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淩原來想派一支部隊占領武昌,搶奪楚王的金銀,據曆史上講有二千萬兩,王淩覺得有點誇大,也有說六百萬兩的,王淩認為六百萬兩較為可信。


    但是王淩有心無力,始終沒派出兵來。最終張獻忠還是占領了武昌,殺了楚王朱華奎,劫掠了大量金銀珠寶。


    事情經過是這樣的,崇禎十五年,“平賊將軍”左良玉,得知李自成大軍將攻打承天,大驚失色,匆忙對武昌、漢口二鎮擄掠一番後,便倉皇逃離。


    不久,李自成派賀一龍占領漢陽府,接著向武昌進發,一路繳獲大小船隻四五千艘。


    但是,由於江水湍急,農民軍不習水戰,賀一龍所部最後不得不放棄進攻武昌,經雲夢返迴襄陽。


    在安徽境內的張獻忠部,經一番考量後,決定攻打武昌。


    適逢賀一龍攻打武漢,左良玉率部順江出逃,張獻忠伺機兵臨武昌城,武昌岌岌可危。


    當時左良玉率師逃跑,武昌幾為空城。當時,城中財富被左良玉劫掠一空,地方官就找到就藩武昌的楚王朱華奎,求他捐餉激勵守城官兵。


    湖廣三司官員便集聚楚王府,跪請楚王借銀數十萬以助軍餉。


    連致仕在家的原大學士賀逢聖,也急忙求見楚王,曉其利害,並以洛陽、開封之事告之。


    不料,朱華奎一毛不拔,還居然讓仆人搬出朱元璋賜給楚王先祖的鑲金椅子,說道“此可佐軍,他無有”。


    眼看城將破,楚王才慌忙拿出金銀募兵,招募一批散兵遊勇,組成一支“楚府新兵”,由楚府長史徐學顏統領。


    這些散兵遊勇,哪裏是張獻忠的對手?張獻忠輕鬆攻克武昌。


    張獻忠對官聲好的官員以禮相待,對曾任過東閣大學士、禮部尚書的賀逢聖,張獻忠尊其為“先生”,親自去請。


    賀逢聖的確對大明忠貞無二,竟率全家老小自沉於墩子湖。


    張獻忠下令發放楚王府中的錢糧,賑濟饑民。


    同年,張獻忠自稱“大西王”,在武昌建立大西政權。


    改武昌城為京城,鑄西王錢幣,改武昌府為天授府,任命周綜文為知府,改江夏縣為上江縣。


    大西中央共設有六部五府,京城設五城兵馬司。


    張獻忠以楚王府為新王宮,宮前樹起兩麵大旗,上書“天與人歸”、“招賢納士”。


    武昌城九城門也樹兩大旗,上書“天下安靜”、“威鎮八方”。


    為招賢納士,盡快網羅人才,張獻忠曾在武昌開科舉,興學堂。


    大西政權在短時間內一再舉行科舉考試,在武昌派遣監軍李時華主持考試,錄取二十人為進士及第,授予州、縣印官(正官);遴選四十八人為廩膳生,分授府州縣佐。


    時年六十歲的漢陽人陳玨還高中狀元。當年的科考場麵熱鬧異常,參加科考的士子爭先恐後,以至“稍稍能筆墨者趨之若騖焉”。


    張獻忠任命學道等專職人員管理學堂,還親臨府學,勉勵士子向學,並從中選拔幾十人,補充至地方政權。


    張獻忠為籌軍餉,采取打擊大戶之策。當時,大戶人家多以舟船停泊江中以避戰亂,又不時遊弋於河池湖汊之中以躲藏。


    張獻忠兵分三路尋覓攔截,共截獲大戶之船一千餘艘,劫掠了大量金銀物資。


    張獻忠還在武昌及周邊地區招募一大批十五至二十歲的青年參加義軍,這些青年體力茁壯,大多了無牽掛,經強化訓練後成為大西軍南下長沙及西上入蜀的主力軍。


    經過張獻忠的一係列操作,張獻忠的“大西”弄得有模有樣,並向南也攻占了湖廣一些府縣。


    攻占武昌府,殺楚王,崇禎皇帝大怒,嚴令左良玉收複武昌,同時又調集各路兵馬會攻武昌,張獻忠不得已放棄坐了幾個月大西王的楚王府,向西南轉移,被左良玉及各路大軍一路追擊,張獻忠走投無路,逃向四川的大山之中。


    李自成勢大,孫傳庭被崇禎嚴令不得主動進攻,李自成也不敢輕舉妄動,因為被左良玉和孫傳庭兩股明軍包夾,一招不慎,必將陷於萬劫不複當中。


    李自成有時間閑下來,管理荊襄湖廣之地,倒也其樂融融。


    李自成本一驛卒,被生活所逼走到造反之路,整日處於明軍追捕之中,難得閑暇,在襄陽這兩年,李自成才感受到了生活的樂趣。


    這日,李自成正和牛金星、劉宗敏、李岩、宋獻策一邊喝酒一邊議論軍情。


    忽然哨騎來報,說崇禎命令護國大將軍王淩率十萬大軍向汝州方向奔來。


    李自成聽完,將杯中酒一飲而盡,站起來說道:“諸位,該來的終於來了,崇禎終於要動手了,那麽,我們就在汝州和襄陽這一地區與明軍決一死戰吧,這一戰如果我們贏了,就可以直搗京師,覆滅大明,殺了崇禎那個狗皇帝,如果我們輸了,那麽什麽都沒有了。”


    眾人聽了李自成的話,神色各異。牛金星捋了捋胡須,率先開口道:“闖王,王淩此人不可小覷,他率領的十萬大軍必定來勢洶洶。我們需謹慎應對,不可輕敵。”


    劉宗敏一拍桌子,大聲說道:“怕他作甚!我們農民軍百萬之眾,還怕他王淩不成?他敢來,我們就打得他屁滾尿流。”


    李岩則冷靜地分析道:“闖王,如今局勢複雜,我們雖有百萬之眾,但分散在各地。王淩的軍隊訓練有素,裝備精良。我們應集中兵力,製定合理的戰略,才能有勝算。”


    宋獻策掐指一算,說道:“闖王,此戰吉兇難測。但我們可利用地形優勢,設下埋伏,或許能出奇製勝。”


    李自成沉思片刻,說道:“諸位所言都有道理。我們先派人打探王淩軍隊的動向,同時集結兵力,做好戰鬥準備。”


    很快,農民軍開始緊張地行動起來。李自成派遣了大量的探子,密切關注著王淩軍隊的一舉一動。


    王淩率民生軍第一軍張名鎮部,第二軍李二貴部,第六軍馮昆部加上侍衛獨立師共計七萬餘人,對外號稱十萬前往汝州前線與孫傳庭的明軍匯合。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王淩在明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豐收的西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豐收的西瓜並收藏王淩在明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