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師父,弟子有一事不明,還請解惑。”
“哦?說來聽聽。”
“您讓胡銓師兄隨弟子一起入吐蕃,這弟子能夠理解,可是這朱鬆何許人也?能讓您青睞有加?”
“嗬嗬,這事兒就跟師父的專業對口了啊!朱鬆也算是一位清官忠臣,而且這老倌兒跟蘇洵似的,基因好啊!”
“哦?這是何意?”
“嘿嘿,他有個兒子叫朱熹。這麽給你們說吧,這位今年也就9歲吧。再有十年功夫,就能高中進士!”
“他將來可是能以非孔子親傳,仍能享祀孔廟,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的,理學集大成之人!”
“嘶~狠人啊!”
這一次吳玠、張憲、虞允文等眾人,均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氣。
真牛!
“嗬嗬,師父您這怕是又動了收徒的念頭了吧?”
“師父不是向來對“二程先生”(程顥、程頤)的理學思想不怎麽待見嗎?可是如今為何又動了收朱熹的念頭?”
虞允文對此事詫異非常。
“嗨!我如果說是為了湊數,你們肯定是不信的,嗬嗬。隻是這小家夥將來的威力和影響太大了!我不動心都不成啊!”
“理學被他研究的登峰造極,更是敢給四書五經注釋的猛人!隨手寫了一本《四書章句集注》,就被後世當做科舉的模板教科書,你敢信?”
如果說之前的享祀孔廟已經夠震撼的話啊,那這一條更是讓眾人驚掉下巴了!
要知道,宋齊魯曾給虞允文下的批語是,44歲之後才會登進士第。
可人家小朱童鞋按照宋齊魯的“預批”,妥妥的是要一路火花帶閃電的“成聖”節奏啊!
別人還尋死覓活的考不中舉人和進士時,結果考試教材和大綱都是人家一個人出的!
你啥感想?
隻是,貌似比他們這些人更牛的是他們師父啊?
劃拉了一大堆徒弟,加上小朱熹,都能湊夠“十全十美”了,貌似一個吃白飯的都沒有!
“師父打算收入門中後,如何教這位小師弟?”
“啊呀?小宗本啊?你居然敢懷疑師父鎮不住場子?”
“嘿嘿,師父說笑了,徒兒就是好奇問問,問問而已。”
“哎,你還真別說。我還真沒把握能教的了他。你們也是知道的,為師這人向來比較憊懶。”
“自打把你們收進門之後,基本都是讓你們自學成才,除了在一些關鍵問題上給你們解惑之外,並沒有幹涉太多。可知為何?”
眾人一陣疑惑,莫非是師父有自知之明?
知道自己幾斤幾兩,根本教授不了我們?
但是到底沒人敢直接說出口,怕宋齊魯“惱羞成怒”……
“弟子愚鈍不知。”
“哎!我雖然能看到你們的大概命數,但是也不好摻和太深,就怕給你們的命數,帶來極大的變數。”
“像吳玠這次的事兒,純屬僥幸!要不是你們師祖留下的驅蟲藥藥效還在,我也沒有把握能從鬼門關把他拖迴來。”
“像師父掌握的那些知識啊,多而駁雜,你們隻要撿你們感興趣的,然後做到專精就行了。”
“哎呀~六師兄啊,師父點你呢!你欠師父一條命呢,拿啥還?嘿嘿。”
不待吳玠說話,宋齊魯就飛起一腳眼看踢在張憲屁股上,卻被他輕巧的躲開了。
“滾你的蛋!要說欠命,你小子將來也得欠我一條呢!你準備拿什麽還?”
“嘿嘿,師父您位高權重,又富可敵國,弟子除了有把子力氣之外,貌似沒啥能拿得出手報答您的啊?要不,弟子在戰場上多多殺兩個敵人?嘿嘿。”
“這就對了!為師之所以全把你們收歸門下,雖然有這樣那樣的私心,但是絕對不全是為了我個人的一己私利。而是把你們全都張羅到一起,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
“你們如果真的有心,那便報效我們這個民族吧!為師最大的心願,便是集齊五十六個民族!讓我中華民族傲立於世界之巔!”
“願以吾輩之青春,護佑我中華之盛世!”
眾人同聲應答。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不僅我們這代人要如此,還要把它傳承下去!一代一代的薪火相傳,才能讓我盛世之中華,長盛不衰!”
