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王高瑛笑著搖頭,拉著戴雲的手,“戴元伊不是你,元伊公子亦不是戴家親族,戴侍郎果然不簡單!”
這個問題,定王高瑛不太感興趣,至於元伊是誰,戴元伊是誰,好似與朝堂無關。
戴雲尷尬一笑,“定王爺,有些事情日後自會向你解釋,今日的朝堂風波不斷,淩大人要有麻煩了!”
“吏部曆來是一個是非之地,吏部左右侍郎政見不合,左侍郎淩筱成出身寒門,為寒門士子張目,右侍郎康銘厭惡寒門士子,吏部一團糟,幸好表弟沒去,刑部也不比吏部清淨,一切謹慎小心。”定王高瑛好心地勸誡。
戴雲樂意接受這個勸誡,拉著定王高瑛慢步走出崇文殿。從皇宮到刑部,戴雲坐著馬車用了半個時辰,剛趕到刑部門前,被門房兩名公差攔住,薛恆拔出寶劍想要動手,“讓開!刑部右侍郎戴大人入刑部,誰還敢攔?”
戴雲輕蔑一笑,“刑部何時變得如此威嚴?莫不是謝大人想要給本侯一個下馬威?”
薛恆生氣地踢倒兩名公差,“忠勇侯來刑部,誰還敢攔?”
兩名公差趴在地上隻能大聲叫喊,這是刑部左侍郎章兆明的主意,兩名公差自認倒黴。
戴雲一臉大怒,“薛侍衛,將兩名惡差立即逮捕入獄,審出背後主使。”
薛恆押著兩名公差跟在戴雲身後,戴雲大步走進刑部,不想搭理一眾屬吏,快走進刑部大堂時,聽到兩人在小聲議論:
“謝大人,戴雲今日到任,刑部司主事,都官司主事皆已更換,比部司和司門司主事已換人,刑部辦起事來越來越麻煩,下官的差事越來越難辦。”
“章侍郎,本官告誡過你,不要去招惹戴雲,按禮製本官是戴雲的上官,依爵位戴雲是忠勇侯,本官畏懼三分;算起來本官是戴雲的世伯,若是你故意挑事,本官不會再看情麵,可立即舉薦陛下換了你!”
“謝大人,戴雲欺人太甚,此次刑部各部司主事全部更換,定是戴雲給太子出的主意。”
“章侍郎,我等皆是臣子,記住了,做事要忍著。隨本官去迎接戴侍郎!”
戴雲大步走進刑部大堂,刑部尚書謝青麟一抬頭瞧見戴雲,立即站起身,拉著左侍郎章兆明,“戴侍郎,本官有失遠迎,這位是刑部左侍郎章大人。”
章兆明躬身施禮,瞧見戴雲身穿的侯爵服,嚇得臉色慘白,“戴大人,章某聽聞戴大人來刑部任職,心中甚是喜悅。”
薛恆押著兩名公差走進大堂,將兩名公差扔到地上,隻聽見這兩人的哀嚎聲。
“這兩人故意在刑部門房刁難忠勇侯!理當查出背後主使!本侍郎如此處置,可好?”戴雲冷笑一聲,手指躺在地上的兩名公差。“刑部一眾公差是不是也要全部換一遍?”
謝青麟歎息一聲,瞧著兩名公差,“來人,將兩人立即除名趕出刑部!”
眨眼間兩名公差被人趕出刑部大堂,章兆明額頭一直在冒汗,心中一直在打鼓,“今日莫不是要拿本官開刀祭旗?刑部尚書謝大人不敢與戴雲正麵硬剛,隻能忍著,本官隻能認栽,左侍郎的職權遠不如右侍郎的職權重,刑部司和都官司是刑部尤為重要的兩個部司,陛下當真是令人寒心!”
戴雲輕笑一聲,“謝大人,章大人,本侯初入刑部,不通政事,日後煩請兩位多多指教!刑部司和都官司主事雖是昔日同僚,煩請兩位大人多多監督!”
