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9章 靈犀公主
替嫁當天,殺迴娘家奪嫁妝 作者:薄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靈犀公主迴京的事情隻一下午,就在京中傳開了。
柳如煙當天下午來找離桑的時候,才知道她當時就在現場。
國醫府,汀蘭水榭。
難得閑暇,離桑與國醫府的兩個首腦聚在一起,準備開春時新學期的東西。
矮桌上鋪了一層絨毯,幾人坐下便拉過來蓋在膝上,下方置放了暖爐,格外舒服。
國醫府三人一人坐了一邊,柳如煙則坐在空下來的那一邊。
聽完離桑說起今日之事,柳如煙若有所思的點頭。
“這麽說來,那四公主秦瀾,倒是個有趣的妙人。”
離桑頷首,“是個很率性的姑娘。”
“我聽蘭亭說,她是因為少時體弱,這才送到宮外去養,為何京中從未聽聞過此人?”
柳如煙仔細迴憶片刻,才道,“當初欽天監測出公主命帶七殺,怕衝撞了帝星,便隻能先將她送出宮去。”
當年之事太過久遠,柳如煙已經有些記不清了。
“那時候欽天監批命,好像說年過十六後,方可迴京團聚。”
“七殺為兇,故而陛下封鎖了消息,並未讓人將此事傳出來。”
“所以京中很少有人知道,陛下還有一位四公主。”
民間傳言,七殺本是大兇命格,生而背負無邊煞氣,男子多出將才。
但落在女子身上,便要波折上許多。
不論是時運還是姻緣,都會受影響。
這樣想來,秦瀾果敢英武的行事風格,和她自帶英氣的眉眼,的確與傳言中的七殺之人相符。
柳如煙撐著臉歎息了一聲,“她剛迴京便如此張揚,我有些擔心恐怕會惹得陛下不滿。”
李蘭亭為幾人添茶,聞言搖了搖頭。
“如煙不必擔憂,四公主的生母靜妃娘娘,與陛下乃是青梅竹馬的情誼。”
“靜妃背後的母家雖不是什麽位高權重之流,卻也是朝中肱骨。”
“有如此身份背景在,別說她是為民除害,就算她才是那個害,皇家都會庇護她。”
柳如煙一想,那倒也是這麽個理兒。
“玉姐姐說得在理,如此說來,我倒著實不必為她多思。”
皇家之事不好多聊,這話頭便算止在了此處,柳如煙又問起另一件事。
“對了離姐姐,這幾日怎麽不見忽明娜?”
有這般疑問的還有柳輕,她已經接連好幾天不曾見過長生了。
“今日天寒,她有些倦怠,不怎麽出院門。”
她去看過兩迴,每次見麵都嗬欠連天的,瞧著沒什麽精神。
不過孕期是這樣的,問了大夫幾句無甚大礙,便也沒有再過多關注。
這邊國醫府內,幾人聚在水榭之中聊些家常暫且不提。
皇宮那頭,秦瀾一路被柳琛護送進了宮,得到消息的靜妃早已等候在婉儀殿外。
暮色溫柔,餘暉給婉儀殿的琉璃瓦鍍上一層暖光。
靜妃攥著手帕的指尖泛白,目光緊緊鎖住宮道盡頭。
一輛馬車停在宮道旁,上麵下來一個身影高挑的女子,一身紅衣,俊逸颯爽。
兩人四目相對,靜妃霎時便紅了眼眶。
秦瀾愣在原地許久,突然腳步急促的向她奔去,緊緊一把抱住靜妃。
“母妃!”
靜妃被她撞得身形一晃,伸手緊緊抱住懷中的少女。
開口的聲音已經帶了幾分哽咽,“瀾兒……”
母女二人相隔十數年重逢,可能有的隔閡與僵硬都在這個擁抱下消散。
“我好想你,母妃。”
秦瀾鼻尖發酸,眼淚止不住的就滾落下來。
原以為自己從小在道觀長大,對家人的印象都已經模糊了,思念也隨著年歲增長慢慢被淡忘。
可在見到母妃的那一刻,她才知道自己有多想念家人。
靜妃顫抖著撫摸秦瀾高束的長發,“我的兒,你可讓母妃盼得太久了,讓母妃好好看看……”
她扶著秦瀾的肩頭,擦去秦瀾臉上的淚水,仔仔細細的端詳,像是要把這麽多年缺席的時光,都在這一刻補全迴來。
“我的瀾兒,都長這麽大了……”
“路上辛苦了吧,餓不餓?”