眾人點頭應諾。
“師父打算如何教導我們的這位小師弟?貌似我們師兄弟之中,也沒有擅長理學思想的啊?難道您要教他物理知識和化學實驗?”
麵對將要入門的“大神”級別的小師弟,虞允文這位大師兄更多的是擔憂朱熹將來的教育問題,他真怕宋齊魯“毀人不倦”。
“嘿嘿,你擔憂個什麽勁兒?為師雖然術業沒有專攻,但哲學也算略有涉獵!理學也好,心學也罷,歸根到底都沒錯,隻不過都算不得全麵罷了。”
“為師將理學歸納為唯物主義,心學歸為唯心主義。其實正確看待世界的方法,應當用辯證唯物主義。要將二者結合,並不能片麵的用一種眼光去對待事物……”
“哎呀~師父,您這主義、那主義的,繞的弟子著實心暈。不如您直接告訴徒兒要做什麽?剩下的您隻要教授給大師兄就好了,讓他繼承您的衣缽。弟子還是算了,打小一念書就頭疼,嘿嘿~”
宋齊魯恨鐵不成鋼的怒視了一眼張憲,氣嘟嘟的說道。
“替我盯好你這小師弟,打死不能讓他拜李侗為師,否則逐出師門!”
“李侗是誰?”
張憲充分發揚“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優良傳統美德……
“‘二程’先生的三傳弟子,據說也是一位承襲二程“洛學”正統的集大成者。”
“哎呀!這忒太麻煩了。還是大師兄您自己親自盯著吧,到時候如果需要我出麵揍哪個欺師滅祖的,您就直接招唿我就行,嘿嘿。”
張憲這迥異於戰場上“雷厲風行、殺伐果斷”的無賴子習性,虞允文對此也是無可奈何的搖了搖頭。
“按理說,如果我們的那位小師弟將來有如此成就的話,師父應該高興才對啊?弟子為何感覺師父似乎對此十分緊張?”
“對對對!我也是這種直覺,難道這位小朱熹還能比我們打的金人、西夏人更難纏?讓師父如此畏之如虎?嘿嘿!”
“畏你個大頭鬼啊!整天就知道打打殺殺!光長肌肉不長腦子!哼!”
麵對宋齊魯敲的腦蹦兒,這次張憲沒敢躲,隻是在一旁揉著腦袋嘿嘿直笑。
不就是一個腦蹦兒嘛~征西大將軍都給了,再多彈兩個也無所謂~
“允文啊!你一定要記住,無論任何時候,科學技術才是社會生產發展的第一生產力!可不能跑偏嘍!”
“隻有科技進步了,生產力和產業結構才會提升,才能為民間提供具有更高附加值的各行各業的職位,這樣百姓也就能賺取更多的財富。”
“這樣藏富於民,老百姓兜裏有錢了,也就意味著國家富裕了!相應的國家也就更強!”
雖然有些名詞虞允文也是理解的有些模糊,但是作為宋齊魯“開山大弟子”,虞允文一直以繼承宋齊魯全部學說為己任……
可是現在拜入宋齊魯門下也已有十幾年了,可是每當他在一個領域“初窺門徑”之時,宋齊魯往往又給他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貌似還一直樂此不疲……
張憲向來對這些事是不太感冒的。
“師父啊!你看現在眼看著就要進入九月了,按照往年十月,塞外就要飄雪了吧?”
“你想說啥?”
“嘿嘿,弟子的意思是~要不您先讓弟子率一部開拔,弟子給您打打前站去如何?否則等到這雪一下來,怕是寸步難行嘍~”
不等宋齊魯開口,虞允文也說道。
“是啊師父,一旦下雪,這輜重補給就會成為一個大的累贅。師父為何不等來年開春再做打算?這樣會不會太過冒險了?”
宋齊魯搖了搖頭,站起來走到窗前,背負著雙手,朝窗外遠眺。
“敵人也是這麽想的啊!張憲有句話沒有說錯,兵貴神速,我要的就是在來年開春之前,將高昌和於闐收歸大宋。等來年耶律大石反應過來的時候,做成已定事實!”
“可是,那耶律大石豈會善罷甘休?”
“哎呀!不是我說你啊大師兄!你也是帶兵打仗的人!他不好好說話,我們就打到他老老實實坐下來跟我們講話就行了唄!是不是師父?”
