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清韻自從成為侯府夫人變得肆無忌憚,“公子太不要臉!淨會欺負小女子!”
戴雲柔聲撫慰,“清雅,莫要生氣,睡書房多孤單寂寞!說不定過些日子本將軍又要去雲州巡視。”
田清韻無奈地偎依在他的懷裏,重溫昔日的溫暖,心中迴想著這些日子的是是非非,“明日莫要叫醒小女子!好困!”
一夜無事,第二日戴雲早早地醒來,站在床前在田清韻的額頭親了親,穿好衣服整理好衣冠,掛上淩風劍,大步走出內室,輕輕關上內室的房門,對著站在放門外的花雪兒一擺手,“雪兒,待夫人醒來,好生照顧。本侯去上早朝!”
花雪兒應了一聲,“遵令!”
戴雲坐上馬車直接去上朝,薛恆獨自駕著馬車,不敢多問一句。一直到戴雲大步走進皇宮門口,薛恆瞧著戴雲走進皇宮大門的身影,小聲嘀咕:“公子自從拜將封侯後變了,再也不是當年那個任人宰割的讀書人,而是手持生殺予奪大權的振威將軍,其心計之深令人佩服!”
正如薛恆所言,戴雲邁著大步走進崇文殿,腰間的淩風劍格外顯眼,臉上帶著一絲豪氣。餘昀一轉身瞧見戴雲,躬身施禮,“戴侯爺,本相要好好謝謝侯爺!”
戴雲站在定王高瑛身後,躬身迴禮,“餘相,莫要客氣,此次黃州旌功碑一案審結,乃是餘相之功!”
左相司馬綬側頭瞧著兩人,冷哼一聲,“吹什麽吹?一個右相,一個萬戶侯,相互吹捧,君子不黨。”
餘昀瞪著司馬綬,隻說了一句話,“司馬大人,何必如此較真?康國朝堂曆來如此,見怪不怪!”
司馬綬快忍不住了,剛想發怒,隻聽見一聲,“太子臨朝!”
這是時公公的聲音,太子高寅端坐在龍椅上,神色嚴肅,瞧著一眾百官,問了一句,“眾愛卿,昨日吏部呈上來一份吏部選才的方案,眾愛卿覺得吏部選才方案如何?世家大族子弟與寒門學子皆要參加科舉考試方能任官,這個方案,是好,還是不好?每個人都要說一說!”
戴雲冷眼旁觀朝堂的每個人,想聽一聽每個人的心裏話。
吏部左侍郎淩筱成大步站出來,高聲迴道:“殿下,方案是微臣提的,寒門學子苦讀十多年參加科舉方能出人頭地,世家大族子弟大多數人不需經過科舉可入國子學,不出三年皆可任職授官。如此不公平,寒門學子多有怨言。世家大族子弟亦要參加科舉,優秀者可任職受官。”
戶部尚書宇文達臉色大變,“迴太子殿下,臣不讚同淩大人的提議。寒門學子有科舉一條路是陛下的恩德,為何敢有怨言?當真是咄咄怪事!淩大人如此瞎搞,該拉出去斬首示眾!”
刑部尚書謝青麟低聲講道,“微臣讚同宇文大人的提議!”
左相司馬綬亦站出來表示讚同,餘下的一大半百官皆表示讚同。原本出身寒門的官吏瞧見這氣勢亦不敢抬頭說話。
“定王,你覺得誰說得對?”太子高寅突然感覺朝堂快要被左相司馬綬把持。
定王高瑛無奈地站出來,手持玉笏,“迴太子,臣讚同淩大人的提議!寒門學子日子過得清苦,望太子體諒一二!”
高寅笑著點頭,“安國侯,你覺得呢?”
戴雲愣了片刻,掃視四周一圈,手持玉笏,躬身施禮,“臣迴稟太子殿下,淩大人體恤寒門學子,吏部選才乃國家大事,科舉已進行數十年,世家大族子弟參與科舉亦是合情合理,可一試。明年的春闈大考,可酌情試行。若試行效果不佳,可立即撤銷此製。”
高寅點點頭,瞧著淩筱成,“淩愛卿,距離明年春闈大考尚有一年,這個提議可試行。再將此方案完善完善!”
淩筱成好似讀懂其中深意,躬身施禮,“微臣謝過太子殿下!”
“餘老愛卿,你如何看此事?”