“快進來,母妃讓人去給你備些愛吃的。”
一邊說,一邊牽著秦瀾往婉儀殿裏走去。
……
皇帝批完折子過來的時候,平日清冷的婉儀殿人來人往,顯得格外熱鬧。
外邊的丫鬟見了他,連忙就要行禮,被皇帝攔住。
“公主迴來了?”
那丫鬟連連點頭,“迴陛下,公主和娘娘都在裏麵呢。”
皇帝頷首,邁步往裏走去。
他沒有讓邊上跟著的人通報,而是直接進了婉儀殿的內院。
廳室裏,靜妃正與秦瀾聊著天,問詢她這些年的經曆。
“瀾兒這些年在道觀裏,有沒有吃苦?有沒有人欺負你?”
“若有人欺負了你,跟母妃說,母妃一定給你連本帶利的討迴來。”
秦瀾輕笑著搖頭,“母妃放心,師父和師兄弟們對我都極好。”
“而且,以女兒的武藝,隻有我欺負別人的份兒,哪有人敢欺負我?”
說著,還俏皮地眨了眨眼。
靜妃被她逗得滿臉笑意,還沒開口,便聽門口傳來一道沉穩威嚴的男聲。
“朕的瀾兒這麽厲害呢?”
殿中母女二人都是一愣,朝門口看去。
靜妃起身迎接,嗔怪道,“陛下來了,怎麽不讓人通報一聲?”
“瀾兒,快來見過你父皇。”
秦瀾愣愣的看了皇帝一會兒,眼眶泛紅,邁步上前行禮。
“女兒見過父皇,願父皇身康體泰,萬福金安。”
皇帝望著眼前高挑英氣的女兒,親手將她扶起。
“好,好,迴來就好。”
他的目光飽含慈愛,仔仔細細地打量秦瀾。
“這些年在外頭沒少吃苦吧?是朕對不住你,讓你小小年紀就遠離皇宮,不能在父母身邊長大。”
秦瀾仰頭看著皇帝,微紅的眼眸中都是孺慕。
“父皇,女兒在這些年過得很好,師父教我武藝、學識,師兄弟們也對我關懷備至。”
“瀾兒實在想念父皇母妃,所以剛過完十六歲的及笄禮,就迴京了。”
靜妃走上前,輕輕挽住皇帝的胳膊,眉眼間滿是笑意。
柳如煙當天下午來找離桑的時候,才知道她當時就在現場。
國醫府,汀蘭水榭。
難得閑暇,離桑與國醫府的兩個首腦聚在一起,準備開春時新學期的東西。
矮桌上鋪了一層絨毯,幾人坐下便拉過來蓋在膝上,下方置放了暖爐,格外舒服。
國醫府三人一人坐了一邊,柳如煙則坐在空下來的那一邊。
聽完離桑說起今日之事,柳如煙若有所思的點頭。
“這麽說來,那四公主秦瀾,倒是個有趣的妙人。”
離桑頷首,“是個很率性的姑娘。”
“我聽蘭亭說,她是因為少時體弱,這才送到宮外去養,為何京中從未聽聞過此人?”
柳如煙仔細迴憶片刻,才道,“當初欽天監測出公主命帶七殺,怕衝撞了帝星,便隻能先將她送出宮去。”
當年之事太過久遠,柳如煙已經有些記不清了。
“那時候欽天監批命,好像說年過十六後,方可迴京團聚。”
“七殺為兇,故而陛下封鎖了消息,並未讓人將此事傳出來。”
“所以京中很少有人知道,陛下還有一位四公主。”
民間傳言,七殺本是大兇命格,生而背負無邊煞氣,男子多出將才。
但落在女子身上,便要波折上許多。
不論是時運還是姻緣,都會受影響。
這樣想來,秦瀾果敢英武的行事風格,和她自帶英氣的眉眼,的確與傳言中的七殺之人相符。
柳如煙撐著臉歎息了一聲,“她剛迴京便如此張揚,我有些擔心恐怕會惹得陛下不滿。”
李蘭亭為幾人添茶,聞言搖了搖頭。
“如煙不必擔憂,四公主的生母靜妃娘娘,與陛下乃是青梅竹馬的情誼。”
“靜妃背後的母家雖不是什麽位高權重之流,卻也是朝中肱骨。”
“有如此身份背景在,別說她是為民除害,就算她才是那個害,皇家都會庇護她。”
柳如煙一想,那倒也是這麽個理兒。
“玉姐姐說得在理,如此說來,我倒著實不必為她多思。”
皇家之事不好多聊,這話頭便算止在了此處,柳如煙又問起另一件事。
“對了離姐姐,這幾日怎麽不見忽明娜?”
