甲騎兵。


    關寧鐵騎厲害,韃子打仗也是靠的重甲騎兵。


    所以,李自成在有一定實力時,重點發展了重甲騎兵。


    此時在襄陽稱王時,李自成的重甲騎兵可以說處於鼎盛時期。


    重甲騎兵有點像後世二戰時德國的坦克部隊一樣,剛一出現,便橫掃世界。


    當然了,孫傳庭也是知道李自成的重裝騎兵厲害的,所以重金打造了三萬輛戰車營。


    以虎蹲炮和魯蜜銃來對付重甲騎兵。


    不過,從曆史上看,戰車營對戰三堵牆還是略處下風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王淩在明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豐收的西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豐收的西瓜並收藏王淩在明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