餘昀一直站在一旁,冷眼旁觀朝堂這些人,聽完戴雲的話,緩慢地站出來,低聲迴稟:“迴太子殿下,此事不可太急,安國侯所言甚好!吏部選才需慎之又慎,不可太過隨意!”
太子高寅神色凝重,無奈地擺手,“眾愛卿,還有其他大事奏報嗎?”
禮部尚書蓋海成手持玉笏站出來,躬身施禮,“臣有事要奏,二皇子殿下在雲州軍營表現甚佳,可提前接其歸京,如此可彰顯太子殿下仁義!”
高寅低頭沉思須臾,一擺手,“此事本太子略有耳聞,此事事關重大,本太子自會去見陛下,至於是否能接迴京,要看陛下的心意。禮部如此忙碌,還為二殿下求情,果真是仁義之臣。”
蓋海成低頭不敢在說話。
時公公一甩拂塵,瞧了一眼高寅,“散朝!”
這一聲打破朝堂的寂靜,時公公攙扶著太子高寅慢步走出崇文殿。一時間崇文殿中,一眾百官議論紛紛。蓋海成見勢不妙第一個走出崇文殿,司馬綬繼續和餘昀爭鬥,戴雲拉著定王高瑛慢步走出崇文殿。淩筱成瞧著一眾離開的百官,歎息一聲,迴想著今日早朝上的事情,心中疑惑:“今日早朝,太子和安國侯一唱一和強勢反擊得以保住吏部提交的人才改製方案。莫非此事又是安國侯的計謀?這個朝堂亂糟糟如街市買菜一般。”
淩筱成慢步走出崇文殿,掃視四周一圈,仰望天空,輕聲講了一句,“蒼天悠悠!誰懂吾心?”
無人能懂淩筱成的心,何人又能懂戴雲的心思?今日戴雲剛走出皇宮,便坐上馬車前往刑部,薛恆駕著馬車,這是最為平常的一次駕車。戴雲平靜地坐在馬車上,輕搖折扇,迴味著今日早朝上的那句話,“一個右相,一個萬戶侯,相互吹捧,君子不黨。”
不論戴雲如何低調行事,總會有人站出來指責他,還真是那句話,白壁無罪,懷玉其罪。戴雲還要忍著,身居高位,隻能見機行事,身懷仁德,不能太過兇殘。
又過了幾日,戴雲騎馬帶著薛恆趕往京城郊外棲雲山滄浪穀,一路上兩人未曾停歇,薛恆低聲講了一件事,“公子,瓊州傳來消息,黃州旌功碑一案從犯韓元福等人在抵達瓊州城當夜慘死於大獄,死因是中毒。瓊州刺史府一時未查出下毒人犯!”
戴雲一邊騎馬,一邊手持馬鞭子,冷哼道,“這個消息本將軍等了許久,今日方傳到京城,太子果真守諾。明日要麵見太子,雲州之行刻不容緩。”
薛恆聽不懂此話的深意,“公子,莫非此事是太子的手筆?”
此時戴雲笑而不答,輕甩兩下馬鞭子,快馬繼續前行,留下一句,“午時前趕到滄浪穀軍營!八百府兵日夜在此訓練!在離京去雲州前好生撫慰一番!”
薛恆騎馬緊跟著戴雲前行,滄浪山穀是棲雲山極為隱秘之處,人來人往的溪雲寺是遠近聞名的百年古刹,站在溪雲寺最高處能瞧見滄浪山穀的密林,至於密林之中有何物,誰也不知。軍營便在密林深處,密林的鳥鳴聲剛好擋得住軍營的訓練喊殺聲。
戴雲和薛恆騎馬緩慢地進入滄浪穀密林深處,前麵就是建於百年前的軍營,原先是鐵甲衛隊的軍營,鐵甲衛隊調往黃州當地駐紮,安國侯的八百府兵現駐紮於此。
戴雲和薛恆騎馬進入軍營,戴雲掃視一圈軍營,軍營大門有碉堡樓,碉堡樓上有一隊兵士看守。此時一眾府兵正在進行訓練,負責訓練的人是安國侯府衛隊長蕭大成,蕭大成曾任雲州駐軍先鋒營校尉,後被戴雲看中調往黃州秘密訓練府兵。
戴雲騎馬來到蕭大成麵前,快速下馬,瞧著一眾正在訓練的兵士,禁不住頻頻點頭。薛恆不知何時早已下馬,出現在戴雲身後。
此時隻聽見蕭大成一擺手,大喊一聲,“振威將軍威武!振威將軍威武!”
