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通的馬車製造廠第一批樣車生產了十輛,全部給了民生會,趙敏知道王淩在京師,特意派人送來了五輛豪華馬車。
王淩送給了崇禎一輛,周皇後一輛,張嫣皇後一輛,坤興公主一輛,自己留了一輛。
出發前,周皇後在西苑舉行了家宴款待了王淩,這個家宴參加人員有崇禎皇帝、周皇後、王淩、太子朱慈烺、坤興公主、定王朱慈炯、永王朱慈炤和前皇後張嫣,真是妥妥的家宴。
從皇宮到西宛,這次他們沒有坐轎,而是乘坐著王淩送給他們的馬車。
崇禎皇帝和周皇後坐了一輛。
太子和定王、永王坐了一輛。
張嫣和坤興坐了一輛。
王淩一人坐了一輛。
共四輛馬車,每輛車都套了四匹駿馬。
馬車非常寬敞和大氣,其實一輛馬車便能把他們全部裝下。
為了顯示皇家的氣派才乘了四輛。
為什麽在古代,人們喜歡坐轎而不喜歡乘坐馬車?
這是因為馬車太顛簸,人坐在上麵,短途還可以,路遠一點能把人的腸子顛壞。
古代的戰車,為什麽士兵都是站著的,一方麵利於打仗,另一方麵防止把人顛壞。
為什麽會顛簸?因為古代的馬車的輪子是木頭外包鐵皮的,與地麵是硬碰硬,車箱與輪子也是硬連接,不把人顛死才怪。
另外,木頭不耐求磨,古代馬車是木軸與軸瓦直接連,沒有滾珠軸承,那安全係數是極低的,而且摩擦阻力很大,馬拉起來很費勁。
這就是為什麽古代馬車隻設計兩個輪,而且車廂不是很小的原因,設計太重,馬根本拉不動。
王淩與葛通合作設計這馬車不僅僅是載人使用,而是要用在軍事上。
因為王淩看到士兵對外作戰,後勤還是人背馬馱,極少用馬車、牛車,這主要是因為速度慢,車容易壞,而戰爭要求的是兵貴神速,而馬車這工具根本做不到。
將領們嫌棄馬車,因為太慢還特別容易壞在半路。土紳官吏也嫌棄,因為大顛了。
王淩設計了簡易軸承,讓兵器廠做了出來,雖然和後世的軸承沒法比,但在這個時間,就相當於科幻世界的東西。
吳大用等兵器廠領導現在對王淩那簡直是頂禮膜拜,吳大用很是懷疑王淩就不是這個世界的人,但又沒有證據證明,因為王淩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人,那麽,隻有膜拜了。
軸、軸承、軸承座、車輪全部做成鑄鋼件,這樣,馬車便很不容易壞了。
這個時代,鑄鋼堪比白銀,是昂貴的代名詞,所以,王淩讓葛通造的新式四輪馬車堪稱後世的勞斯萊斯。
王淩又設計了車廂底盤,也是用鑄鋼製造,因為生鐵太重,所以也改用了鑄鋼。
底盤與車廂連接處設計了四個彈簧。但車廂是用檀木製的,因為這車要給皇家及貴族才買的起,所以,能多豪華便多豪華。
當然車輪也經過了特殊設計,由於王淩還沒有橡膠,也不能生產橡膠輪胎,他把鑄鋼車輪的外麵設計成圓弧形,與地麵接觸的麵積變小,摩擦力也變小了。
當然,最重要的是軸承和彈簧的設計使馬車產生了質的飛躍。
這是載人的,如果載貨的,甚至可以設計更大。
葛通其實隻生產車廂和組裝,其他配件都是兵器廠提供了,趙敏的大明商貿公司注入資金二百萬兩,占51%的股份。
葛通的馬車廠全部資產不超過二十萬兩,一下把葛通驚的下巴快掉了,而且還給自己49%的股份,這簡直讓葛通覺得是在做夢。
當然,葛通做夢也沒想到馬車還能這樣做?
難道真像大家說的那樣,會長是神仙嗎?
一定是的。
葛通做的二輪馬車一輛十五兩銀子,在山東幾乎已是最貴的馬車了,葛通一輛賺五兩,一年造一百多輛,賺一千兩左右,已是相當牛逼了。
葛通還沾沾自喜自己的馬車廠開的相當成功哩!