謝青麟低聲迴道:“本官和章大人願同戴侯爺一起做好刑部諸事務。”
戴雲無奈地歎氣,轉身帶著薛恆離開刑部大堂,前往刑部司和都官司看望眾吏員。
待戴雲走出刑部大堂,章兆明用手擦著臉上的汗,歎息三聲,“謝大人,戴雲果真不簡單,剛到刑部第一日便要更換全部公差,看來是陛下的意思。”
謝青麟想起街市上的傳言,“本官看到了!戴雲做事太絕,不出月餘,刑部一眾屬吏皆會換完,本官和章侍郎皆是棋子,好好待著,忍著,即便是丟官去職,亦要強行忍著。”
章兆明此時才意識到一個問題:刑部是陛下的刑部,不是某個人的刑部,用誰不用誰,全憑陛下裁定。
對於章兆明這個人,戴雲一時不知如何評論,就是一個拉大旗作虎皮的小人,前倨後恭,此類人在康國朝堂多如牛毛,隻能一笑了之。
戴雲剛走出刑部大堂,刑部司郎中樂遊,刑部司員外郎蔡一清,都官司郎中焦福之,都官司員外郎譚解四人跑過來躬身行禮,“戴侯爺,下官前來迎接!下官恭賀侯爺到刑部任職!”
戴雲笑著躬身迴禮,“本侍郎初入刑部,願與眾位同僚一同辦好刑部諸事務,每兩日諸位主事向本官匯報一次,寫成文書呈報,三月內清查近三年來積壓的大案要案,誰若敢欺上瞞下,結黨營私,本侍郎決不輕饒。先去刑部司看看眾吏員!”
刑部司郎中樂遊和員外郎蔡一清在前麵領路,戴雲攜都官司兩名主事在後麵跟著。
樂遊和焦福之皆是大理寺正,曾是戴雲在大理寺的左右手,現下有樂遊和焦福之坐鎮刑部司和都官司,戴雲可省去不少氣力去整飭刑部屬官。
戴雲在刑部司待上一個時辰,看了一大堆大案卷宗,頭暈腦脹,站起身,慢步走出房間,瞧見薛恆,“薛大哥,備馬車去太子府!刑部眾屬吏皆實心幹事,可以放心!”
薛恆應了一聲“遵命”,轉身離開去準備馬車。
戴雲瞧著門前房簷低落的雪水,歎息一聲,想起吏部的事情,有些不耐煩,刑部積壓的大案大半與吏部有勾連,寒門士子早已不堪忍受門閥世家的欺壓,自從成天興死後,寒門士子在一起相聚,想以此對抗朝廷。
午時至,戴雲和定王高瑛出現在太子府書房,太子高寅坐在書案前,神色嚴峻,低聲問:“老師,今日刑部大案要案核查可有收獲?”
戴雲躬身施禮,眼神閃爍,“殿下,刑部近三年來積壓大案要案遝三十多起,現下有一件尤為嚴重的事情,那就是寒門士子早已對世家大族不滿,吏部尚未做出行之有效的舉措,成天興雖已死,依然挑起寒門士子和世家大族的衝突。吏部右侍郎康銘是世家大族的代表,強烈反對寒門士子。吏部左侍郎淩大人出身寒門,一時也沒拿出有效的舉措平息衝突。”
高寅無奈地歎息,“老師,可有何計平息此衝突?”
戴雲低頭沉思,“殿下,臣一時暫無甚好的計策,今年吏部酌情減少收錄國子學和太學學生的比例,為寒門學子保留部分名額,加重對世家子弟的扶持,善待寒門學子,如此可短期內平息衝突。此舉不可惹怒世家大族!世家大族極力打壓寒門士子,這正是成天興那個奸賊惡意挑起的。”
太子高寅一擺手,“這個奸賊已死,其挑起的衝突還在持續,吏部左侍郎即刻趕到!”
不出片刻,吏部左侍郎淩筱成趕到太子府,跪在書房中,低聲啟奏:“殿下,今日下朝後,臣在吏部與左侍郎康銘大吵一架,康大人竭力維護世家大族的利益,依然不肯讓步,臣懇請殿下明示下一步如何做?”
太子高寅很是無奈,瞧著淩筱成,緩慢地扶起淩筱成,“嶽父,今日老師,定王兄都在,定能有好主意。”
淩筱成轉身瞧見戴雲和定王高瑛,問了一句,“戴侯爺,你可有妙計應對康銘?”
戴雲此時被逼著想主意,“淩世伯,戴某一時沒想到更好的主意,可徐徐圖之,三個月之內可將吏部交由康銘,任由康銘胡作非為,淩世伯可暗中收集康銘的罪證,到時一擊而中,隻要康銘下獄,世家大族定然失去依靠,刑部定能在三月之內查清近三年來積壓的大案要案,這些大案要案一大半與寒門士子有關,可舒緩寒門士子之心。不知此計可否?”