一眾兵士立刻停止訓練,一同齊聲喊,“振威將軍威武!振威將軍威武!”
戴雲環視四周,神色嚴肅,一擺手,高聲宣講,“本將軍見到你們很高興!京城不比北境,居心叵測之人甚多,你們作為本將軍的衛士,要斬奸佞除國賊,若邊境烽火再起,本將軍帶你們再上戰場!繼續訓練!”
戴雲和薛恆同時瞧著八百府兵訓練的樣子甚是高興,蕭大成快步走過來,躬身施禮,“戴侯爺,戴將軍,今日來軍營有何要事?”
戴雲嗬嗬一笑,一擺手,“蕭校尉,莫要多禮,本將軍明日要離京前往北境雲州巡視幾日,離京這些日子衛隊要好生訓練,莫要被人發現!陛下的暗探無處不在,須小心行事!”
蕭大成應了一聲,“卑職遵令!此處軍營糧食和物資充盈,兵士們士氣正旺,定不會跑出去惹事!”
戴雲滿意地點頭,在軍營待上一個時辰便離開,耳邊依然迴想著軍營的肅殺聲,邊境的喊聲一直都在。離開軍營的戴雲快速趕迴戴府,剛走進戴府大門,花雪兒慌張地跑過來,氣喘籲籲地講道:“侯爺!太子在望月亭等侯爺!”
戴雲歎息一聲,“快去準備!沒有一個人令本侯省心!”
花雪兒用手擦著臉上的汗,慢步走向後院。戴雲轉身衝著薛恆擺手,“薛大哥,先去準備明日離京所需之物!”
戴雲瞧著薛恆離開的身影,想起站在望月亭的太子高寅,慢步走向假山,一步步走上假山,心中大驚,“太子總是搞突然襲擊!今日莫非是為二皇子在雲州之事?”
正如戴雲所預料那般,今日太子來戴府正是為二皇子而來,前些日子禮部尚書蓋海成在朝堂之上為二皇子高覺上奏,高世堯早已聽到此事,今日連日召太子詢問此事,太子隨便找了一個理由糊弄過去。
“老師,今日本宮來得匆忙!父皇今日問詢二弟之事,本宮以時限未到之由搪塞過去。朝堂上有不少人念著遠在雲州軍營的二弟,此事如何是好?”此時的太子高寅已是六神無主,不知如何應對下次的麵聖。
戴雲拉著太子高寅坐在石凳上,笑著講道:“此事不急!兵部有奏報,雲州邊境混入一名胡承平的秦國逐客,疑似是間作,微臣明日前往雲州查勘此事,順便去陌刀營安撫二皇子殿下。二皇子的性子需要再磨一磨才行!”
太子高寅瞬間有了自信,點點頭,“老師,這個胡承平躲在雲州城中不易尋找,一個間作不值得老師跑一趟雲州!”
“殿下,據血影衛密報,二皇子在雲州駐軍軍營曾無故離開三日,後查得二皇子在雲州城閑逛遭人行刺,被一名秦國讀書人所救,兩人還在一起喝酒。隻要盯著二皇子,捉住這名秦國讀書人不是難事。”戴雲一臉自信,開心地講述著雲州之事。
太子高寅忍不住歎氣,“二弟在雲州之遭遇,令人啼笑皆非。若能捉住此間作,秦國之陰謀定能探知。從京城到雲州,快則三日,慢則五日,往返需十日。老師如此操勞,本宮於心不忍。”
戴雲躬身施禮,低聲講道,“殿下,臣兼任北境觀察使,此乃微臣分內之事。”
太子高寅點著頭,“近日來朝堂之上有人故意站出來為二弟求情,恐是父皇授意,若二弟此時歸京,本宮尚無贏他的把握。”
“殿下勿憂!二皇子在雲州軍營就是一名兵士,一時翻不起浪花!京城這幫老臣皆是牆頭草,誰強站誰那邊。待臣從雲州歸來,諒誰也不敢向殿下發難!”
戴雲用堅定的眼神說著話。
“安國侯的八百府兵此時就在京城!亦是震懾!”
太子高寅瞬間轉悲為喜,“老師,行事隱秘的血影衛加上老師的八百府兵,本宮甚是放心,此時禁軍之中不知有多少人是父皇的暗探。有老師在,本宮稍稍安心!”
“殿下,府中已備下美酒,不妨對飲幾杯!”戴雲盛情邀請高寅,“今日良辰美景,在望月亭飲酒,甚是愜意!”