張憲一臉的諂媚……
“哦?說來聽聽。”
“您讓胡銓師兄隨弟子一起入吐蕃,這弟子能夠理解,可是這朱鬆何許人也?能讓您青睞有加?”
“嗬嗬,這事兒就跟師父的專業對口了啊!朱鬆也算是一位清官忠臣,而且這老倌兒跟蘇洵似的,基因好啊!”
“哦?這是何意?”
“嘿嘿,他有個兒子叫朱熹。這麽給你們說吧,這位今年也就9歲吧。再有十年功夫,就能高中進士!”
“他將來可是能以非孔子親傳,仍能享祀孔廟,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的,理學集大成之人!”
“嘶~狠人啊!”
這一次吳玠、張憲、虞允文等眾人,均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氣。
真牛!
“嗬嗬,師父您這怕是又動了收徒的念頭了吧?”
“師父不是向來對“二程先生”(程顥、程頤)的理學思想不怎麽待見嗎?可是如今為何又動了收朱熹的念頭?”
虞允文對此事詫異非常。
“嗨!我如果說是為了湊數,你們肯定是不信的,嗬嗬。隻是這小家夥將來的威力和影響太大了!我不動心都不成啊!”
“理學被他研究的登峰造極,更是敢給四書五經注釋的猛人!隨手寫了一本《四書章句集注》,就被後世當做科舉的模板教科書,你敢信?”
如果說之前的享祀孔廟已經夠震撼的話啊,那這一條更是讓眾人驚掉下巴了!
要知道,宋齊魯曾給虞允文下的批語是,44歲之後才會登進士第。
可人家小朱童鞋按照宋齊魯的“預批”,妥妥的是要一路火花帶閃電的“成聖”節奏啊!
別人還尋死覓活的考不中舉人和進士時,結果考試教材和大綱都是人家一個人出的!
你啥感想?
隻是,貌似比他們這些人更牛的是他們師父啊?
劃拉了一大堆徒弟,加上小朱熹,都能湊夠“十全十美”了,貌似一個吃白飯的都沒有!
“師父打算收入門中後,如何教這位小師弟?”
“啊呀?小宗本啊?你居然敢懷疑師父鎮不住場子?”
“嘿嘿,師父說笑了,徒兒就是好奇問問,問問而已。”
“哎,你還真別說。我還真沒把握能教的了他。你們也是知道的,為師這人向來比較憊懶。”
“自打把你們收進門之後,基本都是讓你們自學成才,除了在一些關鍵問題上給你們解惑之外,並沒有幹涉太多。可知為何?”
眾人一陣疑惑,莫非是師父有自知之明?
知道自己幾斤幾兩,根本教授不了我們?
但是到底沒人敢直接說出口,怕宋齊魯“惱羞成怒”……
“弟子愚鈍不知。”
“哎!我雖然能看到你們的大概命數,但是也不好摻和太深,就怕給你們的命數,帶來極大的變數。”
“像吳玠這次的事兒,純屬僥幸!要不是你們師祖留下的驅蟲藥藥效還在,我也沒有把握能從鬼門關把他拖迴來。”
“像師父掌握的那些知識啊,多而駁雜,你們隻要撿你們感興趣的,然後做到專精就行了。”
“哎呀~六師兄啊,師父點你呢!你欠師父一條命呢,拿啥還?嘿嘿。”
不待吳玠說話,宋齊魯就飛起一腳眼看踢在張憲屁股上,卻被他輕巧的躲開了。
“滾你的蛋!要說欠命,你小子將來也得欠我一條呢!你準備拿什麽還?”
“嘿嘿,師父您位高權重,又富可敵國,弟子除了有把子力氣之外,貌似沒啥能拿得出手報答您的啊?要不,弟子在戰場上多多殺兩個敵人?嘿嘿。”
“這就對了!為師之所以全把你們收歸門下,雖然有這樣那樣的私心,但是絕對不全是為了我個人的一己私利。而是把你們全都張羅到一起,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
“你們如果真的有心,那便報效我們這個民族吧!為師最大的心願,便是集齊五十六個民族!讓我中華民族傲立於世界之巔!”
“願以吾輩之青春,護佑我中華之盛世!”
眾人同聲應答。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不僅我們這代人要如此,還要把它傳承下去!一代一代的薪火相傳,才能讓我盛世之中華,長盛不衰!”
