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見陛下。“
四人進了立政殿,都恭敬的行了禮,
不過程咬金和另外三人不同,渾身的酒氣。
”堂堂國公大白天的飲酒作樂,成何體統。“
李世民隔著桌案都聞到了程咬金身上的酒氣,有些嫌棄,
”陛下,您又不是不知道我老程,現在又沒軍務,喝點小酒怎麽了,再說,我就飲酒可沒作樂。“
程咬金卻是一點不在乎大咧咧的,還率先開口詢問起了李世民讓他來的目的,顯得頗為無理。
“陛下今兒找我來是?”
程咬金說完,還看了看身邊的三人,越發的看不懂李世民召他來的原因。
“河北河南兩道,旱災蝗災已經刻不容緩。”
李世民隻是說了開頭,但是沒有把剩下的話繼續說下去。
“陛下,之前朝會不是已經定下章程,由京城太倉和洛陽興洛倉送糧賑災麽?”
房玄齡卻是第一時間詢問,但凡有災禍,無非都是開倉放糧,而且朝會上已經通過決議的事,現在又拿出來專門和他們幾人說,這是有變動?
”有奏疏迴稟,賑災糧餉是運過去了,可幾個大州依然餓殍一片,無數百姓化為流民,易子而食也比比皆是,你們可知曉?“
”據臣所知,調撥賑災糧餉足以支撐幾州百姓三個月口糧,怎麽會?“
簫瑀眉頭緊皺,對李世民的話充滿了懷疑。
”簫特進既然知道調撥的糧餉能支持百姓幾個月的口糧,那就該知道那不是一個小數目,你說該不該好好查查?“
”不會吧,還有人敢動賑災糧的心思?會不會是運糧途中損耗太大。”
程咬金裝模作樣的摸著胡子,說著自己都不信的話。
哪怕有隋煬帝修建的大運河,運輸糧食比旱路運輸減少了許多消耗,但是路途遙遠,就是路上損耗也仍然會達到半成,如果換成旱路運輸,大量的押運民夫和運糧兵卒,糧食損耗三成也是常態。
李世民瞪了程咬金一眼,滾刀肉就是滾刀肉,估計是猜到自己想幹什麽了,一點不接招裝瘋賣傻。
“敢問陛下,是誰給陛下上的奏疏?”
長孫無忌問的問題倒是和讓李世民挑了挑眉毛,讓李世民有些不悅,不過還是按下心中不快迴答。
“何人上奏重要嗎?近幾日城外已經開始發現有流民逃到長安了,你們倒是和朕說說,此事該怎麽辦?”
”陛下,看來定是前去賑災的官吏和當地官員坑窪一氣,定要嚴查。“
簫瑀第一個就發表了自己的意見,他對於貪官汙吏沒有太大的偏見,當官貪點很正常。
但是在國家危難時候還敢伸手的行為,他看不下去,他也知道每有大災之年,當地豪強世家聯合當地官員趁機購入田產,把農夫變為自己佃戶。
可是當官最起碼的道德,無論如何也要給百姓口飯吃,不至於讓那些普通百姓餓死,這是底線,不然有再多的田地,沒有人來種,有再多的田地也是死地。
再者,簫瑀也還是很有讀書人為國為民的正義感的,他能接受貪官,隻要沒有跌破他的道德底線,他是能容忍的,但是現在的情況顯然已經突破了他的底線,所以他沒有任何猶豫,就給出了自己的意見。
李世民滿意的微微點了點頭,看向房玄齡。
”臣認為該查,嚴查。“
房玄齡明白了李世民的心思,也是直接表態了。
“陛下,我就一個武夫,對朝政一竅不通,要不我還是先迴去,您就和幾位大人商量就行。”
程咬金是一點不想摻和今天的事,直接就擺明了態度,這種事擺明了就是得罪人的差事,他才不會傻噔噔的參與。
不過李世民一點不慣著他,”沒問你,你閉嘴。“
”不問我叫我來幹嘛。“程咬金小聲的嗶嗶。
”輔機,你怎麽看。“
長孫無忌其實對於這事心知肚明,他對世家的動態清楚得很,
還不是王家,崔家和那些小家族聯合起來趁機大肆斂財收攏田產嘛,隻是做得狠了點,李世民問了他也不能不說,雖然沒有自家牽扯其中,不過都說到這份上了,也隻能隨波逐流應和了,隻是多少出自真心就說不準了。
”臣覺得該查。“
”那你們覺得該派誰去查,怎麽查,查到什麽程度比較合適?“
李世民眼神在幾人中來迴遊弋。
“老臣願意前往災區,臣建議嚴查,查到一個殺一個。”
簫瑀上前一步拱手道,
“左相怎麽說?”