戴雲柔聲撫慰,“清雅,莫要生氣,睡書房多孤單寂寞!說不定過些日子本將軍又要去雲州巡視。”
田清韻無奈地偎依在他的懷裏,重溫昔日的溫暖,心中迴想著這些日子的是是非非,“明日莫要叫醒小女子!好困!”
一夜無事,第二日戴雲早早地醒來,站在床前在田清韻的額頭親了親,穿好衣服整理好衣冠,掛上淩風劍,大步走出內室,輕輕關上內室的房門,對著站在放門外的花雪兒一擺手,“雪兒,待夫人醒來,好生照顧。本侯去上早朝!”
花雪兒應了一聲,“遵令!”
戴雲坐上馬車直接去上朝,薛恆獨自駕著馬車,不敢多問一句。一直到戴雲大步走進皇宮門口,薛恆瞧著戴雲走進皇宮大門的身影,小聲嘀咕:“公子自從拜將封侯後變了,再也不是當年那個任人宰割的讀書人,而是手持生殺予奪大權的振威將軍,其心計之深令人佩服!”
正如薛恆所言,戴雲邁著大步走進崇文殿,腰間的淩風劍格外顯眼,臉上帶著一絲豪氣。餘昀一轉身瞧見戴雲,躬身施禮,“戴侯爺,本相要好好謝謝侯爺!”
戴雲站在定王高瑛身後,躬身迴禮,“餘相,莫要客氣,此次黃州旌功碑一案審結,乃是餘相之功!”
左相司馬綬側頭瞧著兩人,冷哼一聲,“吹什麽吹?一個右相,一個萬戶侯,相互吹捧,君子不黨。”
餘昀瞪著司馬綬,隻說了一句話,“司馬大人,何必如此較真?康國朝堂曆來如此,見怪不怪!”
司馬綬快忍不住了,剛想發怒,隻聽見一聲,“太子臨朝!”
這是時公公的聲音,太子高寅端坐在龍椅上,神色嚴肅,瞧著一眾百官,問了一句,“眾愛卿,昨日吏部呈上來一份吏部選才的方案,眾愛卿覺得吏部選才方案如何?世家大族子弟與寒門學子皆要參加科舉考試方能任官,這個方案,是好,還是不好?每個人都要說一說!”
戴雲冷眼旁觀朝堂的每個人,想聽一聽每個人的心裏話。
吏部左侍郎淩筱成大步站出來,高聲迴道:“殿下,方案是微臣提的,寒門學子苦讀十多年參加科舉方能出人頭地,世家大族子弟大多數人不需經過科舉可入國子學,不出三年皆可任職授官。如此不公平,寒門學子多有怨言。世家大族子弟亦要參加科舉,優秀者可任職受官。”
戶部尚書宇文達臉色大變,“迴太子殿下,臣不讚同淩大人的提議。寒門學子有科舉一條路是陛下的恩德,為何敢有怨言?當真是咄咄怪事!淩大人如此瞎搞,該拉出去斬首示眾!”
刑部尚書謝青麟低聲講道,“微臣讚同宇文大人的提議!”
左相司馬綬亦站出來表示讚同,餘下的一大半百官皆表示讚同。原本出身寒門的官吏瞧見這氣勢亦不敢抬頭說話。
“定王,你覺得誰說得對?”太子高寅突然感覺朝堂快要被左相司馬綬把持。
定王高瑛無奈地站出來,手持玉笏,“迴太子,臣讚同淩大人的提議!寒門學子日子過得清苦,望太子體諒一二!”
高寅笑著點頭,“安國侯,你覺得呢?”
戴雲愣了片刻,掃視四周一圈,手持玉笏,躬身施禮,“臣迴稟太子殿下,淩大人體恤寒門學子,吏部選才乃國家大事,科舉已進行數十年,世家大族子弟參與科舉亦是合情合理,可一試。明年的春闈大考,可酌情試行。若試行效果不佳,可立即撤銷此製。”
高寅點點頭,瞧著淩筱成,“淩愛卿,距離明年春闈大考尚有一年,這個提議可試行。再將此方案完善完善!”
淩筱成好似讀懂其中深意,躬身施禮,“微臣謝過太子殿下!”
“餘老愛卿,你如何看此事?”
餘昀一直站在一旁,冷眼旁觀朝堂這些人,聽完戴雲的話,緩慢地站出來,低聲迴稟:“迴太子殿下,此事不可太急,安國侯所言甚好!吏部選才需慎之又慎,不可太過隨意!”