淩筱成轉念一想,低聲迴稟:“殿下,此計甚好!康銘一向驕橫跋扈,一旦大權獨攬,定能露出馬腳,到時一舉拿下此人。吏部眾屬官對康銘皆不滿!”
太子高寅臉上有了喜色,“還是老師有辦法,這個康銘數年來仗著世家大族的身份在朝廷囂張跋扈,必須換了他才行,若他在吏部,那群寒門士子定然心存怨恨。”
戴雲躬身施禮,繼續講道:“殿下,此事需保密,更不能讓二皇子知道此事,二皇子擅長挑事。”
“嶽父,此事不許對外人講一個字,更不能讓二皇子知道,這個小惡魔到處鬧事,惹事生非,做事時需謹慎小心。本宮再等上三個月。”
淩筱成道了一聲“臣告退”,和定王高瑛離開太子府。書房之中隻留下戴雲和高寅兩人,高寅繼續詢問,“老師,今日初看淩筱成,孤甚是擔心,若舉薦淩筱成任右相,其才不足以勝任,父皇亦不敢答應。右相之人選,還有何人?”
戴雲快速思考,“殿下,右相之人除了淩筱成,還有他人,若淩筱成不堪大用,可從六部已退下的尚書中任選一名德高望重之人,此人隻是殿下安撫陛下的一顆棋子,若不是親近之人,則是德高望重之人。”
太子高寅一時還不能消解這些東西,拉著戴雲坐在軟榻上,繼續問詢,“老師,還有一事,陛下委托孤勸和,孤之二弟做事魯莽衝動,想要拜老師為師,孤接下此事,又不好拒絕。孤想聽老師的心裏話。”
戴雲一想到二皇子高覺,腦袋頓時變得很大,“殿下,臣不想做二皇子的老師,可以教雲霞公主和雲寧公主,決不許二皇子入內聽課。三個月後,臣把刑部諸多事務梳理清楚,便可在宮中教授課業,到時若二皇子有心,令其自己想辦法旁聽。”
高寅無奈地歎息,“這或許是最好的解決方法!隻是太委屈老師!母後多次誇讚老師睿智,今日可願陪孤去向母後請安!”
戴雲笑著答應,“臣能得皇後娘娘召見甚是高興!今日上朝來得匆忙未帶禮物,有些尷尬。”
太子高寅和戴雲繼續閑聊,時公公為戴雲準備一份厚禮帶上,戴雲攜禮物同高寅一同入宮拜見皇後。
皇後餘嫻靜召見戴雲,甚是歡喜,又是賞賜,又是閑聊。戴雲亦是首次拜見康國皇後,不失禮儀,保持謙虛之態,討得皇後的青睞。
曆經眾多磨難的戴雲深知在京城需謹慎行事,上至陛下皇後,下至庶民百姓,他皆平等對待,在刑部三個月皆是喝茶,看卷宗,審人犯,整理審案記錄,書寫案件具結文書,日子過得滋潤舒適。
這一日,戴雲剛進入刑部,便看到一眾公差急匆匆地進出,吩咐薛恆去問詢一番。薛恆一刻鍾後返迴,帶來一個驚天消息:
昨夜子時吏部右侍郎康銘慘死家中
“什麽?康銘死了!刑部可曾派人前去勘察現場?”
戴雲立即發問,一時也得不到具體確切的消息,大步走進刑部司,看著一眾吏員在忙碌。刑部司郎中樂遊笑著走過來,躬身施禮,“戴侯爺,可有何吩咐?”
“樂郎中,昨夜康銘慘死家中一案可有結果?可曾查到兇手?”
戴雲突然意識到康銘之死定有蹊蹺,一時也不知康銘與何人結仇,是否與淩筱成有關聯?
樂遊神色慌張,“此案較為怪異,昨夜子時康銘死在書房,沒有傷口,密室殺人,一時還找不到兇手,望侯爺多給些時日。康銘此人在朝堂結仇甚多,梳理需要時日......”
戴雲突然想起一件事,昨日康銘在早朝上和淩筱成大聲爭吵,淩筱成告假三月剛迴吏部,發現吏部諸多政務一團糟,寒門士子多遭排擠和貶黜,康銘繼續保持囂張跋扈的神態引得太子不高興。太子高寅大罵康銘一頓,康銘迴到吏部又和淩筱成吵了一架,看得吏部諸吏員很是疑惑。
“樂郎中,今夜酉時你帶人去康府再查一查,現場要仔細查。本侍郎要親自去!封鎖案發現場,不許任何人進入現場!”