“臣也覺得該嚴查,千裏洪堤潰於蟻穴,此等蛀蟲該死。”
房玄齡其實心裏已經猜到李世民今天召他們來,就已經打定主意讓簫瑀和程咬金去查了,至於為什麽不是他或者長孫無忌,那也很簡單,因為他的身份注定李世民不可能讓他去,而長孫無忌和世家走得很近,把他叫來敲打的意味更多,讓他明白今天的事之所以不在朝會上討論,而是關門會議,那就別動了通風報信的心思。
“輔機?”
“臣附議。”
長孫無忌手握鹽鐵,並不缺少進項,自然不會因為這種‘小事’違了李世民的意。
\"張阿難。”
“奴婢在。”
“擬旨,加封特進簫瑀為監察禦史,賜郡王儀仗,替朕北上巡視,所到之處凡有作奸犯科者,四品之下可一言而斷。“
李世民的話讓已經開始寫旨意的張阿難都驚得停下看了李世民一眼,郡王儀仗還好,本來就是國公不算僭越,隻是讓他此行更具合法性,但是這個一言而斷就是給了簫瑀直接處決官員的權力了,還是四品以下。
現在還沒有節度使的官職,州縣最大的官員就是刺史,
而大州的刺史才是從三品,中州刺史是正四品上,下州刺史是正四品下,意味著簫瑀能直接決定一州長官之下的所有官員生死。
”老臣領旨。“
”加封盧國公程咬金為上都護,領右衛兩千兵馬,與簫特進同行。“
”陛下。。。“
”你想抗旨?“
還沒等程咬金拒絕,李世民不善的聲音傳來,程咬金也隻得訕訕的忍下
”臣遵旨。“
見已經分配完成,幾人都告退離開,不過李世民把長孫無忌留了下來。
”輔機啊,你就沒什麽話想和朕說?“
”陛下,臣不是不知好歹之人,陛下所有決斷臣自然擁護,不該說的話,絕不會多說一句。“
李世民似乎很滿意長孫無忌的態度,但是表現得卻有些冷淡。
“張阿難,送送趙國公。”
“趙國公,請吧。”
張阿難麵色清冷的前麵帶路,長孫無忌也是感覺到了一些異樣,出了立政殿走過廊橋時多問了一句
“張總管,陛下是不是對我有意見?”
“趙國公慎言,老奴不敢妄言。”
長孫無忌抖了抖袖子,隱晦的往張阿難手中塞了一張飛錢,張阿難餘光掃過麵額兩千兩,不動聲色的揣進自己袖子裏。
其實以長孫無忌的身份,根本不用對張阿難行賄的,但是外臣和內侍搞好關係始終不是壞事,太監無兒無女,能用錢打發,他一向是不吝嗇的。
而對於長孫無忌這個皇帝姐夫,張阿難拿錢也是一點心理負擔沒有,本來李世民就是讓他來點長孫無忌的,順勢而為不拿白不拿,就算李世民知道也無傷大雅。
“長孫濬。”
張阿難留下一個名字後,對長孫無忌施了一禮就直接迴了,沒有繼續送,也沒有再說什麽。
長孫無忌卻是滿心疑惑,長孫濬是他嫡二子,官至常州刺史,蔭封安康縣伯,現在張阿難突然提起長孫濬,讓他摸不著頭腦。
常州也是富庶地方,是現代的江蘇中部,不是天災發生的地方,怎麽會扯上關係,不過他突然想到一個不好的猜想,常州是運河的必經之地,難道長孫濬也在賑災糧的事上參與其中了?
長孫無忌想到這,心裏也是憤恨不已,快步往家中趕去,他要派人去問個清楚,怎麽也要在簫瑀查到之前搞清楚。
“陛下,老奴已經和趙國公說了。”
“你說朕對輔機可有苛刻?”
“陛下對趙國公可謂寬厚至極,光是每年鹽鐵的進項就足以讓趙國公府富可敵國。“
”那他還盯著那點賑災糧?\"
李世民語氣裏滿是怒其不爭,糧食嘛,國庫多得是,就算連續三年整個國家都顆粒無收,大唐五大糧倉的糧食也足夠讓全國人吃飽。
要不是糧食充盈,李世民也不至於對出兵高句麗那麽熱忱,
隻不過群臣的勸諫也是有道理的,畢竟打仗後勤可不光光是糧草,武器,甲胄,馬匹都是重中之重,打仗打的是綜合國力,不僅僅是糧草一樣。
“畢竟是不能繼承家業的子嗣,心眼就多點。”
“常州的油水還不夠他吃的,朕看就是人心不足蛇吞象,希望輔機明白朕的好意。”
“趙國公為人精明,肯定不會讓陛下難做的。”
“希望如此吧。”
四人進了立政殿,都恭敬的行了禮,
不過程咬金和另外三人不同,渾身的酒氣。
”堂堂國公大白天的飲酒作樂,成何體統。“
李世民隔著桌案都聞到了程咬金身上的酒氣,有些嫌棄,
”陛下,您又不是不知道我老程,現在又沒軍務,喝點小酒怎麽了,再說,我就飲酒可沒作樂。“
程咬金卻是一點不在乎大咧咧的,還率先開口詢問起了李世民讓他來的目的,顯得頗為無理。
“陛下今兒找我來是?”