太子高寅神色凝重,無奈地擺手,“眾愛卿,還有其他大事奏報嗎?”
禮部尚書蓋海成手持玉笏站出來,躬身施禮,“臣有事要奏,二皇子殿下在雲州軍營表現甚佳,可提前接其歸京,如此可彰顯太子殿下仁義!”
高寅低頭沉思須臾,一擺手,“此事本太子略有耳聞,此事事關重大,本太子自會去見陛下,至於是否能接迴京,要看陛下的心意。禮部如此忙碌,還為二殿下求情,果真是仁義之臣。”
蓋海成低頭不敢在說話。
時公公一甩拂塵,瞧了一眼高寅,“散朝!”
這一聲打破朝堂的寂靜,時公公攙扶著太子高寅慢步走出崇文殿。一時間崇文殿中,一眾百官議論紛紛。蓋海成見勢不妙第一個走出崇文殿,司馬綬繼續和餘昀爭鬥,戴雲拉著定王高瑛慢步走出崇文殿。淩筱成瞧著一眾離開的百官,歎息一聲,迴想著今日早朝上的事情,心中疑惑:“今日早朝,太子和安國侯一唱一和強勢反擊得以保住吏部提交的人才改製方案。莫非此事又是安國侯的計謀?這個朝堂亂糟糟如街市買菜一般。”
淩筱成慢步走出崇文殿,掃視四周一圈,仰望天空,輕聲講了一句,“蒼天悠悠!誰懂吾心?”
無人能懂淩筱成的心,何人又能懂戴雲的心思?今日戴雲剛走出皇宮,便坐上馬車前往刑部,薛恆駕著馬車,這是最為平常的一次駕車。戴雲平靜地坐在馬車上,輕搖折扇,迴味著今日早朝上的那句話,“一個右相,一個萬戶侯,相互吹捧,君子不黨。”
不論戴雲如何低調行事,總會有人站出來指責他,還真是那句話,白壁無罪,懷玉其罪。戴雲還要忍著,身居高位,隻能見機行事,身懷仁德,不能太過兇殘。
又過了幾日,戴雲騎馬帶著薛恆趕往京城郊外棲雲山滄浪穀,一路上兩人未曾停歇,薛恆低聲講了一件事,“公子,瓊州傳來消息,黃州旌功碑一案從犯韓元福等人在抵達瓊州城當夜慘死於大獄,死因是中毒。瓊州刺史府一時未查出下毒人犯!”
戴雲一邊騎馬,一邊手持馬鞭子,冷哼道,“這個消息本將軍等了許久,今日方傳到京城,太子果真守諾。明日要麵見太子,雲州之行刻不容緩。”
薛恆聽不懂此話的深意,“公子,莫非此事是太子的手筆?”
此時戴雲笑而不答,輕甩兩下馬鞭子,快馬繼續前行,留下一句,“午時前趕到滄浪穀軍營!八百府兵日夜在此訓練!在離京去雲州前好生撫慰一番!”
薛恆騎馬緊跟著戴雲前行,滄浪山穀是棲雲山極為隱秘之處,人來人往的溪雲寺是遠近聞名的百年古刹,站在溪雲寺最高處能瞧見滄浪山穀的密林,至於密林之中有何物,誰也不知。軍營便在密林深處,密林的鳥鳴聲剛好擋得住軍營的訓練喊殺聲。
戴雲和薛恆騎馬緩慢地進入滄浪穀密林深處,前麵就是建於百年前的軍營,原先是鐵甲衛隊的軍營,鐵甲衛隊調往黃州當地駐紮,安國侯的八百府兵現駐紮於此。
戴雲和薛恆騎馬進入軍營,戴雲掃視一圈軍營,軍營大門有碉堡樓,碉堡樓上有一隊兵士看守。此時一眾府兵正在進行訓練,負責訓練的人是安國侯府衛隊長蕭大成,蕭大成曾任雲州駐軍先鋒營校尉,後被戴雲看中調往黃州秘密訓練府兵。
戴雲騎馬來到蕭大成麵前,快速下馬,瞧著一眾正在訓練的兵士,禁不住頻頻點頭。薛恆不知何時早已下馬,出現在戴雲身後。
此時隻聽見蕭大成一擺手,大喊一聲,“振威將軍威武!振威將軍威武!”