大明商貿公司在與葛通的協議中,明確規定,葛通隻負責製造,銷售由大明商貿公司全權負責。
葛通馬車坊也改名成大明車輛廠。
葛通小心翼翼的問趙敏道:“趙董!我們的新式馬車售價幾何?”
趙敏伸出了一個指頭,葛通問道:“一百兩?”
趙敏笑道:“再猜?”
葛通又問:“一千兩?”
趙敏笑道:“再猜猜?”
葛通瞪大眼睛道:“不會是一萬兩吧?”
趙敏點點頭道:“是的,一萬兩一輛。”
葛通失態道:“我滴娘啊!就是我這個馬車廠老板也買不起啊!”
趙敏平靜道:“有人買的起,我已在城南運河附近買了一千畝地作為新式馬車製造廠的廠址,建成以後,新式馬車廠全部搬過來。”
葛通又快驚掉了下巴:“什麽?一千畝,用的了那麽多?一百畝足夠了。”
趙敏笑道:“馬車占地大,一千畝隻是一期工程,二期擴建可能還要兩千畝。”
葛通覺得自己根本就跟不上趙敏的思想了,他甚至覺得自己這個廠長是不是名不符實。
當第一輛新式馬車造好以後,葛通、趙敏、王麗等人坐上馬車,沿著臨清城繞了兩圈,那種舒服的感覺,那種震驚的表情就別提的。
葛通由衷道:“我活了半輩,天天造馬車,造了個啥呀?和新式馬車比起來,我造那東西簡直就是垃圾,不!垃圾都不如。”
趙敏悠悠道:“葛廠長,別自慚形穢了,我們這些人,在會長麵前,什麽也不是。”
葛通反駁道:“不對,趙董在葛某眼裏是僅次於會長的存在,您也是神,葛某佩服之至。”
趙敏笑道:“我的一切來自於會長的栽培。”
王麗笑道:“這車又大又快又穩又不顛,太好了,哥哥真了不起,葛廠長辛苦了。”
他們看不懂王淩為什麽無所不能?葛通甚至認為就是天上神仙也不如王淩。
也難怪軸承、車架、彈簧都是從工業革命開始多少代人凝結了多少智慧才演變而成的,王淩輕鬆將這些東西拿出來,能不讓這些明代人震驚加震撼嗎?
王淩送給了崇禎一輛,周皇後一輛,張嫣皇後一輛,坤興公主一輛,自己留了一輛。
出發前,周皇後在西苑舉行了家宴款待了王淩,這個家宴參加人員有崇禎皇帝、周皇後、王淩、太子朱慈烺、坤興公主、定王朱慈炯、永王朱慈炤和前皇後張嫣,真是妥妥的家宴。
從皇宮到西宛,這次他們沒有坐轎,而是乘坐著王淩送給他們的馬車。
崇禎皇帝和周皇後坐了一輛。
太子和定王、永王坐了一輛。
張嫣和坤興坐了一輛。
王淩一人坐了一輛。
共四輛馬車,每輛車都套了四匹駿馬。
馬車非常寬敞和大氣,其實一輛馬車便能把他們全部裝下。
為了顯示皇家的氣派才乘了四輛。
為什麽在古代,人們喜歡坐轎而不喜歡乘坐馬車?