程咬金說完,還看了看身邊的三人,越發的看不懂李世民召他來的原因。
“河北河南兩道,旱災蝗災已經刻不容緩。”
李世民隻是說了開頭,但是沒有把剩下的話繼續說下去。
“陛下,之前朝會不是已經定下章程,由京城太倉和洛陽興洛倉送糧賑災麽?”
房玄齡卻是第一時間詢問,但凡有災禍,無非都是開倉放糧,而且朝會上已經通過決議的事,現在又拿出來專門和他們幾人說,這是有變動?
”有奏疏迴稟,賑災糧餉是運過去了,可幾個大州依然餓殍一片,無數百姓化為流民,易子而食也比比皆是,你們可知曉?“
”據臣所知,調撥賑災糧餉足以支撐幾州百姓三個月口糧,怎麽會?“
簫瑀眉頭緊皺,對李世民的話充滿了懷疑。
”簫特進既然知道調撥的糧餉能支持百姓幾個月的口糧,那就該知道那不是一個小數目,你說該不該好好查查?“
”不會吧,還有人敢動賑災糧的心思?會不會是運糧途中損耗太大。”
程咬金裝模作樣的摸著胡子,說著自己都不信的話。
哪怕有隋煬帝修建的大運河,運輸糧食比旱路運輸減少了許多消耗,但是路途遙遠,就是路上損耗也仍然會達到半成,如果換成旱路運輸,大量的押運民夫和運糧兵卒,糧食損耗三成也是常態。
李世民瞪了程咬金一眼,滾刀肉就是滾刀肉,估計是猜到自己想幹什麽了,一點不接招裝瘋賣傻。
“敢問陛下,是誰給陛下上的奏疏?”
長孫無忌問的問題倒是和讓李世民挑了挑眉毛,讓李世民有些不悅,不過還是按下心中不快迴答。
“何人上奏重要嗎?近幾日城外已經開始發現有流民逃到長安了,你們倒是和朕說說,此事該怎麽辦?”
”陛下,看來定是前去賑災的官吏和當地官員坑窪一氣,定要嚴查。“
簫瑀第一個就發表了自己的意見,他對於貪官汙吏沒有太大的偏見,當官貪點很正常。
但是在國家危難時候還敢伸手的行為,他看不下去,他也知道每有大災之年,當地豪強世家聯合當地官員趁機購入田產,把農夫變為自己佃戶。
可是當官最起碼的道德,無論如何也要給百姓口飯吃,不至於讓那些普通百姓餓死,這是底線,不然有再多的田地,沒有人來種,有再多的田地也是死地。
再者,簫瑀也還是很有讀書人為國為民的正義感的,他能接受貪官,隻要沒有跌破他的道德底線,他是能容忍的,但是現在的情況顯然已經突破了他的底線,所以他沒有任何猶豫,就給出了自己的意見。
李世民滿意的微微點了點頭,看向房玄齡。
”臣認為該查,嚴查。“
房玄齡明白了李世民的心思,也是直接表態了。
“陛下,我就一個武夫,對朝政一竅不通,要不我還是先迴去,您就和幾位大人商量就行。”
程咬金是一點不想摻和今天的事,直接就擺明了態度,這種事擺明了就是得罪人的差事,他才不會傻噔噔的參與。
不過李世民一點不慣著他,”沒問你,你閉嘴。“
”不問我叫我來幹嘛。“程咬金小聲的嗶嗶。
”輔機,你怎麽看。“
長孫無忌其實對於這事心知肚明,他對世家的動態清楚得很,
還不是王家,崔家和那些小家族聯合起來趁機大肆斂財收攏田產嘛,隻是做得狠了點,李世民問了他也不能不說,雖然沒有自家牽扯其中,不過都說到這份上了,也隻能隨波逐流應和了,隻是多少出自真心就說不準了。
”臣覺得該查。“
”那你們覺得該派誰去查,怎麽查,查到什麽程度比較合適?“
李世民眼神在幾人中來迴遊弋。
“老臣願意前往災區,臣建議嚴查,查到一個殺一個。”
簫瑀上前一步拱手道,
“左相怎麽說?”