這個問題,定王高瑛不太感興趣,至於元伊是誰,戴元伊是誰,好似與朝堂無關。
戴雲尷尬一笑,“定王爺,有些事情日後自會向你解釋,今日的朝堂風波不斷,淩大人要有麻煩了!”
“吏部曆來是一個是非之地,吏部左右侍郎政見不合,左侍郎淩筱成出身寒門,為寒門士子張目,右侍郎康銘厭惡寒門士子,吏部一團糟,幸好表弟沒去,刑部也不比吏部清淨,一切謹慎小心。”定王高瑛好心地勸誡。
戴雲樂意接受這個勸誡,拉著定王高瑛慢步走出崇文殿。從皇宮到刑部,戴雲坐著馬車用了半個時辰,剛趕到刑部門前,被門房兩名公差攔住,薛恆拔出寶劍想要動手,“讓開!刑部右侍郎戴大人入刑部,誰還敢攔?”
戴雲輕蔑一笑,“刑部何時變得如此威嚴?莫不是謝大人想要給本侯一個下馬威?”
薛恆生氣地踢倒兩名公差,“忠勇侯來刑部,誰還敢攔?”
兩名公差趴在地上隻能大聲叫喊,這是刑部左侍郎章兆明的主意,兩名公差自認倒黴。
戴雲一臉大怒,“薛侍衛,將兩名惡差立即逮捕入獄,審出背後主使。”
薛恆押著兩名公差跟在戴雲身後,戴雲大步走進刑部,不想搭理一眾屬吏,快走進刑部大堂時,聽到兩人在小聲議論:
“謝大人,戴雲今日到任,刑部司主事,都官司主事皆已更換,比部司和司門司主事已換人,刑部辦起事來越來越麻煩,下官的差事越來越難辦。”
“章侍郎,本官告誡過你,不要去招惹戴雲,按禮製本官是戴雲的上官,依爵位戴雲是忠勇侯,本官畏懼三分;算起來本官是戴雲的世伯,若是你故意挑事,本官不會再看情麵,可立即舉薦陛下換了你!”
“謝大人,戴雲欺人太甚,此次刑部各部司主事全部更換,定是戴雲給太子出的主意。”
“章侍郎,我等皆是臣子,記住了,做事要忍著。隨本官去迎接戴侍郎!”
戴雲大步走進刑部大堂,刑部尚書謝青麟一抬頭瞧見戴雲,立即站起身,拉著左侍郎章兆明,“戴侍郎,本官有失遠迎,這位是刑部左侍郎章大人。”
章兆明躬身施禮,瞧見戴雲身穿的侯爵服,嚇得臉色慘白,“戴大人,章某聽聞戴大人來刑部任職,心中甚是喜悅。”
薛恆押著兩名公差走進大堂,將兩名公差扔到地上,隻聽見這兩人的哀嚎聲。
“這兩人故意在刑部門房刁難忠勇侯!理當查出背後主使!本侍郎如此處置,可好?”戴雲冷笑一聲,手指躺在地上的兩名公差。“刑部一眾公差是不是也要全部換一遍?”
謝青麟歎息一聲,瞧著兩名公差,“來人,將兩人立即除名趕出刑部!”
眨眼間兩名公差被人趕出刑部大堂,章兆明額頭一直在冒汗,心中一直在打鼓,“今日莫不是要拿本官開刀祭旗?刑部尚書謝大人不敢與戴雲正麵硬剛,隻能忍著,本官隻能認栽,左侍郎的職權遠不如右侍郎的職權重,刑部司和都官司是刑部尤為重要的兩個部司,陛下當真是令人寒心!”
戴雲輕笑一聲,“謝大人,章大人,本侯初入刑部,不通政事,日後煩請兩位多多指教!刑部司和都官司主事雖是昔日同僚,煩請兩位大人多多監督!”