一眾兵士立刻停止訓練,一同齊聲喊,“振威將軍威武!振威將軍威武!”
戴雲環視四周,神色嚴肅,一擺手,高聲宣講,“本將軍見到你們很高興!京城不比北境,居心叵測之人甚多,你們作為本將軍的衛士,要斬奸佞除國賊,若邊境烽火再起,本將軍帶你們再上戰場!繼續訓練!”
戴雲和薛恆同時瞧著八百府兵訓練的樣子甚是高興,蕭大成快步走過來,躬身施禮,“戴侯爺,戴將軍,今日來軍營有何要事?”
戴雲嗬嗬一笑,一擺手,“蕭校尉,莫要多禮,本將軍明日要離京前往北境雲州巡視幾日,離京這些日子衛隊要好生訓練,莫要被人發現!陛下的暗探無處不在,須小心行事!”
蕭大成應了一聲,“卑職遵令!此處軍營糧食和物資充盈,兵士們士氣正旺,定不會跑出去惹事!”
戴雲滿意地點頭,在軍營待上一個時辰便離開,耳邊依然迴想著軍營的肅殺聲,邊境的喊聲一直都在。離開軍營的戴雲快速趕迴戴府,剛走進戴府大門,花雪兒慌張地跑過來,氣喘籲籲地講道:“侯爺!太子在望月亭等侯爺!”
戴雲歎息一聲,“快去準備!沒有一個人令本侯省心!”
花雪兒用手擦著臉上的汗,慢步走向後院。戴雲轉身衝著薛恆擺手,“薛大哥,先去準備明日離京所需之物!”
戴雲瞧著薛恆離開的身影,想起站在望月亭的太子高寅,慢步走向假山,一步步走上假山,心中大驚,“太子總是搞突然襲擊!今日莫非是為二皇子在雲州之事?”
正如戴雲所預料那般,今日太子來戴府正是為二皇子而來,前些日子禮部尚書蓋海成在朝堂之上為二皇子高覺上奏,高世堯早已聽到此事,今日連日召太子詢問此事,太子隨便找了一個理由糊弄過去。
“老師,今日本宮來得匆忙!父皇今日問詢二弟之事,本宮以時限未到之由搪塞過去。朝堂上有不少人念著遠在雲州軍營的二弟,此事如何是好?”此時的太子高寅已是六神無主,不知如何應對下次的麵聖。
戴雲拉著太子高寅坐在石凳上,笑著講道:“此事不急!兵部有奏報,雲州邊境混入一名胡承平的秦國逐客,疑似是間作,微臣明日前往雲州查勘此事,順便去陌刀營安撫二皇子殿下。二皇子的性子需要再磨一磨才行!”
太子高寅瞬間有了自信,點點頭,“老師,這個胡承平躲在雲州城中不易尋找,一個間作不值得老師跑一趟雲州!”
“殿下,據血影衛密報,二皇子在雲州駐軍軍營曾無故離開三日,後查得二皇子在雲州城閑逛遭人行刺,被一名秦國讀書人所救,兩人還在一起喝酒。隻要盯著二皇子,捉住這名秦國讀書人不是難事。”戴雲一臉自信,開心地講述著雲州之事。
太子高寅忍不住歎氣,“二弟在雲州之遭遇,令人啼笑皆非。若能捉住此間作,秦國之陰謀定能探知。從京城到雲州,快則三日,慢則五日,往返需十日。老師如此操勞,本宮於心不忍。”
戴雲躬身施禮,低聲講道,“殿下,臣兼任北境觀察使,此乃微臣分內之事。”
太子高寅點著頭,“近日來朝堂之上有人故意站出來為二弟求情,恐是父皇授意,若二弟此時歸京,本宮尚無贏他的把握。”
“殿下勿憂!二皇子在雲州軍營就是一名兵士,一時翻不起浪花!京城這幫老臣皆是牆頭草,誰強站誰那邊。待臣從雲州歸來,諒誰也不敢向殿下發難!”
戴雲用堅定的眼神說著話。
“安國侯的八百府兵此時就在京城!亦是震懾!”
太子高寅瞬間轉悲為喜,“老師,行事隱秘的血影衛加上老師的八百府兵,本宮甚是放心,此時禁軍之中不知有多少人是父皇的暗探。有老師在,本宮稍稍安心!”
“殿下,府中已備下美酒,不妨對飲幾杯!”戴雲盛情邀請高寅,“今日良辰美景,在望月亭飲酒,甚是愜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