“臣也覺得該嚴查,千裏洪堤潰於蟻穴,此等蛀蟲該死。”
房玄齡其實心裏已經猜到李世民今天召他們來,就已經打定主意讓簫瑀和程咬金去查了,至於為什麽不是他或者長孫無忌,那也很簡單,因為他的身份注定李世民不可能讓他去,而長孫無忌和世家走得很近,把他叫來敲打的意味更多,讓他明白今天的事之所以不在朝會上討論,而是關門會議,那就別動了通風報信的心思。
“輔機?”
“臣附議。”
長孫無忌手握鹽鐵,並不缺少進項,自然不會因為這種‘小事’違了李世民的意。
\"張阿難。”
“奴婢在。”
“擬旨,加封特進簫瑀為監察禦史,賜郡王儀仗,替朕北上巡視,所到之處凡有作奸犯科者,四品之下可一言而斷。“
李世民的話讓已經開始寫旨意的張阿難都驚得停下看了李世民一眼,郡王儀仗還好,本來就是國公不算僭越,隻是讓他此行更具合法性,但是這個一言而斷就是給了簫瑀直接處決官員的權力了,還是四品以下。
現在還沒有節度使的官職,州縣最大的官員就是刺史,
而大州的刺史才是從三品,中州刺史是正四品上,下州刺史是正四品下,意味著簫瑀能直接決定一州長官之下的所有官員生死。
”老臣領旨。“
”加封盧國公程咬金為上都護,領右衛兩千兵馬,與簫特進同行。“
”陛下。。。“
”你想抗旨?“
還沒等程咬金拒絕,李世民不善的聲音傳來,程咬金也隻得訕訕的忍下
”臣遵旨。“
見已經分配完成,幾人都告退離開,不過李世民把長孫無忌留了下來。
”輔機啊,你就沒什麽話想和朕說?“
”陛下,臣不是不知好歹之人,陛下所有決斷臣自然擁護,不該說的話,絕不會多說一句。“
李世民似乎很滿意長孫無忌的態度,但是表現得卻有些冷淡。
“張阿難,送送趙國公。”
“趙國公,請吧。”
張阿難麵色清冷的前麵帶路,長孫無忌也是感覺到了一些異樣,出了立政殿走過廊橋時多問了一句
“張總管,陛下是不是對我有意見?”
“趙國公慎言,老奴不敢妄言。”
長孫無忌抖了抖袖子,隱晦的往張阿難手中塞了一張飛錢,張阿難餘光掃過麵額兩千兩,不動聲色的揣進自己袖子裏。
其實以長孫無忌的身份,根本不用對張阿難行賄的,但是外臣和內侍搞好關係始終不是壞事,太監無兒無女,能用錢打發,他一向是不吝嗇的。
而對於長孫無忌這個皇帝姐夫,張阿難拿錢也是一點心理負擔沒有,本來李世民就是讓他來點長孫無忌的,順勢而為不拿白不拿,就算李世民知道也無傷大雅。
“長孫濬。”
張阿難留下一個名字後,對長孫無忌施了一禮就直接迴了,沒有繼續送,也沒有再說什麽。
長孫無忌卻是滿心疑惑,長孫濬是他嫡二子,官至常州刺史,蔭封安康縣伯,現在張阿難突然提起長孫濬,讓他摸不著頭腦。
常州也是富庶地方,是現代的江蘇中部,不是天災發生的地方,怎麽會扯上關係,不過他突然想到一個不好的猜想,常州是運河的必經之地,難道長孫濬也在賑災糧的事上參與其中了?
長孫無忌想到這,心裏也是憤恨不已,快步往家中趕去,他要派人去問個清楚,怎麽也要在簫瑀查到之前搞清楚。
“陛下,老奴已經和趙國公說了。”
“你說朕對輔機可有苛刻?”
“陛下對趙國公可謂寬厚至極,光是每年鹽鐵的進項就足以讓趙國公府富可敵國。“
”那他還盯著那點賑災糧?\"
李世民語氣裏滿是怒其不爭,糧食嘛,國庫多得是,就算連續三年整個國家都顆粒無收,大唐五大糧倉的糧食也足夠讓全國人吃飽。
要不是糧食充盈,李世民也不至於對出兵高句麗那麽熱忱,
隻不過群臣的勸諫也是有道理的,畢竟打仗後勤可不光光是糧草,武器,甲胄,馬匹都是重中之重,打仗打的是綜合國力,不僅僅是糧草一樣。
“畢竟是不能繼承家業的子嗣,心眼就多點。”
“常州的油水還不夠他吃的,朕看就是人心不足蛇吞象,希望輔機明白朕的好意。”
“趙國公為人精明,肯定不會讓陛下難做的。”
“希望如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