有這般疑問的還有柳輕,她已經接連好幾天不曾見過長生了。
“今日天寒,她有些倦怠,不怎麽出院門。”
她去看過兩迴,每次見麵都嗬欠連天的,瞧著沒什麽精神。
不過孕期是這樣的,問了大夫幾句無甚大礙,便也沒有再過多關注。
這邊國醫府內,幾人聚在水榭之中聊些家常暫且不提。
皇宮那頭,秦瀾一路被柳琛護送進了宮,得到消息的靜妃早已等候在婉儀殿外。
暮色溫柔,餘暉給婉儀殿的琉璃瓦鍍上一層暖光。
靜妃攥著手帕的指尖泛白,目光緊緊鎖住宮道盡頭。
一輛馬車停在宮道旁,上麵下來一個身影高挑的女子,一身紅衣,俊逸颯爽。
兩人四目相對,靜妃霎時便紅了眼眶。
秦瀾愣在原地許久,突然腳步急促的向她奔去,緊緊一把抱住靜妃。
“母妃!”
靜妃被她撞得身形一晃,伸手緊緊抱住懷中的少女。
開口的聲音已經帶了幾分哽咽,“瀾兒……”
母女二人相隔十數年重逢,可能有的隔閡與僵硬都在這個擁抱下消散。
“我好想你,母妃。”
秦瀾鼻尖發酸,眼淚止不住的就滾落下來。
原以為自己從小在道觀長大,對家人的印象都已經模糊了,思念也隨著年歲增長慢慢被淡忘。
可在見到母妃的那一刻,她才知道自己有多想念家人。
靜妃顫抖著撫摸秦瀾高束的長發,“我的兒,你可讓母妃盼得太久了,讓母妃好好看看……”
她扶著秦瀾的肩頭,擦去秦瀾臉上的淚水,仔仔細細的端詳,像是要把這麽多年缺席的時光,都在這一刻補全迴來。
“我的瀾兒,都長這麽大了……”
“路上辛苦了吧,餓不餓?”
“快進來,母妃讓人去給你備些愛吃的。”
一邊說,一邊牽著秦瀾往婉儀殿裏走去。
……
皇帝批完折子過來的時候,平日清冷的婉儀殿人來人往,顯得格外熱鬧。
外邊的丫鬟見了他,連忙就要行禮,被皇帝攔住。
“公主迴來了?”
那丫鬟連連點頭,“迴陛下,公主和娘娘都在裏麵呢。”
皇帝頷首,邁步往裏走去。
他沒有讓邊上跟著的人通報,而是直接進了婉儀殿的內院。
廳室裏,靜妃正與秦瀾聊著天,問詢她這些年的經曆。
“瀾兒這些年在道觀裏,有沒有吃苦?有沒有人欺負你?”
“若有人欺負了你,跟母妃說,母妃一定給你連本帶利的討迴來。”
秦瀾輕笑著搖頭,“母妃放心,師父和師兄弟們對我都極好。”
“而且,以女兒的武藝,隻有我欺負別人的份兒,哪有人敢欺負我?”
說著,還俏皮地眨了眨眼。
靜妃被她逗得滿臉笑意,還沒開口,便聽門口傳來一道沉穩威嚴的男聲。
“朕的瀾兒這麽厲害呢?”
殿中母女二人都是一愣,朝門口看去。
靜妃起身迎接,嗔怪道,“陛下來了,怎麽不讓人通報一聲?”
“瀾兒,快來見過你父皇。”
秦瀾愣愣的看了皇帝一會兒,眼眶泛紅,邁步上前行禮。
“女兒見過父皇,願父皇身康體泰,萬福金安。”
皇帝望著眼前高挑英氣的女兒,親手將她扶起。
“好,好,迴來就好。”
他的目光飽含慈愛,仔仔細細地打量秦瀾。
“這些年在外頭沒少吃苦吧?是朕對不住你,讓你小小年紀就遠離皇宮,不能在父母身邊長大。”
秦瀾仰頭看著皇帝,微紅的眼眸中都是孺慕。
“父皇,女兒在這些年過得很好,師父教我武藝、學識,師兄弟們也對我關懷備至。”
“瀾兒實在想念父皇母妃,所以剛過完十六歲的及笄禮,就迴京了。”
靜妃走上前,輕輕挽住皇帝的胳膊,眉眼間滿是笑意。