這是因為馬車太顛簸,人坐在上麵,短途還可以,路遠一點能把人的腸子顛壞。
古代的戰車,為什麽士兵都是站著的,一方麵利於打仗,另一方麵防止把人顛壞。
為什麽會顛簸?因為古代的馬車的輪子是木頭外包鐵皮的,與地麵是硬碰硬,車箱與輪子也是硬連接,不把人顛死才怪。
另外,木頭不耐求磨,古代馬車是木軸與軸瓦直接連,沒有滾珠軸承,那安全係數是極低的,而且摩擦阻力很大,馬拉起來很費勁。
這就是為什麽古代馬車隻設計兩個輪,而且車廂不是很小的原因,設計太重,馬根本拉不動。
王淩與葛通合作設計這馬車不僅僅是載人使用,而是要用在軍事上。
因為王淩看到士兵對外作戰,後勤還是人背馬馱,極少用馬車、牛車,這主要是因為速度慢,車容易壞,而戰爭要求的是兵貴神速,而馬車這工具根本做不到。
將領們嫌棄馬車,因為太慢還特別容易壞在半路。土紳官吏也嫌棄,因為大顛了。
王淩設計了簡易軸承,讓兵器廠做了出來,雖然和後世的軸承沒法比,但在這個時間,就相當於科幻世界的東西。
吳大用等兵器廠領導現在對王淩那簡直是頂禮膜拜,吳大用很是懷疑王淩就不是這個世界的人,但又沒有證據證明,因為王淩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人,那麽,隻有膜拜了。
軸、軸承、軸承座、車輪全部做成鑄鋼件,這樣,馬車便很不容易壞了。
這個時代,鑄鋼堪比白銀,是昂貴的代名詞,所以,王淩讓葛通造的新式四輪馬車堪稱後世的勞斯萊斯。
王淩又設計了車廂底盤,也是用鑄鋼製造,因為生鐵太重,所以也改用了鑄鋼。
底盤與車廂連接處設計了四個彈簧。但車廂是用檀木製的,因為這車要給皇家及貴族才買的起,所以,能多豪華便多豪華。
當然車輪也經過了特殊設計,由於王淩還沒有橡膠,也不能生產橡膠輪胎,他把鑄鋼車輪的外麵設計成圓弧形,與地麵接觸的麵積變小,摩擦力也變小了。
當然,最重要的是軸承和彈簧的設計使馬車產生了質的飛躍。
這是載人的,如果載貨的,甚至可以設計更大。
葛通其實隻生產車廂和組裝,其他配件都是兵器廠提供了,趙敏的大明商貿公司注入資金二百萬兩,占51%的股份。
葛通的馬車廠全部資產不超過二十萬兩,一下把葛通驚的下巴快掉了,而且還給自己49%的股份,這簡直讓葛通覺得是在做夢。
當然,葛通做夢也沒想到馬車還能這樣做?
難道真像大家說的那樣,會長是神仙嗎?
一定是的。
葛通做的二輪馬車一輛十五兩銀子,在山東幾乎已是最貴的馬車了,葛通一輛賺五兩,一年造一百多輛,賺一千兩左右,已是相當牛逼了。
葛通還沾沾自喜自己的馬車廠開的相當成功哩!
大明商貿公司在與葛通的協議中,明確規定,葛通隻負責製造,銷售由大明商貿公司全權負責。
葛通馬車坊也改名成大明車輛廠。
葛通小心翼翼的問趙敏道:“趙董!我們的新式馬車售價幾何?”
趙敏伸出了一個指頭,葛通問道:“一百兩?”
趙敏笑道:“再猜?”
葛通又問:“一千兩?”
趙敏笑道:“再猜猜?”
葛通瞪大眼睛道:“不會是一萬兩吧?”
趙敏點點頭道:“是的,一萬兩一輛。”
葛通失態道:“我滴娘啊!就是我這個馬車廠老板也買不起啊!”
趙敏平靜道:“有人買的起,我已在城南運河附近買了一千畝地作為新式馬車製造廠的廠址,建成以後,新式馬車廠全部搬過來。”
葛通又快驚掉了下巴:“什麽?一千畝,用的了那麽多?一百畝足夠了。”
趙敏笑道:“馬車占地大,一千畝隻是一期工程,二期擴建可能還要兩千畝。”
葛通覺得自己根本就跟不上趙敏的思想了,他甚至覺得自己這個廠長是不是名不符實。
當第一輛新式馬車造好以後,葛通、趙敏、王麗等人坐上馬車,沿著臨清城繞了兩圈,那種舒服的感覺,那種震驚的表情就別提的。
葛通由衷道:“我活了半輩,天天造馬車,造了個啥呀?和新式馬車比起來,我造那東西簡直就是垃圾,不!垃圾都不如。”
趙敏悠悠道:“葛廠長,別自慚形穢了,我們這些人,在會長麵前,什麽也不是。”
葛通反駁道:“不對,趙董在葛某眼裏是僅次於會長的存在,您也是神,葛某佩服之至。”
趙敏笑道:“我的一切來自於會長的栽培。”
王麗笑道:“這車又大又快又穩又不顛,太好了,哥哥真了不起,葛廠長辛苦了。”
他們看不懂王淩為什麽無所不能?葛通甚至認為就是天上神仙也不如王淩。
也難怪軸承、車架、彈簧都是從工業革命開始多少代人凝結了多少智慧才演變而成的,王淩輕鬆將這些東西拿出來,能不讓這些明代人震驚加震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