謝青麟低聲迴道:“本官和章大人願同戴侯爺一起做好刑部諸事務。”
戴雲無奈地歎氣,轉身帶著薛恆離開刑部大堂,前往刑部司和都官司看望眾吏員。
待戴雲走出刑部大堂,章兆明用手擦著臉上的汗,歎息三聲,“謝大人,戴雲果真不簡單,剛到刑部第一日便要更換全部公差,看來是陛下的意思。”
謝青麟想起街市上的傳言,“本官看到了!戴雲做事太絕,不出月餘,刑部一眾屬吏皆會換完,本官和章侍郎皆是棋子,好好待著,忍著,即便是丟官去職,亦要強行忍著。”
章兆明此時才意識到一個問題:刑部是陛下的刑部,不是某個人的刑部,用誰不用誰,全憑陛下裁定。
對於章兆明這個人,戴雲一時不知如何評論,就是一個拉大旗作虎皮的小人,前倨後恭,此類人在康國朝堂多如牛毛,隻能一笑了之。
戴雲剛走出刑部大堂,刑部司郎中樂遊,刑部司員外郎蔡一清,都官司郎中焦福之,都官司員外郎譚解四人跑過來躬身行禮,“戴侯爺,下官前來迎接!下官恭賀侯爺到刑部任職!”
戴雲笑著躬身迴禮,“本侍郎初入刑部,願與眾位同僚一同辦好刑部諸事務,每兩日諸位主事向本官匯報一次,寫成文書呈報,三月內清查近三年來積壓的大案要案,誰若敢欺上瞞下,結黨營私,本侍郎決不輕饒。先去刑部司看看眾吏員!”
刑部司郎中樂遊和員外郎蔡一清在前麵領路,戴雲攜都官司兩名主事在後麵跟著。
樂遊和焦福之皆是大理寺正,曾是戴雲在大理寺的左右手,現下有樂遊和焦福之坐鎮刑部司和都官司,戴雲可省去不少氣力去整飭刑部屬官。
戴雲在刑部司待上一個時辰,看了一大堆大案卷宗,頭暈腦脹,站起身,慢步走出房間,瞧見薛恆,“薛大哥,備馬車去太子府!刑部眾屬吏皆實心幹事,可以放心!”
薛恆應了一聲“遵命”,轉身離開去準備馬車。
戴雲瞧著門前房簷低落的雪水,歎息一聲,想起吏部的事情,有些不耐煩,刑部積壓的大案大半與吏部有勾連,寒門士子早已不堪忍受門閥世家的欺壓,自從成天興死後,寒門士子在一起相聚,想以此對抗朝廷。
午時至,戴雲和定王高瑛出現在太子府書房,太子高寅坐在書案前,神色嚴峻,低聲問:“老師,今日刑部大案要案核查可有收獲?”
戴雲躬身施禮,眼神閃爍,“殿下,刑部近三年來積壓大案要案遝三十多起,現下有一件尤為嚴重的事情,那就是寒門士子早已對世家大族不滿,吏部尚未做出行之有效的舉措,成天興雖已死,依然挑起寒門士子和世家大族的衝突。吏部右侍郎康銘是世家大族的代表,強烈反對寒門士子。吏部左侍郎淩大人出身寒門,一時也沒拿出有效的舉措平息衝突。”
高寅無奈地歎息,“老師,可有何計平息此衝突?”
戴雲低頭沉思,“殿下,臣一時暫無甚好的計策,今年吏部酌情減少收錄國子學和太學學生的比例,為寒門學子保留部分名額,加重對世家子弟的扶持,善待寒門學子,如此可短期內平息衝突。此舉不可惹怒世家大族!世家大族極力打壓寒門士子,這正是成天興那個奸賊惡意挑起的。”
太子高寅一擺手,“這個奸賊已死,其挑起的衝突還在持續,吏部左侍郎即刻趕到!”
不出片刻,吏部左侍郎淩筱成趕到太子府,跪在書房中,低聲啟奏:“殿下,今日下朝後,臣在吏部與左侍郎康銘大吵一架,康大人竭力維護世家大族的利益,依然不肯讓步,臣懇請殿下明示下一步如何做?”
太子高寅很是無奈,瞧著淩筱成,緩慢地扶起淩筱成,“嶽父,今日老師,定王兄都在,定能有好主意。”
淩筱成轉身瞧見戴雲和定王高瑛,問了一句,“戴侯爺,你可有妙計應對康銘?”
戴雲此時被逼著想主意,“淩世伯,戴某一時沒想到更好的主意,可徐徐圖之,三個月之內可將吏部交由康銘,任由康銘胡作非為,淩世伯可暗中收集康銘的罪證,到時一擊而中,隻要康銘下獄,世家大族定然失去依靠,刑部定能在三月之內查清近三年來積壓的大案要案,這些大案要案一大半與寒門士子有關,可舒緩寒門士子之心。不知此計可否?”