眾人點頭應諾。
“師父打算如何教導我們的這位小師弟?貌似我們師兄弟之中,也沒有擅長理學思想的啊?難道您要教他物理知識和化學實驗?”
麵對將要入門的“大神”級別的小師弟,虞允文這位大師兄更多的是擔憂朱熹將來的教育問題,他真怕宋齊魯“毀人不倦”。
“嘿嘿,你擔憂個什麽勁兒?為師雖然術業沒有專攻,但哲學也算略有涉獵!理學也好,心學也罷,歸根到底都沒錯,隻不過都算不得全麵罷了。”
“為師將理學歸納為唯物主義,心學歸為唯心主義。其實正確看待世界的方法,應當用辯證唯物主義。要將二者結合,並不能片麵的用一種眼光去對待事物……”
“哎呀~師父,您這主義、那主義的,繞的弟子著實心暈。不如您直接告訴徒兒要做什麽?剩下的您隻要教授給大師兄就好了,讓他繼承您的衣缽。弟子還是算了,打小一念書就頭疼,嘿嘿~”
宋齊魯恨鐵不成鋼的怒視了一眼張憲,氣嘟嘟的說道。
“替我盯好你這小師弟,打死不能讓他拜李侗為師,否則逐出師門!”
“李侗是誰?”
張憲充分發揚“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優良傳統美德……
“‘二程’先生的三傳弟子,據說也是一位承襲二程“洛學”正統的集大成者。”
“哎呀!這忒太麻煩了。還是大師兄您自己親自盯著吧,到時候如果需要我出麵揍哪個欺師滅祖的,您就直接招唿我就行,嘿嘿。”
張憲這迥異於戰場上“雷厲風行、殺伐果斷”的無賴子習性,虞允文對此也是無可奈何的搖了搖頭。
“按理說,如果我們的那位小師弟將來有如此成就的話,師父應該高興才對啊?弟子為何感覺師父似乎對此十分緊張?”
“對對對!我也是這種直覺,難道這位小朱熹還能比我們打的金人、西夏人更難纏?讓師父如此畏之如虎?嘿嘿!”
“畏你個大頭鬼啊!整天就知道打打殺殺!光長肌肉不長腦子!哼!”
麵對宋齊魯敲的腦蹦兒,這次張憲沒敢躲,隻是在一旁揉著腦袋嘿嘿直笑。
不就是一個腦蹦兒嘛~征西大將軍都給了,再多彈兩個也無所謂~
“允文啊!你一定要記住,無論任何時候,科學技術才是社會生產發展的第一生產力!可不能跑偏嘍!”
“隻有科技進步了,生產力和產業結構才會提升,才能為民間提供具有更高附加值的各行各業的職位,這樣百姓也就能賺取更多的財富。”
“這樣藏富於民,老百姓兜裏有錢了,也就意味著國家富裕了!相應的國家也就更強!”
雖然有些名詞虞允文也是理解的有些模糊,但是作為宋齊魯“開山大弟子”,虞允文一直以繼承宋齊魯全部學說為己任……
可是現在拜入宋齊魯門下也已有十幾年了,可是每當他在一個領域“初窺門徑”之時,宋齊魯往往又給他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貌似還一直樂此不疲……
張憲向來對這些事是不太感冒的。
“師父啊!你看現在眼看著就要進入九月了,按照往年十月,塞外就要飄雪了吧?”
“你想說啥?”
“嘿嘿,弟子的意思是~要不您先讓弟子率一部開拔,弟子給您打打前站去如何?否則等到這雪一下來,怕是寸步難行嘍~”
不等宋齊魯開口,虞允文也說道。
“是啊師父,一旦下雪,這輜重補給就會成為一個大的累贅。師父為何不等來年開春再做打算?這樣會不會太過冒險了?”
宋齊魯搖了搖頭,站起來走到窗前,背負著雙手,朝窗外遠眺。
“敵人也是這麽想的啊!張憲有句話沒有說錯,兵貴神速,我要的就是在來年開春之前,將高昌和於闐收歸大宋。等來年耶律大石反應過來的時候,做成已定事實!”
“可是,那耶律大石豈會善罷甘休?”
“哎呀!不是我說你啊大師兄!你也是帶兵打仗的人!他不好好說話,我們就打到他老老實實坐下來跟我們講話就行了唄!是不是師父?”
張憲一臉的諂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