淩筱成轉念一想,低聲迴稟:“殿下,此計甚好!康銘一向驕橫跋扈,一旦大權獨攬,定能露出馬腳,到時一舉拿下此人。吏部眾屬官對康銘皆不滿!”
太子高寅臉上有了喜色,“還是老師有辦法,這個康銘數年來仗著世家大族的身份在朝廷囂張跋扈,必須換了他才行,若他在吏部,那群寒門士子定然心存怨恨。”
戴雲躬身施禮,繼續講道:“殿下,此事需保密,更不能讓二皇子知道此事,二皇子擅長挑事。”
“嶽父,此事不許對外人講一個字,更不能讓二皇子知道,這個小惡魔到處鬧事,惹事生非,做事時需謹慎小心。本宮再等上三個月。”
淩筱成道了一聲“臣告退”,和定王高瑛離開太子府。書房之中隻留下戴雲和高寅兩人,高寅繼續詢問,“老師,今日初看淩筱成,孤甚是擔心,若舉薦淩筱成任右相,其才不足以勝任,父皇亦不敢答應。右相之人選,還有何人?”
戴雲快速思考,“殿下,右相之人除了淩筱成,還有他人,若淩筱成不堪大用,可從六部已退下的尚書中任選一名德高望重之人,此人隻是殿下安撫陛下的一顆棋子,若不是親近之人,則是德高望重之人。”
太子高寅一時還不能消解這些東西,拉著戴雲坐在軟榻上,繼續問詢,“老師,還有一事,陛下委托孤勸和,孤之二弟做事魯莽衝動,想要拜老師為師,孤接下此事,又不好拒絕。孤想聽老師的心裏話。”
戴雲一想到二皇子高覺,腦袋頓時變得很大,“殿下,臣不想做二皇子的老師,可以教雲霞公主和雲寧公主,決不許二皇子入內聽課。三個月後,臣把刑部諸多事務梳理清楚,便可在宮中教授課業,到時若二皇子有心,令其自己想辦法旁聽。”
高寅無奈地歎息,“這或許是最好的解決方法!隻是太委屈老師!母後多次誇讚老師睿智,今日可願陪孤去向母後請安!”
戴雲笑著答應,“臣能得皇後娘娘召見甚是高興!今日上朝來得匆忙未帶禮物,有些尷尬。”
太子高寅和戴雲繼續閑聊,時公公為戴雲準備一份厚禮帶上,戴雲攜禮物同高寅一同入宮拜見皇後。
皇後餘嫻靜召見戴雲,甚是歡喜,又是賞賜,又是閑聊。戴雲亦是首次拜見康國皇後,不失禮儀,保持謙虛之態,討得皇後的青睞。
曆經眾多磨難的戴雲深知在京城需謹慎行事,上至陛下皇後,下至庶民百姓,他皆平等對待,在刑部三個月皆是喝茶,看卷宗,審人犯,整理審案記錄,書寫案件具結文書,日子過得滋潤舒適。
這一日,戴雲剛進入刑部,便看到一眾公差急匆匆地進出,吩咐薛恆去問詢一番。薛恆一刻鍾後返迴,帶來一個驚天消息:
昨夜子時吏部右侍郎康銘慘死家中
“什麽?康銘死了!刑部可曾派人前去勘察現場?”
戴雲立即發問,一時也得不到具體確切的消息,大步走進刑部司,看著一眾吏員在忙碌。刑部司郎中樂遊笑著走過來,躬身施禮,“戴侯爺,可有何吩咐?”
“樂郎中,昨夜康銘慘死家中一案可有結果?可曾查到兇手?”
戴雲突然意識到康銘之死定有蹊蹺,一時也不知康銘與何人結仇,是否與淩筱成有關聯?
樂遊神色慌張,“此案較為怪異,昨夜子時康銘死在書房,沒有傷口,密室殺人,一時還找不到兇手,望侯爺多給些時日。康銘此人在朝堂結仇甚多,梳理需要時日......”
戴雲突然想起一件事,昨日康銘在早朝上和淩筱成大聲爭吵,淩筱成告假三月剛迴吏部,發現吏部諸多政務一團糟,寒門士子多遭排擠和貶黜,康銘繼續保持囂張跋扈的神態引得太子不高興。太子高寅大罵康銘一頓,康銘迴到吏部又和淩筱成吵了一架,看得吏部諸吏員很是疑惑。
“樂郎中,今夜酉時你帶人去康府再查一查,現場要仔細查。本侍郎要親自去!封鎖案發現場,不許任何人進入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